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吴耀卿” 相关资源
古籍库 史部
使并循旧制兼刺史从陈彭年所请也
江南制置发运使胡则尝居杭州肆纵无检知州戚纶
恶之 通判吴耀卿
则之党也伺纶动静密以报则则又
厚结李溥溥方为当涂者所昵因共捃摭纶过癸卯诏
徙知扬州维扬亦溥则巡内持之 (第 10a 页)
置发运司岁漕米课六百万石
初景德中岁不过四百五十万石其后益至六百五十
万石故江淮之间榖常贵而民贫于是 都官员外郎吴
耀卿
请约咸平景德中岁漕之数立为中制故裁减之
然东南灾俭辄减岁漕数或百万或数十万又转移以
给它路者时有焉( (第 13a 页)
灾俭减数以下据本志 吴耀卿/
胡则之党见戚纶傅不详邑里) 初
李咨等变法使茶园户负岁课者如商人入息后不能 (第 13a 页)
  河最重
景德中漕东南粟岁不过四百五十万石后增至六百
万天圣中发运使请所部六路计民税一石量籴粟二
斗五升岁可更得二百万石给京师仁宗曰常赋外增
籴是重扰民不许时江南谷贵民贫尚书员外郎 吴耀
以为言诏岁减五十万后是三司奏复增至六百万 (第 33a 页)
  浙荆湖路租籴于真扬楚泗州置仓受纳分调舟
  船溯流入汴以达京师置发运使领之(玉海天圣/四年臣僚)
   (吴耀卿
言咸平景德中岁漕江淮米不过四百五/十万石近年增至六百五十万请约旧数立为中)
  (制诏岁课六百万石注 (第 5a 页)
  孙谅        李徵用

  李邈        胡则(见/前)
  夏昭文        吴耀卿
  
叶温        高谨交
  耿肱(已上真/宗时任)     乐良
  杨埙        刘起 (第 22b 页)
戊申减江淮岁漕米五百万石初景德中岁不过四
百五十万石其后益至六百五十万石故江淮之间榖
常贵而民贫于是 都官员外郎吴耀卿
请约咸平景德
中岁漕之数立为中制从之然东南灾俭辄减岁漕数
或巨万或数十万又转移以给他路者时有焉 诏除 (第 3b 页)
 五月判刑部燕肃上奏曰唐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

州三覆奏自是全活甚众贞观四年断死罪二十九开
元二十五年才五十八今生齿未加于唐而天圣三年
断大辟二千四百三十六视唐几至百倍望准唐故事
天下死罪皆得一覆奏下其章中书王曾以为天下皆
一覆奏则必死之人徒充满狴犴而久不得决请狱疑
若情可矜者听上请壬午诏天下死罪情理可矜及刑
名疑虑者具案以闻有司毋得举驳 己亥诏举人虽
文辞可采而操检不修者州郡毋得荐送 闰五月定

江淮岁漕米课六百万石初景德中岁不过四百五十
万石其后益至六百五十万石故江淮之间榖常贵而
民贫于是 都官员外郎吴耀卿
请约为中制然东南灾
俭辄减岁漕数或巨万或数十万又转移以给他路者
有焉 甲子诏辅臣于崇政殿西庑观宋绶等 (第 12b 页)
 六百五十万石先是发运司请于六路计民税一石
 量籴一斗五升岁可更得二百万石上不许曰常赋
 外增量籴是重扰吾民也时东南谷贵 都官员外郎

 吴耀卿
请约旧数立为中制乃降是诏然东南灾荒
 辄减岁漕数几百万或数十万又转移以给他路者
 时有焉
召辅臣侍经 (第 14b 页)
民税一石量籴粟二斗五
升岁可更得二百万石给京师仁宗曰常赋外增籴是
重扰民不许时江南谷贵民贫尚书员外郎 吴耀卿

为言诏岁减五十万后是三司奏复增至六百万然东
南灾歉辄减岁漕数或百万或数十万又转移以给他
路者时有 (第 28a 页)
州印故命将必曰某军节度使得
专制其军旅也曰某州观察使得廉问其风俗也曰某
州刺史得刺举其州军也
天圣中 都官员外郎吴耀卿
言景德中江淮漕米岁不
过四百五十万石其后增至六百五十万故江淮之间
榖常贵而民益贫请约咸平景德中数立为 (第 14b 页)
埽岸,以易柱石之制,虽免水患,而众颇非其变法。胡则时领发运,尝居杭州,肆纵不检,厚结李溥,纶素恶之。 通判吴耀卿,
则之党也,伺纶动静,密以报则。则时为当涂者所昵,因共捃摭纶过,徙知扬州。惟扬亦溥、则巡内,持之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