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招谏科
臣伏惟圣人制天下贵能至公能至公者当务直道臣
伏见神皇至公应物直道容贤而朝廷尚未见敢谏之
臣骨鲠之士天下直道未得公行臣闻圣人大德在能
听谏古典所说盖不足陈臣伏见太宗文武圣皇帝德
冠三王名超五帝实由能容魏徵愚直获尽忠诚国史
书之明若日月直言之路启 从谏 之道开贞观以来此
实为美今神皇坐明堂布大政神功圣业能事备矣夫
骨鲠之士能美圣功伏惟神皇广延直臣旌赏谏 (第 43b 页)
臣伏惟圣人制天下贵能至公能至公者当务直道臣
伏见神皇至公应物直道容贤而朝廷尚未见敢谏之
臣骨鲠之士天下直道未得公行臣闻圣人大德在能
听谏古典所说盖不足陈臣伏见太宗文武圣皇帝德
冠三王名超五帝实由能容魏徵愚直获尽忠诚国史
书之明若日月直言之路启 从谏 之道开贞观以来此
实为美今神皇坐明堂布大政神功圣业能事备矣夫
骨鲠之士能美圣功伏惟神皇广延直臣旌赏谏 (第 43b 页)
乐业万国来王万一圣心忽生骄佚
故暂加灾𤯝用儆睿聪昔魏郑公对唐太宗曰贞观之
初闻善若惊五六年间犹悦以 从谏 自兹厥后渐恶直
言此盖讥其渐怠于政也则知勤俭难守骄逸易生人
之常情也元宗开元十五年后深居高视倦于临御 (第 33b 页)
故暂加灾𤯝用儆睿聪昔魏郑公对唐太宗曰贞观之
初闻善若惊五六年间犹悦以 从谏 自兹厥后渐恶直
言此盖讥其渐怠于政也则知勤俭难守骄逸易生人
之常情也元宗开元十五年后深居高视倦于临御 (第 33b 页)
兵三五万上曰西北边事朕何尝一日忘
之今熙政所言盖外任不知耳宜赐诏奖其敢言知枢
密院事周莹等曰陛下求理 从谏 忧边恤民之心虽童
稚亦当知之至于城垒失守乃将帅非才耳熙政岂得
如此悖慢上曰傥罪之则人谁敢言矣 (第 14b 页)
之今熙政所言盖外任不知耳宜赐诏奖其敢言知枢
密院事周莹等曰陛下求理 从谏 忧边恤民之心虽童
稚亦当知之至于城垒失守乃将帅非才耳熙政岂得
如此悖慢上曰傥罪之则人谁敢言矣 (第 14b 页)
是王曾次为之钦若方挟符瑞固恩宠
意得此曾因恳辞焉上颇不怿谓曾曰大臣宜傅会国
事何遽自异耶曾顿首谢曰君 从谏 谓明臣尽忠谓义
陛下不知臣驽病使待罪政府臣知义而已不知异也
(叶清臣王曾言行录曾缘此罢政及中谢日具述 (第 19a 页)
意得此曾因恳辞焉上颇不怿谓曾曰大臣宜傅会国
事何遽自异耶曾顿首谢曰君 从谏 谓明臣尽忠谓义
陛下不知臣驽病使待罪政府臣知义而已不知异也
(叶清臣王曾言行录曾缘此罢政及中谢日具述 (第 19a 页)
军叶盖承之言者以前贬
尚轻故绛与覃并再责并及咏焉耿初奏绛不法同提
点刑狱寇用和独不言谏因以劾用和上既 从谏 言绌
用和仍谓辅臣曰谏有台臣风采当记姓名后可用也
(绌寇用和实录无之今从宝训魏泰载陈绛狱事比实/录差 (第 12b 页)
尚轻故绛与覃并再责并及咏焉耿初奏绛不法同提
点刑狱寇用和独不言谏因以劾用和上既 从谏 言绌
用和仍谓辅臣曰谏有台臣风采当记姓名后可用也
(绌寇用和实录无之今从宝训魏泰载陈绛狱事比实/录差 (第 12b 页)
得罪犹以二千石禄终其身公
著曰武帝之于汲黯仅能不杀耳上又论唐太宗公著
曰太宗所以能成王业者以其能屈已 从谏 耳上临御
日久群臣畏上威严莫敢进规至是闻公著言竦然敬
纳之(此据范祖禹帝学/及吕公著家传)
癸未诏选 (第 14a 页)
著曰武帝之于汲黯仅能不杀耳上又论唐太宗公著
曰太宗所以能成王业者以其能屈已 从谏 耳上临御
日久群臣畏上威严莫敢进规至是闻公著言竦然敬
纳之(此据范祖禹帝学/及吕公著家传)
癸未诏选 (第 14a 页)
日月之食天下共睹不可掩蔽惟俯从人言而改之则
复于无过以成汤之圣而仲虺称其改过不吝高宗之
贤而傅说告以 从谏 则圣诚以帝王不贵无过而贵改
过不贵无事之可谏而贵于从臣下之谏也伏望皇上
上思社稷付托之重下念子孙继承 (第 27a 页)
复于无过以成汤之圣而仲虺称其改过不吝高宗之
贤而傅说告以 从谏 则圣诚以帝王不贵无过而贵改
过不贵无事之可谏而贵于从臣下之谏也伏望皇上
上思社稷付托之重下念子孙继承 (第 27a 页)
陈氏曰韩琦撰
富文忠公劄子十六卷
陈氏曰富弼撰平生历官辞免陈情之文也 从谏 集八卷
陈氏曰欧阳修撰
南台谏垣集二集
陈氏曰参政信安赵抃阅道撰
范贯之奏议十卷
直龙图 (第 4a 页)
富文忠公劄子十六卷
陈氏曰富弼撰平生历官辞免陈情之文也 从谏 集八卷
陈氏曰欧阳修撰
南台谏垣集二集
陈氏曰参政信安赵抃阅道撰
范贯之奏议十卷
直龙图 (第 4a 页)
臣某言伏奉敕差知虔州军州事已于今月十三日到
任讫亡状立朝日虞公议之迫以言得郡恩出宸俞之
优内省孤疏但深荣惧伏念臣愚不可进学无所长忝
位朝闺滥巾宪府独谓君恩之足报孰知身计之为谋
二浙守麾抚俗庶几于乐职两川将漕竭诚幸免于瘝
官岂图帝检之来俄有諌垣之召念拾遗补阙之寄非
钳口结舌之司若言行计从虽久次臣谓可也苟备员
承乏或骤迁臣实羞之惧失诤臣之风愿为剧郡之请
俯从私欲仰荷朝佥且虔虽远方而衢乃便道过家上
冢恳章得尽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而况
枢臣报罢物议有归广圣君 从谏 之名遂微臣纳忠之
志实寒士逢时之盛获谏官出守之荣自惟所得之已
多尚虞不称之贻诮斯盖伏遇皇帝陛下含容光 (第 12b 页)
任讫亡状立朝日虞公议之迫以言得郡恩出宸俞之
优内省孤疏但深荣惧伏念臣愚不可进学无所长忝
位朝闺滥巾宪府独谓君恩之足报孰知身计之为谋
二浙守麾抚俗庶几于乐职两川将漕竭诚幸免于瘝
官岂图帝检之来俄有諌垣之召念拾遗补阙之寄非
钳口结舌之司若言行计从虽久次臣谓可也苟备员
承乏或骤迁臣实羞之惧失诤臣之风愿为剧郡之请
俯从私欲仰荷朝佥且虔虽远方而衢乃便道过家上
冢恳章得尽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而况
枢臣报罢物议有归广圣君 从谏 之名遂微臣纳忠之
志实寒士逢时之盛获谏官出守之荣自惟所得之已
多尚虞不称之贻诮斯盖伏遇皇帝陛下含容光 (第 12b 页)
(范氏祖禹曰太宗以武拨乱以仁胜残其材略优于/汉高而规模不及也恭俭不若孝文而功烈过之矣)
(迹其本性彊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好贤屈已 从/谏 刻励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
九月以李绩为左仆射(胡三省曰行先/帝之治命也)
冬十二月诏濮王 (第 53b 页)
(迹其本性彊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好贤屈已 从/谏 刻励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
九月以李绩为左仆射(胡三省曰行先/帝之治命也)
冬十二月诏濮王 (第 5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