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脉络诸窍吴江则足也今上废五堰之固下有江岸
 之阻是桎其首足塞其众窍以沃其口沃而下已则
 腹满而中绝矣其后吴执中 郏侨
类皆言之而当时
 执政漫不知检遂使江口为豪强之业江尾为茭芦
 之区淤田村落无类数计湖日涌而江日废渐为 (第 23a 页)
  蟠地极天(吴融沃焦山诗不见五岳各/司一边丨丨丨丨吐云含烟) 青萦碧联(孙樵/龙多)
  (山录丨丨丨丨莽/苍际天杳杳不分) 横锁落晖 (郏侨
诗丨/山丨丨丨) 瀑近天河(刘/斌)
  (咏山诗石梁高鸟/路丨水丨丨丨) 云日倒窥(释道潜庐山诗梯 (第 11a 页)
里夹流而置
闸时其启闭以御淤沙岁旱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岁
涝则启而不闭以泄其流闸有三利盖谓此也而宋臣 郏侨
亦云钱氏循汉唐遗事自松江而东至于海又导 (第 12a 页)
其塞可期而待也而其子 郏侨
复申其说识者又多采
之今欲不废已成之堤桥又欲疏通久长之利则必悉
举众议而于奋入芜湖之水限之不使东注复 (第 7a 页)
说甚难均是河也中间不无淤塞深浅之
殊地形亦有高下凹凸之异而土方之多寡工次之难
易必有判焉不相同者宋臣 郏侨
云以地面为丈尺不 (第 4a 页)
免为江潮之壅遏则倒流入田其势亦易见矣又江潮
之入也常速出也常缓不几岁月淤积泥沙其塞可期
而待也而其子 郏侨
复申其说识者又多采之今欲不
废已陈之堤桥而又欲疏通久长之利则必悉举众议
而于奋入芜湖之水限之不使东注 (第 14b 页)
夹流而为闸一时随宜启闭以御淤沙岁旱
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岁涝则启而不闭以蓄其流闸
有三利盖谓此也而宋臣 郏侨
亦云钱氏循汉唐遗事
自松江而东至于海又导海而北至于杨子江又沿江
而西至于江阴界一河一浦大者皆有闸小者 (第 11b 页)
说甚难均是河也中间不无淤塞深浅之
殊地形亦有高下凹凸之异而土方之多寡工次之难
易必有判焉不相同者宋臣 郏侨
云以地面为丈尺不
以水面为丈尺不问高下匀其浅深欲水之东注必不
可得须于勘河之时先行分段编号算土之法若 …… (第 4b 页)
 况菱实可啖葑苗可薪又其下皆可藏鱼利之所出

 民必惜之岸不期守自无虞矣
 附建闸法
 宋臣范仲淹有言修围浚河置闸三者如鼎足缺一
 不可 郏侨
亦云汉唐遗法自松江而东至于海遵海
 而北至于杨子江沿江而西至于江阴界一浦一港
 大者皆有闸小者皆有堰 (第 24b 页)
窍吴江则足也今上
废五堰之固下有江岸之阻是桎其手足塞其众窍以
沃其口沃而不已则腹满而中绝矣其后吴执中 郏侨
类皆言之而当时执政漫不知检遂使江口为豪强之 (第 99a 页)
至于歙之屯溪。而上千有馀里,歙之水安有近舍几案,衽席之。钱江越万山,激行千馀里,以入太湖者乎。昔宋人 郏侨
尝言之矣。其言太湖盖积十县之水,一水自江南诸郡而下,一水自杭睦、宣歙诸山与天目等山众流而下杭湖,其言
入海则底定耳。或谓扬州水患既平三江入海无汛溢之患。震泽定有浸灌之功非此有所入而后彼有所定也互见三江考 郏子高
水利书太湖积十县之水。一自江南诸郡而下出岭阪重复间当其霖潦积贮溪涧奔湍迤逦至长塘湖。又润州金坛延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