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风旨辅臣奏事殿上雷同倡和略无可否非论道
  献替之礼内侍省不𨽻台察紊元丰官制杨戬不
  当除节度使赵良嗣不宜出入禁中皆嘉纳之又
  疏 孟昌龄
徐铸等奸状累迁吏部尚书靖康初奏
  童贯得罪天下宜黜远之授徽猷阁直学士卒赠 (第 6b 页)
 以贯总领之于是西兵之柄皆属于贯

夏六月作三山(大伾及居山汶子二小山也一大伾注/见前居山一名紫金山汶子 名凤凰)
(山俱在今卫辉府浚/县东大伾之支陇也)河桥
 蔡京以 孟昌龄
为都水使者引河穿大伾及东北二
 小山分为二股合于下流因三山为址作天成圣
 功二桥(属浚州者名天成/属 (第 50a 页)
 辨因求去帝不允
立子谌为皇太子

诏吏部考覈滥赏
 凡由杨戬李彦之公田王黼朱勔之应奉童贯谭稹
 等西北之师 孟昌龄
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开疆关
 陜河东之改币又若近习所引献颂可采特赴殿试
 之流所得爵赏悉夺之
以种师道 (第 21a 页)
 登坛受命毕㗢哭遥谢二帝遂即位于府治改元建
 炎大赦张邦昌及应干供奉金国之人一切不问惟
 蔡京童贯朱勔李彦 孟昌龄
梁师成谭祯子孙更不
 收叙是日元祐皇后在东京撤帘
遥上靖康帝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
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 (第 3b 页)
 朝请郎季陵守尚书右司员外郎陵龙泉人也 秘
阁修撰吕源为两浙路转运使直秘阁姜仲谦副之源

升卿子也(升卿晋江人故/赠宝文阁待制)既而中书舍人汪藻论源以
赀结林灵素 孟昌龄
梁师成而得监司仲谦奴事谭稹
而升延阁今两浙人心未定岂堪二小子扰之于是源
仲谦皆改命 朝奉大夫谢亮行尚 (第 7a 页)
之货颐浩以为便乃奏行之 责授海州团练
副使孟扬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孟揆并放令逐便先是
扬父责授昭信军节度 副使昌龄
既卒于封州而扬揆
犹在岭南朝议以其蠹国害民累赦不 (第 5a 页)
昌龄
妻东平 …… (第 5a 页)
郡夫人靳氏以昭慈近属诉于朝乃许自便 昌龄
开封
人宣政间与二子继任水衡 (第 5b 页)
昌龄
仕至保和殿大学士
扬揆皆光禄大夫靖康初坐奸赃废 宣抚处置使张
浚承制以閤门宣赞舍人知兴州同统领秦凤等 (第 5b 页)
任申先守礼部员外郎左中奉大夫樊宾行屯
田郎中自求初以赵鼎荐为都督府随军漕至是召用
(朱胜非言自求结 孟昌龄
等事见/今年七月壬辰免审量滥赏注)宾尝抗疏论营田
利害以为荆湖江南与两浙上腴之田弥亘数千里无
人以耕 (第 16b 页)
赏名色物议大喧即罢次年再降旨惟文/臣审量镌减武臣特免赵子淔寻古物謟事梁师成官)
(至杂学士耿自求朋附 孟昌龄
父子冒河赏官至中大/夫刘大中任秀州教授因童贯入浙讨方寇与其司属)
(交结特改京官周纲尝知梁县烧造假秘 (第 17b 页)
使耶律卓诺等赍书使金金主
亦斥辽主名以报之且谕之使降 癸丑以修三山河
桥降德音于河北京东京西路蔡京以 孟昌龄
为都水
使者献议导河大伾可置永远浮桥谓河流自大伾之
东而来直大伾山西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
北而 …… (第 5b 页)
至大伾山浮桥属浚县
者赐名天成桥大伾山至汶子山浮桥属滑州者赐名
荣光桥俄改荣光曰圣功御制桥铭磨崖刻之 昌龄

工部侍郎方河之开也水流虽通然湍激猛暴遇山稍 (第 6a 页)
 壬子知应天府杜充改知隆德府 金斡里雅布遣贾

霆冉企弓与王球俱来时球至中山望都驿追及肃王
斡里雅布以三镇未下未令王回故遣霆等来议 癸丑
诏开经筵 封太师沂国公郑绅为乐平郡王 御史
中丞陈过庭言蔡京王黼童贯造为乱阶均犯大恶然
窜殛之刑独加于黼而京贯止于善地安置罪同罚异
乃诏京移衡州安置贯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郴州安
置 臣僚又言朱勔父子皆衡州一处安置典刑未正
诏勔移韶州羁管子汝贤侄汝楫等并各州居住 令

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杨戬李彦之公田王黼朱勔之应
奉童贯西北之师 孟昌龄
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开疆
关陜河东之改币及近习所引献颂可采特赴殿试之
流所得爵赏悉夺之 甲寅种师道加太 (第 31b 页)
 大赦张邦昌及应干供奉金国之人一切不问命西
京留守司修奉祖宗陵寝罢天下神霄宫住散青苗钱
应死节及殁于王事者并推恩奉使未还者禄其家一
年中外臣庶许言民间疾苦虽诋讦亦不加罪从臣监
司郡守访求文武才略出伦之士虽布衣亦听举蔡京
童观王黼朱勔李彦 孟昌龄
梁师成谭稹及其子孙见 (第 2a 页)
  清流桥 在南乐县明嘉靖元年建

  乐清桥 在南乐县西四里明嘉靖间建

  繁水桥 在南乐县宋政和五年 都水使者孟昌龄


  杨家桥 在清丰县东一里

  西河桥 在清丰县西郭外 (第 38b 页)
兔源在广武埽对岸分减埽
下涨水也(宋史河/渠志)
 是年河决清河(淮安/府志)
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一月 都水使者孟昌龄
言今岁夏
秋涨水河流上下并行中道滑州浮桥不劳解折大省 (第 10a 页)
岁费诏许称贺官吏推恩有差 昌龄
又献议导河大伾
可置永远浮桥谓河流自大伾之东而来直大伾山西
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北而东则又直至 …… (第 10b 页)
刻之方河之开也水流虽通然湍激猛暴遇山稍隘
往往泛溢近砦民夫多被漂溺因亦及通利军其后遂
注成巨泺云是月 昌龄
迁工部侍郎八月己亥都水监
言大河以就三山通流正在通利之东虑水溢为患乞
移军城于大伾山居山之间以就高仰 …… (第 11b 页)
之费
人无病涉之患大功既成愿申饬有司以日继月视水
向著随为堤防益加增固每遇涨水水官漕臣不辍巡
视诏付 昌龄(宋史河/渠志)
蔡京任 (第 12b 页)
孟昌龄
为都水使者凿大
伾三山创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工役无虑四十万两两
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僩然自以为稷契周召 …… (第 12b 页)
渠志)是年瀛沧州河决沧州城不没者三
版民死者百馀万(宋史五/行志)唐恪知沧州河决水犯城下
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
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
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第 13b 页)
昌龄

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褒美进龙图
阁待制知扬州召拜户部侍郎京师暴水至汴且溢付
恪治之或 …… (第 13b 页)
付史馆诏送秘书省十二月开
修兔源河并直河毕工降诏奖谕(宋史河/渠志)
宋徽宗宣和二年九月己卯王黼言昨 孟昌龄
计议河
事至滑州韩村埽检视河流冲至寸金潭其势就下未
易禦遏近降诏旨令就书定淃湾对开直河方议开凿
忽自 …… (第 15a 页)
 (本纪是年六月河决恩州清/河埽与河渠志异未知孰是)
宋徽宗宣和四年四月壬子都水使者孟扬言奉诏修
系三山东桥凡役工十五万七千八百今累经涨水无
虞诏因桥坏失职降秩者俱复之(宋史河/渠志)
宋钦宗靖康元年二月乙卯御史中丞许翰言保和殿

大学士 孟昌龄延康殿学士
孟扬龙图阁直学士孟揆
父子相继领职二十年过恶山积妄设堤防之功多张
梢桩之数穷竭民力聚敛金帛交结权要内 (第 16a 页)
侍王仍为
之奥主超付名位不知纪极大河浮桥岁一造舟京西
之民犹惮其役而 昌龄
道建三山之策回大河之势顿
取百年浮桥之费仅为数岁行路之观漂没生灵无虑
万计近辅郡县萧然破残所辟官吏计 …… (第 16a 页)
省部御史莫能钩考陛下方将澄清朝著建立事功不
先诛窜 昌龄
父子无以昭示天下望籍其奸赃以正典
刑诏并落职 (第 16b 页)
昌龄
在外宫观扬依旧权领都水监职事
揆候措置桥船毕取旨翰复请钩考簿书发其奸赃乃
(第 16b 页)
昌龄
与中大夫扬揆与中奉大夫三月丁丑京西转
运司言本路岁科河防夫三万沟河夫一万八千缘连
年不稔群盗劫掠民力 (第 16b 页)
下塘西入苏秀若失障禦恐他日数十里膏腴平陆
皆溃于江下塘田庐莫能自保运河中绝有害漕运诏
亟修筑之 十月 都水监丞孟昌龄
言开浚含晖门外
白沟河开堰放水仍旧通流 容佐请于七里河开月
河一道分减此水灌溉内中花竹命宋升措置𨗳 (第 19a 页)
  至第十五铺以分水势
  大观三年八月诏沈纯诚开兔源河
  (兔源在广武埽对岸开/者欲分埽下涨水也)
  政和四年十一月 都水使者孟昌龄
献议导河大
  伾可置永远浮桥
  (谓河流自大伾之东而来直大伾山西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北而 …… (第 25b 页)
  政和五年置提举修系永桥所又诏店山至大伾
  山浮桥属浚州者赐名天成桥大伾山至汶子山
  浮桥属滑州者赐名圣功磨崖以刻之 孟昌龄

  工部侍郎
  (蔡京任 (第 26a 页)
孟昌龄
为都水使者凿大伾三山创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工役两河之民困不聊生而京僩)
  (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本宋 …… (第 26a 页)
  宣和元年十有二月兔源渠成
  宣和三年十一月水坏天成圣功两桥官吏行罚
  有差
 钦宗靖康元年二月御史许翰言 孟昌龄
孟扬孟揆
  父子相继领职二十年过恶山积妄设堤防之功
  多张稍桩之数聚敛金帛交结权要内侍王仍为 …… (第 27a 页)
  之奥主建三山之策为行路之观漂没生灵无虑
  万计所辟官吏计金叙绩富商大贾争注名牒身
  不在公遥分爵赏每兴一役乾没无数若不先诛
  窜 昌龄
父子无以诏示天下望籍其奸赃以正典
  刑诏并落职
  靖康间陈留河决四十馀日漕输不通京师大恐
  开 (第 27b 页)
 之计设若兴工公私徒耗殆非利民之举实自困之
 道也崇宁四年二月修苏村等处运粮河堤为正堤
 以支涨水是岁大河安流政和四年十一月 都水使
 者孟昌龄
献议导河大伾可置永远浮桥朝廷喜而
 从之五年置提举修系永桥所六月降德音于河北
 京东京西路又诏浮桥属 (第 65a 页)
求三镇翰言
三镇弃则京城不可都而天下危矣不宜许乃荐种师
道宿将可用又请诛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杨戬李邦彦 孟昌龄
等家族并推治门生党与上不允翰尝督姚古
种师中兵进解太原之围及李纲黜并罢翰 金人遣
王芮来索三关地 遗 (第 10b 页)
言两国已通和好城中秋毫不动于是揭榜云两
国已和只候何㮚等还写誓书仰军民知悉 宣和录
曰骑桥明逵皇后宅 孟昌龄
家神卫营蓝熙家五岳观
沿烧数千间小民过城下者敌人掷钱与之或往复得
数千语人曰元帅限我辈三日破城今只一 (第 8b 页)

孟昌龄
等家请推治门生党与上不允翰尝督姚古种
师中兵起解太原之围及李纲黜并翰罢建炎初纲入
相复荐尚书左丞纲解 (第 9b 页)
 邵兴退军于兴元府 邵兴在卢氏县为董先所攻
兴不胜遂率众走入兴元府投安抚使王庶宣抚使张俊

以其姓名与年号偶同遂改其名为隆 七月岳飞为
神武右军副统制 张用以兵五万降于张俊 张用
自咸宁县趋江西屯于瑞昌境中曹成屯于吴仙镇张
俊既败李成成归刘豫矣乃使岳飞招用降用有受降
之意令诸军来日往吴仙镇与成合军翌旦军士有之
吴仙镇者久之用不至众皆疑之俄有承局报用已受
岳飞招安追军马皆回众以既行三十里不可回矣乃
趋吴仙镇曹成令军中人别作一寨未几用再遣人追

其军马遂往瑞昌与合矣 讨论蔡京王黼童贯谭稹
李彦朱勔梁师成 孟昌龄
杨戬父子亲党门人得官改
转者皆降八官 宰相范宗尹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
举临安府洞霄宫 范宗尹为宰相侍御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