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董思安” 相关资源

類書類
雜家類
 王殷(大名人事母以孝闻晋时以战功累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后从汉高祖讨杜重威先登力战)

(矢中其脑镞自口出而不死高祖嘉之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出帝时以左右谗欲诛之遂)


(附郭威破汉威以为邺都留守寻以恃功骄恣被诛)

 王忠顺(晋江人初闽王延义为朱文进所杀忠顺与留从效 董思安
等谋诛文进所署刺使黄绍) (第 12a 页)
(颇奉建州黄延政为主后南唐攻建州忠顺复与 思安
领兵赴难战数不利城陷忠顺力战死)


(之)

 王景仁(合肥人从杨行密起淮南骁勇刚悍临敌常以身先之 (第 12b 页)
  浦城

在汉为吴兴县唐天授中改曰武德天宝元年改曰浦
城以越王临浦因此山为名
  漳浦郡
唐垂拱二年置漳州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
  南州
陈洪进时 刺史董思安
以父名章改漳州为南州
  临汀郡
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天宝元年改 (第 19b 页)
  臣下私讳
晋咸和三年拜王舒为抚军将军会稽内史舒疏父名
会乞换他郡朝廷乃改会作郐宜城有夷水以桓温父
名彝改蛮水后唐同光三年以郭崇韬父名弘改弘文
馆为崇文馆长兴四年以马赟父名(缺/)不欲斥其家讳
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南唐元宗以 董思安

为漳州 (第 9b 页)
刺史思安
辞以父名章特命改名南州又后主
嗣位以钟皇后父名太章尊后为圣尊后于礼君所无
私讳为臣下讳失礼意矣
   (第 10a 页)
告急于浙发兵救之围解乃
觐于浙未几还本任复谋叛为浙兵所戮其弟儒赟亦
诛焉
娄从效泉州桃林人父讳璋初与 董思安
张汉思陈洪
进等俱为本州偏将及朱文进篡灭王氏以其将黄绍
颇守泉州从效等因杀绍颇而立王继勋以应建州文 (第 98b 页)
文纬,立继成权州事,继成纳款于唐。久之,唐徙继成和州刺史,遂终于其官。
王忠顺
按《十国春秋·闽》: 董思安
与王忠顺友善,朱文进既弑景宗,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 思安
因与忠顺及泉州军将留从效合谋,复王氏。遂杀绍颇,迎天德帝从子继勋主军府事。会南唐兵攻建州急, 思安
与忠顺将兵赴难,战数不利。或说二人当以去就计, 思安
曰:吾辈世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其谁容我。麾下感其言,无有叛者。城陷,忠顺力战死。 思安
全军归泉州后,南唐以为漳州刺史。忠顺,晋江人。
王栖霞
按《十国春秋·南唐》:王栖霞,一名敬真,字元
      董平
  董昌       董龙
  后唐
  董璋       董绍颜
  后周
   董思安
氏族典第三百七十五卷
董姓部汇考
《国语》《郑语》
史伯对郑桓公曰: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惇大,天 ……之,时平头小儿何敬洙侍侧,绍颜曰:诸子皆有功名,然不若平头极贵也。后敬洙累授节镇,为时名将。
后周 董思安
按《十国春秋·闽》: 董思安,
莆田人,身长九尺,勇冠一时,与王忠顺友善,朱文进既弑景宗,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 思安
因与忠顺,及泉州军将留从效,合谋复王氏,遂杀绍,颇迎天德帝从子继勋主军府事,会南唐兵攻建州急, 思安
将兵赴难,战数不利,或说当以去就计, 思安
曰:吾辈世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其谁容我。麾下感其言,无有叛者。城陷, 思安
归泉州,后南唐以为漳州刺史,时从效弟从愿为副使 思安,
自领州事。
此为辞,为贼算天子乎。乃抽佩刀刺敬塘。亲将陈晖捍之,守荣与晖军战而死。
后晋
王忠顺
按《十国春秋 董思安
传》: 思安
与王忠顺友善。朱文进既弑景宗,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 思安
因与忠顺及泉州军将留从效,合谋复王氏,遂杀绍颇,迎天德帝从子继勋主军府事。会南唐兵攻建州急, 思安
与忠顺将兵赴难,战数不利。或说二人当以去就计。 思安
曰:吾辈世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其谁容我。麾下感其言,无有叛者。城陷,忠顺力战死。忠顺晋江人。
延政福州援兵谋叛,延政收其铠仗兵,杀之,死者八千馀人。脯其肉以归为食。唐兵围建州既久,建人离心。或谓 董思安:
盍早择去就。 思安
曰:吾世事王氏危而叛之天下,其谁容我。众感其言,无叛者。唐拔建州,延政降, 思安
整众奔泉州。三年,唐兵攻福州,克其外郭。仁达固守,筑二城,遣使求救于吴越。吴越发兵救之。明年,吴越反
年,复为州。大历十二年,又割汀州、龙岩来属。贞元元年,乃更徙治龙溪。唐末五季之乱,常为泉州支郡,而伪 刺史董思安
者,至以私讳,辄改号为南州。我宋乾德四年,泉州陈洪进,以二州版图归王府,始诏复故号。太平兴国三年五月 ……王审知所劫。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漳州刺史。后遂并福州。时唐大顺三年也。
南唐保大四年,命改漳州为南州,以 董思安
为刺史。七年,留从效遣从愿杀 思安,
据南州,自称刺史,唐不能问。
绍兴中,有王大宾者,提点福建刑狱。时临漳蔡冈岭丛薄蔽翳,山石荦确,盗乘 ……疑牴牾,谓漳进士登第,当自匡业始。今考匡业,乃以明经登第,非登进士第。则漳之进士,始于匡物,明矣。 董思安,
伪闽时漳州刺史也。《莆田志》载其忠,王氏谓 思安,
身长九尺,勇冠一时。南唐兵攻建州, 思安
领兵赴难,战数不利。或说以去就计。 思安
曰:吾辈世为王氏臣,危而叛去,天下其有容我者乎。众感其言,无有叛者。城陷, 思安
全其众,奔归泉州。南唐以为漳州刺史,从效之弟从愿为副使,酖杀 思安,
自领州事。相传谓 思安
父名漳,故改漳州为南州。然实南唐定王氏乱后乃改州名。见《南唐书》时,安适为刺史耳。
宋治平四年四月壬 ……州军府之额,皆用真书。漳州之额,用古篆体。故老相传,谓漳字从泣从早,在书法当忌,不得已为篆书。然伪闽 刺史董思安,
尝奏改为南州。若改南州,或去水,独用章字名州,亦不失为存古。盖水以漳名,取其清浊相杂,而有文章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