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缉熙斋铭缉/者丨丨熙者火治)火治(见/上)席治(周邦/彦汴)
(都赋丨丨滋/永泰心益侈)葺治(朱子答 陈同甫
书闻丨丨园亭规模甚盛恨不/得往同其乐而听高论之馀也又答白鹿长贰)
(书书院经雨不能无/隳损想已加丨丨 (第 63a 页)
 篇必定武王时书人只被作洛事在前惑之如武王
 称寡兄朕其弟却甚正梓材一篇又不知何处录得
 来此与他人言皆不领尝与 陈同甫
言陈曰每常读 (第 16a 页)
 杜仲高(尝占湖漕举首吴猎杨长孺与之善所著有杜诗发微癖斋集陈同甫书云惠教高文丽)

(句见所谓半落半开花有恨一晴一雨春无力令人眼动及读到别缆解时风度紧离觞尽处)


(花飞急然后知晏叔原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得长擅美矣云破月来花弄影何足以)


(劳欧公之拳拳乎)

 杜叔高(尝问道于朱子与辛幼安诸人游端平初以布衣召入馆阁校雠年八十馀矣 陈同甫
云) (第 107b 页)
 掣其肘以是驯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鸣呼孰谓道

 学之祸不甚于典午之清谈乎 陈同甫
亦曰今世之
 儒士自谓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
 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大雠而方且扬眉拱手以 …… (第 35b 页)
 所闻知考验其所行则义利无所分别此圣门之大

 罪人也 同甫
所嫉者正为此辈尔
  世有嘐嘐然以不仕为高而其经营反甚于躁进
  者或不得间而入故为小异以去矫托恬退 (第 36a 页)
  叶水心论三国志
叶水心谓陈寿三国志笔高处逼司马迁但少文义缘
饰终胜班固又云近世有谓三国志当更修定者盖见
注所载尚有诸书不知注之所载皆寿弃馀按陈寿之
书古今訾謷者非一班氏良史以寿胜固殊不可解若
其称名三国名义乖舛自 陈同甫
郝伯常诸人皆改正
其书此外作者尤众林霁山集有胡君季汉正义序杨
廉夫正统辨其言尤著近世歙人谢陛少连季汉 (第 18a 页)
如王者之无私治之教之使既庶且富而兴于礼义则
有间矣
朱子与 陈同甫
论汉唐不如三代之纯犹珷玞美玉之
易别但后人溺于功利之卑而不之察耳
为治舍王道即是霸道之卑陋圣贤宁终身 (第 23b 页)
 言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然唐以一妇人易姓改号

 而君临天下如武氏者何得以 同甫
之论槩天下后世
 哉
宪宗朝未尝轻杀人末年杀二人于人心最痛快游民
 王臣者以幻术游贵戚之门尝从太监王 (第 11a 页)
  书云民讫自若是多盘注云民之行已尽用善道是多

乐也东平王苍曰为善最乐周公曰心逸日休内典云
为善若熟种种快乐亦是此意

   陈同甫
与朱子书

   (第 10b 页)
同甫
与朱子书略云因吾眼之偶开便以为得不传之
绝学三三两两附耳而语有同告密画界而立一似结
坛尽绝一世之人于 (第 10b 页)
选》十三卷〈唐孟利正集〉,又三十卷〈唐卜长福集〉,《拟文选》三十卷〈唐卜隐之集〉,《文选补遗》四十卷 〈陈仁子
撰〉,《文选增定》二十三卷〈李梦阳撰〉,《广文选》八十卷〈刘节撰〉,《词林》五十八卷,《文海》五十卷
序〉
  宋咸周易补注〈余靖序〉
  宋咸易训〈自序〉
  宋咸王刘易辨〈自序〉
  司马光潜虚易传 〈陈仁子
序〉
  周惇颐太极图通书〈胡宏易通序 朱子通书跋 度正太极图说跋〉
  程颐易传〈自序 杨时跋 吕 ……坤二卦中王刘义,及《钩隐图》以辨
之也。凡二十篇,为二卷,题曰王刘《易辨》云。
司马光《易传》一卷按 陈仁子
序:九师兴而易道微。易之微,岂专九师咎哉。彖翼而下,旁薄深广,留七分者,亡几。田丁施费,脉脉师授,俾
《宋志》,


春秋比事》三卷
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
见《宋志》
马端临曰:《春秋比事》二十卷, 陈同甫
序之,曰惜其为此书,而不见其名。或曰,是沈文伯之所为也。文伯,名棐。湖州人。常为婺之教官,因为易其名 ……,与同志者共之。
陈氏曰:按湖州有沈文伯,名长卿,号审斋。居仁为常州倅忤,秦桧贬化州,不名棐也。不知 同甫
何以云,然岂别名棐,而字文伯者乎?然则非湖人也。

《春秋要义》十卷
见《宋志》

《春秋策问》三十
集古录》谓:微斯碑,世遂不复知叔敖名饶。又谓:碑亦罕传,余以集录二十馀年间,求之乃得之云。〈孙叔敖〉 陈仁子
曰:汉初不知尊孟,子迁也。以孟、荀同传已为不伦,更以驺子、淳于髡等杂之,何卑孟邪!按史法有牵连得书者 ……,轻售而璞玉不剖汗血,空良而驽马竞逐,其寄嘅深矣。 仁子
反见,谓为卑孟,是不知文章之宾主故也。 〈陈仁子
不知文章宾主〉
《范睢传》:睢入秦,变姓名为张禄,学者盖不知秦先时自有张禄也。初,孟尝君柄齐,悦张禄
注〉唐孟利正集
又三十卷〈注〉唐卜长福集
《拟文选》三十卷〈注〉唐卜隐之撰
《文选补遗》四十卷〈注〉 陈仁子

《文选增定》二十三卷〈注〉李梦阳撰
《广文选》八十卷〈注〉刘节撰
《文选类聚》十卷
《文选菁英》
十为一者仁之同。天下万殊之分,视听言动之,宜所操者,礼之柄耳。鹿皮子却是独到之学。《檐曝偶谈》:东阳 陈同甫
尝与客言;有一士邻于富家,贫而屡空,每羡其邻之乐旦日,衣冠谒而请焉。富翁告之曰:致富不易也。子归,斋
,亦仅中洲浮水上,宁足为蔽耶。芳草凄凄,惆怅何极。酌凤凰泉,试箫曲,茶良胜。而李泰伯墓在山麓。泰伯与 陈同甫
皆儒者,之他山,其集可遂令湮没耶。一日北过章山永寿寺,登阁展藏经,是先朝敕赐玺书,护持者故事。得假卤
刘参军孝标、沈仆射休文、骆侍御宾王。二怀诗,则元真子张志和、禅月大师贯休。七贤诗,则吕太史伯恭、陈状 元同甫
、唐刺史与正、黄侍讲晋卿、柳文肃道传、吴山长立夫、陈隐居君采。邑三贤诗,则范隐君茂明、林金文安吉、吴
称诗者臧懋循晋叔吴稼竳翁晋吴梦旸允兆而茅维孝若与之抗行为四子不得志于科举以经世自负诣阙上书几得召见如 陈同甫
所谓天子使召问何处下手者为乡人所搆几陷大僇晚年数过余山中盱衡振腕思得一当余和其诗深规切之卒不能改也有
之极而异考一编。镜二氏与吾儒迭为胜负之故,可谓深切,著明笃信,圣人而不惑者也。以是荐徵者拟于吴聘君、 陈同甫
之流,徵为翰林院待诏。
毕懋谦
按《歙县志》:懋谦,字撝之,性狷介。父为廉吏,谦守其家法。初习经生技
品》行世。其时如刘捷、欧阳友奇皆与齐名。
李邦梁
按《处州府志》:邦梁,字紫卿。缙云人。瑰玮旷达类。 陈同甫
读书鄙章句,贵得大意所在。博洽今古。好为三都两京之学。弟子问奇不能难登岁荐。后犹苦志,下帷卒不遇。授
而朱子不取之。以续骚者,其病在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蚤之,言有几于不知命者欤。
《诗词馀话》: 陈古愚
平江人也。作诗高古无宋末气。惜不娴于时尝有志怪莫饮,二诗立意高远。不在建安黄初下,志怪云沉沉万仞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