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品蜀张南本画丨丨佛于火中结跏)
(趺坐烟飞电掣有焚林燎原之势李廌/为之偈李商隐诗丨丨佛去空留靴)流支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唐僧智升撰开元释)
(教录三十卷以楞严经为唐僧怀迪译张天觉以怀/迪与菩提丨丨同时丨丨后魏 (第 5b 页)
(趺坐烟飞电掣有焚林燎原之势李廌/为之偈李商隐诗丨丨佛去空留靴)流支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唐僧智升撰开元释)
(教录三十卷以楞严经为唐僧怀迪译张天觉以怀/迪与菩提丨丨同时丨丨后魏 (第 5b 页)
(明生历数之符合/璧丨妖丨之气)消灾(后汉书尹敏传敏少为诸生习欧阳尚书/建武二年上疏陈洪范丨丨之术 晁公武)
(
读书志薛能为藩镇尤易武吏尝命其子属櫜鞬雅拜新进士或/问其故曰与渠丨弭丨咎赵壹与皇甫规书抗论当世丨弭时 (第 24b 页)
(
(论语色丨丨而行违汲冢周书五良/一丨丨二取智三取勇四取财五取)
(义/)得仁(论语欲仁而丨丨又焉贪又 晁公武 读书志刘丨丨长庆/中即以诗名历举进士不第尝自述云外族帝皇是中朝)
(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既没 (第 48b 页)
(义/)得仁(论语欲仁而丨丨又焉贪又 晁公武 读书志刘丨丨长庆/中即以诗名历举进士不第尝自述云外族帝皇是中朝)
(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既没 (第 48b 页)
大中/三月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京口志晋时尝)
(以丁卯立埭因以名桥丨丨别墅在焉集以为名 晁公/武 读书志浑分司朱方适在丁卯岁是其取义所兼也)
天如浑(隋书天文志若丨果丨丨者则/天之出入行于水中为必然 (第 54b 页)
(以丁卯立埭因以名桥丨丨别墅在焉集以为名 晁公/武 读书志浑分司朱方适在丁卯岁是其取义所兼也)
天如浑(隋书天文志若丨果丨丨者则/天之出入行于水中为必然 (第 54b 页)
不足为骚(沧浪诗话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丨丨丨丨)
韬(土刀切藏也宽也/又剑衣也绦同)
韵藻六韬(蜀志先主传注閒暇历观诸子及丨丨商君书益人意/智隋书经籍志太公丨丨五卷 晁公武 读书志兵家权)
(谋之书也元丰中以丨丨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对问颁行武学号曰七书按 (第 5b 页)
韬(土刀切藏也宽也/又剑衣也绦同)
韵藻六韬(蜀志先主传注閒暇历观诸子及丨丨商君书益人意/智隋书经籍志太公丨丨五卷 晁公武 读书志兵家权)
(谋之书也元丰中以丨丨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对问颁行武学号曰七书按 (第 5b 页)
巫乙匠陶)江南志(宋史艺文志丨/丨丨二十卷)礼神志(宋史艺文志和/岘丨丨丨十卷)
读书志(宋史艺文志 晁公武 丨丨丨四卷又/王周诗五岁禀慈训愤悱丨丨丨)元丰志(宋史艺文志/李德刍丨丨)
(郡县丨/三十卷)蜀江 (第 41a 页)
读书志(宋史艺文志 晁公武 丨丨丨四卷又/王周诗五岁禀慈训愤悱丨丨丨)元丰志(宋史艺文志/李德刍丨丨)
(郡县丨/三十卷)蜀江 (第 41a 页)
材馆录(孝宗朝虞允文/为相简人才为)
(三等有所见闻即记之号材馆录凡所举士如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 晁公武 李焘其尤章明者也)
夹袋中(乾道中施师点除知枢密院事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太宗每有除授必列陈 …… (第 26b 页)
亲择吏(唐书贞元时柳浑为相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
(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等以辅圣德臣当𨕖/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
(所宜帝/然之) 喜得人(宋史蔡齐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
(人/矣) 置章再拜(张逸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
(曰老臣为朝廷得一 良吏 乃奏之真宗/雅贤泌他日引对再召问者用泌荐也) 备疏于朝(绍/兴)
(末王刚中以龙图阁待制制置四川差择 (第 27a 页)
(三等有所见闻即记之号材馆录凡所举士如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 晁公武 李焘其尤章明者也)
夹袋中(乾道中施师点除知枢密院事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太宗每有除授必列陈 …… (第 26b 页)
亲择吏(唐书贞元时柳浑为相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
(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等以辅圣德臣当𨕖/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
(所宜帝/然之) 喜得人(宋史蔡齐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
(人/矣) 置章再拜(张逸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
(曰老臣为朝廷得一 良吏 乃奏之真宗/雅贤泌他日引对再召问者用泌荐也) 备疏于朝(绍/兴)
(末王刚中以龙图阁待制制置四川差择 (第 27a 页)
刘希夷江南曲暮宿南洲草丨丨北岸林)
晨出(史记天官书见夕出下书晋书刘聪载记聪游猎/无度常丨丨晚归 宋 良吏 传序见岁赋下)
(宋史林摅传知扬州政以察察闻锄大侠绳污吏下不/敢欺有行商寓逆旅丨丨不反馆人以告摅曰此 (第 18b 页)
晨出(史记天官书见夕出下书晋书刘聪载记聪游猎/无度常丨丨晚归 宋 良吏 传序见岁赋下)
(宋史林摅传知扬州政以察察闻锄大侠绳污吏下不/敢欺有行商寓逆旅丨丨不反馆人以告摅曰此 (第 18b 页)
担簦负笈锵锵接衽方领矩步济/济成林如切如磋闻诗闻礼丨丨可以功倍三冬于是)
(足用丨宋史食货志知兴元府 晁公武 欲以三年所收/最高 丨为额等第均数召佃放兵及保甲以护边从)
(之里管子粟行于三百里则国毋丨丨之积粟 (第 18b 页)
(足用丨宋史食货志知兴元府 晁公武 欲以三年所收/最高 丨为额等第均数召佃放兵及保甲以护边从)
(之里管子粟行于三百里则国毋丨丨之积粟 (第 18b 页)
成都记伪蜀孟昶有国其相毋昭裔刻孝经论语尔雅
周易尚书周礼毛诗仪礼礼记左传凡十经于石其
书丹则张德钊杨钧张绍文孙逢吉朋吉周德贞也
石凡千数尽依太和旧本历八年乃成公谷则有宋
田元均所刻古文尚书则 晁公武 所补也胡元质宗
愈作堂以贮之名石经堂在府学
玉海蜀石经周易后书广政十四年岁次辛亥五月二
十一 (第 1b 页)
日(按此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羊传后书大宋皇祐元年岁
次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工毕 伪蜀相毋昭裔
取唐太和本刻石于成都学宫与后唐板本不无少
异乾道中 晁公武 参校二本取经文不同者三百二
科著石经考异亦刻于石张□又校注文同异为石 (第 1b 页)
经注文考异四十卷
晁公武 石经考异序鸿都石经自邺迁雍遂茫昧于人
间唐太和中复刻十二经立石国学后唐长兴中诏
国子博士田敏与其僚校 (第 2a 页)
诸经镂之板故今世太学
之传独此二本尔按赵清献公成都记伪蜀相毋昭
裔捐俸金取九经琢石于学宫依太和旧本令张德
钊书皇祐中田元钧补刻公羊谷梁二传然后十二
经始全至宣和间席升献又刻孟子参焉今考之孝
经论语尔雅广政甲辰岁张德钊书周易辛亥岁杨
钧孙逢吉书尚书周德贞书周礼孙逢吉书毛诗礼
记仪礼张绍文书左氏传不志何人书而祥字阙其
画亦必为蜀人所书然则蜀人之立石盖十经其书
者不独德钊而能尽用太和本固已可嘉凡历八年
其石千数昭裔独办之尤伟然也 公武 异时守三营
尝对国子监所摹长兴板本读之其差误盖多矣昔
议者谓太和石本校写非精时人弗之许而世以长 …… (第 2b 页)
向日民间写本不
用然有讹舛无由参校判知其谬犹以为官既刋定
难于独改由是而观石经固脱错而监本亦难尽从 公武 至少城寒暑一再易节暇日因命学官雠校之
石本周易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邢
璹注礼记月令从唐李林 …… (第 3a 页)
洪迈容斋续笔孟蜀所刻石经其书渊世民三字皆阙
画盖避唐高祖太宗讳也
范成大记考异并序凡二十一碑在石经堂中
右顾炎武石经考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云石经周易周易指略例共十一
卷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 …… (第 4a 页)
石刻铺叙云考异一册乾道六年庚寅三月旦东里晁
公武校石经与监本不同者作为此书易(五)书(十)诗
(四十七)周礼(四十二)仪礼(三十一)礼记(三十二)左传(四十六)公羊
(二十二)榖梁(二十三)孝经(四)论语(八)尔雅(五)孟子(二十七)此
正经不同者如此传注不与 古文尚书三册三卷
盖唐天宝未废古书前传本中汲郡吕大防得之于
宋次道王仲至家乃元丰五年壬戌镂板乾道六年
庚寅帅 晁公武 取以入石教官张大固等监刋 益
郡石经肇于孟蜀广政悉选士大夫善书者模丹入
石七年甲辰孝经论语尔雅先成时 …… (第 12b 页)
之日凡二百一十二祀成之若是其艰又七十五
年宣和五年癸卯益帅席贡始凑镌孟子运判彭慥
继其成乾道六年庚寅 晁公武 又镌古文尚书暨诸
经考略洪文敏公迈谓孟蜀所镌字精谨有贞观遗
风续本经传殊不逮前且引魏證虞世南相继为秘 …… (第 13a 页)
拓本
于御府以开元二字小印印之是玄宗时已罕得况
今又六百年后耶
范成大石经始末记云石经已载前记 晁子止 乃作考
异考异之作大抵以监本参校互有得失其间颠倒
缺讹所当辨正然古今字画虽少不同而实通用耳 …… (第 13b 页)
所当藏弆若夫秦桧一跋已为讷椎碎其
词见于学士院中兴记事本末君子无取也
右杭世骏石经考异
晁公武 石刻古文尚书
(第 27a 页)
晁公武 古文尚书序云秦更前代法制以来凡曰古者
后世寥乎无闻书契之作固始于伏羲然变状百出
而不彼之若者亦已多矣 …… (第 27a 页)
六经自遘秦火或藏屋壁或寘山崖大义微言几乎
中绝汉兴捃拾散佚绝而复续脱漏舛讹往往而有
向歆父子校之于前伏无忌刘騊駼马融班固诸人
校之于后乃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赂定
兰台漆书经字以合私文者于是熹平四年诏诸儒
正五经文字议郎蔡邕书丹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此
石经之所自昉也厥后魏正始唐开成蜀广政宋至
和嘉祐绍兴俱仿前规以示模式欧阳子集古录所
收金石文字最广独遗唐石经不载赵德甫金石录
洪景伯𨽻续所载汉石经仅残缺遗字 晁子止 取唐 (第 28b 页)
周易尚书周礼毛诗仪礼礼记左传凡十经于石其
书丹则张德钊杨钧张绍文孙逢吉朋吉周德贞也
石凡千数尽依太和旧本历八年乃成公谷则有宋
田元均所刻古文尚书则 晁公武 所补也胡元质宗
愈作堂以贮之名石经堂在府学
玉海蜀石经周易后书广政十四年岁次辛亥五月二
十一 (第 1b 页)
日(按此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羊传后书大宋皇祐元年岁
次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工毕 伪蜀相毋昭裔
取唐太和本刻石于成都学宫与后唐板本不无少
异乾道中 晁公武 参校二本取经文不同者三百二
科著石经考异亦刻于石张□又校注文同异为石 (第 1b 页)
经注文考异四十卷
晁公武 石经考异序鸿都石经自邺迁雍遂茫昧于人
间唐太和中复刻十二经立石国学后唐长兴中诏
国子博士田敏与其僚校 (第 2a 页)
诸经镂之板故今世太学
之传独此二本尔按赵清献公成都记伪蜀相毋昭
裔捐俸金取九经琢石于学宫依太和旧本令张德
钊书皇祐中田元钧补刻公羊谷梁二传然后十二
经始全至宣和间席升献又刻孟子参焉今考之孝
经论语尔雅广政甲辰岁张德钊书周易辛亥岁杨
钧孙逢吉书尚书周德贞书周礼孙逢吉书毛诗礼
记仪礼张绍文书左氏传不志何人书而祥字阙其
画亦必为蜀人所书然则蜀人之立石盖十经其书
者不独德钊而能尽用太和本固已可嘉凡历八年
其石千数昭裔独办之尤伟然也 公武 异时守三营
尝对国子监所摹长兴板本读之其差误盖多矣昔
议者谓太和石本校写非精时人弗之许而世以长 …… (第 2b 页)
向日民间写本不
用然有讹舛无由参校判知其谬犹以为官既刋定
难于独改由是而观石经固脱错而监本亦难尽从 公武 至少城寒暑一再易节暇日因命学官雠校之
石本周易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邢
璹注礼记月令从唐李林 …… (第 3a 页)
洪迈容斋续笔孟蜀所刻石经其书渊世民三字皆阙
画盖避唐高祖太宗讳也
范成大记考异并序凡二十一碑在石经堂中
右顾炎武石经考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云石经周易周易指略例共十一
卷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 …… (第 4a 页)
石刻铺叙云考异一册乾道六年庚寅三月旦东里晁
公武校石经与监本不同者作为此书易(五)书(十)诗
(四十七)周礼(四十二)仪礼(三十一)礼记(三十二)左传(四十六)公羊
(二十二)榖梁(二十三)孝经(四)论语(八)尔雅(五)孟子(二十七)此
正经不同者如此传注不与 古文尚书三册三卷
盖唐天宝未废古书前传本中汲郡吕大防得之于
宋次道王仲至家乃元丰五年壬戌镂板乾道六年
庚寅帅 晁公武 取以入石教官张大固等监刋 益
郡石经肇于孟蜀广政悉选士大夫善书者模丹入
石七年甲辰孝经论语尔雅先成时 …… (第 12b 页)
之日凡二百一十二祀成之若是其艰又七十五
年宣和五年癸卯益帅席贡始凑镌孟子运判彭慥
继其成乾道六年庚寅 晁公武 又镌古文尚书暨诸
经考略洪文敏公迈谓孟蜀所镌字精谨有贞观遗
风续本经传殊不逮前且引魏證虞世南相继为秘 …… (第 13a 页)
拓本
于御府以开元二字小印印之是玄宗时已罕得况
今又六百年后耶
范成大石经始末记云石经已载前记 晁子止 乃作考
异考异之作大抵以监本参校互有得失其间颠倒
缺讹所当辨正然古今字画虽少不同而实通用耳 …… (第 13b 页)
所当藏弆若夫秦桧一跋已为讷椎碎其
词见于学士院中兴记事本末君子无取也
右杭世骏石经考异
晁公武 石刻古文尚书
(第 27a 页)
晁公武 古文尚书序云秦更前代法制以来凡曰古者
后世寥乎无闻书契之作固始于伏羲然变状百出
而不彼之若者亦已多矣 …… (第 27a 页)
六经自遘秦火或藏屋壁或寘山崖大义微言几乎
中绝汉兴捃拾散佚绝而复续脱漏舛讹往往而有
向歆父子校之于前伏无忌刘騊駼马融班固诸人
校之于后乃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赂定
兰台漆书经字以合私文者于是熹平四年诏诸儒
正五经文字议郎蔡邕书丹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此
石经之所自昉也厥后魏正始唐开成蜀广政宋至
和嘉祐绍兴俱仿前规以示模式欧阳子集古录所
收金石文字最广独遗唐石经不载赵德甫金石录
洪景伯𨽻续所载汉石经仅残缺遗字 晁子止 取唐 (第 28b 页)
罗隐字昭諌馀杭人唐乾符中举进士不第钱镠辟
掌书记历节度判官副使奏授司勋郎中梁祖以谏
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
卒作诗自号江东生(罗隐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林鼎
林鼎慈溪人善属文能书得欧虞法所聚图书悉手
钞仕吴越自镇海军节度判官累 (第 31b 页)
掌书记历节度判官副使奏授司勋郎中梁祖以谏
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
卒作诗自号江东生(罗隐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林鼎
林鼎慈溪人善属文能书得欧虞法所聚图书悉手
钞仕吴越自镇海军节度判官累 (第 31b 页)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年十八与夏人战灭
底河斩获甚众钦宗召对福宁殿许以殊赏平仲请
斫营擒帅以献功不成遂乘青驴亡命奔蜀至青城
山复入大面山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
弗得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年八十馀
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为人作草书颇奇伟
(渭南集)
张□
晁公武 古文尚书序云余抵少城得古文全编于学
宫乃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书丹刻诸石(郡斋读书志)
宋㬇 (第 14a 页)
底河斩获甚众钦宗召对福宁殿许以殊赏平仲请
斫营擒帅以献功不成遂乘青驴亡命奔蜀至青城
山复入大面山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
弗得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年八十馀
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为人作草书颇奇伟
(渭南集)
张□
晁公武 古文尚书序云余抵少城得古文全编于学
宫乃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书丹刻诸石(郡斋读书志)
宋㬇 (第 14a 页)
孔安国书序曰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
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正义曰就古人体而
从隶定之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古也)更以竹简写之是则西汉之时所
云古文者不过隶书之近古而共王所得科斗文字久
已不传玄宗所谓六体奇文盖正始之书法也
宋晁公武 古文尚书序曰余抵少城作石经考异之馀
因得此古文全编于学宫乃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
书丹刻诸石方将配孝经 (第 9b 页)
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正义曰就古人体而
从隶定之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古也)更以竹简写之是则西汉之时所
云古文者不过隶书之近古而共王所得科斗文字久
已不传玄宗所谓六体奇文盖正始之书法也
宋晁公武 古文尚书序曰余抵少城作石经考异之馀
因得此古文全编于学宫乃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
书丹刻诸石方将配孝经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