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正史類
昌及洪州建昌二县来属属江东路 贡茶芽领
县三治星子 星子(本星子镇有庐山/宫亭湖彭蠡湖)都昌(唐县有 苏/山
五柳馆)
建昌
洪州 春秋战国时并属楚秦为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淮南国)
汉高帝分淮南国置豫章郡(唐 (第 34b 页)
死者敛以棺椁亲宾
就尸歌舞妻子兄弟以白布制服贵人三年殡庶人卜
日而瘗及葬置尸船上陆地牵之或以小舆有阿 苏山

其石无故火起接天者俗以为异因行祷祭有如意宝
珠其色青大如鸡卵夜则有光云鱼眼睛也新罗百济
皆以倭为大国 (第 26b 页)
循其众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馆宇
藩墙皆应准绳诸军进至东陵(水经注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 苏山
灌水)
(之所出也考之诸志无/金兰县未知何世所置)有诏班师(班师之诏必在洛口/师溃之后史因书睿)
( (第 18a 页)
  石山观(在瑞昌县安泰乡相传为仙池女真修道处本朝康熙间知县江皋游其地爱之构亭其上
颜曰问石)


  广福玉隆观(在瑞昌县西北之 苏山
即苏耽得道之处)

  莲花寺(在湖口县五柳乡晋太元十二年慧远禅师开创因地形似莲花故名元至顺四年僧万 (第 25b 页)
  鹧鸪天(旧史载白乐天归洛阳得杨常侍旧第有林泉之致占一都之胜芗林居士卜筑清
江乃杨遵道光禄故居也昔文安先生之所可而竹木池馆亦甚似之其子孙与西
苏山
兹从
游所谓百花洲者因东坡而得名尝为绝句以纪其事复戏广其声为是词云)


  莫问清阳与洛阳山林总是一 (第 41b 页)
附山为险濠州入横涧山安丰军入暗涧光州欲改为
光山县移入太 苏山
𨽻安丰军所移州军候今秋农隙
及诸军休息稍苏修筑所有居民使之迁徙仍附山里
外拨田永为己业官给钱买牛具 (第 3b 页)
  同日温福丰升额奏言(臣)等攻取达克苏山上贼
寨碉卡后即将攻打明郭宗之处再四熟筹若由
南山进攻隔有山沟三道骤难越过其北山并无
可通之路若一面从达克 苏山
梁压下渡河于南
岸正路分兵数队使之不能互相救援方可攻取
当派兵七千馀名先令海兰察牛天畀等领兵二
千自 (第 16b 页)
    (强兼二国亦妄邶诗言/亦从其流则在北也)

鄘   楚丘城是今卫之汲东北十三有故鄘城(新/乡)
    (镇西南三十二或云楚丘/城在澶之卫南西北七里)有鄘水(出宜 苏山)
其后
    东徙野处漕邑而云在彼中河则卫东矣
卫   曰曹曰卫以在畿域分曹遮卫冯翊扶风之
     (第 35a 页)
 (石纪功因拜日于蹛林遣骑攻准布遂凿金河水取/乌山石辇致潢河木叶山以示山川朝海宗岳之意)
 (诏命砻丕勒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字纪其功是月/破呼穆 苏山
诸蕃部次伊德实山以赤牛青马祭天)
 (地十月次于巴尔斯山遣兵踰流沙拔浮图城尽取六/西鄙诸部十一月射虎 (第 11b 页)
 (太宗时升南康军又割洪之建昌/饶之都昌𨽻焉今领县三治星子)
事要郡名星渚 康庐(并见山/川注)风俗其在康哉(太平兴/国六年)
(相国张师亮转漕江表请改邑为军/诏曰南方之俗云云可赐名南康军)以兴教善俗为务

(张敬夫作濂溪祠记新安朱侯/首云云乃立濂溪祠于学宫)揖先儒淳固悫实之馀
(吕伯恭作白鹿/洞记云详见后)形胜负康庐面彭蠡(南康志/云云)其西五
(彭图南致霖亭记云云峭壁隐然在望者/为庐阜其南巍岚叠叠若来向者为 苏山)
十大禅刹
(庐山云云而山南居其六曰归宗/开元万松栖贤罗汉慧日是也)钟梵相闻于青岚白
云中(唐吕和叔作 …… (第 1b 页)
里晏类要山有九叠川有/九𣲖郡志丹崖紫壁萦绕磅礴若丨丨焉)欧山(在建/昌相)
(传有欧岌/得道此山) 苏山(在都昌吴时有苏耽居于/此乃七十二福地之数)
钓矶山(在都/昌郡)
(国志晋陶侃尝钓于此/后得一梭化为龙而去)石壁山(在都昌有谢灵运乐石/壁精舍○ (第 3a 页)
(在光山县北十/里与蔡彰息县)
(灌阳/对境)沙窝市(在光山县东百/八十里有寨)金浆湖(源出固始县大 苏/山
唐陈德顺命名) (第 10a 页)
聚敢死之士数万人
必为吴隙夫差不听 初阖庐起台于姑 苏山
去国三
十五里春夏游焉夫差高而饰之三年乃成周旋诘屈 (第 9b 页)
 帝恻然动色宸妃解之曰作者未必用用者未必作
 南帝但作此以为陛下用耳宸妃尝与帝同辇过御
 龙桥见石白如雪归而爱之白国主于 苏山
辇至筑 (第 14a 页)
  贪官违法疏
题为贪官违法等事据云南布政使司分守金沧道右
参议刘鹤年呈奉臣批据大理府大和县民充云南县
你甸巡检司吏杨玉枝状告前事及据本巡检司弓兵

杨接告为违法事俱批行该本官问得犯人任大雄招
系四川顺庆府岳池县人由吏员任大理府赵州云南
县你甸巡检司巡检正德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到任
本司额设弓兵三十六名除投军死绝外见在三十二
名先年拨将一十六名跟随散拘今在土官巡检李钦
缉捕盗贼正德元年以来李钦不合将未到弓兵李应
李清李甫二杨胜光 苏山
五名役占办纳月钱每年每
名出银一两二钱一年共银六两俱交与李钦不合收 (第 47a 页)
  形胜名迹
寿安镇国山(国之镇山永乐初御/制文赐之立碑其地)邪摩堆(是倭王都处/即魏志所谓)
(邪马/台) 苏山(隋书曰石无故起火接/天俗以为异因行祷祭)
东奥州(产黄/金处)五龙
(元师至平户岛移五龙山/舟破弃士卒十馀万处)平户岛(元史曰太宰府西/有平 (第 18a 页)
 ︹寺观︺普惠寺(在州治西/元时建)普明寺(在州北二十五里名/胜志寺有梁大同七)
(年石/柱)崇兴寺(在光山县南/门外元时建)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净/居山顶唐神龙)
(中建有塔宋苏轼诗序寺在光山县/四十里大 苏山
之南 (第 17b 页)
苏山
之北)宝相寺(在光/山县) (第 17b 页)
 ︹形势︺背负匡庐前据彭蠡地势雄秀甲于东南(朱子/南康)

(榜/文)其西五峰峭壁隐然在望者为庐阜其南巍峰
  叠耸若来向者为 苏山(宗彭图南/致霖亭记)
控楚引粤为江
  右咽喉地(明费宏府/城碑记)
 ︹风俗︺禹迹所经太史所游有圣贤遗风(朱子南/康榜文 (第 3a 页)
 (此立羊/肠仓)交城山(在交城县北一百二十五/里旧交城县在此故名)黑石楼山

 (在交城县西北一百五十里上有黑/石如楼故名有破罗汉山与此相近)大阿 苏山(在交/城县)
 (西北一百五十里相近有小阿苏山/其山崖中有洞穴世传张果入焉)
独泉山(在交城/县西北)
 (一百五十里洞穴中/有石如盆泉水出焉)欢悦山(在交城县西北一百五/十里与 (第 10a 页)
 (在交城县西北一百五十里上有黑/石如楼故名有破罗汉山与此相近)大阿苏山(在交/城县)
 (西北一百五十里相近有小阿 苏山/
其山崖中有洞穴世传张果入焉)独泉山(在交城/县西北)
 (一百五十里洞穴中/有石如盆泉水出焉)欢悦 (第 10a 页)
 (一名大山势高/耸上有白龙池)铜井山(在固始县西南八十里上/有井旧用铜作口故名)
 贼山(在固始县南一/百里产木贼草) 苏山(在固始县南一百/五十里有苏仙市)
金刚
 台山(在固始县南一百八十里山极崇峻双峰高峙/故名一名石额山上有风洞龙井祷雨辄应宋)
 (嘉熙 …… (第 7b 页)
 (山县南四十五里源自/白压山东流入临仙河)史河(在固始县东二里源/出牛山东北流入淮)
 河(在固始县西一十里源出/汤坑池梅河北流入淮)石漕河(在固始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
 (太 苏山
北/流入史河)谷河(在息县东南四十里水/自竖扶堰东流入淮)泥河(在息县/东南四)
 (十五里水自万 …… (第 9a 页)
 (汉江/流)紫水(在光山县源/出仙居山)大灌水 小灌水(俱在固始/县西南四)
 (十里俗音讹为浍水褚先论神龟出/于江灌水间嘉林之中谓此水也)金浆涧水(在固/始县)
 (源出太 苏山
本名淦水司马陈/德顺以此水如白浆故改今名)淠水(在固始县西五/十里水经云淠)
 (水入弋阳南岳山北流 (第 9b 页)
 (此朝斗因取道经下/覆昆崙之语名之)亭子山(在瑞昌县治西相传宋/苏轼赴黄州经此题诗)
 (石上以墨洒竹至今有斑后人/为结亭名曰东坡故山名亭子) 苏山(在瑞昌县治西/北昔苏耽冲举)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