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鹤鸣泉在潜山县西真源宫四时不竭相传白鹤道人
尝止此

虎跑

虎跑泉一在杭之南山大慈寺距城十里 唐性空大禅
来游此山以无水将他之忽神人告曰自师来我等 (第 39a 页)
   经(十九/)
白四句之偈 十二部尊经 贝叶之文 翻译(受持/读诵)
白马驮 三藏(九/部)诵经(徐义为慕容所获械理其手足/将杀之诵观世音经至夜门开)
(械脱出于重禁/中若有导者)文字 性空 
佛书(经/文)孔箴血写佛书(肃/宗) (第 33a 页)
若有生灭不名虚空汝常谛观虚空寂
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 性空
真风清净本然周 (第 11b 页)
 道自天授之永以为宝
锐智钩深以穷理渐见理多而有馀泯相归真以尽性

 未到 性空
而无馀若到 (第 19b 页)
性空
其道成矣
事有二如意人多愿外如意罕有愿内如意此理可以
 智取不可以言及
究观万化不测者灵灵而形形而情 (第 19b 页)
 云不可思议岂可以世人情量测度哉智人不当与

 之是非锋起而争胜负耳
予以为烦恼 性空
不当过执须以智慧烛理勿与愚夫
 混同故佛书云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又云以智慧力
 裂烦恼网又云以智慧火烧烦 (第 25b 页)
 其法意直臻要妙之处盖明一切烦恼起灭只由于

 己巳能照了诸法 性空
不以为碍便是菩提涅槃之
 体用岂待如来慧以三昧必无此理智者当如是解
 勿与愚人混同也顾此法至简至易其 (第 6a 页)
 罪合如何报应影响非无至论
圆觉经句我记妙言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因知大觉豁

 然 性空
不执身心有何挂碍
老子曰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予因拟之
 别作四句语云虽能致位一品营利百倍不如 (第 23a 页)
 无所有又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

 我我所俱离予究经文重复言说足表无人无之当
 知烦恼 性空
既过即止无使留碍是其法也又闻之
 惟要略法中说心想住者见有种种色光从身而出
 又有经中说自觉圣智境界 (第 2a 页)
 烦恼体性自离何以故是诸烦恼等趣了义无少烦
 恼可积可集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
 性又曰烦恼性是佛境界观烦恼 性空
是正修行又 …… (第 30a 页)
 出生入死无怖畏想又僧肇五论中有言经云不离

 烦恼得涅槃注云悟烦恼 性空
即为涅槃予今参䆒
 经旨因而直说大约谓烦恼 (第 31a 页)
性空
勿为窒碍观如梦
 幻不用介怀设使触境情动如响应声既应即止是
 也且夫愚痴之人被诸烦恼之事有熙熙然者此 (第 31a 页)
 珠连环而持之不失复何忧乎

宝积经言烦恼性是佛境界观烦恼 性空
是正修行予
 谓学人但止依此观练精至更求何法
无生法忍大力也无上菩提圆觉也无馀涅槃至乐也
 三者备矣 …… (第 25a 页)
 之乎
古人有言置器安处则安危处则危予因思之而况安
 置身心合如何哉岂得不及于器而自轻其身心耶
观烦恼 性空
是正修行法知恬宴味腴是初安乐行或
 有赋之以颖利加之以精进卓然挺特超乎群萃而
 能自至于道此则系乎人 (第 37a 页)
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此段。恐人疑云既离相施。则无福报故。佛告离相之施。其福转多。良由不住相施。施契 性空。
性空。
无边。施福无边。故举十方虚空以为喻也论云其义有三一遍一切处。二宽广高大。三究竟不穷。已上荅降伏安住问 ……。故当奉持也。断执虽般𠰥之智。然法性本空。不可取著故云。即非般𠰥波罗蜜也。如来又虑善现未违般𠰥 性空。
谓有言谎故又诸云。如来有所说不。而善现了知。说即无说。乃答云。如来无所记也。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
空罪云何有罪福无主非内非外亦无中间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字之心名为罪福名字即空还源反本。毕竟清净是为观罪 性空
翻破无明颠倒执著无明灭故诸行灭诸行灭故生死灭十二因缘大树坏亦名出世因果分明得见四方此之谓也 表法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