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譜錄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禹功之全可见矣
禹九江 九水 九江图
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注江
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释文寻阳地记曰
禹疏九江一曰乌白江二曰蚌江三曰乌江四曰 (第 5b 页)
禹九江 九水 九江图
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注江
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释文寻阳地记曰
禹疏九江一曰乌白江二曰蚌江三曰乌江四曰 (第 5b 页)
水经曰谷水出弘农渑池县南嶓冢林谷阳谷也
山海经曰博山之西有林焉曰嶓冢谷水出焉东流注
于洛其中多㻒玉今谷水出于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
北流历渑池川
韦昭语注曰洛水在南榖水在王城北东入于瀍水灵
王时谷水盛出于王城西而南流合于洛两水相格有
似于斗而投王城西南也
汉沔
禹贡曰 江汉朝宗 于海 (第 10a 页)
鄂州
十道志曰鄂州武昌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楚地秦
属南郡汉分置立江夏郡晋安帝义熙元年冠军刘毅
表以为夏口二州之中地居形要控接湖川边带溪沔
请荆州刺史刘道规镇夏口隋为江夏郡唐武德四年
为鄂州
尚书禹贡曰 江汉朝宗 于海
十道志曰江汉二水会于州之西界
左传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于汭 (第 12a 页)
十道志曰鄂州武昌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楚地秦
属南郡汉分置立江夏郡晋安帝义熙元年冠军刘毅
表以为
请荆州刺史刘道规镇夏口隋为江夏郡唐武德四年
为鄂州
尚书禹贡曰 江汉朝宗 于海
十道志曰江汉二水会于州之西界
左传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于汭 (第 12a 页)
四库全书
记纂渊海卷七 宋 潘自牧 撰
地理部
海
经予决九川距四海 海滨广斥 江汉朝宗 于海
四海会同 东渐于海 声教讫于四海(书/)沔彼流水 (第 1a 页)
朝宗 于海(诗/)东不尽东海(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
子挟泰山以超北海 禹掘地而注之海 观于海者 …… (第 1a 页)
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同/上)川后时安流天吴静
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谢灵/运)委输百谷归 朝宗
万川溢分空碧雾晴连州彩云密(隋炀/帝)古来海寒多天
风白波连山倒蓬壶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
珠 …… (第 5b 页)
江(江汉附/)
经三江既入 江汉朝宗 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
江入于海(书/)美化行乎江汉之 (第 14a 页)
记纂渊海卷七 宋 潘自牧 撰
地理部
海
经予决九川距四海 海滨广斥 江汉朝宗 于海
四海会同 东渐于海 声教讫于四海(书/)沔彼流水 (第 1a 页)
朝宗 于海(诗/)东不尽东海(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
子挟泰山以超北海 禹掘地而注之海 观于海者 …… (第 1a 页)
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同/上)川后时安流天吴静
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谢灵/运)委输百谷归 朝宗
万川溢分空碧雾晴连州彩云密(隋炀/帝)古来海寒多天
风白波连山倒蓬壶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
珠 …… (第 5b 页)
江(江汉附/)
经三江既入 江汉朝宗 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
江入于海(书/)美化行乎江汉之 (第 14a 页)
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岛夷
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荆
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
土梦作又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
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 (第 40b 页)
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荆
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
土梦作又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
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 (第 40b 页)
洞庭古九江
汉志言寻阳九江曰乌江蚌江乌白江嘉靡江畎江廪
江提江菌江源江孔安国书传九江孔殷援以为證不
知寻阳今江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域禹贡淮海惟扬州
在孟猪之下但言三江既入至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
朝宗 于海之后始言九江孔殷云土梦作乂其后𨗳嶓
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及岷
山𨗳江之后曰 (第 9b 页)
汉志言寻阳九江曰乌江蚌江乌白江嘉靡江畎江廪
江提江菌江源江孔安国书传九江孔殷援以为證不
知寻阳今江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域禹贡淮海惟扬州
在孟猪之下但言三江既入至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
朝宗 于海之后始言九江孔殷云土梦作乂其后𨗳嶓
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及岷
山𨗳江之后曰 (第 9b 页)
言吾过矣吾过矣坐向退光閤内则称某在
斯某在斯
西安诸江多名士有江汉字朝宗买奴适姓于因命之
曰于海盖取 江汉朝宗 于海也其好戏谑如此
常州有州学生夜盗僧寺狗烹之僧诉于州守以其士
类也谓曰汝能为盗狗赋可观者当贳汝罪生 (第 7b 页)
斯某在斯
西安诸江多名士有江汉字朝宗买奴适姓于因命之
曰于海盖取 江汉朝宗 于海也其好戏谑如此
常州有州学生夜盗僧寺狗烹之僧诉于州守以其士
类也谓曰汝能为盗狗赋可观者当贳汝罪生 (第 7b 页)
衡以山(任衡以山/事贡其物)虞以泽(并同上任虞以/泽事贡其物)荆之大龟(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云云九江纳锡大龟)梁之织皮(同上华阳/黑水惟梁)
(州云云熊罴狐狸织皮注/四兽之皮其毛 (第 5a 页)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云云九江纳锡大龟)梁之织皮(同上华阳/黑水惟梁)
(州云云熊罴狐狸织皮注/四兽之皮其毛 (第 5a 页)
主意
诸子不可苛责人有常言论古者人物责以苛论后世
人物待以恕吁是固然矣吾夫子当春秋之末以扶持
正道为己任而至于仁管仲惠子产诗书录秦春秋进
楚学者惑焉夫管仲子产不过春秋人才秦楚虽大不
过夷狄之国而圣人有取之者盖议论浑厚亦圣人用
心而况于学者乎夫在人则精别于锱铢之间在己则
阔略于绳墨之外恕己而责人此学者之通患非一日
矣夫自孔孟而下大道不明有若豪杰之士虽无文王
犹兴知以尊圣人为心知守圣人为学知以羽翼圣道
为文知以讲圣道为教之人也必其表表者尚可以一
二不淳全之处指摘其失而少之耶此论人物于孔孟
不作之后而卫道之儒每于诸子之表表者屡指也
诸子各有可取圣贤之名与日月并著学问之道如 江
汉朝宗
尊向之笃者必忘钻仰之劳希慕之切者必求
见闻之益至于的而矢集焉指其轨而辙交焉尊向之
笃而至之则未希慕虽 (第 12b 页)
诸子不可苛责人有常言论古者人物责以苛论后世
人物待以恕吁是固然矣吾夫子当春秋之末以扶持
正道为己任而至于仁管仲惠子产诗书录秦春秋进
楚学者惑焉夫管仲子产不过春秋人才秦楚虽大不
过夷狄之国而圣人有取之者盖议论浑厚亦圣人用
心而况于学者乎夫在人则精别于锱铢之间在己则
阔略于绳墨之外恕己而责人此学者之通患非一日
矣夫自孔孟而下大道不明有若豪杰之士虽无文王
犹兴知以尊圣人为心知守圣人为学知以羽翼圣道
为文知以讲圣道为教之人也必其表表者尚可以一
二不淳全之处指摘其失而少之耶此论人物于孔孟
不作之后而卫道之儒每于诸子之表表者屡指也
诸子各有可取圣贤之名与日月并著学问之道如 江
汉朝宗
见闻之益至于的而矢集焉指其轨而辙交焉尊向之
笃而至之则未希慕虽 (第 12b 页)
开)
(州刺史遣中使绐之曰开州已有迎候道路/留后宜速发弁当日发近州六月腰斩东市)武宗之宣
慰河北方有 江汉朝宗 之意然郭谊就降纵不举赏流
之远方可也而乃戮之以刑继自今以往谁敢以信义
望朝廷者(昭义节度使刘从谦卒其 (第 4b 页)
(州刺史遣中使绐之曰开州已有迎候道路/留后宜速发弁当日发近州六月腰斩东市)武宗之宣
慰河北方有 江汉朝宗 之意然郭谊就降纵不举赏流
之远方可也而乃戮之以刑继自今以往谁敢以信义
望朝廷者(昭义节度使刘从谦卒其 (第 4b 页)
凯歌还欢声载路一曲春
风里又曰万年觞徭人北面朝天子而鲁公深佳之然
赵雅不乐以词曲进公后不取焉政和初有 江汉朝宗
者亦有声献鲁公词曰升平无际庆八载相业君臣鱼
水镇抚风棱调燮精神合是圣朝房魏凤山政好还被
画毂朱轮催起 (第 7a 页)
风里又曰万年觞徭人北面朝天子而鲁公深佳之然
赵雅不乐以词曲进公后不取焉政和初有 江汉朝宗
水镇抚风棱调燮精神合是圣朝房魏凤山政好还被
画毂朱轮催起 (第 7a 页)
位而召
公犹且不说是周公之富贵不若孔子之贫贱苏公岂
不知此一时驱驾其说以为文耳学者不可以为实
江汉朝宗 于海
书 (第 21a 页)
江汉朝宗 于海按江河淮济谓之四渎以其能独 (第 21a 页)
赴海也水之赴海皆有 朝宗 之势何独于江汉言之且
江汉合于夏口去海尚二千馀里即有 (第 21b 页)
朝宗 之说何也
尝推原其意盖江水径夷陵而东至于夏口汉水径汉
中历魏兴上庸兴势襄阳而南入于江皆荆楚之境其
南 (第 21b 页)
当虞夏时则为三苗之国以虞氏之化而尚且弗率
逮有商之际荆楚复为患故诗云奋伐荆楚罙入其阻
周之衰昭王南征而不复春秋之时荆楚僣号称王常
为中国病故传曰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盖其
民轻剽喜乱历世患之圣人因二水合并东趋于海故
为 朝宗 之说以示训犹曰水尚有 (第 22a 页)
朝宗 人而不知尊君
亲上之义乎孔颖达疏略言及其意而言之未详唐杜
工部更天宝之乱作诗独出于忠愤措意甚深而用事 (第 22a 页)
不苟其诗有曰蜀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 人共仰
盗贼尔谁尊盖用尚 (第 22a 页)
江汉朝宗 之义也
和夷
书云岷嶓既艺蔡蒙旅平和夷㡳绩郑氏云和上所居 (第 22a 页)
公犹且不说是周公之富贵不若孔子之贫贱苏公岂
不知此一时驱驾其说以为文耳学者不可以为实
江汉朝宗 于海
书 (第 21a 页)
江汉朝宗 于海按江河淮济谓之四渎以其能独 (第 21a 页)
赴海也水之赴海皆有 朝宗 之势何独于江汉言之且
江汉合于夏口去海尚二千馀里即有 (第 21b 页)
朝宗 之说何也
尝推原其意盖江水径夷陵而东至于夏口汉水径汉
中历魏兴上庸兴势襄阳而南入于江皆荆楚之境其
南 (第 21b 页)
当虞夏时则为三苗之国以虞氏之化而尚且弗率
逮有商之际荆楚复为患故诗云奋伐荆楚罙入其阻
周之衰昭王南征而不复春秋之时荆楚僣号称王常
为中国病故传曰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盖其
民轻剽喜乱历世患之圣人因二水合并东趋于海故
为 朝宗 之说以示训犹曰水尚有 (第 22a 页)
朝宗 人而不知尊君
亲上之义乎孔颖达疏略言及其意而言之未详唐杜
工部更天宝之乱作诗独出于忠愤措意甚深而用事 (第 22a 页)
不苟其诗有曰蜀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 人共仰
盗贼尔谁尊盖用尚 (第 22a 页)
江汉朝宗 之义也
和夷
书云岷嶓既艺蔡蒙旅平和夷㡳绩郑氏云和上所居 (第 22a 页)
在。
伯牙台,在大别山尾。
《祠庙考》:大禹庙,在大别山禹功矶上。宋绍兴间,司农少卿张体仁,以此地为 江汉朝宗 之会,乃建庙以祀大禹,而以益稷配焉。明洪武二十年十月,楚昭王躬行祭奠,有司每春秋二仲于释奠。后二日致
伯牙台,在大别山尾。
《祠庙考》:大禹庙,在大别山禹功矶上。宋绍兴间,司农少卿张体仁,以此地为 江汉朝宗 之会,乃建庙以祀大禹,而以益稷配焉。明洪武二十年十月,楚昭王躬行祭奠,有司每春秋二仲于释奠。后二日致
据德,依仁游艺。知府赵豫购经史藏于阁中。六年辛酉,增置号舍于阁之阴,及学之西偏。七年壬戌,新戟门训导 江汉通判
郭瑾作咏归亭于玉带河上。为石阑于学宫之前,亭与河桥及尊经阁、先贤祠、紫薇岩、半月池、一鉴轩为学之八景
,水圮知府舒体震鼎建。相传神乃汉纪信也。
大禹庙 在大别山禹功矶上。宋绍兴间,司农少卿张体仁,以此地 江汉朝宗 之会,乃建庙。以祀禹,而以益稷配焉。明洪武二十年十月,楚昭王躬行祭奠。每岁春秋二仲于释奠,后二日致祭
大禹庙 在大别山禹功矶上。宋绍兴间,司农少卿张体仁,以此地 江汉朝宗 之会,乃建庙。以祀禹,而以益稷配焉。明洪武二十年十月,楚昭王躬行祭奠。每岁春秋二仲于释奠,后二日致祭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九百三十五 六姥
楚〈楚国楚地总说程公说分纪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归州有丹阳故城在焉.后徙枝江。亦曰丹阳。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初曰荆。后改号楚盖古荆州地也。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在天文鹑尾之次
楚〈楚国楚地总说程公说分纪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归州有丹阳故城在焉.后徙枝江。亦曰丹阳。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初曰荆。后改号楚盖古荆州地也。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在天文鹑尾之次
坡作逸和殿奏新乐赋曰。迩英傍瞩。念改老之不来。又谢赐御书诗注云。迩英阁前有双槐。樛枝属地如龙形。书曰 江汉朝宗
于海。诗云。夙夜匿懈。以事一人。诗意谓谓筵亲近。可倾尽忠未之心也。公有胸中五色线。平生补衮用功深。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