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监李至奏为直讲引对便坐太宗顾问曰李觉尝/奏朕云四皓中一先生或言姓用字加撇或云加点尔知否偓佺)
(曰昔 秦时程邈 撰𨽻书训如仆𨽻之易使也今字与古或异臣闻/刀用为角两点为角用上一撇一点俱不成字梁简文七励发鬓)
( (第 15a 页)
(曰昔 秦时程邈 撰𨽻书训如仆𨽻之易使也今字与古或异臣闻/刀用为角两点为角用上一撇一点俱不成字梁简文七励发鬓)
( (第 15a 页)
右道安禅师碑宋儋撰并书在戒坛寺西南按志载
傅梅云道安禅师碑广平宋儋撰并书文尚可读字
遒劲多骨而风致超逸出李北海上末云建塔僧破
灶下损一字袁中郎谓为神僧破灶堕余细辨损处
下从木不似堕字岂嵩山有两称破灶者乎可疑也
余谓此书虽有风致然用笔倾侧殊逊北海书史评
儋书如寒鸦栖木平沙走兔是为似之耳至淳化阁
帖误列儋书于 秦程邈 之后绝胜于此而黄山谷亦
称儋书笔墨精劲又称儋书姿媚尤宜于简札惜不
多见则固当时名笔也今碑已于万历时雷 (第 36b 页)
傅梅云道安禅师碑广平宋儋撰并书文尚可读字
遒劲多骨而风致超逸出李北海上末云建塔僧破
灶下损一字袁中郎谓为神僧破灶堕余细辨损处
下从木不似堕字岂嵩山有两称破灶者乎可疑也
余谓此书虽有风致然用笔倾侧殊逊北海书史评
儋书如寒鸦栖木平沙走兔是为似之耳至淳化阁
帖误列儋书于 秦程邈 之后绝胜于此而黄山谷亦
称儋书笔墨精劲又称儋书姿媚尤宜于简札惜不
多见则固当时名笔也今碑已于万历时雷 (第 36b 页)
毛晋书广川书跋后云郑康成汉世硕儒弗识牺牛
之鼎欧阳脩宋朝宗匠误辩灵台之碑甚矣博古之
不易也董子在政和间鉴定秘阁所藏悉三代法物
名器一一详论精核若故有之物而素所习玩者此
岂天欲显神宝于世必生畸人为之发扬宣畅耶同
朝惟校书郎黄长睿相与商确为千古知已长睿著
古器说四百馀篇载在图经董子则有书跋十卷杂
入金石字迹之类岐阳鼓文从来尽谓宣王猎碣耳
独反覆辩其非何故郑渔仲便居之不疑是以读书
贵具只眼也海虞毛晋识
洪景伯𨽻释序
秦燔书废古训而官狱多事乃令下杜人 程邈 作小篆
而邈复献𨽻书所以施之徒隶趋简易也亦曰佐书汉
魏之际蔡邕钟繇梁鹄邯郸淳俱有书名后魏郦道元
注 (第 15a 页)
之鼎欧阳脩宋朝宗匠误辩灵台之碑甚矣博古之
不易也董子在政和间鉴定秘阁所藏悉三代法物
名器一一详论精核若故有之物而素所习玩者此
岂天欲显神宝于世必生畸人为之发扬宣畅耶同
朝惟校书郎黄长睿相与商确为千古知已长睿著
古器说四百馀篇载在图经董子则有书跋十卷杂
入金石字迹之类岐阳鼓文从来尽谓宣王猎碣耳
独反覆辩其非何故郑渔仲便居之不疑是以读书
贵具只眼也海虞毛晋识
洪景伯𨽻释序
秦燔书废古训而官狱多事乃令下杜人 程邈 作小篆
而邈复献𨽻书所以施之徒隶趋简易也亦曰佐书汉
魏之际蔡邕钟繇梁鹄邯郸淳俱有书名后魏郦道元
注 (第 15a 页)
米元章云不知何人书黄长睿云乃李阳冰篆明州刺
史裴公纪德碣中字此摹十八字为冰书无铢黍差斯
书传至今者有太山刻及秦权衡斤量铭乃弃不录
秦程邈 书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
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 (第 4b 页)
史裴公纪德碣中字此摹十八字为冰书无铢黍差斯
书传至今者有太山刻及秦权衡斤量铭乃弃不录
秦程邈 书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
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 (第 4b 页)
后魏书江式祖强上书三十馀法延昌三年三月式
表曰古史苍颉创文字以代结绳周保氏教六书秦
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书四日虫书五
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𨽻书汉兴有尉律
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书
有字不正辄举劾焉又有草书莫知谁始宣王太史
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
籀书秦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
学篇皆取史籀之式颇有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官
狱繁多以趣约易始用𨽻书古文由此息矣始皇使
下杜人 程邈 附于小篆所作世人以邈徒𨽻即谓之
𨽻书亡新居摄使大司马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
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 (第 4b 页)
表曰古史苍颉创文字以代结绳周保氏教六书秦
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书四日虫书五
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𨽻书汉兴有尉律
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书
有字不正辄举劾焉又有草书莫知谁始宣王太史
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
籀书秦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
学篇皆取史籀之式颇有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官
狱繁多以趣约易始用𨽻书古文由此息矣始皇使
下杜人 程邈 附于小篆所作世人以邈徒𨽻即谓之
𨽻书亡新居摄使大司马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
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 (第 4b 页)
垂象表式有模有楷形功难详
粗举大体
唐杜光庭辨𨽻书所起(书苑菁华)
世人多以𨽻书始于 秦时程邈 非也𨽻书之兴兴于周
代按左传史赵算绛县人年曰亥有二首六身是其物
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第 7a 页)
盖以亥字
之形似布算之状按古文亥作亢全无其状虽春秋之
时文字体别而言亥字有二首六身则是今之亥字下
其首之二画竖置身旁亥作豕此则二万六千六百之
数也据此则春秋之时有𨽻书矣又水经注云临淄人
有发古冢者得铜棺棺外隐起为文言齐太公六代孙
胡公之棺也惟三字古文馀同今书此胡公又在春秋
之前即𨽻书兴于周代明矣当时未全行犹与古文相
参自 秦程邈 以来乃废古文全行𨽻体故程邈等擅其
名非创造也
后蜀林罕论篆𨽻书(字源偏旁小说序) …… (第 7b 页)
东汉和帝时贾鲂以𨽻字写三苍𨽻法始广而八分兼
行至蔡邕则铭刻多分书矣建初中以𨽻书为楷法本
一书而二名钟王变体始有古𨽻今𨽻之分则楷𨽻别
为二书夫以古法为𨽻今法为楷可也隋唐以降古法
书废遂指八分以为隶可乎盖汉有隶分唐有分楷分
之不可为隶犹楷之不可为分也
明宋濂论 隶书(重校汉𨽻字源序) 𨽻之源何始乎曰秦皇时程邈减小篆为之便为𨽻佐
故名 (第 13a 页)
隶书 然未有点画俯仰之态故西京之世金石
刻皆鲜用之至东汉时贾鲂以写三苍其法方大行勒
诸碑碣者多纷纷 (第 13a 页)
隶书 矣考洪适之所辑西京仅一二
见东汉则不啻数百如是则谓之源于汉亦可也曰非
汉也而秦亦非也按齐之胡公太公六 (第 13a 页)
世孙先秦王四
百馀年后有发其临淄冢者棺上有文隐起字与汉𨽻
正同由是而观非秦也源于周也邈则推广之耳虽然
非周也曷为知非周也使临淄之棺不发孰不谓其必
始于秦哉先秦王四百年已有𨽻书矣又焉知先胡公
四百年果无之哉去古已远人无由稽其详尔濂窃意
伏羲之画八卦即字之本源苍颉衍而为古文共五百
四十言列于许氏说文每部之首盖与篆籀似无大异
此固篆籀之变因之而相生也岂 隶书 独有待于后世
耶夏殷以来诸侯之国各有书其体制或殊或一或可 …… (第 13b 页)
通者隶与篆籀虽微有不同疑其间出于古文之后
各以其名为家或自业之精者相传尔不然许慎尝病
当世学者称秦之 隶书 为苍颉时书其虚称耶抑亦别
有所本耶某皆不敢必其然也
明张绅论真书(法书通释)
古无真书之 …… (第 14a 页)
山铭即此体是古之隶与八分有波
势无波势微异非两法也程迥曰东汉以来碑刻皆用
八分书如程邈书是也今见古帖 隶书 自是今之小楷
孙过庭书谱谓元常专精于 (第 15b 页)
隶书 伯英尤工于草体彼
之二美逸少兼之过庭所指元常 (第 15b 页)
隶书 即今所传力命
宣示二帖是又以真行为𨽻矣故萧子云启敕旨以逸
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因此研思遂悟𨽻式 …… (第 15b 页)
元虞伯生论 隶书(明辨类函) 虞伯生题六书渊源序略云魏晋以来善 (第 17a 页)
隶书 以名世
者未有不通六书之义否则不得文字之情制作之故
而效其波磔以为媚诚妄人矣
元陈绎曾论 (第 17a 页)
隶书(法书本象) 隶有古匾圆方四种体秦𨽻多古汉𨽻多圆去篆近也
盛唐成方后汉近匾变八分矣法贵藏锋稳重诀与楷 …… (第 17a 页)
案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曰王次仲
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
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时工八分者非
一而云方广殊非 隶书 既言古书岂得称𨽻若验方广
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其谓也案序仙记云王次 …… (第 17b 页)
为八分之说者多矣一曰东汉上谷王次仲以𨽻字改
为楷法又以楷法变八分此蔡希综之说也一曰去𨽻
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谓之八分此蔡
琰述父中郎邕语也前世之善书类能言其书矣然而
自汉而来至于唐千百载间金石遗文之所载特存篆
𨽻行草所谓八分者何有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刑
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耶
杜甫作八分歌盛称李潮韩择木蔡有邻是皆唐之诸
子而今所传者又皆唐字则希综蔡琰之论安在哉盖
古之名称与今或异今所谓正书则古所谓 隶书 也今 …… (第 19b 页)
而谓
也亦犹篆周宣王时作及有秦篆分别而有大小之名
魏晋之时名流君子一槩呼为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
章草即 隶书 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杜度在史游后
一百馀年即解散𨽻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 (第 22b 页)
粗举大体
唐杜光庭辨𨽻书所起(书苑菁华)
世人多以𨽻书始于 秦时程邈 非也𨽻书之兴兴于周
代按左传史赵算绛县人年曰亥有二首六身是其物
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第 7a 页)
盖以亥字
之形似布算之状按古文亥作亢全无其状虽春秋之
时文字体别而言亥字有二首六身则是今之亥字下
其首之二画竖置身旁亥作豕此则二万六千六百之
数也据此则春秋之时有𨽻书矣又水经注云临淄人
有发古冢者得铜棺棺外隐起为文言齐太公六代孙
胡公之棺也惟三字古文馀同今书此胡公又在春秋
之前即𨽻书兴于周代明矣当时未全行犹与古文相
参自 秦程邈 以来乃废古文全行𨽻体故程邈等擅其
名非创造也
后蜀林罕论篆𨽻书(字源偏旁小说序) …… (第 7b 页)
东汉和帝时贾鲂以𨽻字写三苍𨽻法始广而八分兼
行至蔡邕则铭刻多分书矣建初中以𨽻书为楷法本
一书而二名钟王变体始有古𨽻今𨽻之分则楷𨽻别
为二书夫以古法为𨽻今法为楷可也隋唐以降古法
书废遂指八分以为隶可乎盖汉有隶分唐有分楷分
之不可为隶犹楷之不可为分也
明宋濂论 隶书(重校汉𨽻字源序) 𨽻之源何始乎曰秦皇时程邈减小篆为之便为𨽻佐
故名 (第 13a 页)
隶书 然未有点画俯仰之态故西京之世金石
刻皆鲜用之至东汉时贾鲂以写三苍其法方大行勒
诸碑碣者多纷纷 (第 13a 页)
隶书 矣考洪适之所辑西京仅一二
见东汉则不啻数百如是则谓之源于汉亦可也曰非
汉也而秦亦非也按齐之胡公太公六 (第 13a 页)
世孙先秦王四
百馀年后有发其临淄冢者棺上有文隐起字与汉𨽻
正同由是而观非秦也源于周也邈则推广之耳虽然
非周也曷为知非周也使临淄之棺不发孰不谓其必
始于秦哉先秦王四百年已有𨽻书矣又焉知先胡公
四百年果无之哉去古已远人无由稽其详尔濂窃意
伏羲之画八卦即字之本源苍颉衍而为古文共五百
四十言列于许氏说文每部之首盖与篆籀似无大异
此固篆籀之变因之而相生也岂 隶书 独有待于后世
耶夏殷以来诸侯之国各有书其体制或殊或一或可 …… (第 13b 页)
通者隶与篆籀虽微有不同疑其间出于古文之后
各以其名为家或自业之精者相传尔不然许慎尝病
当世学者称秦之 隶书 为苍颉时书其虚称耶抑亦别
有所本耶某皆不敢必其然也
明张绅论真书(法书通释)
古无真书之 …… (第 14a 页)
山铭即此体是古之隶与八分有波
势无波势微异非两法也程迥曰东汉以来碑刻皆用
八分书如程邈书是也今见古帖 隶书 自是今之小楷
孙过庭书谱谓元常专精于 (第 15b 页)
隶书 伯英尤工于草体彼
之二美逸少兼之过庭所指元常 (第 15b 页)
隶书 即今所传力命
宣示二帖是又以真行为𨽻矣故萧子云启敕旨以逸
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因此研思遂悟𨽻式 …… (第 15b 页)
元虞伯生论 隶书(明辨类函) 虞伯生题六书渊源序略云魏晋以来善 (第 17a 页)
隶书 以名世
者未有不通六书之义否则不得文字之情制作之故
而效其波磔以为媚诚妄人矣
元陈绎曾论 (第 17a 页)
隶书(法书本象) 隶有古匾圆方四种体秦𨽻多古汉𨽻多圆去篆近也
盛唐成方后汉近匾变八分矣法贵藏锋稳重诀与楷 …… (第 17a 页)
案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曰王次仲
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
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时工八分者非
一而云方广殊非 隶书 既言古书岂得称𨽻若验方广
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其谓也案序仙记云王次 …… (第 17b 页)
为八分之说者多矣一曰东汉上谷王次仲以𨽻字改
为楷法又以楷法变八分此蔡希综之说也一曰去𨽻
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谓之八分此蔡
琰述父中郎邕语也前世之善书类能言其书矣然而
自汉而来至于唐千百载间金石遗文之所载特存篆
𨽻行草所谓八分者何有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刑
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耶
杜甫作八分歌盛称李潮韩择木蔡有邻是皆唐之诸
子而今所传者又皆唐字则希综蔡琰之论安在哉盖
古之名称与今或异今所谓正书则古所谓 隶书 也今 …… (第 19b 页)
而谓
也亦犹篆周宣王时作及有秦篆分别而有大小之名
魏晋之时名流君子一槩呼为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
章草即 隶书 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杜度在史游后
一百馀年即解散𨽻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 (第 22b 页)
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
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
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
宣时召通苍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
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徵礼等百馀人
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
采以为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
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
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
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
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
佐书 (第 4b 页)
秦隶书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
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
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 …… (第 4b 页)
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
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
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说字解经諠称秦之 隶书 为仓
颉时书云父子相傅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
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
钱苛之 …… (第 5a 页)
银青光禄大夫守右散骑常侍上柱国东海县开国子
食邑五百户臣徐铉奉直郎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
臣句中正翰林书学臣葛湍臣王惟恭等奉诏校定许
慎说文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万六百馀字圣人之旨
盖云备矣稽夫八卦既画万象既分则文字为之大辂
载籍为之六辔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物之功与
造化均不可忽也虽复五帝之后改易殊体六国之世
文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本及暴秦苛
政散隶聿兴便于末俗人竞师法古文既绝讹伪日滋
至汉宣帝时始命诸儒修苍颉之法亦不能复故光武
时马援上言论文字之讹谬其言详矣及和帝时申命
贾逵修理旧文于是许慎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访
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
而 隶书 行之已久习之益工加以行草八分纷然间出
返以篆籀为奇怪之迹不复经心至于六籍旧文相承
傅写多求便俗渐失本 (第 9a 页)
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
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
宣时召通苍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
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徵礼等百馀人
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
采以为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
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
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
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
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
佐书 (第 4b 页)
秦隶书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
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
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 …… (第 4b 页)
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
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
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说字解经諠称秦之 隶书 为仓
颉时书云父子相傅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
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
钱苛之 …… (第 5a 页)
银青光禄大夫守右散骑常侍上柱国东海县开国子
食邑五百户臣徐铉奉直郎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
臣句中正翰林书学臣葛湍臣王惟恭等奉诏校定许
慎说文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万六百馀字圣人之旨
盖云备矣稽夫八卦既画万象既分则文字为之大辂
载籍为之六辔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物之功与
造化均不可忽也虽复五帝之后改易殊体六国之世
文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本及暴秦苛
政散隶聿兴便于末俗人竞师法古文既绝讹伪日滋
至汉宣帝时始命诸儒修苍颉之法亦不能复故光武
时马援上言论文字之讹谬其言详矣及和帝时申命
贾逵修理旧文于是许慎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访
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
而 隶书 行之已久习之益工加以行草八分纷然间出
返以篆籀为奇怪之迹不复经心至于六籍旧文相承
傅写多求便俗渐失本 (第 9a 页)
东都自路都尉始见墓阙盖表阡铭圹之滥觞也有文
而传于今则自谒者景君始齐葬穆妃议立石志王俭
以为非礼经所出元嘉中颜延之辈为之遂相祖述尔
梁任昉作文章缘起又云墓碑自晋始予考郦氏水经
所载汉刻已不少后魏与齐梁时相先后也岂碑碣多
在北方南人未之见乎然郭林宗传云林宗既葬同志
者立碑蔡邕为其文谓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唯郭有
道无愧色史称王俭晋宋以来故事仪典谙忆无遗每
博议引證先儒无能异者范书所载岂不知之今汉人
墓刻犹存数十百碑其云始于晋宋非也
隶书缘起
秦燔书废古刻而官狱多事乃令下杜人 程邈 作小篆 (第 8a 页)
而传于今则自谒者景君始齐葬穆妃议立石志王俭
以为非礼经所出元嘉中颜延之辈为之遂相祖述尔
梁任昉作文章缘起又云墓碑自晋始予考郦氏水经
所载汉刻已不少后魏与齐梁时相先后也岂碑碣多
在北方南人未之见乎然郭林宗传云林宗既葬同志
者立碑蔡邕为其文谓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唯郭有
道无愧色史称王俭晋宋以来故事仪典谙忆无遗每
博议引證先儒无能异者范书所载岂不知之今汉人
墓刻犹存数十百碑其云始于晋宋非也
隶书缘起
秦燔书废古刻而官狱多事乃令下杜人 程邈 作小篆 (第 8a 页)
颜师古汉书注云篆书谓小篆也盖秦始皇使程邈
所作也𨽻书亦程邈所献主于徒𨽻从简易也蔡邕
圣皇篇云程邈删古立𨽻王僧虔能书人名云秦狱
吏程邈善大篆得罪系云阳狱增减大篆去其繁复
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其书曰𨽻书江式论书表云
𨽻书者始皇使下杜人 程邈 附于小篆所作也张怀 (第 1b 页)
瓘书断云 程邈 益大小篆方圆而为𨽻书诸家之说
虽或云删古或云增减大篆或云附于小篆益大小
篆之不同大都去篆未远徐锴说 …… (第 2a 页)
许氏说文序云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
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又云亡
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
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
皇帝使下杜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𨽻书五
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按
说文曰以八体试之汉书曰以六体试 …… (第 5a 页)
有几乃发而擿之欲使惑者知悟非好攻驳前人也
韦续五十六体云古隶书 秦程邈 系狱中变大篆而
作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又句中正三体孝经序云
约秦斯许蔡篆文及汉魏刻石隶字相配而成自注 (第 18a 页)
曰蜀文翁讲堂柱上钟会书范巨卿碑蔡邕石经三
字拓本今谓之八分者是也知今之八分即古之 隶
书 明矣吾衍字源七辨云秦隶者程邈以文牍繁多
难于用篆因减小篆为便用之法故不为体势若汉 …… (第 18a 页)
款识篆字相近非有挑法之𨽻也便于佐隶故曰 隶
书 即是秦权汉量上刻字人多不知亦谓之篆误矣
汉隶者蔡邕石经及汉人诸碑上字是也此体最为
后出皆有挑法与秦隶 …… (第 18b 页)
释云吾衍谓隶有秦隶汉隶灼是至论
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易晓矣又陆深
书辑云程邈所上务趋便捷谓之 隶书 王次仲分取
篆隶之间谓之八分自邈以降谓之秦隶贾鲂三仓 (第 18b 页)
所作也𨽻书亦程邈所献主于徒𨽻从简易也蔡邕
圣皇篇云程邈删古立𨽻王僧虔能书人名云秦狱
吏程邈善大篆得罪系云阳狱增减大篆去其繁复
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其书曰𨽻书江式论书表云
𨽻书者始皇使下杜人 程邈 附于小篆所作也张怀 (第 1b 页)
瓘书断云 程邈 益大小篆方圆而为𨽻书诸家之说
虽或云删古或云增减大篆或云附于小篆益大小
篆之不同大都去篆未远徐锴说 …… (第 2a 页)
许氏说文序云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
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又云亡
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
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
皇帝使下杜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𨽻书五
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按
说文曰以八体试之汉书曰以六体试 …… (第 5a 页)
有几乃发而擿之欲使惑者知悟非好攻驳前人也
韦续五十六体云古隶书 秦程邈 系狱中变大篆而
作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又句中正三体孝经序云
约秦斯许蔡篆文及汉魏刻石隶字相配而成自注 (第 18a 页)
曰蜀文翁讲堂柱上钟会书范巨卿碑蔡邕石经三
字拓本今谓之八分者是也知今之八分即古之 隶
书 明矣吾衍字源七辨云秦隶者程邈以文牍繁多
难于用篆因减小篆为便用之法故不为体势若汉 …… (第 18a 页)
款识篆字相近非有挑法之𨽻也便于佐隶故曰 隶
书 即是秦权汉量上刻字人多不知亦谓之篆误矣
汉隶者蔡邕石经及汉人诸碑上字是也此体最为
后出皆有挑法与秦隶 …… (第 18b 页)
释云吾衍谓隶有秦隶汉隶灼是至论
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易晓矣又陆深
书辑云程邈所上务趋便捷谓之 隶书 王次仲分取
篆隶之间谓之八分自邈以降谓之秦隶贾鲂三仓 (第 18b 页)
自苍颉创六字周保氏教六书秦有大篆小篆符
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之八体汉兴有尉律
学课最为尚书史书字或不正辄举劾焉大篆十
五篇宣王太史史籀著也苍颉一篇又云七章秦
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
令胡母敬作所谓秦篆即小篆也秦官狱繁多以
趣约易下杜人 程邈 为衙狱吏得罪系云阳狱狱
中作篆始皇出以为御史使定书世人以邈徒隶
谓之隶书新莽甄丰改定之时止有六书一曰 (第 16b 页)
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之八体汉兴有尉律
学课最为尚书史书字或不正辄举劾焉大篆十
五篇宣王太史史籀著也苍颉一篇又云七章秦
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
令胡母敬作所谓秦篆即小篆也秦官狱繁多以
趣约易下杜人 程邈 为衙狱吏得罪系云阳狱狱
中作篆始皇出以为御史使定书世人以邈徒隶
谓之隶书新莽甄丰改定之时止有六书一曰 (第 16b 页)
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
异世谓之籀书者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
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损益之
秦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
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
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 程邈 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
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
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 …… (第 3b 页)
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
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
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 秦隶书 也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
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苍 …… (第 10b 页)
二十五小篆书李斯删古文作也始皇以祈祷名山皆
用此书
二十六刻符书鸟头云脚李斯赵高并善之用题印玺
二十七古隶书 秦程邈 狱中变大篆所作始皇嘉焉拜
侍御史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
二十八徒隶之书因程邈幽囚为徒隶书也邈字元岑 (第 24b 页)
异世谓之籀书者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
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损益之
秦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
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
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 程邈 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
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
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 …… (第 3b 页)
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
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
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 秦隶书 也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
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苍 …… (第 10b 页)
二十五小篆书李斯删古文作也始皇以祈祷名山皆
用此书
二十六刻符书鸟头云脚李斯赵高并善之用题印玺
二十七古隶书 秦程邈 狱中变大篆所作始皇嘉焉拜
侍御史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
二十八徒隶之书因程邈幽囚为徒隶书也邈字元岑 (第 24b 页)
颠素并称自昔巳然不知长史非藏真比也智永书法
承受有绪藏真从而光大之圣母之与自叙体制不同
而各极其分量盖巳超凡入圣矣长史笔多偏枯所得
古法盖少今有学藏真而失之者似从长史门墙中来
为弊非一日矣学者诚能于篆𨽻而下遍观名书从头
一一理会自然目中如辨黑白言说虽多要之无益故
不能画而语画不能书而评书皆妄也
秦程邈 始为𨽻书今官本所载米南宫虽指为伪作然
形体实不可废即今真书也后汉王次仲始为八分蔡
琰云割李斯小篆去 (第 15b 页)
八分存二分故名八分是𨽻法居
十分之八据此则隶应先出曹喜蔡中郎俱后汉人想
其世代相次一时流传互相习学俱师次仲亦不可知
但谓隶是八分之流真书又与𨽻不类则不应斯籀古
篆尚存见闻而𨽻法绝无基绪古人书谱品目悉具卒
无专举正楷为言者此明隶即真书无疑要之程邈作
隶时去篆法未尽八分既出隶反近之不若晋唐以还
一洗篆法别成堂奥故昧者相沿不能自决耳又张怀
瓘云秦王次仲始作八分非后汉之次仲则八分固与 隶书 并出矣大小二篆生八分子美盖有据云
世传右军好鹅莫知其说盖作书用笔其力全凭手腕
鹅之一身唯项最为 (第 16a 页)
承受有绪藏真从而光大之圣母之与自叙体制不同
而各极其分量盖巳超凡入圣矣长史笔多偏枯所得
古法盖少今有学藏真而失之者似从长史门墙中来
为弊非一日矣学者诚能于篆𨽻而下遍观名书从头
一一理会自然目中如辨黑白言说虽多要之无益故
不能画而语画不能书而评书皆妄也
秦程邈 始为𨽻书今官本所载米南宫虽指为伪作然
形体实不可废即今真书也后汉王次仲始为八分蔡
琰云割李斯小篆去 (第 15b 页)
八分存二分故名八分是𨽻法居
十分之八据此则隶应先出曹喜蔡中郎俱后汉人想
其世代相次一时流传互相习学俱师次仲亦不可知
但谓隶是八分之流真书又与𨽻不类则不应斯籀古
篆尚存见闻而𨽻法绝无基绪古人书谱品目悉具卒
无专举正楷为言者此明隶即真书无疑要之程邈作
隶时去篆法未尽八分既出隶反近之不若晋唐以还
一洗篆法别成堂奥故昧者相沿不能自决耳又张怀
瓘云秦王次仲始作八分非后汉之次仲则八分固与 隶书 并出矣大小二篆生八分子美盖有据云
世传右军好鹅莫知其说盖作书用笔其力全凭手腕
鹅之一身唯项最为 (第 16a 页)
披其丛薄非无香草视其涯岸皆有润珠(仝上)
鹰爪含利出彼兔毫龙管润霜游兹虿尾(仝上)
崔子玉草贤张伯英草圣(书断云)
秦皇重 程邈隶书 令奏事皆法之汉帝奇杜度草书诏
奏事皆作之 …… (第 1b 页)
文有三誓岐阳告巫咸朝那告大沉要册告亚驼书有
三苍李斯作苍颉扬雄作训纂贾鲂作滂喜(俱见西溪丛话)
史记曰苍颉造书鬼夜哭龙潜藏淮南子曰苍颉造书
天雨粟鬼夜哭
古文柱江淹问王俭俭曰江东不知 隶书 壁中墓中科
斗近是
鲁有谗鼎铭秦有诅楚文
禹刻岣嵝碑则用科斗宣王刻石鼓则用籀书
呜 …… (第 4a 页)
秦之峄山铭魏武排倒汉之金人铭董卓销其九石虎
移其三
佳城之铭汲冢之书
篆二李斯阳冰异代也二徐兄弟也
方劲古拙 隶书 法也神奇工巧摹印法也 (第 4b 页)
鹰爪含利出彼兔毫龙管润霜游兹虿尾(仝上)
崔子玉草贤张伯英草圣(书断云)
秦皇重 程邈隶书 令奏事皆法之汉帝奇杜度草书诏
奏事皆作之 …… (第 1b 页)
文有三誓岐阳告巫咸朝那告大沉要册告亚驼书有
三苍李斯作苍颉扬雄作训纂贾鲂作滂喜(俱见西溪丛话)
史记曰苍颉造书鬼夜哭龙潜藏淮南子曰苍颉造书
天雨粟鬼夜哭
古文柱江淹问王俭俭曰江东不知 隶书 壁中墓中科
斗近是
鲁有谗鼎铭秦有诅楚文
禹刻岣嵝碑则用科斗宣王刻石鼓则用籀书
呜 …… (第 4a 页)
秦之峄山铭魏武排倒汉之金人铭董卓销其九石虎
移其三
佳城之铭汲冢之书
篆二李斯阳冰异代也二徐兄弟也
方劲古拙 隶书 法也神奇工巧摹印法也 (第 4b 页)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
而异者三曰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 秦隶书 也五曰
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幡信也(壁中书者孔子宅得尚书)
(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 …… (第 19a 页)
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石建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六
体者古文奇字篆书 隶书 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
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初学记云秦废古文更用八体大篆至 (第 20b 页)
隶书 王莽居摄使甄丰)
(刋定六体古文至虫书)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缺问诸故老至于
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 …… (第 20b 页)
也博学七章
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
颇异所谓秦篆者也(说文序云所谓小篆)是时始建 隶书 矣起于
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闾里书师合
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
并为 …… (第 21a 页)
小学谓文字之学(隋志梁有苍颉二卷杜林注)说文引杜林说扬雄说 韦昭曰八体一
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
署书七曰殳书八曰 隶书 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
奇字古文而异者篆书小篆盖秦始皇使程邈所作 (第 22a 页)
隶
书 亦邈所献主于徒隶从简易也缪篆谓其文屈曲缠
绕所以摹印章虫书谓为虫鸟之形所以书幡信也
说文序尉律学童十 (第 22a 页)
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
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秦时有八体大篆至 隶书 与韦昭注同)亡新使大司 (第 22a 页)
空甄丰等改定古文时有六书(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佐书即秦 隶)
(书) 书疏秦罢古文而有八体亡新六书于秦八体用
其小篆虫书摹印 (第 22b 页)
隶书 而加以古文与奇字去其大篆
刻符殳书署书 愚按说文序尉律试八体书正义亦
云秦有八体而六书乃亡新改定也志 …… (第 22b 页)
论篆云秦始皇
时王次仲制八分书萧子良曰汉灵时上谷王次
仲与秦同姓名亦作八分书魏钟繇谓之章程书
繇又善 隶书 始为楷法 书苑蔡文姬言割程隶
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于是为八
分书 汉石经乃蔡邕八分书 钟繇 …… (第 27b 页)
言详矣和帝时申命贾逵修理旧文许慎
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于贾逵作说文解
字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而 隶书 行之已久加以行草
八分纷然间出以篆籀为奇怪不复经心六籍旧文相
承传写多求便俗渐失本原唐大历中李阳冰篆 …… (第 32b 页)
苑
汉三体书法
后儒林传序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见石经)注古文谓孔
子壁中书篆书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 隶书 亦邈所作
也主于徒隶从简易也 程迥 (第 37a 页)
隶书 始于程邈八分 …… (第 37a 页)
文姬
言割程隶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于是
为八分书千文曰杜藁钟隶唐孙过庭草书谱曰元常
专精于 隶书 伯英尤工于草体彼之二美逸少兼之此
以真行为隶也梁萧子云启曰见敇旨论书洞达字体
又以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 …… (第 37b 页)
式此以真行为隶无疑(王羲之传尤善 隶书 为古今之冠)
汉通俗文
颜氏家训通俗文世间题云服虔造虔汉人其叙乃引
苏林张揖苏张皆是魏人且郑玄以 (第 38a 页)
而异者三曰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 秦隶书 也五曰
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幡信也(壁中书者孔子宅得尚书)
(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 …… (第 19a 页)
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石建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六
体者古文奇字篆书 隶书 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
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初学记云秦废古文更用八体大篆至 (第 20b 页)
隶书 王莽居摄使甄丰)
(刋定六体古文至虫书)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缺问诸故老至于
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 …… (第 20b 页)
也博学七章
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
颇异所谓秦篆者也(说文序云所谓小篆)是时始建 隶书 矣起于
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闾里书师合
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
并为 …… (第 21a 页)
小学谓文字之学(隋志梁有苍颉二卷杜林注)说文引杜林说扬雄说 韦昭曰八体一
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
署书七曰殳书八曰 隶书 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
奇字古文而异者篆书小篆盖秦始皇使程邈所作 (第 22a 页)
隶
书 亦邈所献主于徒隶从简易也缪篆谓其文屈曲缠
绕所以摹印章虫书谓为虫鸟之形所以书幡信也
说文序尉律学童十 (第 22a 页)
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
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秦时有八体大篆至 隶书 与韦昭注同)亡新使大司 (第 22a 页)
空甄丰等改定古文时有六书(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佐书即秦 隶)
(书) 书疏秦罢古文而有八体亡新六书于秦八体用
其小篆虫书摹印 (第 22b 页)
隶书 而加以古文与奇字去其大篆
刻符殳书署书 愚按说文序尉律试八体书正义亦
云秦有八体而六书乃亡新改定也志 …… (第 22b 页)
论篆云秦始皇
时王次仲制八分书萧子良曰汉灵时上谷王次
仲与秦同姓名亦作八分书魏钟繇谓之章程书
繇又善 隶书 始为楷法 书苑蔡文姬言割程隶
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于是为八
分书 汉石经乃蔡邕八分书 钟繇 …… (第 27b 页)
言详矣和帝时申命贾逵修理旧文许慎
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于贾逵作说文解
字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而 隶书 行之已久加以行草
八分纷然间出以篆籀为奇怪不复经心六籍旧文相
承传写多求便俗渐失本原唐大历中李阳冰篆 …… (第 32b 页)
苑
汉三体书法
后儒林传序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见石经)注古文谓孔
子壁中书篆书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 隶书 亦邈所作
也主于徒隶从简易也 程迥 (第 37a 页)
隶书 始于程邈八分 …… (第 37a 页)
文姬
言割程隶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于是
为八分书千文曰杜藁钟隶唐孙过庭草书谱曰元常
专精于 隶书 伯英尤工于草体彼之二美逸少兼之此
以真行为隶也梁萧子云启曰见敇旨论书洞达字体
又以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 …… (第 37b 页)
式此以真行为隶无疑(王羲之传尤善 隶书 为古今之冠)
汉通俗文
颜氏家训通俗文世间题云服虔造虔汉人其叙乃引
苏林张揖苏张皆是魏人且郑玄以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