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儒家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大不便也(方/)
以我视以我听恐怕我也没理会(方/)
游定夫有论语要旨天下归仁引庞居士(云云/)黄简肃

 亲见其手笔(闳祖/)
曾天游见 陈几叟
曰克己复礼旧晓不得因在京师委
 巷中下轿涉泥看谒方悟有个快活处后举以问薛
 文(薛昂曾/之外甥)薛云 (第 46a 页)
 博士演为讲义先生又云尚恐今解是初著后掇其
 要为解也(方○诸/家解)
吕中庸文滂沛意浃洽(方/)
李先生说 陈几叟
辈皆以杨氏中庸不如吕氏先生曰
 吕氏饱满充实(方/)
龟山门人自言龟山中庸枯燥不如与叔浃洽先生曰 (第 10b 页)
 为人不能如此也(铢/)
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此是言致蛊之由非治蛊之道
 龟山之说非是又尝见龟山在朝与 陈几叟
书及有
 一人赴召请教于龟山龟山云不要拆坏人屋子皆
 是此意思及胡文定论时政说得便自精神索性尧 (第 50b 页)
 章之末则道乃是一虚无恍惚无所准则之物何故
 如此说道字曰不可晓此类甚多因问如此说则似
 禅矣曰固是其徒如萧子庄李西山 陈默堂
皆说禅
 龟山没西山尝有佛经疏追荐之唯罗先生却是著 (第 21b 页)
 是短于辨论邪正盖皆不可无也无之即是少博学
 详说工夫也(方/)
李先生云横渠说不须看非是不是只是恐先入了费
 力(方/)
李问 陈几叟
借得文定传本用薄纸真谨写一部易传 (第 5a 页)
 陈执中(恕子始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出知梧州上复古要道三篇真宗异而召之又进演要三)


(篇推右正言累迁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执中当国人不敢干以私四方遗问无)


(及门者卒谥曰恭)

 陈兢(德安人十八世同居太宗旌表其门号义门陈氏弟旭拜江州助教)
  陈渐(尧叟从子少以文学知名太宗时尝与父尧封同廷试渐中第辞不就愿擢其父许之后累官)

(耀州节度推官有文集十五卷自号金龟子)
 陈坦然(浔江人景德中宣容二州乱坦然以书降贼首诏赴阙赏赉不受愿就廷试历漳浦攸县)

(令移知梅州 (第 16a 页)
  (是浑沦一太极也譬如一大块水银恁地圆散而/为万万小块个个皆圆合万万小块复为一大块)

  (依旧又恁地圆 陈几叟
月落万川处处皆圆之譬/亦正如此此太极所以立乎天地万物之表而行)
  (乎天地万物之中在万古无极之前而 (第 46b 页)
  郝俣子玉   金
渔 郭震希声     书 程垓正伯
横 何新之      桂 谌佑自求
雪 邵桂子德芳      黄孝迈德文

学 杨子咸         赵与仁元父
丹丘柯九思敬仲   元 青丘练定公权 北
浮 叶东山       樟 徐玉山
潜 王约      元 愚 陈尧佐希元
宛 张耒文潜 肥仙 北
蓟 李息斋
西楼汤益仲友瑞夫    玉楼傅若金与砺 元
雪楼程文海钜夫   元

迂叟倪云林      瘖叟叶由庚成父
愚 吕祖俭子约    几  陈默堂
归 王直方立之    樗 何颉之斯举
痴 顾谅季友   元   陈植叔方
岩 何潜斋      臞  (第 48a 页)
  总而言之只是浑沦一个理亦只是一个太极分而言
之则天地万物各具此理亦只有一太极又都浑沦
无欠缺处自其分而言便成许多道理若就万物上

总论则万物统体浑沦又只是一个太极人得此理
具于吾心则心为太极所以邵子曰道为太极又曰
心为太极谓道为太极者言道即太极无二理也谓
心为太极者只是万理总会于吾心此心浑沦是一
个理耳只这道理流行出而应接事物千条万绪各
得其理之当然则是又各一太极就万事总言其实
依旧只是一理是浑沦一太极也譬如一大块水银
恁地圆散而为万万小块个个皆圆合万万小块复

为一大块依旧又恁地圆 陈几叟
月落万川处处皆
圆之譬亦正如此此太极所以立乎天地万物之表
而行乎天地万物之中在万古无极之前而贯于万 (第 13b 页)
 全在日用间非著意非不著意处才有毫发私意便
 没交涉此意亦好但未知用处却如何须吃𦂳理会
 这里始得某曩时传得吕与叔中庸解甚详当时

 几叟
与罗先生门皆以此文字说得浸灌浃洽比之
 龟山解却似枯燥晚学未敢论此今此本为相知借
 去亡之已久但尚记 (第 23b 页)
   知尔不能举
韩子苍送王棁诗末章云虚作西清老从臣知尔才华

不能举王摩诘送丘为云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董颖袭 陈知默

洪景卢夷坚乙志记董颖诗云壑酿成千嶂雨风蘋吹
老一川秋上句盖袭 (第 48a 页)
陈知默
诗耳陈云云埋山麓藏秋
雨叶脱林稍带晚风
   东坡本李端诗
东坡诗白水满时双鹭下午阴清处一蝉鸣唐李端 (第 48a 页)

韦齐集 胡世将集 刘行简集 能叔雅集 赵德
庄集 朱伯原集 郑成之集 程仁奏稿进卷 林
伯仁集  陈知默
集 李先之章贡集 陈邦光集 (第 95b 页)
子解义》十四卷,又《杂解》一卷,谢良佐《语录》一卷,陈禾《孟子传》十四卷,晁说之《易元星纪谱》二卷, 陈渐《
演元》七卷,许允成《孟子新义》十四卷,范冲《要语》一卷,张九成《孟子拾遗》一卷,《语录》十四卷,张宪
集注》十卷〈司马光〉,《太元释文》一卷,《太元音解》四卷〈许翰〉,《元历》一卷〈许翰〉,《演元》一卷 〈陈渐〉
,《易元星纪图》一卷〈晁迥〉,《太元集注》十二卷〈胡次和〉,《翼元》十二卷〈张行成〉,《扬子法言》十
瑀注。
《太元经传》三卷,〈注〉杜元颖撰。
《太元经疏》十八卷,〈注〉郭元亨。
《演元》十卷,〈注〉 陈渐。
《补正太元经》十卷,〈注〉范谔昌。
《太元经释文》一卷,〈注〉林瑀。
《太元经手音》一卷,〈注〉程
唐白行简
  中庸论上         宋苏轼
  中庸论中          前人
  题中庸后示 陈知默      
杨时
  进中庸衍义表      明夏良胜
 中庸部艺文二〈诗〉
  言行相顾        唐吴叔 ……后为博士演为讲义。先生又云:尚恐今解是初著,后掇其要为解也。又云吕中庸,文滂沛,意浃洽。
李先生说: 陈几叟
辈皆以杨氏中庸不如吕氏。先生曰:吕氏饱满充实。
龟山门人自言龟山中庸枯燥,不如与叔浃洽。先生曰:与叔 ……,皆以求安其至难,而务欲诚之者也。天下之人,莫不欲诚,而不得其说,故凡此者,诚之说也。
《题中庸后示 陈知默》
杨时
熙宁以来,士于经,盖无所不究,独于《中庸》阙而不讲,余以谓圣学所传,具在此书,学者宜尽心焉,故
私意。便没交涉此意亦好,但未知用处,却如何须吃紧。理会这里,始得某曩时,传得吕与叔中庸,解甚详当时, 陈几叟
与罗先生门皆以此文字,说得浸灌浃洽,比之龟山解,却似枯燥。晚学未敢论此,今此本为相知借去,亡之已久,
家扬子》十三卷,又《集注太元经》十卷张行成《翼元》十二卷
师望《元鉴》十卷晁说之《易元星纪谱》二卷 陈渐《
演元》七卷
《宋衷解太元义经决》十卷,〈注〉李沂集
徐庸《注太元经》十二卷,又《元颐》一卷
僧全莹《 ……注
太元经十卷〈注〉林瑀注
太元经传三卷〈注〉杜元颖撰
太元经疏十八卷〈注〉郭元亨撰
演元十卷〈注〉 陈渐

补正太元经十卷〈注〉范谔昌撰
太元经释文一卷〈注〉林瑀撰
太元经手音一卷〈注〉程贲撰
太元音训一 ……。察将死,其乡人梦察,以小童自随投谒,告别曰:此间嚣尘非修行地,吾归阆苑矣!察盖明术数得道者云。 陈渐
演元十卷
晁氏曰〈皇朝 陈渐
撰〉;渐,尧佐之族子也。国史有传,凡十四篇,渐谓史以扬雄非圣人而作经,犹吴楚僭王。按子云法言解嘲,止
事如论青苗,只是东坡兄弟说得有精神,他人皆说从别处去。

《默堂集》二十卷
陈氏曰:宗正少卿延平陈渊 知默
撰,一字几叟,了翁之侄孙,杨龟山门人,绍兴初尝为谏官。

《致堂斐然集》三十卷
陈氏曰:礼部侍郎胡寅
荐天地之和。以养吾性命之情。斯为硕果之效。非能用造化者。未可以。与于此。硕果复能生乾。岂非至大者哉。 宋陈默堂
集陈渊曰昔者孟轲著书七篇。其末章历叙尧舜至于孔子。有见而知之者。有闻而知之者。而其终。继之以去圣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