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醉穷欢忘誇/靡朱讷咏燕诗宫柳阴浓金锁合水芹丨丨绿波晴)文细(欧阳/修题)
(石鼓文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 共和元年
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丨丨而刻浅理岂得存)匀细(陈造/诗丨)
(丨茧吐绪洁/润鹅截肪)(第 29b 页)
太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
(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 共/伯和
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
(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 (第 27a 页)
  石鼓文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
物以为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韩退之直以为宣王
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
馀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傅师求于民间
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磨灭不可
识者过半予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疑
者三今世所有汉桓灵时碑往往尚在距今未及千

岁大书深刻而磨灭者十犹八九此鼓按太史公年
表自宣王 共和元年
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
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此其可疑者一也
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颂同文而诗书 (第 3a 页)
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
大略与春秋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
干启位太甲杀伊尹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 共伯和

行天子事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
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
异公孙段 …… (第 22b 页)
三卷起包羲讫周威烈王二十二年(起三皇止 周共和
载其世次而已起)
(共和庚申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十八年为一编) 通鉴问疑一卷刘恕
子羲仲记恕议 (第 43b 页)
五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今本六卷(一云七卷起共和庚申讫显德己未上下凡千有八百年)
自威烈二十二年上距 共和元年
增多四百三十有八
年盖晚年所脩(馀见后稽古录) 刘攽易其名曰帝统编年纪
事珠玑第为十卷以著论为一卷总 (第 31a 页)
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
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
其德积众善而凤凰圣人皆来至矣 共伯和
脩其行好
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
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之相应也故曰行也成也善说
(第 36b 页)
 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疑者三今世所有
 汉桓灵时碑往往尚在距今未及千载大书深刻而磨
 灭者十犹八九此鼓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 共和元年
 
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
 理岂得存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颂
 同文而诗 (第 5b 页)
 抵石方刓而高略似鼓耳不尽如鼓也(道园学/古录)
石鼓文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物
以为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
予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疑者三今世所
有汉桓灵时碑往往尚在距今未及千载大书深刻而
磨灭者十犹八九此鼓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 共和元
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
浅理岂得存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 (第 9b 页)

共伯和
(第 91a 页)
共伯和
即于王位(竹/书)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
贤之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
子事号曰 (第 91a 页)
共和元年(鲁连/子)
十四年大旱庐舍俱焚卜于
太阳兆曰厉王为祟共伯子使诸侯王子请为宣王共
伯复归国于卫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 (第 91a 页)
不怒逍遥得
志于共山之首(司马彪庄注/沈约竹书注)许由虞乎颍阳而共伯得
乎共首(庄让王/吕慎大) 共伯和
脩其行好仁贤而海内皆以来
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请矣(吕开/春) …… (第 91a 页)
 观左传释位效官及鲁吕诸书则共伯名和无可疑
 者高诱注乃谓共国伯爵夏时诸侯共首得志不知
 出何书何耶 汉书古今人表云 共伯和
孟康云入
 为三公(今本/无)师古曰和共伯名迁史以为周召二相
 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
四三王夏扶谓荆 (第 91b 页)
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
(王既亡有 共伯和
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
(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 (第 9b 页)
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
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
凤凰圣人皆来至矣 共伯和
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
以来为稽矣(吕氏春/秋开春)
今夫爚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
其树 (第 23b 页)
之共和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 共伯和
于王位故曰共
和左传王子朝奔走告于诸侯曰厉王戾虐万民弗忍
居于彘诸侯失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则厉 (第 40b 页)
年一行六十行为一重
六重为一卷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离为五卷治平元
年上之而今本六卷盖自威烈二十二年上距 共和元
增多四百三十有八年(见威烈王二十二年/)实光晚
年所修是为通鉴历年图(馆阁书目/)又自宋一天下按
(第 2a 页)
  共和
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奔于彘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

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
彘二相乃共立太子静为王以二相为共和非也汲冢
纪年厉王十二年出奔彘十三年 共伯和
摄行天子事
号曰共和(汉书古今人表有 (第 12a 页)
共伯和/
师古曰共国伯爵和其名)二十六年王陟于
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 (第 12a 页)
共伯和
归其国此即
左氏王子朝所谓诸侯释位以间王政者也但其言共
伯归国者未合古者无天子之世朝觐讼狱必有所归 (第 12a 页)
吕氏春秋言 共伯和
修其行好贤仁周厉之难天子旷 (第 12a 页)
 内一十一秒冬至正月丙戌朔
庚申三十八年十一月辛巳朔丙申日丑初一刻十五
 分内二十一秒冬至正月庚辰朔 史记 共和元年
 
鲁慎公十五年 (第 3b 页)
 范语也竹书厉王十二年王亡奔彘十三年王在彘

  共伯和
摄行天子事二十二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
 二十五年大旱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
 穆公立太子靖为王 (第 18b 页)
共伯和
归其国遂大雨则是汾
 王未陟时五年之中大旱不雨是雨无也是洪范所
 谓极无凶也降丧饥馑旻天疾威谓此也正 (第 18b 页)
 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其中与经传大异者益干启

 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
 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 共伯和
者摄
 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
 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
 易经 …… (第 2b 页)
 (书不引而引离/骚谶纬何哉)
厉王八年初监谤芮伯良夫戒百官于朝 见逸周书
 芮良夫解
十三年王在彘 共伯和
摄行天子事二十六年大旱王 (第 18b 页)
 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 共伯和
归其
 国遂大雨 此竹书与史记大不相同处今无文字
 可凭难以臆断但竹书始末明甚而史记以二相协
 理为 (第 19a 页)
 言大率与今经史相反如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
 杀之太甲杀伊尹文王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
 年非穆王寿百岁幽王既亡有 共伯和
者摄行天子
 事非二相共和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国卜筮师春是
 造书之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第 13b 页)
   周石鼓文
右石鼓文在岐阳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
称之而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尔韩退
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有十先时

散弃于野郑馀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
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磨
灭二字不可识者过半余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
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汉桓帝时碑往往尚在其
去今未及千岁大书深刻而磨灭者十犹八九此鼓按
太史公年表自宣王 共和元年
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
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此其可疑者
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颂同文而诗书 (第 88b 页)
未则当时有不以为乙未者而
文颖云五家之文悖异推太初之元则太初之元固不
定于丁丑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始于 共和元年
六国
年表始于元王元年徐广注共和元年岁在庚申元王
元年岁在乙丑皆以后来追算得之依其注则汉元年
乙未太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