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載記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翟汤(子/庄)郭翻 辛谧 刘驎之 索袭 杨轲
    公孙凤 公孙永 张忠 石垣 宋纤
   郭荷 郭瑀 祁嘉 瞿硎先生  谢敷 

   逵 龚元之 陶淡 陶潜 (第 43a 页)
 太常卿王珉集十卷 中散大夫罗含集三卷 太
宰中郎长史庾茜集二卷 大司马参军庾悠之集三
卷 司徒右长史庾凯集二卷 国子博士孙放集十
卷 聘士殷叔献集四卷 北中郎参军苏彦集十卷
 太子左率王肃之集三卷 黄门郎王徽之集八卷
 处士 谢敷
集五卷 太常卿孔汪集十卷 陈统集 (第 44b 页)
  郭翻 辛谧 刘驎之 索袭 杨轲 公孙凤
   公孙永 张忠 石垣 宋纤 郭荷 郭瑀
   祁嘉 瞿硎先生  谢敷 
戴逵 龚元之
  陶淡 陶潜 …… (第 2a 页)
温常往造焉既至见先生被鹿裘坐于石室神无忤色
温及僚佐数十人皆莫测之乃命伏滔为之铭赞竟卒
于山中 谢敷
(第 60a 页)
庆绪
会稽人也性澄靖寡欲入太平山十馀年
镇军郗愔召为主簿台徵博士皆不就初月犯少微少
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 (第 60a 页)
  正方若斗覆

 太平山 嘉泰会稽志在县东南七十八里 晋谢敷
  
隐居山中十馀年以母老还若耶(孙绰太平山铭/嵬峨太平峻踰)
  (华霍秀岭樊蕴奇峰挺萼上干翠霞下笼丹壑 …… (第 25a 页)
  (涣焉融滞悬栋翠微飞宇云际重峦𡾰嵼回溪/萦带被以籁松洒以素籁流风伫芳翔云傍霭)
  (谨按太平山有三一在会稽一在馀姚一在上虞/上虞之山一名伞山惟馀姚之山最著 谢敷
所隐)
  (属会稽或上虞未详/今系于此从旧志也)
 陶宴岭 会稽县志在县东南四十里旧经云陶弘
   …… (第 25a 页)
 东白山 嘉泰会稽志在县东九十里一名大白峰
  连跨三邑其在剡曰西白在东阳曰北白
 乌带山 太平御览在县西北其上多紫石居士
  敷
少时经始诸山往往迁易功费千计生业将尽 (第 40b 页)
 郭伟宅 嘉泰会稽志晋骠骑大将军郭伟宅在会

  稽县东南大禹迹寺是也
  谢敷
宅 嘉泰会稽志在会稽五云门外一里或云
  在云门寺东唐僧灵一诗春山子敬宅古木 (第 27a 页)
谢敷
  
家又宋考功云门诗樵径谢村北学井何岩东是
  也(太平寰宇记馀姚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轶云连岫蔽日即 (第 27a 页)
谢敷
居所)
 何子平宅 绍兴府志在会稽东土乡刘宋何子平
  仕为海虞令有孝行
 何允宅 名胜志齐何允仕至 (第 27a 页)
  (万亩元祐间罗公适持节本路因其埭之大者建/置诸闸今之黄望石湫永丰周洋皆其遗迹也岁)
  (月滋久前后兴修者往往功力不至随成随坏遂/谓诸闸终不可建惟漕运干官 谢敷
经乡士文汝)
  (绩陈谦徐弗如陈纬深知其利病淳熙间考亭先/生朱公及西蜀勾公昌泰相继为常平使者按行) (第 9a 页)
  石宗昭(新昌人直/华文阁)
  梁文(新昌人刺/史迁左丞)    张布(临海人朝/奉大夫)
   谢敷
(临海人监/南岳庙)   陈广寿(临海人兵/部侍郎)
  陈铸(临海人工/部郎中)    黄震(临 (第 43b 页)
  (又使妓女之徒服袿㯮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
  (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谢敷(晋书本传字庆绪会稽人性澄靖寡欲入太平/山十馀年镇军郤愔召为主簿台徵博士皆不)
  (就初月犯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谯国戴逵有美才或忧之俄而敷死)
 孔沉(嘉泰会稽志字德度何充荐于王导辟司徒掾/琅琊王文学并不就从兄坦以裘遗之辞坦曰)
  (晏平仲 (第 21b 页)
  (又使妓女之徒服袿㯮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
  (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谢敷(晋书本传字 庆绪
会稽人性澄靖寡欲入太平/山十馀年镇军郤愔召为主簿台徵博士皆不)
  (就初月犯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 (第 21b 页)
岂可复背史王乎思明不与庆绪相闻又不南追官
军但日于军中飨士张通儒高尚等言于庆绪曰史王
远来臣等皆应迎 谢庆绪
曰任公暂往思明见之涕泣
厚礼而归之经三日 (第 135b 页)
庆绪
不至思明密召安太清令诱 (第 135b 页)
庆绪
窘蹙不知所为乃遣太清上表称臣于思明请 …… (第 135b 页)
待解甲入城奉上玺绶思明省表曰何至如此因出表
遍示将士咸称万岁乃手疏唁 庆绪
而不称臣且曰愿
为兄弟之国更作藩篱之援鼎足而立 (第 136a 页)
犹或庶几北面
之礼固不敢受并封表还之 庆绪
大悦因请歃血同盟
思明许之 (第 136a 页)
庆绪
以三百骑诣思明营思明令军士擐甲
执兵以待之引 (第 136a 页)
庆绪
及诸弟入至庭下 (第 136a 页)
庆绪
再拜稽首
曰臣不克荷负弃失两都久陷重围不意大王以太上
皇之故远垂救援使臣应死复生摩顶至踵无以报德 …… (第 136a 页)
左右牵出并其四弟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皆杀之
张通儒李庭望等悉授以官思明勒兵入邺城收其士
马以府库赏将士 庆绪
所有州县及兵皆归于思明
遣安太清将兵五千取怀 (第 136b 页)
 不就郡县敦逼不已乃逃于吴内史王恂有别馆在
 武丘山逵潜诣之与珣游处积旬号为吴中高士会
 稽内史谢玄虑逵远遁不返请绝召命逵复还剡时
 会稽 谢敷
(第 3a 页)
庆绪
澄靖寡欲入太平山十馀年召皆
 不就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为隐士
 当之逵有美才人或忧之俄而敷 (第 3a 页)
独当其弊思得群才共康至治法师等虽
潜心法门亦毗世宣教纵不能导物化时勉人为治而
远美辞世之许由高散发于 谢敷
若九河横流人尽为
鱼法师等虽毗世宣教亦安施乎而道恒等伏膺法训 …… (第 9a 页)
难御悟任物之易因
故尧放许由于箕山陵让放杖于魏国高祖纵四皓于
终南叔度辞蒲轮于汉世晋国戴逵被褐于剡县 谢敷
散发于若邪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故上有明君下 (第 9b 页)
    (密院编修官宗正丞权金部侍右郎官迁衩/书丞知徽州不赴奉祠终朝奉大夫有六经)
    (讲解藏/于家)
   谢敷
(临海人字子畅荐状垂及格/不就终从事郎监南岳庙) (第 14b 页)
 然近岁创者亦复有之矣
尼戒坛在大庆寺大殿之后
道戒坛每年圣节就天庆观三清玉皇大殿
   接待
会稽樊江接待院
平水石碑头接待院承节郎马正卿造
太平山接待院本 谢敷
旧隐从事郎钱筠年于进士钟
 邦俊所舍基内盖造法堂库堂三门仍买田办供邦 (第 37b 页)
 (凿取之忽山啸摧压数十丈今迹存焉其后里人/无敢采者此山去宝山不远意宝山之名或取此)
白鹿山在县东南二十九里越绝云在犬山之南
若耶山在县东南四十四里旧经云葛玄学道于此

 山 晋谢敷
传后还南山若耶中宋何胤居若耶
 山山发洪水树石漂拔其室独存山下有潭潭上有
 石号葛仙石(旧经云葛玄所 …… (第 13b 页)
 雍熙显圣广福唐孟东野诗云碧嶂几千绕清源万
 馀流蓬瀛若彷佛四野多泛浮杜子美诗云若耶溪
 云门寺青鞋布袜从此始山有 谢敷
宅何公井好泉 …… (第 15a 页)
 类(丛语又云鹅鼻山险绝人罕至者得/一采药引之方至山西北属山阴界)

太平山在县东南七十八里 晋谢敷
隐居太平山中十
 馀年以母老还南山若耶中(太平山有三一在会稽/一在馀姚一在上虞上)
 (虞之太平山一 (第 17a 页)
名伞山惟馀姚之山最著 谢敷/
所隐属会稽或上虞未详今系于此从旧经也)
储山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周处风土记云越王供储
 在此又云张瑶种 …… (第 17a 页)
 山东至陜江口入于海孔稚圭诗云阴涧落春荣寒
 岩留夏雪即此(太平山有三一在会稽一在上虞一/在馀姚而馀姚之山最著 谢敷
居太)
 (平山不著何所但云会稽人故系之会稽然敷所居/或恐即此梁杜京产居日门山陶弘景有太平山日) (第 38b 页)
   郭伟宅
晋骠骑大将军郭伟宅在会稽县东南三里五十步大
禹迹寺是也今尚为壮刹馀地亦广可想见当时园第
之盛
    谢敷
(第 34a 页)
谢敷
宅在会稽县五云门外一里许或云在云门寺东
与何胤宅相近故唐僧灵一诗云春山子敬宅古 (第 34a 页)


家又宋考功云门诗云樵径谢村北学井何岩东是

   戴安道宅
戴公旧居剡中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 (第 34a 页)
 不敢复近思旷傍在东山终日静默无所修综而物
 自宗焉裕孙万龄少知名家在剡县颇有素情宋永
 初末自侍中解职东归 谢敷
(第 49b 页)
庆绪
会稽人性澄靖寡欲入太平山十馀年辟
 命皆不就初月犯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
 之谯国戴安道有美才时 (第 49b 页)
 真孔草王僧虔云孔琳之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
 以后略无其比但工夫太少故常劣于羊欣𨽻行草
 入妙妻谢氏亦善书 谢敷
为会稽山隐士善草𨽻王僧虔云敷善写经入能
 品 (第 9b 页)

  药石部
紫石英本草但云生太山山谷陶贞白云会稽诸暨石
形色如石榴子掌禹钖云生太山或会稽十道志云
少时游诸暨乌带山梦神语云当以千千万万相遗
旦至主人林下有异色石乃紫石英主人云出此山敷
遂往采掘得其穴 (第 49a 页)
所获甚多元和郡志亦云乌带山出

紫石英或以为乌豆山或以为当读如乌竖或以为字
当作笪未知孰是也今诸暨枫桥山间每雷雨后民竞
往采之然必祠神而后入山盖用 谢敷
故事但土豪为
垄断民得石多归之他人未易得也自此至婺州地产
紫石英甚多但不如诸暨之莹洁有光彩尔都下及吴 (第 49b 页)
 緰七候切唐地理志云明州土贡吴绫交梭绫
蹑跂蹻以攀隮径沓嶂之纡萦(跂蹻即/屐屩字)傃参同之伯阳
伫客星之子陵轶埃壒乎区外逴飞遁而离群安石
之东山 谢敷
之太平
 世 (第 21a 页)
谢敷
入太平山中十馀年 (第 21a 页)
 (亦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䣛前注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月犯少微(世说栖逸注续晋阳秋曰会稽 谢敷
入太/平山中徵博士不就初月犯少微星时戴)
 (逵先敷著名时人忧之俄而敷死会稽人士嘲之曰/吴中高士求死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