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政書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傳記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
            宋 李焘 撰
  真宗
天禧二年五月壬戌朔令淄州刺史知登州 范升
与比
部员外郎知淄州王穆两易其任时知青州李士衡言
登州仍大旱歉升武人不闲治道故也 (第 1a 页)
(范升
或作/花升当考) 诏
曰民勤稼穑家有储峙所以备流行之灾而末俗浇浮 (第 1a 页)
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丧礼成复亲祠以
太牢如宣帝临霍光故事诏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
事大司农给费博士 范升
上疏追称遵曰臣闻先王崇
政尊美屏恶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 (第 29a 页)
膏盲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
乎初中兴之后 范升
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
后马融荅北地太守刘瑰及元荅何休义据通深由是
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 …… (第 53a 页)
子为济阴王安世与太常桓焉太
仆来历等共正议谏争及顺帝立安世已卒追赐钱帛
除子亮为郎众曾孙公业自有传 范升
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
经及长习梁邱易老子教授后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
升为议曹史时莽频 …… (第 63b 页)
范升
复与元相辩难凡十馀上帝卒立左氏学太常
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帝以元新忿争乃用其次司𨽻
从事李封于是诸儒 (第 69a 页)
怀之卒于郡三子 范升
之鉴鉴字道徽性彊正有学涉
卒于廷尉卿鉴居官清苦时论称之赠东兖州刺史子
泽列在齐史延俊从祖弟良字元宾稍 (第 57a 页)
  后汉
范氏曰昔王莽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
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
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图书遁逃林薮

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 范升
陈元郑兴杜林卫
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
法教授易有施孟梁邱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 …… (第 28b 页)

疾不就州牧刘焉表荐之时王涂隔塞诏命竟不至年
七十九建安七年卒于家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 范升
受梁邱易 …… (第 32b 页)
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
人范升尝为出妇所告坐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
升子潜伏道傍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 范升
三娶
惟有一子今适三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举
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伤胸政犹不退哀
泣辞请 …… (第 33a 页)
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建
武中 范升
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皆传费氏
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元元作易注荀爽又作
易传自是费氏兴而京氏 …… (第 35b 页)
世陈元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
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建初元年卫尉马廖举育方
正为议郎后拜博士四年诏 (第 55a 页)
  理陈廷璋升任杭州驻防协领以其子陈纪范管

  理陈纪 范升
任陕西肃州游击以其弟陈纪正管
  理陈纪正缘事革退以其弟陈纪益管理陈纪益
  故以陈纪范之子陈时泰管 (第 16a 页)
 (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其有不幸者赐衣一袭祠以中牢)光武
 之遇周党(事见四十一/卷建武五年)以励廉耻美风俗斯亦可矣
 固不当如 范升
之诋毁又不可如张楷之责望也至
 于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不食君禄而争屠沽之
 利不受小官而规卿相之位名 (第 18b 页)
  沈大舆(临安/人)     王允济(临安/人)
  陆敏文(临安/人)     程安厚(临安/人)
   范升(临安/人)
      沈研(新城/人)
  范闳(嘉兴/人)      贾安常(乌程/人) (第 36b 页)
 乂庵稿(嘉靖山阴县志徐光/大著名暹以字行)樗轩集(萧山县志/朱训著)
 享金敝帚又瓦釜馀音又邯郸学步又金兰编(万历上/虞县志)
   (范升/
著)        兰陵稿(嵊县志求澧/著字宗衡)
 千斋稿(嵊县志王钝/著字希敏)   窦泉集(赤 (第 28a 页)
 (谒者郎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正义曰绶所/以贯佩玉相承受者也以秩为差随禄秩之高下养)
 (军多少也差楚宜反参差不齐也礼记其禄以是为/差注差音初佳反非也大司空史史官属也 范升
为)
 (大司空史藜藿藜草名即今落帚也或谓落藜初生/可食藿豆叶也正义曰藜似藿而表赤史记粝粱之)
 ( (第 51a 页)
 (之极也正义曰訾量也言赀财富多不可訾量举逸/民注见周赧王三十一年扬侧陋书尧典篇明明扬)
 (侧陋注明举明人在侧陋者广求贤也蔡氏传曰侧/陋谓微贱之人 范升
之诋毁光武时韩歆欲为左氏)
 (春秋立十士范升曰左氏不祖孔子而祖于丘明无/因得立难者以太史公名引左氏 …… (第 6a 页)
 (王肃注士之为人虚伪亦聚党也而韩非谓华士耕/而后食凿井而饮信其如此而太公诛之岂所以为)
 (太公者哉/少去声)正误(不訾之身今按此言身命至重不可/量也 范升
之诋毁今按光武建武五)
 (年 (第 6b 页)
范升
奏处士周党等偃蹇骄悍钓/采华名等语即此事也集览误甚)质实(张楷成都/人霸之子)
 (南阳郡名注见/秦 (第 6b 页)
 李文胜(孝感人/知县) 黎 亨(通判/)  乌友谅(知县/)
 刘宗信(知县/)  高 旭     范 升

 陈 文    潘 庆    胡 敏
 郑志澄    韩 安    王 辅
 杜子谦(以上孝/感人) (第 8a 页)
 家同传周易而费氏之学独以理传马王诸儒同释
 易之学而王弼之注独以理传然则明易之要在理
 而已矣
 赵汝梅曰西汉之末向长 范升
诸人好谈老易东都
 则折象魏则何晏王弼裴徽皆以玄说易后至杜弼 (第 13b 页)
 (成坟洪武二年诏有司/旌其门并赐粟帛有差)
 杜 泽(字子润沂水人以儒士授本学训导洪武间/朝京师上御文华殿命讲洪 范升
詹事府正)
 (詹终吏/部尚书)
 李仕鲁(字宗孔濮州人少笃学得朱子之传太祖固/知之洪武中诏求能为朱 (第 1b 页)
   郑康成
郑康成北海高密人少为乡啬夫常诣学宫不乐为吏
父虽怒之不能禁后游太学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
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又善九章算术复从东郡张恭
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
问者乃西入关事扶风马融融素骄贵门徒四百馀人
升堂者仅五十馀生康成在门下从高业弟子传受日

夜寻诵三年不得见融及融考论图纬闻康成善算召
见康成因从质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曰郑生去吾道
东矣康成自游学十馀年乃归家贫客耕东莱学徒已
数百十人及党事起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
何休好公羊学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废疾康成
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
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后 范升
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
论古今学及康成答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 (第 12b 页)
 (集/)
怀悦铁松集(字用和/嘉兴人)

冯奎慎斋文集(字文璧/平湖人)
周寅百橼堂集(字汝钦/嘉善人)
杨述兰谷集二卷(桐乡人辽/府右长史)
章珍勾章小家言二十卷(字文重/鄞人)
陆圭桥南倡和集(字廷璧/慈溪人)
徐光大又庵稿(名暹以字/行山阴人)
朱训樗轩集(萧山/人) 范升
亨金敝帚(上虞/人) (第 21b 页)
 郑兴(劝隗嚣不称王/不为谶几得罪) (日食疏用郭伋/言春秋之学)子众(奉使不/拜 事)
  (明/帝)
  范升(言左氏不祖孔子而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名奏左氏失十四事不可录三十一事并及史)
  (记戾/五经)

(第 12a 页)
 陈元(与 范升
辩难卒立左/氏 谏司察三公)
 冯鲂(与郏贼延褒力战降/皆赦之仁勇司空)
 桓荣(为利之学得大陈车 (第 12b 页)
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
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 范升
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
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 (第 8b 页)
岂非学之
效乎故先师垂典文褒励学者之功笃矣切矣(儒林/论)
光武中兴未及下车先访儒雅四方学士云会京师
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
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
欧阳大小夏侯诗 …… (第 10b 页)
卢植事扶风马融初中兴之后 范升
陈元李育贾逵之
徒争论古今后马融荅北地太守刘瑰及玄荅何休义
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卢植字子干少与郑玄同 …… (第 13b 页)
  易家
前书云田何传易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
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又有
东莱费直传易授琅邪王横为费氏学本以古字号
古文易又沛人高相传易授子康及兰陵母将永为
高氏学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费高二家未
得立
施氏易 刘昆
孟氏易 袁安(子京/孙彭)  洼丹 任安 夏恭
梁丘易  范升 
杨政 张兴 (第 14a 页)
京氏易 戴凭 孙期 魏满 郎顗 樊英
建武中 范升
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皆传费
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
作易传自是费氏兴而京氏 (第 14b 页)
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十三
            宋 徐天麟 撰
 文学下
  讲论经义
建武二年召 范升
为博士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
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
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 …… (第 1a 页)
之失凡十四事时难者以
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
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 (范升/
传) …… (第 2b 页)
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下
诵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冤若辞不合经事不稽古
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生之年也书奏下其议 范升
复与
元相辩难凡十馀上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博士四人
元为第一帝以元新忿争乃用其次司𨽻从事李封于
是诸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