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爪黄(法苑珠林梁何规采药于豫章胡翼山遇一长者年可/八九十须眉皓然丨丨正丨指毛亦长二三寸隔一涧)
(以 慧印
三昧经投规语规云可以/此经与建安王兼言王之姓字)田真黄(华阳国志司马错中尉/丨丨丨曰蜀国富饶得) (第 47a 页)
支遁字道林虑人幼有神理聪明秀彻初至京师
太原王濛甚重之曰造微之功不减辅嗣隐居馀杭山
沉思道行之品委曲 慧印
之经卓焉独拔得自天心年
二十五出家每至讲肆善摽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时
为守文者所陋谢安闻而善之曰此乃九 (第 38b 页)
安王此经若至宜作三七日庆斋若不晓
斋法可问下林寺副公长者言毕便去行十馀步间忽
然不睹规开示卷内题名为 慧印
三昧经(见梁朝僧祐/律师弘明集)
后魏末齐州释志湛者住太山北人头山邃谷中衔草
寺省事少言人鸟不乱读诵 (第 19a 页)
云经》四卷,《大云请雨经》一卷,《大云轮请雨经》二卷,《大方等大云请雨经》一卷,《如来智印经》一卷, 《慧印
三昧经》一卷,《诸法无行经》二卷,《诸法本无经》三卷,《无极宝三昧经》二卷,《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经本同译别。佛入宝如来三昧,震动十方无极佛刹海,众菩萨来会。宝如来、菩萨文殊、舍利弗等种种问答。 《慧印
三昧经》一卷。
《如来智印经》一卷。
右二经本同译别。世尊入佛境界三昧,尔时众皆不见如来身心相。佛从
恬憺无为,遗嗜欲等,豪贱蔬藿,自充禅寂无怠。此长者言毕便去,行十馀步间,忽然不睹,规开示卷内,题名为 《慧印
三昧经》,经旨以至极法身无相为体理,出百非义,逾名相寂,同法相妙,等真如言,其慧照此理,有若全印,心
支遁〈附法虔 竺法仰〉
按《高僧传》: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幼有神理,聪明秀彻。初至京师,太原王濛甚重之。曰:造微之功,不减辅嗣,陈郡殷融尝与卫玠交。谓其神情隽彻,后进莫有继之者。及见遁,叹息以为重见。若人家世事佛,早悟非常之理,隐居馀杭山沉思,道行之品,委曲 慧印
之经卓焉,独拔得自天心。年二十五出家,每至讲肆,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时为守文者所陋。谢安闻而善
好经籍,执卷缄默,动移晨晷,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久之。还返金陵,复住开善先。是胡翼之山有神人,现以 慧印
三昧授与野人,何规曰:可以此经,与南平王。观为病行,斋三七日也。若不晓此法,问之于副,时以访之果,是
山林坐,而忘归弟子寻之三日,始得大德六年唱寂阇。维获舍利百馀粒,进呈上嘉之敕,建塔本寺追封邽国公。 僧慧印
字弘教关西张氏子,少攻儒典长业释藏,始逾河东从普救月公。学圆觉了义又逾河,而南从白马寺。大慧国师学华
南海郡人何规,以天监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采药于豫章胡翼山,遇一僧,手提书一卷授规。规开视,卷内题名为 《慧印
三昧经》。
《云笈七签》: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曰,江油旧壤境带灵山,自狩巴梁,屡昭感应眷兹,郡邑
雨至期果洪注城门外。深一丈恭眷属居民等并皆没死。右此二验出梁高僧传也宋慧远沙门者。江陵长沙寺僧也。师 慧印。
善禅法号曰禅师远本印苍头。名黄迁。年二十时印每入定辄见迁先世乃是其师。故遂度为弟子常寄江陵市西扬道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