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政書類
正史類
右谶纬(四部十/二卷)
太元经九卷(扬雄撰/宋衷注)太元经十卷(陆绩宋/衷注)太元经十卷
(蔡文/邵注)太元经十二卷(陆绩/注)太元经十四卷(虞翻/注)太元经
十二卷(范望/注)太元经讲疏四十一卷(章/察)太元经发隐三
卷(章/察)说元一卷(王/涯)元颐一卷 太元经六卷(王涯/注)太元
经十卷(宋维/翰注)太元经十卷(林瑀/注)太元经传三卷(杜元/颖撰)太
元经疏十八卷(郭元/亨)演元十卷(陈/渐)补正太元经十卷(范/谔)
(昌/)太元经释文一卷(林/瑀)太元经手音一卷(程/贲)太元音训
一卷(冯/元)太元图一卷(林/共)元图发微三卷 太元正义一
卷(孙/胄)太元叩键一卷 通元十卷(晋王/长文)洞极真经一卷
元包十卷(唐 卫元嵩 撰苏/源明傅李江注)太易十五卷(唐张志/和撰)潜虚
一卷(司马温公/作拟太元)
右拟易(二十九 (第 10a 页)
太元经九卷(扬雄撰/宋衷注)太元经十卷(陆绩宋/衷注)太元经十卷
(蔡文/邵注)太元经十二卷(陆绩/注)太元经十四卷(虞翻/注)太元经
十二卷(范望/注)太元经讲疏四十一卷(章/察)太元经发隐三
卷(章/察)说元一卷(王/涯)元颐一卷 太元经六卷(王涯/注)太元
经十卷(宋维/翰注)太元经十卷(林瑀/注)太元经传三卷(杜元/颖撰)太
元经疏十八卷(郭元/亨)演元十卷(陈/渐)补正太元经十卷(范/谔)
(昌/)太元经释文一卷(林/瑀)太元经手音一卷(程/贲)太元音训
一卷(冯/元)太元图一卷(林/共)元图发微三卷 太元正义一
卷(孙/胄)太元叩键一卷 通元十卷(晋王/长文)洞极真经一卷
元包十卷(唐 卫元嵩 撰苏/源明傅李江注)太易十五卷(唐张志/和撰)潜虚
一卷(司马温公/作拟太元)
右拟易(二十九 (第 10a 页)
右传记(六十部三百/六十一卷)
庐山南陵精舍记一卷 洛阳伽蓝记五卷(后魏杨/衒之撰)京
师寺塔记十卷(隋刘/璆撰)华山精舍记一卷(张光/禄撰)京师寺塔
记二卷(释昙/景撰)金陵寺塔记三十六卷(唐僧清/彻撰)成都大慈
寺记三卷 舍利塔记一卷(伪唐高/越撰)大唐京寺录传十
卷(僧彦/琮撰)摄山栖霞寺记一卷(唐僧灵/偳撰)
右塔寺(十部六/十卷)
齐三教论七卷 (卫元/嵩 撰)笑道论三卷(甄鸾/撰)甄正论三卷(杜/义) (第 41a 页)
庐山南陵精舍记一卷 洛阳伽蓝记五卷(后魏杨/衒之撰)京
师寺塔记十卷(隋刘/璆撰)华山精舍记一卷(张光/禄撰)京师寺塔
记二卷(释昙/景撰)金陵寺塔记三十六卷(唐僧清/彻撰)成都大慈
寺记三卷 舍利塔记一卷(伪唐高/越撰)大唐京寺录传十
卷(僧彦/琮撰)摄山栖霞寺记一卷(唐僧灵/偳撰)
右塔寺(十部六/十卷)
齐三教论七卷 (卫元/嵩 撰)笑道论三卷(甄鸾/撰)甄正论三卷(杜/义) (第 41a 页)
随即漏之于地人或问之强练曰
但欲使诸人见盛空耳至隋开皇初果移都于龙首山
城遂空废后莫知其所终又有蜀郡 卫元嵩 者亦好言
将来事盖江左宝志之流天和中遂著诗预论周隋废
兴及唐家受命并有徵验尤不信释教尝上疏极论之
姚 (第 46b 页)
但欲使诸人见盛空耳至隋开皇初果移都于龙首山
城遂空废后莫知其所终又有蜀郡 卫元嵩 者亦好言
将来事盖江左宝志之流天和中遂著诗预论周隋废
兴及唐家受命并有徵验尤不信释教尝上疏极论之
姚 (第 46b 页)
十六年诏绦奏月令一篇朔日于宣政殿侧设榻东
向置案绦坐读之诸司官长悉升殿坐听岁馀罢(唐/书)
(本/传) 卫元嵩 元包十卷(秘书少监武功/苏源明作传)
包之为书也广大含弘三才悉备然文字奇诡音义
谲怪纷而不释隐而 (第 24b 页)
向置案绦坐读之诸司官长悉升殿坐听岁馀罢(唐/书)
(本/传) 卫元嵩 元包十卷(秘书少监武功/苏源明作传)
包之为书也广大含弘三才悉备然文字奇诡音义
谲怪纷而不释隐而 (第 24b 页)
见于类书者惟含文嘉元命包乾坤二凿度而已垂
皇策乾文纬乾坤二凿度说易者也含文嘉则礼而
元命包春秋孝经皆有之不知何者在先而 卫元嵩
易元包则又因是命名者也今乾坤凿度全书存其
理欲深而甚浅其文欲怪而甚庸其他杂见类书者
往往不相远也 (第 19b 页)
皇策乾文纬乾坤二凿度说易者也含文嘉则礼而
元命包春秋孝经皆有之不知何者在先而 卫元嵩
易元包则又因是命名者也今乾坤凿度全书存其
理欲深而甚浅其文欲怪而甚庸其他杂见类书者
往往不相远也 (第 19b 页)
什邡县
寰宇记云什邡本汉旧县属广汉郡旧置在雍齿城今
于城北四十步立县雍齿即汉什邡侯也墓在县南一
里李膺记云雍齿墓高四丈阔四亩有石麒麟二 志
云今县治乃唐紫极观地也厅左卫真人墓在焉观前
旧有水西南流名老君洗肠溪真人乃 卫元嵩 云笈七
签以为有旧碑刻存矣 寰宇记云南阳郡故城在县
西二十三里李膺记云汉中李雄乱蜀遣李寿尽掠汉
州五 (第 7b 页)
寰宇记云什邡本汉旧县属广汉郡旧置在雍齿城今
于城北四十步立县雍齿即汉什邡侯也墓在县南一
里李膺记云雍齿墓高四丈阔四亩有石麒麟二 志
云今县治乃唐紫极观地也厅左卫真人墓在焉观前
旧有水西南流名老君洗肠溪真人乃 卫元嵩 云笈七
签以为有旧碑刻存矣 寰宇记云南阳郡故城在县
西二十三里李膺记云汉中李雄乱蜀遣李寿尽掠汉
州五 (第 7b 页)
苏过孔子弟子别传
过字叔党东坡子也年十九以诗赋解两浙路随父谪
英惠儋耳以至廉永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一身百为
不知其难初至海上为文曰志隐轼览之曰吾可以安
于岛夷矣因命作孔子弟子别传
希颜录一卷
陈氏曰张栻取经传中凡言及颜子者录为一编
元包十卷
后周成都 卫元嵩 撰知什邡县事杨楫序云大观庚寅 (第 42b 页)
夏六月余被命来宰兹邑涖官之三日恭谒卫先生祠
顾瞻庙貌览古石刻先生实高士也既而邑之前进士
张升景初携元包见遗曰是经先生所作也自后周历
隋唐迄今五百馀载世莫得闻顷因杨元素内翰传秘
阁本俾镂板以遗诸同志然妙用所寄奇字居多大率
类扬雄准易非深于道者不能知予观斯文窃谓易之
兴也伏羲画卦文王重爻孔子作翼更三圣人而后备
故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包之为书
其学易之至者欤辞简义奥殆未可以象数尽也观唐
苏源明李江等传注作经之意思过半矣非先生之独
智不能造易之妙非苏李之绝学不能探包之旨苟非
其人道不虚行岂谓是耶先生名 元嵩 益州成都人少
不事家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时人鲜知之献策后
周赐爵扶节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茔域在县廨 (第 43b 页)
过字叔党东坡子也年十九以诗赋解两浙路随父谪
英惠儋耳以至廉永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一身百为
不知其难初至海上为文曰志隐轼览之曰吾可以安
于岛夷矣因命作孔子弟子别传
希颜录一卷
陈氏曰张栻取经传中凡言及颜子者录为一编
元包十卷
后周成都 卫元嵩 撰知什邡县事杨楫序云大观庚寅 (第 42b 页)
夏六月余被命来宰兹邑涖官之三日恭谒卫先生祠
顾瞻庙貌览古石刻先生实高士也既而邑之前进士
张升景初携元包见遗曰是经先生所作也自后周历
隋唐迄今五百馀载世莫得闻顷因杨元素内翰传秘
阁本俾镂板以遗诸同志然妙用所寄奇字居多大率
类扬雄准易非深于道者不能知予观斯文窃谓易之
兴也伏羲画卦文王重爻孔子作翼更三圣人而后备
故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包之为书
其学易之至者欤辞简义奥殆未可以象数尽也观唐
苏源明李江等传注作经之意思过半矣非先生之独
智不能造易之妙非苏李之绝学不能探包之旨苟非
其人道不虚行岂谓是耶先生名 元嵩 益州成都人少
不事家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时人鲜知之献策后
周赐爵扶节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茔域在县廨 (第 43b 页)
象本于九家易蜀才范长生也颜之推云(案此书集/子夏以来)
(易说三十二家外又引张氏伦/朱氏仰之蔡氏景君三家注)
元包十卷
唐 卫元嵩 撰秘书少监武功苏源明传四门助教赵
郡李江注其书以八卦为八篇首而一世至归魂各
附其下先坤次乾次兑艮 (第 7b 页)
(易说三十二家外又引张氏伦/朱氏仰之蔡氏景君三家注)
元包十卷
唐 卫元嵩 撰秘书少监武功苏源明传四门助教赵
郡李江注其书以八卦为八篇首而一世至归魂各
附其下先坤次乾次兑艮 (第 7b 页)
周易微旨三卷
右唐陆希声撰希声大顺中弃官居阳羡自号居阳遁
叟著传十卷别撰易图一指说一释变一微旨一通十
卷此微旨也皆设问答 周易举正三卷
右唐郭京撰京尝任苏州司户序称京家藏王弼韩康
伯手札周易本及石经校正一百三十五处二百七十
三字盖以繇彖相證有阙漏处可推而知托云得王韩
手札与石经耳如涣之繇利涉大川下有利贞字而彖
辞无之则增入渐之繇女归吉下无也字而彖辞有之
则削去他皆此类
元命包十卷
右唐 卫元嵩 撰苏源明传李江注坤为首因八卦世变
为六十四卦之次又著运蓍说源二篇统言卦体 (第 7b 页)
右唐陆希声撰希声大顺中弃官居阳羡自号居阳遁
叟著传十卷别撰易图一指说一释变一微旨一通十
卷此微旨也皆设问答
右唐郭京撰京尝任苏州司户序称京家藏王弼韩康
伯手札周易本及石经校正一百三十五处二百七十
三字盖以繇彖相證有阙漏处可推而知托云得王韩
手札与石经耳如涣之繇利涉大川下有利贞字而彖
辞无之则增入渐之繇女归吉下无也字而彖辞有之
则削去他皆此类
元命包十卷
右唐 卫元嵩 撰苏源明传李江注坤为首因八卦世变
为六十四卦之次又著运蓍说源二篇统言卦体 (第 7b 页)
通玄十卷(王长/文) 演玄十卷(陈/渐)
说玄一卷(王/涯) 翼玄十二卷(张行/成)
元包十卷 (卫元/嵩) 元包数义二卷(张行/成)
洞林三卷(郭/璞) 太易十五卷(张志/和)
潜虚一卷(司马 (第 26a 页)
说玄一卷(王/涯) 翼玄十二卷(张行/成)
元包十卷 (卫元/嵩) 元包数义二卷(张行/成)
洞林三卷(郭/璞) 太易十五卷(张志/和)
潜虚一卷(司马 (第 26a 页)
太古河图代姓纪曰博厚而浊谓之太易太易之数
三是以形数名易知其非古书也扬雄太玄日始于
寅义取连山 卫元嵩 元包卦首于坤义取归藏司马
公潜虚亦取归藏云(晋郭璞摹洞/林乎连山)
子夏易传(不著/录)
隋志周 (第 18a 页)
三是以形数名易知其非古书也扬雄太玄日始于
寅义取连山 卫元嵩 元包卦首于坤义取归藏司马
公潜虚亦取归藏云(晋郭璞摹洞/林乎连山)
子夏易传(不著/录)
隋志周 (第 18a 页)
唐王孝通缉古算经唐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
误作李淳风注今据本书首题孝通撰并注校正
不列淳风之名
北周卫元嵩 元包崇文总目误以为唐人文献通
考亦沿其讹今据杨楫原序校正
宋蔡沈洪范皇极内外篇经义考作洪范内 (第 4b 页)
误作李淳风注今据本书首题孝通撰并注校正
不列淳风之名
北周卫元嵩 元包崇文总目误以为唐人文献通
考亦沿其讹今据杨楫原序校正
宋蔡沈洪范皇极内外篇经义考作洪范内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