人物
时段
朝代
“戴启宗” 相关资源

醫家類
類書類
库全书     子部五
 脉诀刋误       医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脉诀刋误二卷 元戴启宗
(第 1a 页)
启宗
    
(第 1a 页)
同父
金陵人官龙兴路儒学教授考隋书
    经籍志载王叔和脉经十卷唐志并同而无
    所谓脉诀者吕复群经 …… (第 1a 页)
    考以为熙宁以前人伪托得其实矣其书自
    宋以来屡为诸家所考驳然泛言大略未及
    一一核正其失且浅俚易诵故俗医仍相傅
    习 启宗
是书乃考證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 (第 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脉诀刋误集解卷上
             元 戴启宗 

 六朝高阳生剽窃晋太医令王叔和撮其切要撰为
 脉诀蔡西山辨之详矣世医因人相授咸曰王叔和
 脉诀既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脉诀刊误卷下
             元 戴启宗 

  经曰知者一言而终不知者流散无穷脉之为说
  前已论辨于各脉之下今又以分合偶比类五字
  以经 (第 1a 页)
 可知黄庭经曰两部肾水对生门(左肾为壬右肾为/癸生门者脐也)
 或曰然则脉诀何谓命门配三焦属相火也余曰此
 高阳生之误 戴同父
辩之已详三焦是手少阳经配
 手厥阴经为表里乃手经配手经火配火为定偶也
 岂有手配足火配水之理哉滑伯仁 …… (第 8b 页)
 之室馀皆如难经所云亦无所谓脂膜如手掌大者
 余谓心小肠属火故色皆赤三焦亦属火色独如脂
 膜是不可信矣顾 戴同父
氏有言曰三因方之好异
 也云三焦有形如脂膜附于肾夹脊若果如是则内
 经难经言之矣其经脉又何遍属历络之 …… (第 17a 页)
 部合于中焦尺部合于下焦两尺皆以肾为候而无
 三焦包络左右之分千金方载列亦同今人不体认
 脉诀之非往往为其牵缚又强扶而合之亦大可叹
 也 戴同父
脉诀刋误首篇辟之甚详真千载断案读 (第 22b 页)
    (臣/)等谨案濒湖脉学一卷明李时珍撰宋人
    剽窃王叔和脉经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
    人知之然未能一一驳正也至 元戴启宗

    刋误字剖句析与之辨难而后其伪妄始明
    (第 1a 页)
启宗
书之精核亦人人知之然但斥𧸛本之 …… (第 1a 页)
    之后可谓既能博考又能精研者矣自是以

    来脉诀遂废其廓清医学之功亦不在 戴启
    宗
下也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 (第 2a 页)
        明 李时珍 撰
 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
 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
常刋其误先考
 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
 造珍因撮粹撷华僣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 …… (第 3a 页)
 (平脉/也)
体状相类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弦脉
与长争较远良工反度自能量(实牢弦紧/皆兼长脉)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
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长主有/馀之病)
   短(阴/)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戴同父
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 黎居士) …… (第 10b 页)
   芤(阳中阴/)
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状如
慈葱(芤慈葱也素问无芤名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 戴同父
云营行脉中脉)
 (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诀脉经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脉 言两头 …… (第 14b 页)
 (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轻虚以滑者平/实滑如循长竿者病劲急如新张弓弦者死池氏曰)
 (弦紧而数劲为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 戴同父
曰弦/而耎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 脉诀言时时带数又) …… (第 15a 页)
   散(阴/)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
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
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
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耎散怔忡肺脉耎散汗出肝脉耎散溢饮脾脉耎)
 (散胻肿病脉也肾脉 …… (第 19a 页)
 (促结之止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即来代脉之/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也)
主病诗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疼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
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脉经曰代散者死/生泄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
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證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
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
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杨曰古以动)
 (数候脉是吃紧语 …… (第 23b 页)
经一脉候五
脏六腑之气者可心解矣褚储赵氏不知脉随五脏之
气行于经隧之间欲以男女脏腑颠倒部位执泥不通 戴同父
言褚氏倒装五脏丹溪别男女尺寸草庐明三
部皆肺三说皆有真见学者所当宗师若夫赵氏所云
盖本于宋人王宗正难 (第 41a 页)
一毫不续,则穹壤判,岂有断绝不通之理哉?假使上不贯通,则为阳绝,下不贯通,则为阴绝,俱为必死之脉矣。 戴同父
亦悟及于此,而云短脉则当见于尺寸,若关中见短,是上不通寸,下不通尺,为阴阳绝脉,而必死。据 同父
之说,极为有见,然尺与寸可短,依然落于阴绝阳绝矣;殊不知短脉非两头断绝也。特两头俯而沉下,中间突而浮 ……端直而挺然,稍带一分之紧急也。长为暮春之象,纯属于阳,绝无寒意,故如木干之迢直以长纯是发生之气象也。 戴同父
云:弦而软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深契内经之旨。两关俱弦,谓之双弦;若不能食,为木来尅土,土已负也,不可治。《素问》云:端直以长,叔和云:如张弓弦,巢氏云:按之不移,如按琴瑟弦, 戴同父
云:从中直过,挺然直下,诸家之论弦脉,可谓深切著明矣。而高阳生乃言时时带数,又言脉紧状绳牵,则是紧脉 ……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脾气不能至,则二十动一止;心气不能至,则十动一止;肺气不能至,则四五动一止。 戴同父
曰:三部九候,每候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伪诀五脏歌中,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孚经旨。《伪诀》又云:四 ……乱而不能整齐严肃之象也。此又补叔和未备之旨,深得散脉之神者也。 戴同父
云: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皆平脉也。心脉耎散为怔忡,肺脉耎散为汗出,肝脉耎散为溢饮,脾脉耎散为 ……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叔和云: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二家之言,其于芤脉已无遗蕴矣。 戴同父
云:荣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伪诀未明中候独空之旨,妄云两头有中间无,以头字易边字
景以弦为阴;九道以动为阴仲景以动为阳,惟脉经则与仲景合也。经以上中下九候为九道,的非歌诀九道之谓也。 戴同父
有脉诀刊误,朱文公谓其辞俚而浅,但脉诀世俗诵习已惯,表里名义,初学宜知。九道从丹溪者,脉经有数无短,
〈注〉此短长与弦三脉,非浮沈迟数可括,故别列于此。短者短缩之象,长者相引之象,弦者劲而端直之象。按 戴同父
曰:关不诊短,若短脉见于关上,是上不通寸为阳绝,下不通尺为阴绝矣。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脉有相兼,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为歌成帙,谓浅近易习,致使后学乐从讹承惑固而不知觉,蔡西山 戴同父
氏力为之辩而辩之未尽辩也。右尺、命门、三焦,并无经脏可候之理,由辩而知其非者,仅千百之一二,小大肠候
      范天锡
  徐道聪      萨守坚
  何顺中      项昕
  王好古       戴同父
  朱肯堂〈朱彦实 朱莹 秦子通〉
  罗天益      严子成
艺术典第五百二十九卷
医部医术名流 ……十二卷,医家大法三卷,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汤液本草此事难知,斑疹论光明论标本论伤寒辨惑论等书行世。 戴同父
按《古今医统》: 戴同父,
名起宗,建业人,任儒学教授,其学以作圣为己功,谓医为性命之学,遂潜心以究内经之秘,撰五运六气之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