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知枢密院一
增文献通考曰晋天福初桑维翰以翰林学士尚书礼
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宋初不置淳化二
年枢使王显出镇始以张逊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同
知院并正二品知院掌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院为之
副凡边防军务常与三省分院禀奏事干体要则宰相
执政官合奏(神宗正史/职官志)元丰官制行废枢密使政和末 邓莘公 官至少保犹止为知院焉中兴初宰相兼枢密
只兼知院 五代有参知枢密院事(详见枢/密院)宋朝国初
阙淳化二 (第 41a 页)
增文献通考曰晋天福初桑维翰以翰林学士尚书礼
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宋初不置淳化二
年枢使王显出镇始以张逊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同
知院并正二品知院掌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院为之
副凡边防军务常与三省分院禀奏事干体要则宰相
执政官合奏(神宗正史/职官志)元丰官制行废枢密使政和末 邓莘公 官至少保犹止为知院焉中兴初宰相兼枢密
只兼知院 五代有参知枢密院事(详见枢/密院)宋朝国初
阙淳化二 (第 41a 页)
又请移
开封府于旧尚书省从之(太宗真宗尝任府尹自至道/后知府必带权字至是始罢)
政和三年资政殿大学士 邓洵武 言河南应天大名府
号陪京乞依开封制正尹少之名从之 高宗驻跸杭
州建炎三年诏改为临安府其守臣带安抚使置 (第 4b 页)
开封府于旧尚书省从之(太宗真宗尝任府尹自至道/后知府必带权字至是始罢)
政和三年资政殿大学士 邓洵武 言河南应天大名府
号陪京乞依开封制正尹少之名从之 高宗驻跸杭
州建炎三年诏改为临安府其守臣带安抚使置 (第 4b 页)
方泽其仪物仪卫应奉行事悉从
简省 四年夏至日帝始亲祭地于方泽以太祖皇帝
配礼成帝亲制二表遣观文殿学士 邓洵武 告于永泰
陵诏以其日为景贶节 高宗绍兴元年礼部太常寺
讨论夏至日致祭皇地祇以太祖皇帝配立冬祭神州
地 (第 9b 页)
简省 四年夏至日帝始亲祭地于方泽以太祖皇帝
配礼成帝亲制二表遣观文殿学士 邓洵武 告于永泰
陵诏以其日为景贶节 高宗绍兴元年礼部太常寺
讨论夏至日致祭皇地祇以太祖皇帝配立冬祭神州
地 (第 9b 页)
应事接物游刃有馀不劳而办洛阳故都素号衣冠薮
泽公以馀暇与其贤士大夫游从容翰墨间相得甚适
秩满当受代 少保莘国公邓公洵武 实司留钥惜公之
去辟知右军巡院公亦乐其山水人物之胜因留不辞
盖留者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 (第 24b 页)
泽公以馀暇与其贤士大夫游从容翰墨间相得甚适
秩满当受代 少保莘国公邓公洵武 实司留钥惜公之
去辟知右军巡院公亦乐其山水人物之胜因留不辞
盖留者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 (第 24b 页)
十卷元祐五年庚午四月秘省乞以淳化阁帖所未刋
前代遗墨入石有旨从之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八月毕工历十一年费缗钱一十五万乃成摹写者待
诏邵彰上其事者 秘书少监邓洵武 孙谔也首卷晋唐
帝后书二卷三卷悉王羲之书四又羲之暨其子操之 (第 34b 页)
前代遗墨入石有旨从之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八月毕工历十一年费缗钱一十五万乃成摹写者待
诏邵彰上其事者 秘书少监邓洵武 孙谔也首卷晋唐
帝后书二卷三卷悉王羲之书四又羲之暨其子操之 (第 34b 页)
续阁帖 曾惇石刻铺叙云续阁帖十卷元祐五年庚
午秘省乞以淳化阁帖所未刋前代遗墨入石有旨
从之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毕工历十一
年费缗钱一十五万乃成模写者待诏邵彰上其事
者 秘书少监邓洵武 孙谔也首卷晋唐帝后书二卷
三卷悉王羲之书四又羲之暨其子操之等笔五又
所书黄庭经乐毅论兰亭叙六又其家宝 (第 9b 页)
午秘省乞以淳化阁帖所未刋前代遗墨入石有旨
从之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毕工历十一
年费缗钱一十五万乃成模写者待诏邵彰上其事
者 秘书少监邓洵武 孙谔也首卷晋唐帝后书二卷
三卷悉王羲之书四又羲之暨其子操之等笔五又
所书黄庭经乐毅论兰亭叙六又其家宝 (第 9b 页)
位可保
也圭喜谢之因荐俞允帅庆使上平西夏策其意以为
既用兵深入必不召光虽召将不至已而光果不召
徽宗时 吏部侍郎邓洵武 言神宗稽古建官既正省台
寺监之职而以寄禄阶易空名矣今选人七阶自商使
判官至主簿尉有带知安州云梦县而为 (第 4a 页)
也圭喜谢之因荐俞允帅庆使上平西夏策其意以为
既用兵深入必不召光虽召将不至已而光果不召
徽宗时 吏部侍郎邓洵武 言神宗稽古建官既正省台
寺监之职而以寄禄阶易空名矣今选人七阶自商使
判官至主簿尉有带知安州云梦县而为 (第 4a 页)
陈求道(康民子举进士靖康间判都水监及二帝出郊求道力争不听建炎中为襄邓随郢镇抚)
(会招抚刘忠叛欲奉求道为主求道正色厉辞贼怒杀其妻子胁之求道骂愈厉遇害)
陈祐(仙井人举进士官至右司谏尝言奸人诋毁善类之故及论章惇蔡京蔡卞郝随 邓洵武 忤旨)
(通判滁州) (第 25b 页)
(会招抚刘忠叛欲奉求道为主求道正色厉辞贼怒杀其妻子胁之求道骂愈厉遇害)
陈祐(仙井人举进士官至右司谏尝言奸人诋毁善类之故及论章惇蔡京蔡卞郝随 邓洵武 忤旨)
(通判滁州) (第 25b 页)
两资转以分有无出身外馀并罢
崇宁初换选人七阶
崇宁三年 刑部尚书邓洵武 奏吏部选人自节察判
官至主簿尉凡七等宜出自睿断造为新名因而寄
禄今拟下项留守莭察判官为承直郎掌书 …… (第 4b 页)
簿尉举令录令录举职官自职令荐书及格皆改京
官不及格而有二荐书则迁两使职官谓之短般以
劳叙赏谓之循资崇宁中 邓枢密洵武 建言以为名
实浑殽不正乃改令七等以待选人其一曰三京府 …… (第 5a 页)
郎学士任子为正字谏议待制任子为将作监主
簿(官制/旧典)
承直郎崇宁初以选人七等造为新名改留守节察
判官为承直郎从 邓洵武 之请也
儒林郎唐置前史有儒林传之名取其义也(六/典)宋朝
崇宁新制改节察掌书记支使防团判官为儒林 (第 18a 页)
崇宁初换选人七阶
崇宁三年 刑部尚书邓洵武 奏吏部选人自节察判
官至主簿尉凡七等宜出自睿断造为新名因而寄
禄今拟下项留守莭察判官为承直郎掌书 …… (第 4b 页)
簿尉举令录令录举职官自职令荐书及格皆改京
官不及格而有二荐书则迁两使职官谓之短般以
劳叙赏谓之循资崇宁中 邓枢密洵武 建言以为名
实浑殽不正乃改令七等以待选人其一曰三京府 …… (第 5a 页)
郎学士任子为正字谏议待制任子为将作监主
簿(官制/旧典)
承直郎崇宁初以选人七等造为新名改留守节察
判官为承直郎从 邓洵武 之请也
儒林郎唐置前史有儒林传之名取其义也(六/典)宋朝
崇宁新制改节察掌书记支使防团判官为儒林 (第 18a 页)
路某州州学教授者有以无为军判官为阶/官而试秘书省校书郎者其丛杂可笑尤甚元丰时未)
(暇革正至崇宁二年 刑部尚书邓洵武 极言其事遂以/承直郎等七阶换之七阶者承直儒林文林从事通仕)
(登仕将仕也政和间改通仕为/从政登仕为修 (第 38b 页)
(暇革正至崇宁二年 刑部尚书邓洵武 极言其事遂以/承直郎等七阶换之七阶者承直儒林文林从事通仕)
(登仕将仕也政和间改通仕为/从政登仕为修 (第 38b 页)
而悉如公言张既罢黜公亦有台州之命责词谓公
私送与张商英意要行用于是众人服公之远虑而
怪何邓辈敢欺罔上下也(何执中 邓洵武) 建中之初公论蔡
氏弟兄忤旨窜岭表公之南迁不以其罪举天下愤 (第 19a 页)
私送与张商英意要行用于是众人服公之远虑而
怪何邓辈敢欺罔上下也(何执中 邓洵武) 建中之初公论蔡
氏弟兄忤旨窜岭表公之南迁不以其罪举天下愤 (第 19a 页)
颇有少陵意态他如露湿看花脚莺啼欲晓山春消
千嶂雪清逼五湖秋等句皆佳
本朝大臣赐家庙者文彦博蔡京郑居中 邓洵武 余深
侯蒙薛昂白时中童贯秦桧杨存中吴璹虞允文史
弥远凡十四人
国风云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又云予发曲局 (第 3a 页)
千嶂雪清逼五湖秋等句皆佳
本朝大臣赐家庙者文彦博蔡京郑居中 邓洵武 余深
侯蒙薛昂白时中童贯秦桧杨存中吴璹虞允文史
弥远凡十四人
国风云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又云予发曲局 (第 3a 页)
为河东路某州州学教授者有以无为军判官为阶官而试秘书省校书郎者其丛杂可笑尤甚元丰时未
暇革正至崇宁二年 刑部尚书邓洵武 极言其事遂以承直郎等七阶换之七阶者承直儒林文林从事通仕
登仕将仕也政和间改通仕为从政登仕为修职将仕为 (第 36b 页)
暇革正至崇宁二年 刑部尚书邓洵武 极言其事遂以承直郎等七阶换之七阶者承直儒林文林从事通仕
登仕将仕也政和间改通仕为从政登仕为修职将仕为 (第 3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