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儒家類
類書類
  癸丑(所/闻) 池录(二十八/)
 龚盖卿(字梦锡/阙) 甲寅(所/闻) 池录(二十九/)
  廖谦(字益仲/衡阳人)
  甲寅(所/闻) 池录(三十/) (第 25a 页)
 㬊渊(字亚夫/涪陵人)  癸丑(所/闻) 池录(二十八/)
 龚盖卿(字梦锡/阙) 甲寅(所/闻) 池录(二十九/)
 廖谦(字 益仲/
衡阳人)  甲寅(所/闻) 池录(三十/) (第 25a 页)
 得一溺其说便把作件事做如何可回终竟他底不
 是愈传愈坏了人或又云近世学者多躐等曰亦更
 有不及等人(以下训 廖/益仲谦)

(第 14a 页)
德之
看文字尖新如见得一路光明便射从此一路去
 然为学读书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
 巧若一向罩过不 (第 14b 页)
       廖瑀
  廖天觉      廖颙
  廖玖       廖元素
  廖德明       廖谦
  廖叔正      廖复之
  廖邦杰      廖金凤
  元
  廖人俊
  明
  廖永安  ……廖有方
按《尚友录》:有方,交州人。柳子厚作序送之云:交州多南金、珠玑、玳瑁、象犀。其产皆奇怪,至于草木,亦殊异。吾常怪阳 德之
炳耀,独发于纷葩瑰丽,而罕钟乎。人至于廖生,刚健重厚,孝悌信让,以质乎,中而文乎。外为诗有大雅之道, ……廖德明传》:德明,字子晦,南剑人。登乾道中进士第。知莆田县。累官知广州,迁吏部左选郎官,奉祠,卒。 廖谦
按《万姓统谱》:谦,字益仲,衡阳人。从朱仲晦讲学于南岳,仲晦教以打破举子程文,专心理,会学问,谦毅然
一年,新兴猺来朝,上赐衣钞。
按《通志》:永乐十一年二月庚午,新兴县猺首梁福寿等来朝。肇庆府学增广生 廖谦
招携新兴县山峒猺首梁福寿等来朝,贡方物,凡招猺人五十馀户。以谦为新兴县典史,以抚之。赐福寿等衣钞。
是偏倚处。若中道而立。无所偏倚。若把捉不定。久后毕竟又靠取一偏处。此所以要强矫工夫硬在中立无所倚也。 廖谦
问此四者。勇之事。必如此乃能择中庸而守之否。曰。非也。此乃能择后工夫。大知之人。无俟乎守。只是安行。 ……中庸之不可能者。是乃能择而能守。所谓理义之勇。而非血气之勇矣子之强。孰大于是。陈氏曰。此君子。是指成 德之
人。陈栎发明此四者。汝之所当强也。此四者君子之强。乃贤人君子之事。中庸之道也。是汝所当强。应抑而强与 ……方之强。以力而已。居犹居仁之居。居其道不必居其地也。强于德固君子之所居。要之中庸之道。亦未免有弊何则 德之
所尚者柔。力之所尚者刚柔则失之懦。刚则失之暴。故君子必矫其弊以一归乎中庸之道焉若矫高而使下。矫枉而使 ……同。前是汝之所当强者。后而字。是承上句虚字。两君子亦不同。君子居之轻。如善人长者之类。故君子重。是全 德之
人。四强矫。上两节。言守身应事之常。下两节。言出处至极之变。下两节虽尤难。然上两节常贯在其中。国有道 ……道而自强。则能不变其平素。国无道而自强。则能不变其困穷。然则所谓不流不倚不变。皆言坚强不屈。而求以入 德之
事。非指理之无过不及者而言。夫 德之
成也。盖和而不流者。言其人之和易而不雷同也。中立而不倚者。言其人之强立而无所倚靠也。国有道无道。而所 ……。而勉强脩德。以致夫不流不倚不变之力者。亦可以为成德乎。语录以不流不倚不变为能择后工夫。意正以为。成 德之
事录之误也。胡云峰。遂谓君子居之之君子为泛言。而不流不倚不变之君子为成德。殊不知南方之君子。虽不得中 ……之功自此日加。则畴昔暴虎溤河之气习。当消落而无馀矣异日卫人之难何至于轻死哉。惜夫。岳书院讲义强者。 德之
干也子路问此宜可与立矣何以谓强者 德之
干。盖万病皆本于弱。谓圣可企可望而及。弱也谓天地民物之贵。不可任之以弱也。知所向慕。而不能往。弱也不 ……励而俯仰沉浮弱也有初无终。弱也议论有馀改节易操弱也推此言之弱为万物之根人而病此。无德可言矣。故曰强者 德之
干。干立而德充如四体既正而肤革充盈也然强当较积学之虚实。不当较气禀之刚柔南方之气温厚故其人以容忍胜北 ……子路之好勇而问强也。故不深思强之为可尚。夫强。亦犹松柏之有心。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也。不强则弱。其人无 德之
可尚。何足有为哉夫和而无节。则易流。惟弱故流也。中立而无依。则易倚。惟弱故倚也。国有道。处富贵而变。 ……胜人。亦君子之道。四者之强乃中庸之不可能者。所谓君子之强也前君子是平说。如君子长者之谓后君子。乃是成 德之
名。 和与物同。故疑于流。而以不流为强。中立自是不倚。何疑于倚而以不倚为强哉。 中立固无倚。然凡物之
新入。贡士有义约。自艮斋先生谢谔始行之。江西衡距行都二千里而遥。士子之预计偕尤艰于聚粮。绍熙年中邦人 廖谦
乃取清江之成钓行之。进士徐经实其事。自是累举不废愿。与约者益众。士之贫者尤利马。茶陵。要仁。来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