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藩朝见之事注武德三年改司藩郎曰丨丨郎中又食货志德宗/相杨炎作两税法量出制入户无丨丨以居者为簿人无 丁中
以)
(贫富为差参同契子当右转午乃东旋卯酉界隔丨丨二名西秦/录乞伏乾归朝长安姚兴虑乾归终为西州之患留 (第 4a 页)
水不能)
(患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丨丨)丁额(唐书杨炎传炎请为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 丁中
以贫富为差租)
(庸杂徭悉省而丨丨不废其田亩之税悉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收之贡师泰河上成安驿 (第 31b 页)
同岐华等州府兵内及白 丁中
简一十二万人名为长
从宿卫准五尺八例一年两蕃州县不得更议杂驱使
仍令尚书左丞萧嵩与本州官长同拣择以闻 (第 25a 页)
   赋税第二
唐德宗建中元年正月制自艰难已来徵赋名目繁杂
委黜陟使与诸道观察使刺史作年支两税徵纳比来
新旧徵科色目一切停罢两税外辄别率一钱四等官
准擅兴赋以枉法论其军府支计等数准大历十四年

八月七日敕处分
二月发黜陟使分往天下作两税之法凡百役之费一
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土客以
见居为簿人无 丁中
以贫富为差行商者在所部郡县
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徵之俗有不便者二之
馀徵赋悉罢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 (第 1b 页)
事官并勋阶邑号赠官等有合荫子孙者如户内兼荫 丁中
三人以上免课役者加百千文每加一 (第 19a 页)
丁中
累加
三千文其商贾准令所在收税如能据所有资财十分
纳四助军者便与终身优复如于敕条外有悉以家产
助国嘉 (第 19a 页)
囚徒恤鳏寡阅 丁中
务知百姓之疾五代之制并与唐
同昔汉宣帝云与吾共治者惟良二千石乎夫一圻之
地千乘之赋上承于王庙下熙于民 (第 7a 页)
鉷为户口使以籍存
而丁不在乃按旧籍除当免者积三十年责其租庸炎
疾其敝请为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 丁中
以贫富为差岁终以户赋增失进退长吏天下利之版
籍不造而得其虚实 李方玄为池州刺史钩检户籍
差量徭赋皆有 (第 44b 页)
 风流已远然其授田有口分世业皆取之于官其敛
 民财有租庸调皆计之于口其后变为两税户无主
 客以见居为簿人无 丁中
以贫富为差贫急于售田
 则田多税少富利于避役则田少税多侥倖一兴税
 役皆弊既无振贫之术又许之卖田后魏 (第 2a 页)
年八月)
(初分置汴东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使十二月二十日包吉崔纵分为之)量出制入户无主
客以居者为簿人无 丁中
以贫富为差商贾税三十之
一与居者均役田税视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定遣 (第 39a 页)
 兼之而统以文武大臣十二卫番上宿卫卫皇城四

 门领铜符分信地以为守宵夜鼕警禁卫兵卒日给
 食家无 丁中
有父母若单夫只妻者诸存恤优厚而
 严上直折五顶替之律锦衣卫主禁庭卤簿仪仗之
 事旗手司主旗纛金鼓之令 …… (第 2a 页)
 疏远国初未之及思也今隔调卫军官固有身任征
 战而原籍族属繇民繇如故者谓非国初之制乎合
 兵民以一其本稽 丁中
以齐其繇是在与权者也 (第 34a 页)
用犀角地黄汤近于是也本方所说若无犀角
以升麻代之是阳明经药也此解阳明经血中热药若
脉浮沈俱有力者是丙 丁中
俱有热也可以导赤泻心 (第 28b 页)
者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
县每岁所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
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 丁中
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
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徵之其租庸
调杂徭悉省皆总于度支德宗用其言仍诏两 (第 34b 页)
丁存是以荡为浮人乡)
(居地著者/百不四五)两税法(旧唐书杨炎傅炎请作丨丨丨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 丁中
以贫富)
(为差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徵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出入申报如旧式) (第 9b 页)
     为二率一人为三率推得四率三十三

     亩即丙 丁中
二人相和折半之数次取
     甲多己三十亩以五归之得六亩折半
     得三亩加于三十三亩得三十六 (第 29a 页)
    相减则馀丁乙即丙乙多于甲丙之二
     分也既多二分必重二两如以二两重
     物挂于乙 丁中
间之戊处则丙乙自重
     于甲丙也今欲以物趁之使其两平则
     以甲丙五分为一率丙戊六分为二 (第 56b 页)
     丁直线戊巳辐线则甲巳戊己巳辛皆

     为半和而庚己己丁皆为半较且甲丁
     戊丁丁辛又为连比例之三线矣其戊
      丁中
率自乘之方与甲丁首率丁辛末
     率相乘之长方等(见几何原本/九卷第三节)则是戊
     丁自 …… (第 35a 页)
     甲乙阔之甲戊馀戊丁为长阔之较其
     庚丁则为半较而甲丁己丁丁壬又为
     连比例之三线故己 丁中
率自乘之方
     与甲丁首率丁壬末率相乘之长方等
     (见几何原本/九卷第三节)则是己丁自 (第 49a 页)
     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乙戊既得乙戊则
     于乙丙底边内减去乙戊馀戊丙折半
     得丁丙为勾甲丙为弦求为股为甲
     中
垂线也
     又法以大腰一百二十二尺自乘得一
     万四千八百八十四尺又以小腰一百
     …… (第 5b 页)
     中垂线与底六尺相乘得二十四尺折
     半得一十二尺为三角面积也如图甲
     乙丙三角形以乙丙底边与甲 丁中

     线相乘成戊乙丙己长方形积比三角
     形积正大一倍故折半得三角积也
设如有钝角三角 …… (第 12b 页)
     所得中垂线戊己庚辛为今所求内容

     正方形试依甲 丁中
垂线度将乙丙线
     引长作乙癸线为五十六尺又与甲丙
     线平行作壬癸线又将甲乙线引长作 …… (第 17a 页)
     底而戊巳半径皆为三角形之垂线今

     乙丙底边与甲 丁中
垂线相乘所得之
     长方积原比甲乙丙三角形积大一倍
     即如将所分三三角形各用垂线乘底 (第 21b 页)
     两边相等之三角形也夫甲丁既与丁
     乙等而丁乙又与乙丙中率等则甲丁
     亦必与中率等矣是以甲 丁中
率与丁
     丙末率相加与甲丙首率等故用连比
     例三率有首率求中率法算之得中率
     …… (第 14b 页)
     丁等为中率而乙丙边平分己丁末率
     于戊又成乙戊丁勾股形乙戊五边形
     每边之半为股丁戊末率之半为勾乙
      丁中
率为弦试依甲丁半径度作甲庚
     辛丁正方形又依乙丙五边形之一边
     度作乙丙癸壬正方形其 …… (第 18a 页)
   丁长方形亦与乙丁弦自乘之一正方
     等(丁辛原与甲丁首率等己丁末率与/丁辛首率相乘自与乙 丁中
率自乘)
     (之正/方等)而子庚寅丑长方形为乙丁弦自
     乘之一正方内少勾自乘之四正 (第 18b 页)
(盖/子)
     (庚辛卯长方形为首率与末率相乘之/长方与乙 丁中
率自乘之正方等内却)
     (少丑寅辛卯正方形而丑寅辛卯正方/形实为戊丁勾自乘之四正方故子庚) …… (第 18b 页)
    半径为弦甲戊垂线为股求得乙戊勾
     倍之得乙丙即圜内容五边形之一边
     也或以乙 丁中
率为弦戊丁半末率为
     勾求得乙戊股倍之亦即圜内容五边
     形之一边也乙丙弧既为七十二度 (第 21a 页)
     求得四率九十尺即所截之阔也如图

     甲乙丙三角形甲 丁中
长二百尺乙丙
     底阔一百五十尺甲戊为所截长一百
     二十尺而甲丁与乙丙之比即同于甲
  …… (第 15b 页)
      法亦一率与二率为线与线之比例三
      率与四率为面与面之比例也如图甲
      乙丙三角形甲 丁中
长二十尺乙丙底
      阔十五尺甲戊己三角形为截积五十
      四尺是故乙丙与甲丁之比应同于 …… (第 29b 页)
    四尺此两三角形为同式形故甲乙丙
      三角形积与甲戊己三角形积之比同
      于甲 丁中
长自乘之甲丁辛壬正方形
      与甲庚截长自乘之甲庚癸子正方形 (第 31a 页)
  臣按力征即孟子所谓力役之征也力役之征有
  专用人力为者造作脩治之属也有兼资物力成
  者辇运挽输之类也均人掌均力征必先审民家
  之 丁中
或寡或多其家之牛马车辇或有或无因
  其材而任以事随所宜而加之役用其所有而不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