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黄瑞节” 相关资源

類書類
儒家類
 分交于奎月有九道其出入黄道不过六度当交则

 合故曰交蚀交食者月道与黄道交也
  黄瑞节
曰春秋疏云日月同处则日被月映而形魄
 不见故食朔则交会故食必在朔然而每朔皆会应
 每月皆食杜预云日月 (第 110b 页)
 所以节其和之流

   (黄氏瑞节
曰东北方条风东方明庶风东南方清/明风南方景风西南方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方)
  (不周风北/方广莫风) (第 45b 页)
  (諴源諴立之指昔也太极自为太极今知吾身自/有太极矣昔也乾元自为乾元今知吾心即乾元)
  (矣有一性则有五常有五常则有百善循源而流/不假人力道之全体焕然复明者周子之功也○)
   (黄氏瑞节
曰周子二书真所谓吐辞为经者朱子/之解是书也亦如解经然盖朱子之追事周子也) …… (第 30a 页)
 放此
明道先生铭其友李仲通之墓曰二气交运分五行顺
施柔刚杂糅兮美恶不齐禀生之类兮偏驳其宜有钟
粹美兮会元之期圣虽学作兮所贵者资便儇皎厉兮
去道远而
伊川先生作颜子所好何学论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
粹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

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
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惧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
矣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而已然必
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焉若颜子之非礼勿
视听言动不迁怒不贰过则其好之之笃学之之道也
   (黄氏瑞节
曰此论乃/程夫子十八岁所作)
程先生曰二气五行刚柔万殊圣人所由惟一理人须
要复其初 (第 34a 页)
 世即岁月日辰日月星辰即水火土石犹形影声响
 也故经世举元会运世而不及岁月日辰举日月星
 辰而不及水火土石也
   (黄氏瑞节
曰经世天地始终之数以十二三十反覆/乘之也元之元一元之会十二是以十二乘一也)
  (元之运三百六十是以 …… (第 11b 页)
  (不复有人物矣问不知人物消磨尽时天地坏也/不坏曰也须一场鹘突既有形气如何得不坏)
  (但一个坏了便有一个生得来○ 黄氏瑞节
曰一/元消长图盖以本书约之也今详本书日甲一位) …… (第 20b 页)
  (体数四十者如天数无十地数无一也以声配音/而切韵生焉翕辟清浊辨焉三万四千四十八音)
  (声在其中矣天下之声既具而天下之色若臭若/味皆在其中矣此所以为万物之数也○ 黄氏瑞)
  (节
曰邵子之书伯温略发其微至祝氏而其说详/其用异蔡氏盖由博而之约也右四象体用图取) (第 50b 页)
  (以来诸易师未有以为河图者至宋刘牧方两易/之关子明洞极经亦然按唐李鼎祚集解易尽备)
  (前世诸儒之说独无所谓关子明者盖宋阮逸伪/作也其说见后山陈氏谈丛 黄氏瑞节
曰杨鼎)
  (卿汇六经为图唐仲友辑经世图谱并守刘牧之/说犹未是正云 玉斋胡氏曰唐律历志僧一行) …… (第 8a 页)
  (质二者初不相离有分则必有合有合则必有分/所谓推之于前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不见其)
  (终之离又不可以拘泥而观之也以 黄氏瑞节
曰/九峰蔡氏撰皇极内篇数为一书 为易更四圣)
  (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传于是有范数图有/八十一 (第 14a 页)
  (横一画则为六横二画则为七盖亦补凑之书也/○先天图真是精微不起于邵子希夷以前元有)
  (只是秘而不传次第是方士辈所相传授参同契极/中所言亦有些意思○ 黄氏瑞节
曰先天图与太)
  (图同时而出周邵二子不相闻则二图亦不相通/此勿论也陈莹中云司马文正与康莭同时友善 (第 19a 页)
 (其四也九之母也过揲之数四分四十八而得其三/)
 (也三其十二而九其四也九之子也皆径一而围三/)
 (也/)即四象太阳居一含九之数也
   (黄氏瑞节
曰此图当分十二截看凡三奇有十二/样后仿此图解再言十二者是起别数 玉斋胡) …… (第 8a 页)
 无复奇偶之分三变之后为老阳少阴者皆二十七

 为少阳者九为老阴者一又皆参差不齐而无复自
 然之法象此足以见其说之误矣
   (黄氏瑞节
曰此乃沙随程氏之说第二三变不挂/则十八变之间多不得老阴也○玉斋胡氏曰旧)
  (法三变皆挂则初变五三 …… (第 23b 页)
  (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孔子则断之以/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孔子则)

  (断之以当万物之数于此可见氏 黄氏瑞节
曰大/衍之说朱蔡可谓备矣武陵丁 云朱子以五乘)
  (十之说于诸家为近至于四十有九率不过归之/虚一 (第 42a 页)
  (终有限故有时而不应必如左传及国语所载占/卦体卦象卦变又推互体始足以济辞之所不及)
  (而为吉凶之前知耳读易者不可不察也以 黄氏/瑞节
曰所谓初末上下前后者朱子借此 起例)
  (耳非卦有初末上下前后也假如得初卦者以初/为初得末卦者又 (第 9a 页)
 (第一高祖母次之只是正排看正面不曾对排曾祖祖父皆/然其中有伯叔伯叔母兄弟嫂妇无人主祭而我为)
 (祭者各以昭穆论小 黄氏瑞节
曰神主位次放宗法/也今依本注姑以 宗法明之小宗有四继高祖之)
 (小宗者身为玄孙及祀小宗之祖为高祖 …… (第 6a 页)
 (朱子曰昏礼用命服乃是古礼如士乘墨车而执雁/皆大夫之礼也冠带只是燕服非所以重正昏礼不)
 (若从古之为正之 黄氏瑞节
曰士昏礼谓之摄盛盖/以士而服大夫 服乘大夫之车则当执大夫之贽)
 (也/)
主人告于祠堂(如纳采仪 (第 32b 页)
 (亦有内外之痛又贯四时而不变子之为父亦经寒/温而不改故用之也菅屦谓以菅草为屦毛傅云野)

 (菅也已沤为菅又云菅菲外纳则周公时谓之屦子/夏时谓菲外纳者外其饰向外编之也 黄氏瑞节)
 (
曰先生长子塾卒以断体服斩/衰礼谓之加服俗谓之报服也)
二曰齐衰三年(齐缉也其衣裳冠制并如斩衰但用次 (第 16a 页)
   (辞邃旨先今讨究而后亲折衷之先生于经无/不通尝语三子曰渊汝宜绍吾易学曰沉汝宜)
   (演吾皇极数而春秋则以属知方焉○ 黄瑞节/
曰按蔡氏祖子孙于斯文可知也而盛时逵引)
   (三世一辙朱子云蔡神与所以教其子不干利/禄而开之以圣贤 …… (第 4b 页)
  (下生林钟也以子一析为九分每分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寅于九分之中得其八为十五万七千)
  (四百六十四积八寸为太簇此林钟之实三分益/一上生太簇也自卯而下放此 黄瑞节
曰其上)
  (云者十二辰分字以上如子一分丑三分是也其/下云者十二辰分字以下如二八十六是也其上)
  (第 13a 页)
  未备而义则著矣其果有益于世教否乎皆所不

  敢知也虽然余所乐而玩者理也余所言而傅者
  数也若其所以数之妙则在乎人之自得焉尔
    (黄氏瑞节
曰易更四圣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傅九峰蔡氏撰皇极内篇数为一书于是)
   (有范数图有八十一章六千 (第 2b 页)
 发幽微至于如此真不愧父师之托哉
董氏䚮曰勉斋先生得紫阳之正传造诣精深而见于

 讲说者特简易明白的当痛快读之使人兴起 黄氏瑞节
曰蔡氏祖子孙三世一辙朱子云蔡神与所
 以教其子者不干利禄而开之以圣贤之学其志识
 高远非人所及
   (第 16b 页)
 如晬盘示儿百物具在顾取者何如耳于是辄就其
 编会归义例略效论语孟子篇次章句以类相从为
 十七篇
元儒 黄氏瑞节
曰张子有文集诸经说语录皆其门人
 记录之书朱子取以入近思录凡八十条惟正蒙乃 (第 9a 页)
 夜即昏晓隐见即出没意上不及河汉以恒星因北
 为南带出因南作回南为是集释谓地左旋之说有
 疵固是然以 黄氏瑞节
所论潮汐证之地春东夏南 …… (第 12a 页)
 李注形神之相配如身心之对待
地有升降日有脩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

其间相从而不已也阳日上地日降而下者虚也阳日
降地日进而上者盈也此一岁寒暑之候也至于一昼
夜之盈虚升降则以海水潮汐验之为信然间有小大
之差则系日月朔望其精相感
  黄氏瑞节
曰此段地有升降日有脩短及证以海水
 潮汐之候皆用旧说今考先儒皆谓地在天中水环
 地外四游升降不越三万 …… (第 16a 页)
 至微望时月与之正对无分毫相差月为闇虚所射

 故食○ 黄氏瑞节
曰春秋疏云日月同处则日被月
 映而形魂不见故食朔则交会故食必在朔然而每
 朔皆会应每月皆食杜预云日月 …… (第 21a 页)
 远三以天之围言之上弦与下弦时月日相看皆四

 分天之一○ 黄氏瑞节
曰纾前缩后云者历家谓春
 分月弦东井日在奎秋分月弦南斗日在角月在前
 日在后是也近一远三云者历家以周 …… (第 26a 页)
 三岁一闰则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单一
 五岁再闰则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
 五十有九岁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 黄氏瑞
 节
曰历家以一日为九百四十分所谓九百四十分 (第 32b 页)
 则不处焉故未见其止也知必至者如致广大极高
 明此则尽远大所处则直是精约颜子方求而未得
 故未见其止也
  黄氏瑞节
曰张子所引论语未见其止其说与旧解
 不同旧解对进而言则止为已意张子以止为圣人
 之极功故言颜子未至圣 (第 4b 页)
 子止是取下面两句云人但不思思则何远之有不

 与上文通汉儒合为一章故误认偏其反而为反经
 合道也○ 黄氏瑞节
曰张子误以唐棣为常棣又误
 袭汉儒之失然以为仲尼去之甚善盖删诗也
 补训此释逸诗唐棣之华四句○棘有刺 (第 22b 页)
 享见首节

  黄氏瑞节
曰禘祫之说不一礼记方郑二家皆非是
 往往因王制所说四时祭名有所谓禘遂例以大禘
 释之张子云假其名以见 (第 8a 页)
(宋二志中曾有是书而杂取正蒙文/集诸篇以附会成之者非其爽也)
横渠先生文集(取十九条又行状四条其 黄瑞节
曰张/子文集诸经说语录皆 门人所记朱)
(子取以入近思录凡八十条惟正蒙乃其手所撰著云/ 今按内除 (第 9b 页)
  横渠先生正蒙(取二十八条 今按第二卷将修己一条旧误入文集当归正为二十九条
愚按张子书未经朱子手定故今自正蒙文集易说语录外所传寥寥尝以晁昭德读书志及宋史经籍志考
之晁志惟孟子解十四卷易说十卷春秋说一卷信闻纪一卷经学理窟一卷宋志则易说十卷诗说一卷经
学理窟三卷祭礼一卷馀无闻焉岂当时相去未远其书已多散逸不著耶今俗所传理窟一书盖明儒因晁
宋二志中曾有是书而杂取正蒙文集诸篇以附会成之者非其爽也)


  横渠先生文集(取十九条又行状四条  黄瑞节
曰张子文集诸经说语录皆其门人所记朱
子取以入近思录凡八十条惟正蒙乃其手所撰著云今按内除第二卷将修己一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