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宋史索湘传王/超等率师趋乌)
(白池抵丨丨丨陈陶陇西行可怜/丨丨丨边骨犹是春阖梦里人)苗公河(宋史 苗时中
传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湮)
(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丨丨丨)孟阳河(宋史杨佐传议治丨丨丨议 (第 51a 页)
左右小臣以求美誉)蔡大宝(北史丨丨/丨传大宝)
(少孤而笃学不倦善属/文以明经对策第一)韩存宝(宋史 苗时中
传丨丨丨/讨蛮乞第逗遛不行)王仲宝(宋/史)
(丨丨丨传仲宝字/器之密州高丽人) (第 25a 页)
(置丨丨丨分𨽻营勾/自是无覆舟之患)摺运法(宋史 苗时中
傅徙梓州转/运副使韩存宝讨蛮乞弟)
(逗遛坐诛林广代存宝乞弟既降复逸去广整军以进/会得诏班师军行 (第 21b 页)
时中
以粮道远创为丨丨丨食以不)
(乏/)封样同(金史河渠志春运以冰消行暑雨毕秋运以/八月行水凝毕其纲将发 (第 21b 页)
西澳(宋史魏瓘傅迁太常少卿知广州筑州城环/五里疏东北门丨丨丨丨为水闸以时启闭)
(焉/)苗公河(宋史 苗时中
傅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堙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丨丨丨) (第 22a 页)
 苗舜臣(天监中为司天监主簿)
 苗振(仁宗朝及第召试馆职晏殊曰宜稍温习振曰安有三十年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既试果不)

(中)

  苗时中(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有善政熙宁中为梓州转运副使韩存宝讨蛮军行)

(第 23a 页)
(时中
以粮道远创为攒运法食以不乏迁关东转运使加至宝文阁待制终户部侍郎)

 苗授(字受之潞州人父京尝守麟州 (第 23b 页)
浙漕之任及数郡之守宜
择精心尽力之吏不可以寻常资格而授之恐功力不
至重为朝廷之忧且失东南之利也
宋史 苗时中
(第 19a 页)
时中
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湮请开导
以灌田为利甚溥人谓之苗公河
又孙觉传觉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 (第 19a 页)
 古图上其事有诏褒美盖活五万人云 苗待制时中
主宁陵簿邑有古河岁久湮塞 (第 9a 页)
时中
建请
 疏导溉民田为利甚博邑人谓苗公河为潞州司法
 参军鞫囚狱具郡守欲论以死时中执不可守怒诘
 责甚 (第 9a 页)
      苗守信
  苗昌裔      苗舜臣
  苗授       苗振
  苗履        苗时中
  苗傅       苗再成
  金
  苗道润
  元
  苗好谦      苗益
  明
  苗 ……兵四略,焚其族帐而还。录功,擢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成州团练使,知庆州,渭州,进捧日、天武都指挥使。 苗时中
按《宋史 苗时中
传》: 时中,
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堙,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调潞州司
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五百九十五卷目录
 漕使部名臣列传二
  宋二
  蒋之奇      罗拯
   苗时中      
李之纯
  王宗望      鲜于侁
  毛渐       顾临
  任谅       赵开
  李 ……部内,往往荐进之。或讥以德报怨,拯曰:同僚不协,所见异也;谏官所言,职也。又何怨乎。时论服其长者。 苗时中
按《宋史本传》: 时中,
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堙,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调潞州司法参军。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执不可。守怒,责甚峻, 时中
曰:宁归田里,法不可夺。守悟而听之。熙宁中,以司农丞使梓州路,密荐能吏十人,后皆进用,人卒莫之知。交人犯边,擢广西转运副使。师讨交人罪,次富良江,久不进。 时中
曰:师无进讨意,贼必从间道来,乘我不备,冀万一之胜,势穷然后降耳。密备之,既而果从上流来,战败,始纳款。徙梓州转运副使。韩存宝讨蛮乞弟,逗遛不行。 时中
曰:师老矣,将士暴露,非计之善者。存宝不听,卒坐诛。林广代存宝。乞弟既降,复逸去,将士相视失色。及暮,刁斗不鸣, 时中
问广,广曰:既失贼,故纵兵追之,不暇恤尔。 时中
曰:天子以十万众相付,岂以一死为勇耶。今入异境,变且不测。广悟,亟止追者,整军以进。会得诏班师,军行, 时中
以粮道远,创为攒运法,食以不乏。迁两阶,为发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至
名睢河,当县之冲,由陈留下达于徐。韦家河 在县北十三里,黄河故道。
张弓河 在县南三十里。
苗公河  苗时中
主宁陵,导水灌田,民甚利。因称苗公河。
阳驿河 在县西二十里,与桃源、张弓同源,黄河故道。
八里屯河
始成,岁收千石。至是复坏,乃增高其塍,溉田三十二顷有奇。
楼阅知宜兴,浚治陂塘,溉田甚众。
《宋史 苗时中
传》: 时中
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堙,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
《澹山杂识》:庞安时,蕲州蕲水人隐于 ……租之际,元额有亏,则收足于田主,以为无穷之害。或内有硗瘠及租佃顽恶之处,又从而责换于田主,其害尤惨。 时中
书刘震、孙与、京尹魏克愚、湖边倡和调语,偶犯时忌,则随命劾去之。甲子秋,彗见,求言。公卿大夫士庶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