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右为细末春夏炼白蜜秋冬用蒸枣肉剂入好胡桃
 十枚去皮同药剂于臼中捣千馀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温酒盐汤送下空心食前
 服 陈体常先生
传兔丝丸(出卫生/家宝方)专固元益精 (第 44a 页)
 爽可畏顷时刘丞相莘老死于贬所后来得昭雪复
 官其子斯立有启谢时宰一联云晚岁离骚径招魂
 于异域平生精爽或见梦于故人世传以为佳 陈易
和叔将赴试韩魏公戒之曰离场屋久更宜子细
 陈曰三十年做老娘不解倒绷了孩儿既而王字押
 作赋韵率土之滨 (第 20b 页)
 陈开(字发明以太学生登熙宁进士第调密州教授时太守苏轼深器重之诸生力留更七年而后)

(代密州儒风之盛自开始后入为太学博士召对进两劄其一排新法其一去小人进君子言)


(议激切当国者忌之出为雄州通判寻升宗正寺丞至朝奉大夫累赠金紫光禄大夫蔡襄状)


(其行子毕元符三年登第)

  陈易(字体常少好学该综经史工五七言诗熙宁初游京师会太学秋试诸生竞求举易以为非吾)

(所以学即弃去乃从佛氏之徒论出世间法而有所契就邑蔡溪之左结庐而处远荤绝欲日)


(惟一饭或遇风雨溪涨则并一盂饭或却或经旬浃不食如是者五十年不变尝曰性命之理)


(儒与释一也顾为教不同耳崇宁初举遗逸又举八行郡守郭重致礼聘易易谢笺曰早粗修)


(于八行晚但了于一心心既本无行亦何有重不敢强易尝传易学于仙游张弼自谓有得于)


(五行医卜地理之术善笔札作字必精谨平生无忤视妄言教人必本于孝弟其接朋友或终)


(日不交一谈或为语庄老释氏大意其论古今亹亹不倦盖随其兴意所至人莫得而测也宣)


(第 20b 页)
  (臣/)按此二条之法见盛世上下相亲惟恐小民当
  农作之时有所空乏以致不能尽力于田亩出粟
  贷之或收其国服之息或但以 陈易
新其间虽曰 (第 13a 页)
擢无非日下供职何尝问日辰利不利
或曰历日上所书黄道假也君命到门真黄道也
常平备凶荒立法甚严而米斛有以 陈易
新之条州 (第 3a 页)
龙华寺
寺在仙游县西南仁德里,隋大业中僧惟胜结茅于此山,林幽邃人迹不到,后有白龙御白莲自空中来献,故名寺内有石浮图,二高各有三十馀丈,属院十有一庵,七十七宋林篆 陈易
尝隐此,山寺屡燬于火,宋绍兴元元贞明洪武万历间屡建。
仁寿寺
寺在邵武府邵武县东南,隋仁寿间建,中有
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目录
 陈姓部列传六
  宋二
  陈襄        陈易
  陈觉民      陈舜俞
  陈师锡      陈开
  陈中复      陈睦
  陈玠    ……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卒,年六十四,赠给事中。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陈易
按《尚友录》:易字体常,少好学,该综经史,工诗。熙宁初游京师,会太学秋试,诸生竞求举,易以为非我所以
刘寿峤     赵世卿
  周宗武     严遵试
  曾植      蔡时鼎
  李春熙      陈易
  白比珩     孙化龙
  贾熙载     杨梦弼
  郭时斗     尤承绶
  须用纶
官常
西涧,山僧结茅以待之,遂号西涧居士。后朱文公即其地,创清净退庵,又创壮节亭,于墓以表之,今祀乡贤。 陈易
按《墨客挥犀》:兴化隐士 陈易,
字体常。熙宁初在太学,通经术,既而隐居庐山以归,乃筑室于兴化县之蔡溪岩,不下山者三十年,惟与沙门有需
周室,忍使书生作夜巡。守将闻之,亟为罢去。尝为知州,《盛章赋》,《双莲》、《元宵》等词皆见称于时。 陈易
按《福建通志》:易字体常,仙游人,好学工诗。熙宁中游京师,王安石邀入府,一见,不辞而归。隐于蔡溪,野
屋,委千百户一员掌管,遇警支用。若过三年,支未尽数,放与本营及附近军马,另行照数改拨,每三年一次,以 陈易
新。
弘治十八年,议减内府南京各匠役支给,又令查勘辽东各项军月粮布花,及出征行粮之例。
按《明会典》
福〈贞观政要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陈易
从〈彭州古今集唐高宗仪凤三年。吐蕃寇凉州。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立将兵十万与战于青海。易从之父以工部尚书左
则扫地皆尽矣。于中米犹可惜。去岁初到。升百三十。秋得一稔。升十数文。寸积铢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 陈易
新。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非细事也。洪州岁用米八万馀石。而所得耗米止及其半。何以支梧。此亦须有以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