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写为西域图记共
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顷以
去北海之南纵横所亘将二万里谅由富商大贾周
涉故诸国之事罔不遍知复有幽荒远地卒访难晓
不可凭虚是以致阙而二汉相踵西域为传户民数十
即称国王徒有名 (第 61a 页)
 臣谨按天汉旧有图无歌故为之补
天河亦一名天汉起自东方箕尾间遂乃分为南北道
南经傅说入鱼渊开籥戴弁鸣河鼓北经龟宿贯箕边
次络斗魁冒左旗又合南道天津湄二道相合西南行
分夹瓠瓜络人星杵畔造父腾蛇精王良附路阁道平

登此大陵泛天船直到卷舌又南征五车驾向北河南
东井水位入吾骖水位过了东南 游经
次南河向阙邱
天狗天纪与天稷七星南畔天河没
 天汉起东方经箕尾之间谓之天河亦谓之汉津乃
 分为二道其 (第 18b 页)
穷其要害从西倾以去北海之南纵横所亘将二万里
谅由富商大贾周 游经
涉故诸国之事罔不遍知复有
幽荒远地卒访难晓不可凭虚是以致阙而二汉相踵
西域为传户人数十即称国王徒有名 (第 69a 页)
 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

 质已没者出已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
  游经
指授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
 四十七宗元少时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逐不振而文
 思日益深如封建论 (第 33b 页)
  天汉起没
天河亦一名天汉起自东方箕尾间遂乃分为南北道
南经傅说入鱼渊开籥戴弁鸣河鼓北经龟宿贯箕边
次络斗魁冒左旗又合南道天津湄二道相合西南行
分夹匏瓜络人星杵畔造父腾蛇精王良附路阁道平
登此太陵泛天船直到卷舌又南征五车驾向北河南
东井水位入吾骖水位过了东南 游经
次南河向阙邱 (第 7b 页)
 万历绍兴府志在县北七十里高百丈长一
  里上有行路下可避风雨
 马蹄石 舆地纪胜在县东北相传秦皇东 游经

  马蹄所践也
 毛竹洞 于越新编即金庭洞洞口有竹生毛 (第 73b 页)
  (井钺应汉方升之气而溪田马氏亦/以陜应天汉故备列众说以备考焉)
汉者金之散气其本曰水(史记天/官书)河精上为天汉(河图/括地)
(象/)天河从北极分为两头其一经东井(抱朴/子)天汉起东

方经尾箕之间分为二道至天津下而合经北河之南
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阙邱天狗天纪天稷在
七星南而没(晋书天/文志)易五月一阴生而云汉潜萌于天
稷之下进及井钺得坤维之气阴始达于地上而云汉
上升东井据百川上流故鹑首为秦墟得两戒河山之
首鹑首之外云汉潜流而未达故狼星在江河上源之
西(唐书天/文志)天河亦一名天汉东井水位入吾骖水位过
了东南 游经
次南河向阙邱天狗天纪与天稷七星南 (第 31b 页)
  游鄠山诗序          程颢

仆自幼时已闻秦山多奇占有扈者尤复秀出常恨游
赏无便嘉祐二年始应举得官遂请于天官氏愿主簿
书于是邑谓厌饫云山以偿素志今到官几二年矣中
间被符移奔走外干者三居其二其一则簿书期会仓
廥出入固无暇息惟白云特在山面最为近邑尝乘间
两至其馀佳处都未得往变化初心辜负泉石五年二
月初吉闻贰车晁公来游诸山先是晁公见约同往会
探吏失期二日早晁公以书见命始知车骑已留草堂

走白邑大夫张君时民产有在山麓者以罪没官府符
方命量其租入之数因请以往鞭马至山而晁公已由
高观登紫阁还憩下院见待已久遂奉陪西 游经
李氏
五花庄息驾池上夜宿白云精舍诘旦晁公西首仆复
并山东游紫阁登南山望仙掌回抵高观谷探石穴窥
石潭因 (第 14b 页)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元和十年由永州司马移

为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
居禹锡有老母在若不偕行便为母子永诀欲以
柳易播会裴度亦为禹锡请乃改连州柳州土俗
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
归之尤贫者令佣书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
出已钱助赎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 游经
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元和十四年卒于官
子幼观察使裴行立营护其丧妻子得还(本传) (第 14b 页)
 陈 亚       李 观(至和/间任)
 徐 辅(元祐/间任)     丁 琏(绍圣/间任)
 湛 鸿(崇宁/间任)      游 经(政和/间任)
 王 冶(绍兴/间任)     王炳彦(绍兴/间任)
 张 登(绍兴/间任)     张 格(乾道 …… (第 89a 页)
 李 熙       周 锷(正和/中任)

  游 经(豫章人/)
    赵伯珒(绍兴/年任)
 潘 潜       李 著
 卢 楚       黄 洧(乾道/初任 (第 103a 页)
 (平驿后徙于县东/旧址今为民居)
 西园(在旧州治西周二里乔木怪石萧然出尘亦名/盘玉壑宋政和间知州 游经
作和理堂凿濠植)
 (莲有桥从菡萏花边过人在琉璃镜里行之句庆元/间摄州事黄公度作隆荫堂知州张登作静明 (第 32a 页)
竹间见一蹄金而掩之)查陶(南唐近臣太宗知其名/除监察御史后赠兵部)
(尚/书)周孟阳(终天章阁待制少 游经
山赋诗有地高多与风云会/天近常为日月邻之句人以为遭遇英宗之符)
(字翼之海陵邑人自明道景祐以来学 (第 9a 页)
光钓台所至亦讲学不辍寻入武彝谒蔡元定祠憩朱
熹精舍益以道学为己任抵揭阳潮之人士皆从之
其指授皆知向学及归学益有得自筑室漆湖之上
曰水居时读书习静其中又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
祀宋儒杨时偕诸 (第 16a 页)
驰武帐辉映廓庑
出入龙楼光生道路隋文帝精华以竭义不断恩始开
陵长之源将致覆宗之祸公见几而作谢病言归优
史晦明藏用风尘靡杂宾友简通交必一时之俊谈 (第 8b 页)
 ︹仙释︺︹秦︺孔邱明(秦时与骆法通等十人避乱玉笥山/中修炼有老人授以铜钵贮鱼十尾)
(曰善视之遂于洞天后凿池畜之化为龙久之道/成九人乘龙上升惟何紫霄漫游不与隐居山洞)
(为地仙或曰/紫霄姓邓)︹汉︺葛孝先(建安中游阁皂山尝于东/峰作卧云庵修炼一夕衣)
(冠入室卧而气绝越三日夜半忽大风起发屋/折木有声如雷烛尽灭良久风止失其所在)︹晋︺
  许逊(南昌人为旌阳令弃官远 游经
清江之枨/湖乐其山水之胜遂炼丹于此道成蜕去)
  猛(字世云幼时遇异人丁义遂精道术尝渡江风/涛大作 (第 28a 页)
 (晋桓伊读书/处亦名桓山)清泉山(在府城东四十里山/有清泉灌田数十顷)雨母山(在/府)
 (城西一百里亦名云阜山上有石坛湘水记舜南 游/经
此后立祠每祭有云气起豉江水出此山流会蒸)
 (水/)石盘山(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山有石盘)界浦山( (第 4a 页)
迎其母就肃居家贫箪瓢自乐兄弟怡怡如也自是
游经
史间殆无仕进意久之徵为太子中允逾年
拜左拾遗知制诰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遗风穆与参
知政事卢多逊同门生 太 (第 6a 页)
启所领,首末六岁,总新旧铜止收二百六万馀斤,而兵匠等费繁多,故罢之。

崇宁元年,提举江、淮等路铜事 游经
言:「信州胆铜古坑二:一为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一为胆土煎铜,土无穷而为利寡。计置之初,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