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儒家類
類書類
 在三山刋龟山集求奏议于其家安止移书令勿刋
 可惜不知龟山犹以出处一事为疑故奏议不可不
 行于世(安止判院闻之刋/于延平○德明)
刘元承
挞邹志完舟人事(见目氏容/语便当考)曰道卿赴贬到
 某州元承为守舟人覆若载邹正言不敢取一钱元
 承挞 (第 51b 页)
  程氏遗书
卷一盖李吁字端伯所录而伊川尝谓得其意者 二
初吕与叔从张横渠张死而入洛所谓东见录也附东
见录亦与叔所记 三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四游定
夫所录 五六七八九皆不知姓氏 十洛阳议论苏
炳录 十一刘绚质夫录明道语 十二刘质夫录明
道语 十三十四皆刘质夫录明道语 十五关中学
者录伊川语 十六己巳冬所闻不知何人所记 十

七亦不知何人所记或云周行已或 刘安节
皆永嘉人
 程氏𤼵明孔孟正学于千四百年无传之后微言奥
 旨特散见于门人之集录赖朱子起而搜逸访遗始 …… (第 13a 页)
 天地为未足而云同此一诚何助之有固于天地圣
 人之诚加混合矣若夫谓谨礼者不透可读庄子何
 其矫枉过正也此 刘元承
之录朱子又注其为别本
 所增欤洒扫应对与佛家默然处合此殆言工夫之
 始耳程子平日之言本斥佛学之无用而 (第 14b 页)
 刘谊(字宜翁长兴人为江西提举熙宁中上疏极论新法不便坐废黜后隐于茅山子焘元祐间进)

(士文章典丽尤善书黄庭坚尝称之谓羊欣复生被命修阁帖十卷有遗文五十卷号见南山)


(集)

  刘安节(字元承永嘉人天资近道敏于为学师事程伊川以文行推重登元符进士第官至太常)

(第 10a 页)
 矩准绳独出诸儒之表门人高弟莫或继焉虽崇宁
 间曲加防禁学者向之私相传习不可遏也其后颐
 之门人如谏议杨时右史 刘安节
舍人许景衡殿院
 马伸待制吴给等稍稍进用于是传者浸广士大夫
 争相淬励而其间志于利禄者托其说以自售学 (第 59b 页)
 上蔡传之武夷胡氏胡氏传其子五峰五峰传之南

 轩张氏此又一𣲖也若周恭叔 刘元承
得之为永嘉
 之学其源亦同自出然惟朱张之传最得其宗故今
 先叙胡氏父子及罗李二氏之学于伊洛门人之后 (第 45a 页)
造化之机安能延年使圣人肯为周孔为之矣(圣人不/师他二)
(语见法言君子篇旧按此条见 刘元/承
手编乃伊川语 本并作明道误) 谢显道历举佛
说与吾儒同处问伊川先生先生曰恁地同处虽多只
是本领不是 (第 10a 页)
   己巳冬所闻(不知何人所记己巳元祐四年/也本在少日所闻诸师友说后)
  卷十七
    (本无篇名不知何人所记或曰永嘉周行己/恭叔或云永嘉 刘安节元承
或云关中学者)
    (所记皆不能明也故存其篇而阙其目按元/祐三年刘质夫卒此篇有质夫名字则三年) (第 6b 页)
    (前语/也)
  卷十八
    刘元承
(第 6b 页)
(刘安节
(第 6b 页)
元承
永嘉人所记有元/祐五年遭丧后妱圣四年迁谪前) (第 6b 页)
    (事延平陈渊几叟得之于 元承
之子有题志在后)
  卷十九
   杨遵道录(杨迪字遵道延平人文靖公之长子/也所记有元符末归自涪陵后 (第 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遗书卷十八
             宋 朱子 编
   刘元承
手编
问仁曰此在诸公自思之将圣贤所言仁处类聚观之
 体认出来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
 恻隐 …… (第 1a 页)
 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
极高明道中庸所以为民极极之为物中而能高者也
君子不成章不达易曰美在其中畅于四肢成章之谓
 也
   予官吉之永礼簿沿檄至临川 刘元承
之子县
   丞诚问其父所录伊川先生说蒙示 (第 107b 页)
元承

   编伏读叹仰因乞传以归建炎元年十月晦日 (第 107b 页)
  奏状(节/略)           胡安国
伏见元祐之初宰臣司马光吕公著秉政当国急于得
人首荐河南处士程颐乞加召命擢以不次遂起韦布

超居讲筵自司劝讲不为辨辞解释文义所以积其诚
意感通圣心者固不可得而闻也及当官而行举动必
由乎礼奉身而去进退必合乎义其修身行法规矩准
绳独出诸儒之表门人高弟莫获继焉虽崇宁间曲加
防禁学者向之私相传习不可遏也其后颐之门人如
杨时 刘安节
许景衡马伸吴给等稍稍进用于是士大
夫争相淬砺而其间志于利禄者托其说以自售学者
莫能别其真伪而河洛之学 (第 30b 页)
造化之机安能延年使圣人肯为周孔为之矣(圣人不师他二
语见法言君子篇 按此条见
刘元承
手编乃伊川语旧本并作明道误) 谢显道历举佛
说与吾儒同处问伊川先生先生曰恁地同处虽多只
是本领不是不 (第 10a 页)
 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
 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也学者试以此言潜
 玩精思久久自当有见所谓叔子小有未合者 刘元
 承
记其语有云所以阴阳者道又云所以阖辟者道
 窃详所以二字固指言形而上者然未免微有二物
 之嫌以伯子元来 (第 8a 页)
也又云向日因看正蒙书似有个所得处又云每见与
叔中庸解便想见其为人由是观之诚伯师横渠也 刘元承
元礼尝师事伊川说纪侯大去其国大者纪侯
之名也齐师未入境而已去之则罪不在齐侯也故不
书齐侯焉又见伊川先 (第 18b 页)
按《经解序论语集说》二十卷。宋朝散郎试太府卿兼枢密副都承旨永嘉蔡节编。淳祐五年表进于朝。今作十卷。盖当日刊于湖頖本已然也。是书《宋艺文志》
不载。诸家藏书目俱未收。予乃购得之,幸矣。永嘉自伊洛,诸儒未作。王景山出发明经蕴述儒志一编。其后则有 刘安节元承
鲍若雨商霖谢天申用休潘旻子文周行已恭叔陈经正贵一暨弟经邦贵叙。其姓名皆入《伊洛渊源录》中。而著群经说
复子审礼皆登科有名誉,则礼以父泽入仕,晚居豫章,号北湖居士。

《刘左史集》四卷
陈氏曰:起居郎永嘉 刘安节元承
撰,与从弟安上皆尝事二程,同游太学,号二刘安。节元符三年进士,为察官左史,晚知宣州,以没

《箕颍集
师之,徒掩卷追想于百年之外尔。
《题二刘文集后》前人
按周博士集元丰时永嘉同游太学者蒋元中、沈彬老、 刘元承
、刘元礼、许少伊、戴明仲、赵彦昭、张子充,不满十人而皆经行修明为四方学者敬服者也。绍兴末,州始祠周公
者,与棠俱有词赋声,时称之曰:刘棠陈补,漳岩赋虎。棠既登第,补遂隐居不仕。
刘安节
按《万姓统谱》: 安节
字元承,永嘉人。天资近道,敏于为学,师事程伊川,以文行推重,官至太常少卿。
刘安上
按《万姓统谱》:
流必至于用人君子无所不用,其敬见似人者不忽于人可知矣。若于似人者,而生慢易之心,其流必至于轻忽人。 刘元承
言相之无所不用其敬,尝挂真武画像于帐中。其不欺暗室,可知曰:相之不自欺,则固可取然以神像置帐中,亦可
能言及辩是非,则毅不可夺族。贫无归者,无不收恤乡人,矜式焉。从弟琪字东美,亦以行义称。按周恭叔许少伊 刘元承,
元礼戴明仲赵彦,昭张子充蒋元中,沈彬老时称元丰太学九先生。
《东轩笔录》:王荆公在中书作新经义,以授
察御史游酢定夫。今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杨时中立。河中侯仲良。师圣。伊川之门人。后有秘书省正字吕大临。与叔 起居郎刘安节。
元承。
给事中刘安上。元礼。尚书右丞许景𢖍。少伊。殿中侍御史马伸。时中国子祭酒李朴。先之。右谏议大夫李处遁
也。曰游夏称文学何也曰游夏亦何尝秉笔学为词章也且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岂词章之文也 刘元承
手编兼山郭氏曰。王辅嗣曰互体不足推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至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弥甚甚哉斯言之遇也互体卦变其来 ……游夏称文学何也曰游夏亦何尝秉笔学为词章也。且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岂词章之文也。 刘元承
乎编白云曰。贲饰也。交相饰之谓贲。柔来而文刚。则刚为质而柔为文也。以刚为质而柔文之。得中得正。此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