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正史類
今郊祀群官一例不得迁陟必若绩用有闻才名夙著
自可待之不次岂俟历阶而升至于省并吏员上系与
夺时 左司谏耿望 亦以为然故咸平二年亲郊止加阶
勋命有司考其殿最而黜陟之然三年差遣受代率皆
考课引对多获进改罕有退黜而 (第 29a 页)
自可待之不次岂俟历阶而升至于省并吏员上系与
夺时 左司谏耿望 亦以为然故咸平二年亲郊止加阶
勋命有司考其殿最而黜陟之然三年差遣受代率皆
考课引对多获进改罕有退黜而 (第 29a 页)
尽籍其家财以偿上悯之故有是命
壬子审官院初引对京朝官于崇政殿迁秩有差京朝
官磨勘引对自此始上既用孙何 耿望 等议罢郊祀进
改乃命审官考其课绩优劣临轩黜陟之凡三年差遣
受代皆引对多获进改罕有退黜由是官籍寖增云( …… (第 18b 页)
军金帛刍粮并同经度其馀刑狱公事止令转运使副
施行先是 转运使耿望 行部至定州显与宴数劝望酒
望素有风裁且不能多饮固拒之显不悦徐曰它日望
都自当饮耳望都契丹兵冲也凡元帅 …… (第 21b 页)
(耿望 以二年四月丙子为京西漕是年五月甲午为河/北漕后甲戌盖二十日先是固未尝行北边也恐独断)
(误又六月庚辰 (第 22a 页)
再命王显领都漕王超副之不知甲戌/已命显六月庚辰又命显何故或止一命而实录误故)
(两出之当考 耿望/ 事姑载初命显时)
庚辰翰林学士吏部郎中知制诰朱昂罢为工部侍郎致
仕昂有清节淡于荣利初为洗马十五年不迁 (第 22a 页)
壬子审官院初引对京朝官于崇政殿迁秩有差京朝
官磨勘引对自此始上既用孙何 耿望 等议罢郊祀进
改乃命审官考其课绩优劣临轩黜陟之凡三年差遣
受代皆引对多获进改罕有退黜由是官籍寖增云( …… (第 18b 页)
军金帛刍粮并同经度其馀刑狱公事止令转运使副
施行先是 转运使耿望 行部至定州显与宴数劝望酒
望素有风裁且不能多饮固拒之显不悦徐曰它日望
都自当饮耳望都契丹兵冲也凡元帅 …… (第 21b 页)
(耿望 以二年四月丙子为京西漕是年五月甲午为河/北漕后甲戌盖二十日先是固未尝行北边也恐独断)
(误又六月庚辰 (第 22a 页)
再命王显领都漕王超副之不知甲戌/已命显六月庚辰又命显何故或止一命而实录误故)
(两出之当考 耿望/ 事姑载初命显时)
庚辰翰林学士吏部郎中知制诰朱昂罢为工部侍郎致
仕昂有清节淡于荣利初为洗马十五年不迁 (第 22a 页)
基先权中丞正衙
常参立中丞塼位内殿起居日立本官班今宋太初以
右谏议大夫权台事请定班制诏如化基例 河北 转
运使耿望 言准诏开镇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
州功毕诏褒之 西京左藏库使舒知白请于泥沽海
口及章口复置海作务造 (第 15a 页)
常参立中丞塼位内殿起居日立本官班今宋太初以
右谏议大夫权台事请定班制诏如化基例 河北 转
运使耿望 言准诏开镇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
州功毕诏褒之 西京左藏库使舒知白请于泥沽海
口及章口复置海作务造 (第 15a 页)
陆水田既修其利兼倍与陆田不侔矣上览奏嘉之
即遣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乘传往诸州
案视经度事卒不行
襄州襄阳县有屯田三百馀顷知州 耿望 请置营田务 …… (第 18a 页)
河北(端拱/元年)欧阳修募弓箭手于河东(庆历/二年)陈恕樊
知古招置营田于河东北(端拱/二年)范仲淹大兴屯田
于陜西(庆历/元年) 耿望 置屯田襄州(咸平/二年)章惇初筑沅
州亦为屯田务(熙宁/七年)正以极边两不耕之地并边
多流徙 …… (第 24b 页)
手不尽之地复以募民则兵民参错固无异也然
前后施行或以侵占民田为扰(虞奕/于徽)或以差借耨
夫为扰(咸平二年 耿/望 襄州借夫)或以诸郡括牛为扰(庆历间/范雍括)
(诸郡/牛)或以兵民杂耕为扰又或以诸路厢军不习
(第 25a 页)
即遣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乘传往诸州
案视经度事卒不行
襄州襄阳县有屯田三百馀顷知州 耿望 请置营田务 …… (第 18a 页)
河北(端拱/元年)欧阳修募弓箭手于河东(庆历/二年)陈恕樊
知古招置营田于河东北(端拱/二年)范仲淹大兴屯田
于陜西(庆历/元年) 耿望 置屯田襄州(咸平/二年)章惇初筑沅
州亦为屯田务(熙宁/七年)正以极边两不耕之地并边
多流徙 …… (第 24b 页)
手不尽之地复以募民则兵民参错固无异也然
前后施行或以侵占民田为扰(虞奕/于徽)或以差借耨
夫为扰(咸平二年 耿/望 襄州借夫)或以诸郡括牛为扰(庆历间/范雍括)
(诸郡/牛)或以兵民杂耕为扰又或以诸路厢军不习
(第 25a 页)
(山馀话/)
王嗣宗为江浙荆湖发运使初漕运经泗州浮桥舟多
覆坏嗣宗徙至城隅遂获安济咸平三年以漕运称职
就拜太常少卿(宋史王嗣宗传/)
宋真宗咸平四年知静戎军王能请自姜女庙东决鲍
河水北入阎台淀又自静戎之东引北注三台小李村
其水溢入长城口而南又壅使北流而东入于雄州五
年顺安军兵马都监马济复请自静戎军东拥鲍河开
渠入顺安军又自顺安之西引入威虏军置水陆营田
于渠侧济等言役成可以达粮漕隔辽骑帝许之独盐
台淀稍高恐决引非便不从其议因诏莫州部署石普
并护其役踰年功毕帝曰普引军壁马村以西开凿深
广足以张大军势若边城壕沟悉如此则辽人仓卒难
驰突而易追袭矣其年河北 转运使耿望 开镇州常山
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州有诏褒之(宋史河/渠志)王能定陶
人咸平中知静戎军建议决鲍河断长城口 (第 10a 页)
王嗣宗为江浙荆湖发运使初漕运经泗州浮桥舟多
覆坏嗣宗徙至城隅遂获安济咸平三年以漕运称职
就拜太常少卿(宋史王嗣宗传/)
宋真宗咸平四年知静戎军王能请自姜女庙东决鲍
河水北入阎台淀又自静戎之东引北注三台小李村
其水溢入长城口而南又壅使北流而东入于雄州五
年顺安军兵马都监马济复请自静戎军东拥鲍河开
渠入顺安军又自顺安之西引入威虏军置水陆营田
于渠侧济等言役成可以达粮漕隔辽骑帝许之独盐
台淀稍高恐决引非便不从其议因诏莫州部署石普
并护其役踰年功毕帝曰普引军壁马村以西开凿深
广足以张大军势若边城壕沟悉如此则辽人仓卒难
驰突而易追袭矣其年河北 转运使耿望 开镇州常山
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州有诏褒之(宋史河/渠志)王能定陶
人咸平中知静戎军建议决鲍河断长城口 (第 10a 页)
(葬立祠画像事之如生服丧六年哀动行路常北望/叹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遂与俗绝称赘世翁)
(惟以论兵击剑为事晚年屡游塞下画策干何承矩 耿望 求灭辽复雠不用乃于城东南隅累磗自环谓)
(之萌室病革/人室掩户卒)
边 肃(字安国楚丘人进士及第 (第 43a 页)
(惟以论兵击剑为事晚年屡游塞下画策干何承矩 耿望 求灭辽复雠不用乃于城东南隅累磗自环谓)
(之萌室病革/人室掩户卒)
边 肃(字安国楚丘人进士及第 (第 43a 页)
七与女咏览之曰汝妇翁知人也以子幼故托汝苟
明以什七与子则子死汝手矣亟命以七给其子馀
三与婿皆拜泣而去一郡称神明
垦襄汝二州间田
先是 耿望 请于襄州置营田即令望为京西转运与
副使朱台符并兼本路制置营田事是岁种稻三百
馀顷汝州旧有洛阳南务 (第 10a 页)
明以什七与子则子死汝手矣亟命以七给其子馀
三与婿皆拜泣而去一郡称神明
垦襄汝二州间田
先是 耿望 请于襄州置营田即令望为京西转运与
副使朱台符并兼本路制置营田事是岁种稻三百
馀顷汝州旧有洛阳南务 (第 10a 页)
明道二年冬又诏以两川岁贡绫锦罗绮透背花纱
三之一易为䌷绢以供军需
九月废襄唐二州营田务
以田赋民租收半税先是二州荒田咸平初 转运使
耿望
奏置务岁入甚广后转运张巽改其法务遂废
景德中转运许逖复奏兴之至是转运使言其非便
诏遣屯田员外郎刘 (第 17a 页)
三之一易为䌷绢以供军需
九月废襄唐二州营田务
以田赋民租收半税先是二州荒田咸平初 转运使
耿望
景德中转运许逖复奏兴之至是转运使言其非便
诏遣屯田员外郎刘 (第 17a 页)
慎名器
教坊使卫得仁以老乞外官引唐庄宗朝故事冀领郡
太祖谓宰相曰伶人为刺史乱世事焉可效宰臣欲以
为上州长史司马上曰此亦不当轻授止令与太常寺
大乐令
崇仪使尹继伦端拱二年败契丹于唐河杀其皮室相
公射北将裕悦中臂其众大溃相蹂践而死者不可胜
计时李继隆护粮敌骑行将及因是获免策功止加洛
苑使长州刺史
唐制郊祀行庆止进勋阶五代肆赦例迁官秩宋初因
之未暇革去右司諌孙何起居郎 耿望 言其非制真宗
嘉纳遂定三年磨勘进秩之法郊礼止加散官勋爵
景德初李继隆石保吉败北兵于澶渊毙其骁将达兰 (第 8a 页)
教坊使卫得仁以老乞外官引唐庄宗朝故事冀领郡
太祖谓宰相曰伶人为刺史乱世事焉可效宰臣欲以
为上州长史司马上曰此亦不当轻授止令与太常寺
大乐令
崇仪使尹继伦端拱二年败契丹于唐河杀其皮室相
公射北将裕悦中臂其众大溃相蹂践而死者不可胜
计时李继隆护粮敌骑行将及因是获免策功止加洛
苑使长州刺史
唐制郊祀行庆止进勋阶五代肆赦例迁官秩宋初因
之未暇革去右司諌孙何起居郎 耿望 言其非制真宗
嘉纳遂定三年磨勘进秩之法郊礼止加散官勋爵
景德初李继隆石保吉败北兵于澶渊毙其骁将达兰 (第 8a 页)
地旱卤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处默)
(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十馀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宋史河渠志咸平五年河北 转运使耿望 开镇)
(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州有诏褒之旧志/州南五里有安济桥跨洨河上自州以西水皆平)
(漫经桥 (第 38b 页)
(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十馀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宋史河渠志咸平五年河北 转运使耿望 开镇)
(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州有诏褒之旧志/州南五里有安济桥跨洨河上自州以西水皆平)
(漫经桥 (第 38b 页)
县北伏龙山南历平阳川径/平阳故城下又南流注于沔)淳河(在襄阳县东西/流入汉旧志宋)
(咸平中知襄州景 耿望 奏置营田务襄阳县有淳/河灌田三千顷宜城有蛮河溉田七百顷又有屯)
(田三百馀顷于是岁入甚广熙宁四/史炤 (第 56a 页)
(咸平中知襄州景 耿望 奏置营田务襄阳县有淳/河灌田三千顷宜城有蛮河溉田七百顷又有屯)
(田三百馀顷于是岁入甚广熙宁四/史炤 (第 5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