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史評類
時令類
史鈔類
目錄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之宗觊张国威遂进王号贞元之际祀典益修因以历
代武臣陪飨庙猊如 文宣
释奠之制有弟子列侍之仪
事虽不经义足垂劝况于曩日不乏通贤诘难讨论亦
云折中今若求其义类别定否臧以羔袖 (第 17a 页)
素服临吊丧葬威仪依汉霍光故事追
赠相国郡公弟孚表陈先志辞郡公及辒辌车九月庚
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 文宣
先是预作终制于
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
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晋国初建追尊曰 (第 21a 页)
东莱王以直閤将军元肃为鲁
郡王以秘书郎中元晔为长广王以冯翊郡公源绍景
复先爵陇西王扶风郡公冯囧东郡公 陆子彰
北平公
长孙悦并复先王爵以北平王超还复为安定王丁未
诏中外解严庚戍封大将军尔朱荣次子叉罗为梁郡
王诏 (第 69b 页)
媪言改姓石氏四
月辛丑崩于北宫时年六十二五月甲申合葬义平陵
太后凡孕六男二女皆感梦孕文襄则梦一断龙孕
则梦大龙首尾属天地张口动目势状惊人孕孝昭
则梦蠕龙于地孕成武则梦龙浴于海孕魏二后并梦
月入怀孕襄城博 …… (第 90b 页)
武为起佛寺天保初为太妃及 文宣
狂酒将无礼于太
妃太妃不从遂遇祸小尔朱氏兆之女也初为建明皇
后神武纳之生任城王未几与赵郡公琛私通徙于 …… (第 92a 页)
两公主 文宣
受禅尊为文襄皇后居静德宫及天保六
(第 94a 页)
文宣
渐致昏狂乃移居于高阳之宅而取其府库曰
吾兄昔奸我妇我今须报乃淫于后其高氏女妇无亲
疏皆使左右乱交之于 (第 94a 页)
历位侍中尚书左仆射斌美仪貌性宽和居官
重慎颇为齐文襄爱赏天保初准例降爵为高阳县公
拜右光禄大夫二年从 文宣
讨契丹还至白狼河以罪
赐死
彭城王协字彦和幼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封始
平王加侍中协生而母潘氏卒其年 (第 70b 页)
当无可憾而反不乐何邪睿对曰自痛孤
遗方徔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
悯然励之勤学常夜分方罢 文宣
受禅进爵为王睿身
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职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为 …… (第 4a 页)

末岳以四方无事表请纳之文襄敦至亲之重推心相
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所有之甲夲资国用叔何
疑而纳之 文宣
之世亦频请纳又不许及将薨遗表谢
恩并请上甲于武库至是方纳焉皇建中配享文襄庙
庭后归彦反武成知其前谮曰 …… (第 10a 页)

家又思岳功重赠太师太保馀如故子劢字敬德幼聪
敏美风仪以仁孝闻年七岁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
刺史拜日 文宣
戒之曰叔父前牧青州甚有遗惠故遣
汝慰彼黎庶无坠家声劢流涕对曰臣以蒙幼滥叨拔
擢虽竭庸愚惧忝先正 (第 10b 页)
文宣
曰汝既能如此言吾不虑
也寻追授领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以清河地在畿
内改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斛律光雅敬 …… (第 10b 页)
出入城市好欧击
行路时人呼为阿伽郎君以宗室封广武王时有天恩
道人至凶暴横行闾肆后入长弼党专以斗欧为事
并收掩付狱天恩䓁十馀人皆弃市长弼鞭一百寻
为营州刺史在州无故自惊亡入突厥竟不知死所
襄乐王显国神武徔 …… (第 13b 页)
神武徔子也性宽和颇有武干天保初封
上洛郡王历位司空太傅薨于官子元海累迁散骑常
侍自陈愿处山林修行释典 文宣
许之乃入林虑山经
二年绝弃人事志不能固自启求归徵复本任乃更纵
酒肆情广纳姬侍寻除领军将军元海器小志大 …… (第 14a 页)
礼责长命赠贿百万钟氏因此贫乏齐灭死于长安
   文宣
诸子
文宣五男李后生废帝及太原王绍德冯世妇生范阳
王绍义裴嫔生西河王绍仁颜嫔生陇西王绍廉
太原王绍德 (第 45b 页)
文宣
第二子也天保末为开府仪同三司
武成因怒李后诟绍德曰尔父击我时竟不来救以刀
镮筑杀之亲以土埋之游豫园武 …… (第 45b 页)
大败绍义曰有死而已不能降人遂奔突
厥众三千家徔之绍义令之曰欲还者任意于是哭拜
别者太半突厥他钵可汗谓 文宣
为英雄天子以绍义
重踝似之甚见爱重凡齐人在北者悉𨽻绍义高宝宁 …… (第 46b 页)
谊执之以归流于蜀绍义妃勃海封孝琬
女自突厥逃归绍义在蜀遗妃书云夷狄无信使吾至
此竟死蜀中
西河王绍仁 文宣
第四子也天保末为开府仪同三司
寻薨
陇西王绍 (第 47b 页)
文宣
第五子也初封长乐后改焉性粗暴 (第 47b 页)
士沈年十六出后
事公主尽礼丞相高阳王雍常言曰常山妹虽无男以
子彰为儿乃过于自生矣正光中袭爵东郡公累迁
事黄门侍郎子彰
妻即咸阳王禧女禧诛养于彭城王 …… (第 88a 页)
第庄帝亲之略同诸姊建义初尔朱荣欲循旧事庶姓
封王由是封 子彰
濮阳郡王寻而诏罢仍复先爵天平
中拜卫将军颍州刺史以母忧去职元象中以本将军
除齐州刺史又加骠骑将军行怀 …… (第 88b 页)
朝除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行瀛州事寻拜侍中复行
沧州事进号骠骑大将军行冀州事除侍读兼七兵尚
书行青州事 子彰
初为州以聚敛为事晚节修改自行 …… (第 88b 页)
青冀沧瀛甚有时誉加以虚己纳物人士敬爱之除中
书监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 文宣
(第 89a 页)
子彰
崇好道术曾
婴重病药中须桑螵 (第 89a 页)
子彰
不忍害物遂不服焉其仁
如此教训六子雅有法度子卬有至性列在齐孝友传
中睿字思弼年十馀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 (第 89a 页)
阳县伯天保初位
殿中七兵二尚书卒赠都督沧州刺史谥曰恭武天元
弟天和以兄元勋重尚东平长公主赐爵宜安乡男
受禅加驸马都尉位开府仪同三司封成皋郡公济
南即位加特进改封博陵郡公与杨愔同被杀追赠司
空 …… (第 3b 页)
其归路
慎间行至晋阳神武以为大行台左丞转尚书当官无
所回避累迁御史中尉选用御史多其亲戚乡闾不称
朝望 文宣
奏令改选焉慎前妻吏部郎中崔暹妺为慎 …… (第 30b 页)
士荣成五彪韩愿生刘桃棒随其建义者
有李希光刘叔宗刘孟和等名显可知者列之后云东
方老安德鬲人与昂为部曲 文宣
受禅封阳平县伯位
南兖州刺史后与萧轨等度江没李希光勃海蓨人初
随高乾起兵后位仪同三司扬州 (第 38a 页)
刺史文宣
责陈武帝 …… (第 38a 页)
天保初封库狄干等为王粲以父不预王爵大恚恨十
馀日闭门不朝 文宣
怪遣使就宅问之粲隔门谓使人
曰天子不封粲父为王粲不如死使者云须开门受𠡠
粲遂弯弓隔门射使者使者以状 (第 45a 页)
闻文宣使段韶谕旨
粲见韶惟抚膺大哭不答一言 文宣
亲诣其宅慰之方
复朝请寻追封景长乐王粲袭爵位司徒太傅薨子世
辨嗣周师将入邺令世辨率千馀骑觇候出滏口登 …… (第 45a 页)
王授司徒轨妺为神武所纳生上党王涣复以勋庸历
登台铉尝以谦恭自处不以富贵骄人当世称之后拜
大司马从 文宣
征蠕蠕在军暴薨赠假黄钺太宰太师
朔州刺史谥曰肃武皇建初配享文襄庙庭子晋明嗣
天统中改封东莱王晋明有侠 …… (第 50a 页)
亦可无今日之劳矣吾患势危笃恐或
有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咸曰知臣莫
若君实无出孝先者仍令韶从 文宣
镇邺召文襄赴军
顾命文襄曰段孝先忠厚智勇亲戚之中惟有此子军 …… (第 52b 页)
人有谗此人者勿信之文襄嗣事为肆州刺史侯景叛
金帅军助讨 文宣
受禅封咸阳郡王天保二年除太师
四年解州以太师还晋阳车驾数幸其第六宫及诸王
尽从置酒作乐极夜方罢帝欣甚 …… (第 61a 页)
塞惊扰边民乃诏金率骑二万屯白道以备之多所俘
获并表陈虏可击之状 文宣
于是率众与金共讨之大
获而还进位右丞相食齐州干迁左丞相帝晚年败德
尝持槊走马以拟金胸者三金立不动于是 (第 61b 页)
少保时邢邵为少师吏部尚书杨愔为少傅论者荣之
以参禅代仪注赐爵泾阳县男 文宣
以魏麟趾格未精
诏浑与邢邵崔㥄魏收王昕李伯伦等修撰浑尝谓魏
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寻除 …… (第 14a 页)
人而已至补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司马文襄以前司
徒侯景进贤冠赐绘曰卿但直心事孤当用卿为三公
莫学侯景叛也及 文宣
嗣事仍为丞相司马天保初除
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趣事权门以此久而沈
屈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子君道有 …… (第 16b 页)
欲封暹神武亦欲封之暹并固辞 文宣
数出游多至暹
宅以暹女为皇太子妃李后不可乃止天保八年迁尚
书右仆射仪同三司时调绢以七丈为疋暹言之乃依 …… (第 22b 页)
约㥄一门婚嫁皆衣冠美族吉凶仪范为当时所
称娄太后为博陵王纳㥄妹为妃敇中使曰好作法用
勿使崔家笑人婚夕 文宣
举酒祝曰新妇宜男孝顺富 …… (第 26a 页)
晞为诸子宾友仍为相府中兵参军转主簿文襄崩秘
未发丧 文宣
命赡兼相府司马使邺魏孝静帝以人日
发云龙门与其父㥄俱侍宴又敕赡令近御坐亦有应
诏诗诏问邢邵等曰今赡此 …… (第 27b 页)
文襄欲
使行青州闻其多醉乃止天保初㥄为侍中仲文为银
青光禄大夫同日受拜时云两凤连飞尝被敕召宿酲
未解 文宣
怒将罚之试使为观射诗十韵操笔立成乃
原之拜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卒子偃太子洗马尚书郎
偃弟儦有文藻列在文苑 …… (第 30b 页)
大宗正卿监国史隆之性好小巧至于
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于
射棚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 文宣
曾至东山因射谓
隆之曰棚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
无以对初文襄委任兼仆射崔暹黄门侍郎崔季舒 …… (第 35a 页)
及文襄崩隆之启 文宣
并欲害之不许 (第 35b 页)
文宣
以隆之旧
齿委以政事隆之子媱于杨遵彦前妻帝妹也故遵彦
谗毁日至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词讼者
(第 35b 页)
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 文宣
以其受任既久知
有冤状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天保五年禁止
尚书省隆之曾与元昶宴语昶曰与王交游当死生 (第 35b 页)
大迁除朝士共品藻之文襄家仓头兰固成掌厨
膳为文襄所挞固成吴人性躁遂忿恚与其同事阿改
谋害文襄阿改时事 文宣
常执刀随从期闻东斋噭声
即加刃于 (第 7a 页)
文宣
是日 (第 7a 页)
文宣
别有所之未还而难作固成
因进食置刀于盘下而杀文襄元康抱文襄文襄曰可
惜可惜与贼争刀髻解被刺伤重肠出犹 (第 7a 页)
司州
吏所讼云其有所减截并改换文书文襄以其推伪众
人怨望并无所问乃拘吏数而斩之因此锐情讯鞫威
名日盛 文宣
受禅除书侍御史弹射不避勋亲累迁御
史中丞绳劾更切然豪横不平频被怨讼前为汲郡太
守翟嵩启列义云从父兄僧 (第 53a 页)
守綦毋怀文等草定新
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博
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在东宫 文宣
诏 …… (第 28b 页)
迁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峙方
正纯厚有儒者风厨宰进太子食菜有邪蒿峙令去之
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宜食 文宣
闻而嘉之赐以
被褥缣纩拜国子博士皇建初除清河太守有惠政年
老归卒于家
刘昼字孔昭勃海阜成人也少孤贫爱 (第 32a 页)
馆中侍从左右颇被
顾眄后从至天泉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
将敕示之推之推时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 文宣
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待诏文林馆除司徒录事参军
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工尺牍应对闲雅大为祖
珽所重令掌知 (第 59b 页)
禄大夫以魏收代之才甚怏怏不平之才少解天文兼
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
因高德正启之 文宣
闻而大悦时娄太后及勋贵臣咸
云关西既是勍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不可先
行禅代事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 (第 16b 页)
得之诸人咸息须
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證据备有条目 文宣

之登阼后弥见亲密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 …… (第 16b 页)
  北齐
由吾道荣琅邪沭阳人也少为道士入长白山泰山又

游燕赵间闻晋阳有人大明法术乃寻之是人为人家
佣力无名者久求访始得其人道家符水禁咒阴阳历
数天文药性无不通解以道荣好尚乃悉授之岁馀是
人谓道荣云我本恒岳仙人有少罪过为天官所谪今
限满将归卿宜送吾至汾水及至汾河遇水暴长桥坏
船渡艰难是人乃临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绝俄
顷水积将至天是人徐自沙石上渡唯道荣见其如是
傍人咸云水如此长此人遂能浮过共惊异之如此法

道荣所不得也道荣仍归本郡隐于琅邪山中辟榖饵
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又善洞视萧轨等之败于江南
其日道荣言之如目见其后乡人从役得归者勘问败时
形势与道荣所说符同寻为 文宣
追往晋阳道荣恒野
宿不入逆旅至辽阳山中夜初马惊有猛兽去马止十
馀步所追人及防援者并惊怖将走道荣徐以杖 (第 26b 页)
蜀从王谦起兵诛死初天保中 文宣
自晋阳还邺有愚
僧秃师于路中大叫呼 (第 74b 页)
文宣
姓名云阿那瑰终破你国
时蠕蠕主阿那瑰在塞北彊盛帝尤忌之所以每岁击
讨后亡齐者遂属高阿那肱云肱虽作肱字 (第 74b 页)
 垣坊为汾州旧学金同知节度使康玉润重修李山

 记曰甲申六月始事七月毕工殿堂庑宇焕然一新
  文宣
版位邹兖神座各施罗幌黄红有差壁绘七十
 二贤就加彩色驾帨之前辟为六斋分序两庑后燬
 于兵元初渐次修举 (第 60b 页)
 野拔因杀子鹄以降 陆子彰
(第 55a 页)
明远
本名士沉年十六出后昕之事公主尽
 礼正光初袭东郡公累迁 (第 55a 页)
给事黄门侍郎子彰
娶咸
 阳王禧女尝养于彭城王第庄帝亲之同诸姊建义
 初封濮阳郡王寻复先爵天平中拜卫将军颖州刺
 史母 …… (第 55a 页)
 侍中复行沧州事进号骠骑大将军行冀州事除侍

 读兼七兵尚书行青州事 子彰
自莅瀛州后有政声
 加以虚己纳物人士爱之除中书监卒赠开府仪同
 三司谥 (第 55b 页)
文宣
(第 55b 页)
子彰
好道术不忍用桑螵蛸子合药训
 六子有法度
綦俊字檦显代人居洛阳孝庄时仕累迁沧州刺史吏
 人畏悦除太仆 (第 55b 页)
 高仲密西附从破周文于洛阳还除大司马改封石城
 郡公神武重其古质每诫文襄曰有谗此人者勿信之
 文襄嗣事为肆州 刺史文宣
初封咸阳郡王天保三
 年就除太师四年解州以太师还晋阳车驾幸其第
 六宫及诸王尽从置酒极夜方罢帝欣甚诏 (第 6b 页)
文襄俱未践尊极神武嫡妻称妃其所聘蠕
蠕女称为蠕蠕公主文襄既尚魏朝公主故无别号两
宫自馀姬侍并称娘而已 文宣
后庭虽有夫人嫔御之
称然未具员数孝昭内职甚少唯杨妃才貌兼美复是
贵家襄城王母桑氏有德行并蒙恩礼其馀无 …… (第 9b 页)
中山王妃后再嫁于杨愔
齐武明皇后娄氏名昭君赠司徒内干之女神武聘之
既秉政封渤海王拜为王妃凡孕六男二女 文宣
受禅
尊为皇太后
蠕蠕公主蠕蠕主郁久闾阿那坏之女神武以蠕蠕屡 …… (第 17b 页)
女神武崩文襄从其国法蒸焉产一女
彭城太妃尔朱氏荣之女魏孝庄后神武纳为别室生
子浟后为尼天保初为太妃为 文宣
所杀
冯翊太妃郑氏名大车初为魏广平王妃神武纳之生
冯翊王润
文襄敬皇后元氏魏静帝之姊初为世子妃 (第 18a 页)
文宣
受禅
尊为文襄皇后居静德宫武平中崩
文宣皇后李氏名祖娥赵郡李希宗女为文宣妃帝受 (第 18a 页)
保四年犯塞 文宣
北讨大破之虏十馀万口杂畜数十
万头其后复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于高丽隋开皇
末有别部四千馀家背突厥来降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