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初至于周隋之际
驰骋数百年虽未得其详而可略知也莫不先本人情
而后化之过此以往亦无神异独轩辕氏之代欲问 广
成子 至道之精理于天下臣虽奇之然其说不经未得
信也至殷高宗亦延问傅说然才救弊未能宏远自此
之后殆不足称臣每 (第 28b 页)
驰骋数百年虽未得其详而可略知也莫不先本人情
而后化之过此以往亦无神异独轩辕氏之代欲问 广
成子 至道之精理于天下臣虽奇之然其说不经未得
信也至殷高宗亦延问傅说然才救弊未能宏远自此
之后殆不足称臣每 (第 28b 页)
此义否
僮氏(即童也或从人以别其族汉有交趾刺史僮尹/吴志丹阳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旨为郡太守)老
氏(风俗通颛帝子老童之后左传宋有老佐论语老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莱子之后并无闻焉以)
(其老也故以老/称之遂为氏)广氏(风俗通云 广/成子 之后也)放氏(上音尧臣放/齐之后也)奋
氏(高辛氏才子八元伯/奋之后楚有奋扬)蓐氏(风俗通云/蓐收之 (第 4b 页)
僮氏(即童也或从人以别其族汉有交趾刺史僮尹/吴志丹阳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旨为郡太守)老
氏(风俗通颛帝子老童之后左传宋有老佐论语老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莱子之后并无闻焉以)
(其老也故以老/称之遂为氏)广氏(风俗通云 广/成子 之后也)放氏(上音尧臣放/齐之后也)奋
氏(高辛氏才子八元伯/奋之后楚有奋扬)蓐氏(风俗通云/蓐收之 (第 4b 页)
邳有谷梁氏)
将梁氏(史记秦为嬴/姓有将梁氏)容成氏(古容成子造历神/仙传有容成公)广成氏
(神仙传 广成/子 居崆峒山)务成氏(吕氏春秋务成子尧师也新/序子夏曰舜学于务成跗)析成
氏(左传齐有/析成锄)阳成氏( (第 35a 页)
将梁氏(史记秦为嬴/姓有将梁氏)容成氏(古容成子造历神/仙传有容成公)广成氏
(神仙传 广成/子 居崆峒山)务成氏(吕氏春秋务成子尧师也新/序子夏曰舜学于务成跗)析成
氏(左传齐有/析成锄)阳成氏( (第 35a 页)
文子十二卷(老子弟子也/唐徐灵府注)又十二卷(李暹/训注)又十二卷
(朱弁/注)文子释音一卷 文子统略一卷 文子家语要
言一卷 鹖冠子三卷(楚之/隐人)庄成子十二卷 蹇子一
卷 唐子十卷(吴唐/滂撰)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宣子二卷
(晋宜城令/宣聘撰)陆子十卷(陆云/撰)幽求子二十卷(杜夷/撰)抱朴子
内篇二十卷(葛洪/撰)符子二十卷(东晋员外/郎符朗撰)贺子十卷(宋/太)
(学博士贺/道养撰)少子五卷(齐司徒左长/史张融撰)无名子一卷(张太/衡撰)元
子五卷 广成子 十三卷(商𠗂公撰/张太衡注)又三卷(何璨/注)亢仓
子音略一卷 亢仓子三卷(老聃之徒庚桑/楚撰王士 …… (第 5a 页)
答客论一卷 道体论一卷 保真养生论一卷
灵宝修真论一卷(李道/纲撰)灵信经旨一卷 太元三破论
一卷(张融/撰)太元三教论一卷 明真辨伪论一卷(唐吴/筠撰)
(盖斥/释氏)辅正除邪论一卷(吴筠/撰)契真刋谬论一卷(吴筠/撰)道
释优劣论一卷(吴筠/撰)辨方正惑论一卷(吴筠/撰)陶陆问答
一卷 会三教论一卷 三教解纷论十五卷(孙夷/中撰)千
金养生论一卷(孙思/邈撰)混元正理论一卷 人元长生论
一卷(朱枍/撰)大道摄生论一卷(李泳/撰)长生正义元门大论
三十八卷 道典论三十卷 云中子论一卷(王鹤/撰)养
生论一卷 (广成/子 撰)五岳真形序论一卷 太易保生论一
卷(鲜遂/撰)通真论一卷(陶植/撰)神仙秘论一卷 十异九迷 (第 14a 页)
(朱弁/注)文子释音一卷 文子统略一卷 文子家语要
言一卷 鹖冠子三卷(楚之/隐人)庄成子十二卷 蹇子一
卷 唐子十卷(吴唐/滂撰)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宣子二卷
(晋宜城令/宣聘撰)陆子十卷(陆云/撰)幽求子二十卷(杜夷/撰)抱朴子
内篇二十卷(葛洪/撰)符子二十卷(东晋员外/郎符朗撰)贺子十卷(宋/太)
(学博士贺/道养撰)少子五卷(齐司徒左长/史张融撰)无名子一卷(张太/衡撰)元
子五卷 广成子 十三卷(商𠗂公撰/张太衡注)又三卷(何璨/注)亢仓
子音略一卷 亢仓子三卷(老聃之徒庚桑/楚撰王士 …… (第 5a 页)
答客论一卷 道体论一卷 保真养生论一卷
灵宝修真论一卷(李道/纲撰)灵信经旨一卷 太元三破论
一卷(张融/撰)太元三教论一卷 明真辨伪论一卷(唐吴/筠撰)
(盖斥/释氏)辅正除邪论一卷(吴筠/撰)契真刋谬论一卷(吴筠/撰)道
释优劣论一卷(吴筠/撰)辨方正惑论一卷(吴筠/撰)陶陆问答
一卷 会三教论一卷 三教解纷论十五卷(孙夷/中撰)千
金养生论一卷(孙思/邈撰)混元正理论一卷 人元长生论
一卷(朱枍/撰)大道摄生论一卷(李泳/撰)长生正义元门大论
三十八卷 道典论三十卷 云中子论一卷(王鹤/撰)养
生论一卷 (广成/子 撰)五岳真形序论一卷 太易保生论一
卷(鲜遂/撰)通真论一卷(陶植/撰)神仙秘论一卷 十异九迷 (第 14a 页)
右唐中
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郑/州)石井栏记(李掖书会/昌二年)延庆
院经藏记(裴光远分书襄/州咸通九年)放生池石柱文(襄州天/宝十年)尹仁
恕旌表(襄/州)秦五羖大夫碣(郑琏书开元二/十三年邓州)南阳县厅西
墉记(徐方回文并书大/中十一年邓州)令长新诫(刘飞书/邓州)等慈寺碑(颜/师)
(古孟/州)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孟/州) 广成子 庙(汝/州)复黄陂记
(杨正臣书元/和三年汝州)滑台记(永泰元/年滑州)流杯亭碑阴记(赵谷书光/化中 (第 29b 页)
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郑/州)石井栏记(李掖书会/昌二年)延庆
院经藏记(裴光远分书襄/州咸通九年)放生池石柱文(襄州天/宝十年)尹仁
恕旌表(襄/州)秦五羖大夫碣(郑琏书开元二/十三年邓州)南阳县厅西
墉记(徐方回文并书大/中十一年邓州)令长新诫(刘飞书/邓州)等慈寺碑(颜/师)
(古孟/州)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孟/州) 广成子 庙(汝/州)复黄陂记
(杨正臣书元/和三年汝州)滑台记(永泰元/年滑州)流杯亭碑阴记(赵谷书光/化中 (第 29b 页)
衣之服与之不然
则五羖微物楚人岂贪之乎太原阎百诗好驳正注疏
之失作孟子劄记书此质焉
北周
黄帝见 广成子 赞 庾 信
治身紫府问政青邱龙湖鼎没丹灶珠流疏云即雨落
木先秋至道须极长生可求
武丁 (第 21a 页)
则五羖微物楚人岂贪之乎太原阎百诗好驳正注疏
之失作孟子劄记书此质焉
北周
黄帝见 广成子 赞 庾 信
治身紫府问政青邱龙湖鼎没丹灶珠流疏云即雨落
木先秋至道须极长生可求
武丁 (第 21a 页)
废记云此经黄帝留峨眉山石壁汉武帝时得之
大中尝禁绝
阴符内丹经一卷
晁氏曰题曰老子说
紫阳金碧经二卷
晁氏曰皇元真人撰 广成子 述河上公修为六十
四章上明和合习真之法中有调神理气之方下
有还丹九鼎上升之术崇文目有三卷今逸 (第 20a 页)
大中尝禁绝
阴符内丹经一卷
晁氏曰题曰老子说
紫阳金碧经二卷
晁氏曰皇元真人撰 广成子 述河上公修为六十
四章上明和合习真之法中有调神理气之方下
有还丹九鼎上升之术崇文目有三卷今逸 (第 20a 页)
术数
乎上曰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身也顺
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
以过也 (广成子 居崆峒之上/黄帝立下风而问道)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尚
书左丞卢藏用指终南山(程大昌曰终南山横亘关中/南 (第 19a 页)
乎上曰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身也顺
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
以过也 (广成子 居崆峒之上/黄帝立下风而问道)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尚
书左丞卢藏用指终南山(程大昌曰终南山横亘关中/南 (第 19a 页)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数术乎上曰
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身也顺物自
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庄子 广成)
(子 居崆峒之山黄/帝访之问至道焉)无以过也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
尚书左丞卢藏用指终南山谓承祯曰此中大有佳 (第 4b 页)
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身也顺物自
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庄子 广成)
(子 居崆峒之山黄/帝访之问至道焉)无以过也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
尚书左丞卢藏用指终南山谓承祯曰此中大有佳 (第 4b 页)
庄子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于
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
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
阴阳以 (第 41a 页)
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 曰而所欲问者物之
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
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 (第 41a 页)
人之
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
白茅閒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 南首而卧黄帝顺下 …… (第 41a 页)
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
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 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
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
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 …… (第 41b 页)
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干二百岁
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 广成子 之谓天 (第 42a 页)
广
成子 曰来予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终彼其物
无测而人皆以为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
道者上见光而下为 …… (第 42a 页)
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
独存乎(○理臻无上而行文复如神龙其卷舒变化莫/测端倪东坡取此为 广成子 书直可冠冕诸子) …… (第 42a 页)
受三皇内
文以劾召万神南到圆陇荫建木观百谷之所登采若
乾之华饮丹辔之水西见中黄子受九加之方过洞庭
从 广成子 受自然之经北到洪堤上具茨见大隗君黄
盖童子授神芝图还陟王屋得神丹金诀到峨嵋山见
天皇真人于玉堂 黄帝 (第 46a 页)
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
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
阴阳以 (第 41a 页)
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 曰而所欲问者物之
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
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 (第 41a 页)
人之
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
白茅閒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 南首而卧黄帝顺下 …… (第 41a 页)
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
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 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
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
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 …… (第 41b 页)
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干二百岁
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 广成子 之谓天 (第 42a 页)
广
成子 曰来予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终彼其物
无测而人皆以为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
道者上见光而下为 …… (第 42a 页)
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
独存乎(○理臻无上而行文复如神龙其卷舒变化莫/测端倪东坡取此为 广成子 书直可冠冕诸子) …… (第 42a 页)
受三皇内
文以劾召万神南到圆陇荫建木观百谷之所登采若
乾之华饮丹辔之水西见中黄子受九加之方过洞庭
从 广成子 受自然之经北到洪堤上具茨见大隗君黄
盖童子授神芝图还陟王屋得神丹金诀到峨嵋山见
天皇真人于玉堂 黄帝 (第 46a 页)
(行宫不/与焉)
(辛/巳)二十七年帝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集览(陇/西)
(注见秦王政三年北地注见汉哀帝建平元年鸡头山/索隐曰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即此括地志云山在成州)
(上禄东北二十里郦道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按原州/高县西百里亦有笄头山在京兆西北八百里黄帝问)
(道于 广成子 之所舆地志云笄头或即鸡头也回中应/劭曰在安定郡高平县孟康曰在北地郡按安定北地)
(今宁州泾州是括地志 (第 47b 页)
(辛/巳)二十七年帝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集览(陇/西)
(注见秦王政三年北地注见汉哀帝建平元年鸡头山/索隐曰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即此括地志云山在成州)
(上禄东北二十里郦道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按原州/高县西百里亦有笄头山在京兆西北八百里黄帝问)
(道于 广成子 之所舆地志云笄头或即鸡头也回中应/劭曰在安定郡高平县孟康曰在北地郡按安定北地)
(今宁州泾州是括地志 (第 47b 页)
(曰后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孔文祥云黄石公须眉皆白杖丹黎履赤舄葛稚川)
(云即老子也老子无世不出数易姓名出于黄帝时/号 广成子 周文王时号支邑先生武王时号郭叔子)
(汉初号黄石公汉文时号河上公鲁仲连战国齐人/游于赵赵欲封之不受 (第 32a 页)
(云即老子也老子无世不出数易姓名出于黄帝时/号 广成子 周文王时号支邑先生武王时号郭叔子)
(汉初号黄石公汉文时号河上公鲁仲连战国齐人/游于赵赵欲封之不受 (第 32a 页)
(愚观之此乃仕宦之疾径耳藏用尝隐/终南则天时徵为左拾遗故承祯言之)集览(广成庄/子在宥)
(篇 广成子 居崆峒之上黄帝往访之问至道焉陆德/明曰 (第 36b 页)
广成子 或云即老子别号葛稚川曰老子无世)
(不出数易姓名初出于上三皇时号玄中法师出于/下三皇时号金阙帝君出 (第 36b 页)
黄帝时号力默子又号 广)
(成子 出周文王时为守藏史号支邑先生出周武王/时为柱下史号郭叔子出于汉初号黄石公出于汉)
(文帝时号河上公 …… (第 36b 页)
(不起睿宗延问治身治国之术答以为道日损与物/自然之言睿宗嘉叹欲加宠位固辞而归先期告终)
(忽若蝉蜕弟子敛空衣葬之 广成子 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造焉问以至道之要答曰至道)
(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 (第 37a 页)
(篇 广成子 居崆峒之上黄帝往访之问至道焉陆德/明曰 (第 36b 页)
广成子 或云即老子别号葛稚川曰老子无世)
(不出数易姓名初出于上三皇时号玄中法师出于/下三皇时号金阙帝君出 (第 36b 页)
黄帝时号力默子又号 广)
(成子 出周文王时为守藏史号支邑先生出周武王/时为柱下史号郭叔子出于汉初号黄石公出于汉)
(文帝时号河上公 …… (第 36b 页)
(不起睿宗延问治身治国之术答以为道日损与物/自然之言睿宗嘉叹欲加宠位固辞而归先期告终)
(忽若蝉蜕弟子敛空衣葬之 广成子 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造焉问以至道之要答曰至道)
(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 (第 3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