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所以明天气统万物也郑康成说明堂丨丨/丨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又李尤辟雍赋太室宗祀布政国阳)
属阳(宋史 陈宓
传宓天性刚毅信道尤笃尝为朱墨铭谓丨丨丨/墨属阴以验理欲分寸之多寡又急就篇邯郸堂溪朱阳红)
(注朱阳氏 (第 44b 页)
丨初)拥道(宋史李师中传/在官不贵威罚)
(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丨丨遮泣马不得行)贿道(宋史 陈宓
传宓之在朝也寺丞/丁煜往使金后数年闻关外不)
(靖以书抵煜曰蜀口去关外虽远实如一身近事/可寒心皆士大 (第 49b 页)
丨/丨君臣之间观其忠惠)德友(庄子吾与孔丘非君臣也丨/丨而已矣高允徵士颂仰缘)
(朝恩俯因丨丨真德秀 陈复斋
诗卷跋刘/君于 (第 35b 页)
复斋
为丨丨故其游从密赓倡数云)择友(大戴礼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
(顺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谅上亲 (第 35b 页)
耳王禹偁诗北楼出林杪/丨丨开病姿晁补之照碧堂记去都而东顺流千里皆桑麻平野)
(无山林丨丨之胜真德秀跋 陈复斋
诗卷 (第 22a 页)
复斋
佳时良夜邀朋命/侣极丨丨赋咏之娱回视某昔时掩关惫卧相去远也叶清臣松)
(江秋汎赋丨丨有澄清之心临遣动 (第 22a 页)
 (礼修谒风仪端肃进止详雅藻羡之试遣左右践遐衣裾欲观其/举厝遐徐步稍前曾不顾盼又作错论语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宋)

(史 陈宓
传使大臣果能杜倖门塞邪径则举错当而人心服荀子/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听断以𩔖明振毫末举错应变而不穷夫) (第 9a 页)
祟厉(范成大问天医/赋孰丨孰丨)驱厉(范成大爆竹诗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丨丨)明厉
(真德秀跋 陈复斋
为王实之书四字箴实之之箴丨丨峻切读者/已知悚畏 (第 41b 页)
复斋
之字森严清劲见者便如端人正士之在前尤当)
(凛然兴/敬也)瘴厉(范梈诗羸躯顿醒丨丨/恶赖以慰此心忡忡 (第 41b 页)
三道者孝子之行也)兴敬(礼记君子丨/丨为亲舍敬)
(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西山题跋 陈/复斋
为王实之书四事箴 (第 6a 页)
复斋
之字森严清劲见者便如端人正)
(士之在前尤当凛然丨丨也沈约梁雅乐歌/反本丨丨复古昭诚礼容宿设祀事孔明 (第 6a 页)
醇迁固之雄刚孙吴之丨丨投之所向无不)
(如/意)鑴切(王安石进说磨砻丨丨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刘克/庄挽 陈师复
诗衰残无复相丨丨遗墨常留几案旁)劘切
(刘攽殿中侍御丰稷可司/谏诰丨丨人主纪网国体)决切(王令荅东徽 (第 37b 页)
 (殡五父之衢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孔/子丨丨吴志孙权传有事则杀礼以从宜丨丨而处事刘克庄挽)
  (陈师复
寺丞诗童子举扶/犹慷慨门人丨丨各凄凉)墨绖(段文昌平淮西碑廷议咸/愿假以丨丨授以兵符)髽绖(刘/诜) (第 17a 页)
底变风烟
药草茎边虚雨露自非神仙刘阮俦世间容有几春秋
情知鹳鹤长朱顶得见鸳央会白头 钱惟善喜白发
陈师复
赋诗曰勋业无成散似樗青铜欣见二毛初 (第 30a 页)
  公平五
增表诸葛亮出师表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增对唐 陈宓
对曰凡建议求言之人则以他事逐諌官 (第 18a 页)
  刚三
原天德 地道(左传宁嬴曰天为刚德刚/ 易立地之道曰柔与) 受性 怀

(后汉高获传获与光武有旧曰欲用子为吏宜改常/性获曰臣受性父母不可改也遂辞去 古诗疾恶)
(怀刚/肠) 增信道 守节(宋史 陈宓
传宓天性刚毅信道/尤笃 前汉书申屠嘉传赞曰)
(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然无/学术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敛 (第 25b 页)
诗行歌红粉满城欢犹作 时丨丨看 杨)
(万里送丘宗卿出守秀州诗未应丨丨贵不寄一行书/ 戴复古寄 复斋陈
寺丞诗岂说从来用处难出乘丨)
(丨看庐山萧丁鹤年观太守兄昌国劝农诗袅袅双旌/穿柳过萧 丨丨踏花行 (第 15a 页)
(下人戴复古寄 复斋陈
寺丞诗凤凰览德下千仞虎豹/憎 上丨丨 李献能从猎诗阊阖传符启丨丨一声)
(清跸驻南山作张养浩直省 (第 35b 页)
风檐数点催妆雨办与/梨花作丨丨 柳贯答吴立夫见寄之作接席连芳昼)
(看花惜/丨丨)
好秋(戴复古寄 复斋陈
寺丞诗夜浮星子邀明月雨对/庐君说丨丨 陆游诗玉粒尝新稻金风送丨丨)
好云(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芳 (第 27b 页)
  艾轩神道碑

  周必大书艾轩神道碑平原晚作益自磨砺散语终
是洗涤词科气习未尽惟艾轩志铭极简严有古意
今祠堂本乃 复斋陈公
所书而平园真迹藏外孙方
之泰岩仲家岩仲他日有佳石当并平园小楷刻之
祠中(后村集)

  施岳仲山志 (第 31b 页)
拙于寻行数墨欤镌刻虽工如不可读何坡既推潭
胜阁近时 陈师复
善书亦于阁帖有异论余恐苏陈
所见非真阁本尔真者或七八行为一板或十六七
行为一板皆李廷圭墨模印其黑如漆 (第 15a 页)
  北山先生陈公词章翰墨为近世第一笔势遒美尝
作赣州三桥诗自书而篆之(西山集)

  刘克庄曰余少欲为书堂 复斋陈公
为书金凤池三
字北山陈公为书后村精舍四字楷篆极妙(后村集) (第 10a 页)
陈宓


   (第 10a 页)
陈宓
(第 10b 页)
师复
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登朱熹之门长
从黄干游以父任历知安溪县嘉定七年入监进奏
院出知南康军宝应二年直秘阁 (第 10b 页)
主管崇禧观赠直
龙图阁(宋史)

   陈师复
字森严清劲见者如端人正士在前凛然起
(西山集)

  自蔡公仙去里中书学遂绝近岁二陈出焉崇清宜
(第 10b 页)
字愈大愈奇 复斋
字可至二三尺而小楷行草端 (第 10b 页)
劲秀丽在崇清上寸纸流落人争宝藏至今后生辈
结字运笔十人中九作 复斋
(后村集)

  卓景福

  刘克庄跋卓景福临淳化集帖云 (第 11a 页)
陈复斋
谓余曰少
时实师九成宫记今五六十年矣当向上作工夫岂
必尚寄率更篱下邪所跋卓君临淳化集帖凡一百
十有五 (第 11a 页)
字老气森严殆欲埽去欧虞褚薛而自为一
家者卓君盖其中表亲授笔法今亦以能书名闻之

奕家子弟必高师一著岂惟奕哉逸少卫夫人弟子
也突过其师大令逸少子也与父齐名卓君勉旃
可作必有咄咄逼人之叹矣(后村集)

  余伯咎

  余伯咎善小篆北山陈公曰伯咎笔法极高(后村集) (第 11b 页)
      范之柔
   上官必克    许弈
   楼少虚     薛师石
   陈孔硕      陈宓
   卓景福     余伯咎
   夏执中     张汝永
   曾槃      林师点 …… (第 3b 页)
   陈孔硕
陈孔硕(陈韡父后村集云/字崇清号北山)福州侯官人为朱熹吕祖谦

门人(宋史陈韡传书宋/鉴云累官尚 郎)
北山先生陈公词章翰墨为近世第一笔势遒美尝作
赣州三桥诗自书而篆之(西山集/)
刘克庄曰余少欲为书堂 复斋陈公
为书金凤池三字
北山陈公为书后村精舍四字楷篆极妙(后村集/)
    (第 33a 页)
陈宓
陈宓字师复(后村集云/号复斋)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登朱熹
之门长从黄干游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 (第 33a 页)
   陈孔硕
陈孔硕(陈韡父后村集云/字崇清号北山)福州侯官人为朱熹吕祖谦

门人(宋史陈韡传书宋/鉴云累官尚 郎)
北山先生陈公词章翰墨为近世第一笔势遒美尝作
赣州三桥诗自书而篆之(西山集/)
刘克庄曰余少欲为书堂复斋陈公为书金凤池三字
北山陈公为书后村精舍四字楷篆极妙(后村集/)
   陈宓 陈宓
字师复(后村集云 (第 33a 页)
复斋)
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登朱熹
之门长从黄干游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 (第 33a 页)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出知南康军宝应二年直秘阁
主管崇禧观赠直龙图阁(宋史本传/) 陈师复
字森严清劲见者如端人正士在前凛然起敬
(西山集/)
自蔡公仙去里中书学遂绝近岁二陈出焉崇清宜大
字愈 (第 33b 页)
大愈奇 复斋
字可至二三尺而小楷行草端劲秀
丽在崇清上寸纸流落人争宝藏至今后生辈结字运
笔十人中九作 (第 33b 页)
复斋
(后村集/) (第 33b 页)
   卓景福
卓景福与 陈复斋
为中表亲授笔法亦以能书名临淳
化集帖老气森严殆欲埽去欧虞褚薛而自为一家(后/)
(村集/)
   余 (第 34a 页)
   宋周必大书艾轩神道碑
平原晚作益自磨砺然散语终是洗涤词科气习不尽

惟艾轩志铭极简严有古意今祠堂本乃 复斋陈公

书而平园真迹藏外孙方之泰岩仲家岩仲他日有佳
石当并平园小楷刻之祠中(后村集/)
   宋周必大退 …… (第 57a 页)
   宋陆游手简二帖

放翁以诗名重天下受知周益公范文穆为中兴大家
尝读其剑南集爱不忍去手思见其人而不可得今得
观此二帖恍然如侍左右何其幸哉然放翁在当时不
以书名而遒严若此真所谓人品既高下笔自不同者
也二帖一与仲信议婚一为明远题卿禅师遗墨放翁
到今不为久远而此三人者皆不可知昔蔡明远鄱阳
一卒尔以鲁公之书而传仲信既与翁结婚而禅师遗
墨有见晚之恨则二公要皆非寻常流辈人矣而余皆

不知之鄙浅可叹此卷既归墨林墨林博雅好古而蓄
书极富必能考以补余之不逮也嘉靖戊子仲冬念日
后学文彭谨题(续书画题跋记/)
   宋卓景福临淳化集帖
自蔡公仙去里中书学遂绝近岁二陈出焉崇清宜大
字愈大愈奇 复斋
字可至二三尺而小楷行草端劲秀
丽在崇清上寸纸流落人争宝藏至今后生辈结字运
笔十人中九作 (第 71b 页)
复斋
(第 71b 页)
复斋
本学欧后谓余曰少时 (第 71b 页)
寔师九成宫记今五六十矣当向上作工夫岂必尚寄
率更篱下邪所跋卓君临淳化集帖凡一百十有五字
老气森严殆欲埽去欧虞褚薛而自为一家者卓君盖
其中表亲授笔法今亦以能书名闻之奕家子弟必高
师一著岂惟奕哉逸少卫夫人弟子也突过其师大令
逸少子也与父齐名卓君勉旃 复斋
可作必有咄咄逼
人之叹矣(后村集/)
   宋魏了翁与杜范李心传手札 (第 7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