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雜家類
醫家類
水荇青僧善住诗春江水煖丨芽丨)荒白(宋史食货志嘉定八年/左司諌黄序奏雨泽愆)
(期地多丨丨知馀杭县 赵师恕/ 请劝民杂种麻粟豆麦之属)录白(宋史职方志大事则禀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则拟进其)
(付授者用劄先具所得 (第 17b 页)
(期地多丨丨知馀杭县 赵师恕/ 请劝民杂种麻粟豆麦之属)录白(宋史职方志大事则禀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则拟进其)
(付授者用劄先具所得 (第 17b 页)
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
(不可敌此丨丨/者晋之谓矣)
三愿(慎蒙山栖志 赵季仁 曰某生平有丨丨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丨丨看尽世间好)
(山水客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第 84a 页)
(不可敌此丨丨/者晋之谓矣)
三愿(慎蒙山栖志 赵季仁 曰某生平有丨丨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丨丨看尽世间好)
(山水客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第 84a 页)
留库中弃之而归东山帅五羊以俸钱七千缗代下
户输租其家采椽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东山
病且死无衣裳适广西帅 赵季仁 馈缬绢数端东山
曰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史良叔守庐陵官满
来访入其门升其堂目之所见无非可敬可仰可 (第 12b 页)
户输租其家采椽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东山
病且死无衣裳适广西帅 赵季仁 馈缬绢数端东山
曰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史良叔守庐陵官满
来访入其门升其堂目之所见无非可敬可仰可 (第 12b 页)
之凉衫自不为简其所便者但取束带足以为礼解
带足以燕居且使穷乡下邑得以复见祖宗盛时京
都旧俗如此之美也余尝于 赵季仁 处见其服上衣
下裳衣用黄白青皆可直领两带结之缘以皂如道
服长与膝齐裳必用黄中及两旁皆四幅不相属头 (第 9b 页)
带足以燕居且使穷乡下邑得以复见祖宗盛时京
都旧俗如此之美也余尝于 赵季仁 处见其服上衣
下裳衣用黄白青皆可直领两带结之缘以皂如道
服长与膝齐裳必用黄中及两旁皆四幅不相属头 (第 9b 页)
肃客
朱文公晚年野服见客榜客位云荥阳吕公尝言京洛致
仕官与人相接皆以閒居野服为礼而叹外郡或不能
然其旨深矣某叨恩致事前此蒙宾客下访初亦未敢
援此遽以老人野逸自居近缘久病难于动作遂以野
服从事上衣下裳大𢃄方履比之凉衫自不为简所便
者束带足以为礼解带足以燕居且使穷乡下邑复见
京都旧俗之美亦补助风教之一端也又云衰病之馀
不堪拜跪亲旧相访亦望察此非应受者并告权免庶
几还答不至阙礼
罗鹤林云余尝于 赵季仁 处见其服上衣下裳衣用
黄白青皆可直领两𢃄结之缘以皂如道服长与膝 (第 48b 页)
朱文公晚年野服见客榜客位云荥阳吕公尝言京洛致
仕官与人相接皆以閒居野服为礼而叹外郡或不能
然其旨深矣某叨恩致事前此蒙宾客下访初亦未敢
援此遽以老人野逸自居近缘久病难于动作遂以野
服从事上衣下裳大𢃄方履比之凉衫自不为简所便
者束带足以为礼解带足以燕居且使穷乡下邑复见
京都旧俗之美亦补助风教之一端也又云衰病之馀
不堪拜跪亲旧相访亦望察此非应受者并告权免庶
几还答不至阙礼
罗鹤林云余尝于 赵季仁 处见其服上衣下裳衣用
黄白青皆可直领两𢃄结之缘以皂如道服长与膝 (第 48b 页)
鹤林玉露(罗大经/)
余同年李南金云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
然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
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又陆氏之法以未就茶镬故以
第二沸为合量而下未若以金汤就茶瓯瀹之则当用
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乃为声辨之诗云砌虫唧唧万
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
瓷杯其论固已精矣然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
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
之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瀹
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此南金之所未讲者也因补
以一诗云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
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赵季仁 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
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
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第 79b 页)
季仁 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 …… (第 79b 页)
固
自可见如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
为益不少 季仁 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 …… (第 80a 页)
不为简其所便者但取束带足以为礼解带足以燕居
且使穷乡下邑得以复见祖宗盛时京都旧俗如此之
美也余尝于 赵季仁 处见其服上衣下裳衣用黄白青 (第 84a 页)
余同年李南金云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
然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
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又陆氏之法以未就茶镬故以
第二沸为合量而下未若以金汤就茶瓯瀹之则当用
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乃为声辨之诗云砌虫唧唧万
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
瓷杯其论固已精矣然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
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
之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瀹
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此南金之所未讲者也因补
以一诗云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
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赵季仁 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
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
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第 79b 页)
季仁 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 …… (第 79b 页)
固
自可见如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
为益不少 季仁 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 …… (第 80a 页)
不为简其所便者但取束带足以为礼解带足以燕居
且使穷乡下邑得以复见祖宗盛时京都旧俗如此之
美也余尝于 赵季仁 处见其服上衣下裳衣用黄白青 (第 84a 页)
勤于畎亩者之不若也然则是礼也虽不/行于今之世学士大夫之有志于古者其可不思所以)
(讲明而肄习之欤吾友 赵君师恕 宦不达而忘其贫今/不合而志于古其为邑于杭尝行乡饮酒之礼矣今复)
(举是礼与乡之有志之士讲肄焉礼成有欲 (第 10b 页)
(讲明而肄习之欤吾友 赵君师恕 宦不达而忘其贫今/不合而志于古其为邑于杭尝行乡饮酒之礼矣今复)
(举是礼与乡之有志之士讲肄焉礼成有欲 (第 10b 页)
插持畚,平夷涧谷,搜剔岩窦,虽风雨不避。旁观皆以为甚劳,而余实未尝倦殆,其役于物耶。
《鹤林玉露》: 赵季仁 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季仁 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携樽榼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引一杯,登览竟 ……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季仁 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辍耕录》:林昉田间书载会友人游山,檄云:人有残缣败素,绘一山一
《鹤林玉露》: 赵季仁 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季仁 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携樽榼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引一杯,登览竟 ……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季仁 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辍耕录》:林昉田间书载会友人游山,檄云:人有残缣败素,绘一山一
。
《吉安府志》:杨诚斋父子清介绝俗,其家采椽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东山病且死,无衣裳。适广西帅 赵季仁 馈缬绢,东山曰: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宋史·陈自强传》:自强常为韩𠈁胄童子师,由选人至两地财
《吉安府志》:杨诚斋父子清介绝俗,其家采椽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东山病且死,无衣裳。适广西帅 赵季仁 馈缬绢,东山曰: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宋史·陈自强传》:自强常为韩𠈁胄童子师,由选人至两地财
。晁以道尝欲得公谷传,遍求无之,后得一本方传写得。今人连写也。自厌憎所以读书苟简。读书者当作此观。 赵季仁
谓罗景纶曰:某生平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閒好人,二愿读尽世閒好书。三愿看尽世閒好山水。罗曰:尽则安能,但
洁靓绀寒,下合于湓江。茂叔濯缨而乐之筑屋于其上。
米芾风韵潇远,趣向高洁,山水佳处游题殆遍。鹤林玉露 赵季仁 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季仁 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携樽酒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引一杯登览,竟 ……。如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季仁 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
《金史·食货志》:明昌三年,谕提刑司,禁势力家不得锢山泽之利。
米芾风韵潇远,趣向高洁,山水佳处游题殆遍。鹤林玉露 赵季仁 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季仁 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携樽酒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引一杯登览,竟 ……。如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季仁 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
《金史·食货志》:明昌三年,谕提刑司,禁势力家不得锢山泽之利。
桂林记 罗大经
桂林石山怪伟,东南所无。韩退之谓: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谓:拔地峭起,林立四野。黄鲁直谓:平地苍玉忽嶒峨。近时,刘叔治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然此特言石山耳。至于暗洞之瑰怪,尤不可具道。相传与九疑相通。范石湖尝游焉,烛尽而返。余尝随桂林伯 赵季仁 游其间,列炬数百,随以鼓吹,市人从之者,以千计已。而入申而出入,自曾公岩,出于栖霞洞。入若深夜,出乃白昼,恍如隔宿。异世 季仁 索余赋诗,纪之其略曰:瑰奇恣搜讨,贝关青瑶房。方隘疑永巷,峨敞如华堂。玉桥巧横溪,琼户正当窗。仙佛肖
桂林石山怪伟,东南所无。韩退之谓: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谓:拔地峭起,林立四野。黄鲁直谓:平地苍玉忽嶒峨。近时,刘叔治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然此特言石山耳。至于暗洞之瑰怪,尤不可具道。相传与九疑相通。范石湖尝游焉,烛尽而返。余尝随桂林伯 赵季仁 游其间,列炬数百,随以鼓吹,市人从之者,以千计已。而入申而出入,自曾公岩,出于栖霞洞。入若深夜,出乃白昼,恍如隔宿。异世 季仁 索余赋诗,纪之其略曰:瑰奇恣搜讨,贝关青瑶房。方隘疑永巷,峨敞如华堂。玉桥巧横溪,琼户正当窗。仙佛肖
弹丸大。照明一室。
《鹤林玉露》:桂林石山怪伟,东南所无,至于暗洞之瑰
怪,尤不可具道。余尝随桂林伯 赵季仁 游其间,列炬
数百,随以鼓吹,市人从之者以千计。已而入,申而出。
入自曾公岩,出于栖霞洞。入若深夜,
《鹤林玉露》:桂林石山怪伟,东南所无,至于暗洞之瑰
怪,尤不可具道。余尝随桂林伯 赵季仁 游其间,列炬
数百,随以鼓吹,市人从之者以千计。已而入,申而出。
入自曾公岩,出于栖霞洞。入若深夜,
趾约五事:一无犯边,二归我侵地,三还掳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贸易。于是遣使来献方物、大象南方悉定。 《赵师恕
传》:端平初,师恕知靖江,与桂帅幕罗大经善。尝与大经游栖霞归我侵地,三还掳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贸易。于是遣使来献方物、大象南方悉定。
《赵师恕传》:端平初, 师恕 知靖江,与桂帅幕罗大经善。尝与大经游栖霞
《赵师恕传》:端平初, 师恕 知靖江,与桂帅幕罗大经善。尝与大经游栖霞
《桂林记》罗大经
桂林石山怪伟,东南所无。韩退之谓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谓拔地峭起,林立四野。黄鲁直谓平地苍玉忽尔嶒峨。近时刘叔治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然此特言石山耳。至于暗洞之瑰怪,尤不可具道。相传与九疑相通,范石湖尝游焉。烛尽而反,余尝随桂林伯 赵季仁 游其间,列炬数百,随以鼓吹,市人从之者以千计。已而入申而出,入自曾公岩,出于栖霞洞。入若深夜,出乃白昼。恍如隔宿异世。 季仁 索余赋诗纪之,其略曰:瑰奇恣搜讨,贝关青瑶房。方隘疑永巷,峨敞如华堂。玉桥巧横溪,琼户正当窗。仙佛肖
桂林石山怪伟,东南所无。韩退之谓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谓拔地峭起,林立四野。黄鲁直谓平地苍玉忽尔嶒峨。近时刘叔治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然此特言石山耳。至于暗洞之瑰怪,尤不可具道。相传与九疑相通,范石湖尝游焉。烛尽而反,余尝随桂林伯 赵季仁 游其间,列炬数百,随以鼓吹,市人从之者以千计。已而入申而出,入自曾公岩,出于栖霞洞。入若深夜,出乃白昼。恍如隔宿异世。 季仁 索余赋诗纪之,其略曰:瑰奇恣搜讨,贝关青瑶房。方隘疑永巷,峨敞如华堂。玉桥巧横溪,琼户正当窗。仙佛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