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陈昭度(字元矩莆田人少颖异不群年十九擢绍兴五年进士第为尤溪主簿部使者移檄令捃)


(摭属吏细故昭度怃然不悦曰吾其忍为是耶乃拂衣而去閒居以读书著文为乐十馀年不)


(调自号西轩子乡大夫林迪与为忘年交艾轩林光朝正字刘夙方翥著作 刘朔
皆尝至其家)


(登堂拜母谊均兄弟既而教授藤州藤去中州绝远俗尚庳陋昭度至励以致知谨独之学繇) (第 28a 页)
 刘夙(字宾之莆田人绍兴辛未南省第二人孝宗朝召试馆职极论荐举之弊皆由大臣为惠而不)

(为政所致除著作佐郎上封事曰陛下与曾觌龙大渊辈觞咏唱酬字而不名罢宰相易大将)


(待其言而后决裁革侥倖当自宫掖近侍始请外除湖北帅参起知衢州奉劄论纾民力罢贡)


(献辨君子小人曾觌道衢谒夙不纳徙知温州寻奉祠卒)

  刘朔(字复之夙之弟绍兴庚辰南省第一人孝宗初立召对曰陛下何不延纳愤激敢言之士而听)

(第 25b 页)
 刘夙(字宾之莆田人绍兴辛未南省第二人孝宗朝召试馆职极论荐举之弊皆由大臣为惠而不)

(为政所致除著作佐郎上封事曰陛下与曾觌龙大渊辈觞咏唱酬字而不名罢宰相易大将)


(待其言而后决裁革侥倖当自宫掖近侍始请外除湖北帅参起知衢州奉劄论纾民力罢贡)


(献辨君子小人曾觌道衢谒夙不纳徙知温州寻奉祠卒)

 刘朔(字 复之
夙之弟绍兴庚辰南省第一人孝宗初立召对曰陛下何不延纳愤激敢言之士而听) (第 25b 页)
 当以气节为主祖宗盛时涵养作成者为蔡京秦桧
 摧丧殆尽臣愿陛下深以为念又论本朝家法外戚
 不预政最有深意上首肯久之继除枢参首荐林栗
  刘朔
等恬退有守可为侍从台谏之储未几拜相以 (第 26a 页)
于旧矣乃世变也
予亦笑曰轿虽大不数寸公门扉无乃太狭乎而不知
变也福公与刘皆莆人土风殆近古二父者宾之夙

之朔
建翁名起晦 (第 19a 页)
复之
子潜夫尚书诸祖父叶公之对
虽似谑实贤其不变于俗也或曰乾淳诸老典型自别
不独莆土风近古也况福公贤相乎 (第 19b 页)
 冯汉苏章苏不韦称二苏而南齐苏湛苏绰宋苏轼
 苏辙皆称二苏刘氏兄弟齐名世称二刘隋有刘焯
 刘炫唐有刘懿之刘祎之又刘夙 刘朔
宋有刘敞刘
 攽又刘靖之刘清之又刘爚刘炳称二吴者吴坦之
 吴隐之载于世说而吴通微吴通玄兄弟并为学士 (第 55b 页)
容色态度此所谓不测之谓神也又/跋其诗文曰刘景文有英伟气如陈元龙之流读此诗)
(可想见/其人)乡号二刘 (刘朔
(第 10b 页)
复之
莆田人夙之弟貌如其/兄兄峭壁万仞公济以和易俱有声)
(丨人丨/曰丨丨)女贫卒娶(刘庭式字得之齐州人始 (第 10b 页)
卷〈佚〉芮晔易传一卷〈佚〉紫翼易索隐〈佚〉
闾丘昕胡寅二五君臣论一卷〈未见〉
胡宏易外传一卷〈存〉 刘朔
易占图书注〈佚〉
蒋夔周易解〈佚〉
韩大宁周易集注〈佚〉
徐畸周易解微三卷〈佚〉
徐人杰易传〈佚〉
以潜邸恩倖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绌,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 刘朔
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
为湖南城隍神,上帝以吾有薄德于三峡民,遂此升擢耳。《八闽通志》:福清县之城隍,万安里土神也。乾道末, 刘朔
为宰。一夕,睡未熟,梦一老人白髯道袍语之,曰:省元来,早所服之药姑止之,若服恐增病。朔素刚正,不之信
      刘宁止
  刘大中      刘长孺
  刘勉之      刘章
  刘夙        刘朔
  刘洵直      刘度
  刘清之      刘颖
  刘俣       刘允升
  刘宝    ……宫掖近侍始请外除湖外帅参起知衢州,奉札论纾民力罢贡献,辨君子小人曾觌道衢谒夙不纳徙知温州寻奉祠卒。 刘朔
按《万姓统谱》:朔,字复之,夙之弟。绍兴庚辰南省第一人。孝宗初,立对曰:陛下何不延纳愤激敢言之士而听
以潜邸恩倖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诎,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 刘朔
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
事参军孝子郭义重墓 在兴教里荻芦溪。徐陵岭、黄仲元撰墓表。
著作佐郎刘夙墓 在寿溪之上。
秘书省正字 刘朔
墓 在囊山,永嘉叶适为记。知宁乡县方壬墓 在黄墺。
忠义河南少尹阮骏墓 在常泰里洋坑白石山。
吏部侍
。于是定迁。则其谋始甚长。虽更元丰之盛。人精其能。虑不可易。浦堙而门废。民久病之而官不省乾道间。莆田 刘朔
为司户。喜事及物。隐士之孙以告。刘辍率余夜诣门所迟明。天大寒垂垂欲雪。招渔舟泥行数十里。役夫皆冻栗幸 ……必不极近十五六年间有补门事之缺。犹不至如今日大费甚劳而难复然以积坏之极。费大而劳甚。视元丰特为难而卒 复之。
事之废兴要亦顾其人如何尔而但曰时不同。事无可为者吾不信也淳熙十二年三月记直隶府斗门上元志按图经斗门在
。南至黄河还复旧土。中直浯溪镌磨大碑。六合共。九夷道通反题当饮于新亭。共舒周颛之愤。母宴于江沱。反启 刘朔
之诮。赵之东燕之北书𨑰旧壤。关以西河以南。再恢故地。周原膴膴。重瞻八百之故国。禹迹茫茫。再辟三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