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车骑从事杜笃集五卷 车骑司马傅毅集二卷
大将军护军司马班固集十七卷 魏郡太守黄香集
二卷 长岑长崔骃集十卷 侍中贾逵集一卷 
书郎刘騊駼
集二卷 乐安相李尤集五卷 大鸿胪
窦章集二卷 济北相崔瑗集六卷 刘珍集二卷
河间相张衡集十一卷 郎中 (第 33a 页)
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 刘騊駼
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
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其馀所著
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 (第 11b 页)
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
刘騊駼
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
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尝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
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 (第 58a 页)
论四萹又有曹朔不知何许人作汉颂四萹
刘珍字秋孙一名宝南阳蔡阳人也少好学永初中为
谒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 校书刘騊駼
马融及五经博 …… (第 6b 页)
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
文字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 騊駼
作建武以来名臣
传迁侍中越骑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年转卫尉卒
官著诔颂连珠凡七萹又撰释名三十萹以辩万物 (第 7a 页)
  史传于世使班固有所因述亦不应全没不著也
  殆有可疑者岂惟非向歆所传亦未必洪之作也
东观汉记十卷
  陈氏曰汉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騊駼
等撰初
  班固在显宗朝尝撰世祖本纪功臣列传载记二
  十八篇至永初中 (第 15a 页)
騊駼
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 …… (第 15a 页)
  全具其疑以待博洽君子按显宗命班固为兰台
  令史迁为郎撰光武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
  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永宁元年太后又诏刘珍与
   刘騊駼
作建武以来名臣传今此记所存皆建武
  事岂固及珍 (第 16a 页)
騊駼
所述邪其文间类前汉书又传
  后所题有太史官曰有序目者此班刘之所为分
  也然固与珍传不载成书卷目隋 (第 16a 页)
  至监察御史

  之骃自序曰后汉史自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
  騊駼
等撰东观汉记后作者或记或书凡十馀家
  范蔚宗书最后出集诸家之成迨后以范书为正
  史而诸家渐佚矣之 (第 14b 页)
任而未为官也故
以郎居其任则谓之校书郎(明帝召班固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后迁为郎典校)
(秘书又刘珍与 校书郎刘騊駼
马融校定东观五经傅/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定正文字又杨终字子山徵诣)
(兰台拜校书郎又窦章为东观/校书郎 (第 15a 页)
 解题曰厌次本富平汉明帝更名今棣州所治
度辽将军梁慬等破南单于于属国故城(以本/纪修)丙午诏
减百官及州县俸(以本/纪修)二月南匈奴寇常山(本/纪)乙丑初
置长安雍二营都尉(以本/纪修)诏谒者刘珍等校定东观五
经诸子百家(以本/纪修)
 解题曰邓太后使珍与 校书刘騊駼
马融及五经博
 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 (第 6a 页)
寝其奏而汉礼遂不行褒传礼
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馀人庆氏学遂行于世(曹褒/传)
安帝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騊駼
著作东观
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张衡/传)
顺帝即位尚书令刘光等奏言孝安皇帝圣德明茂早
弃天下陛下正 (第 8b 页)
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騊駼
等著作东观撰
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张衡参论其事会并卒
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 …… (第 2b 页)
圣德颂以敷宣景耀
帝从之(后/纪)
安帝时李尤受诏与刘珍等俱撰汉记(李尤/传)
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 刘騊駼
作建武以来名臣传 …… (第 3a 页)
读经传以教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后/纪)
安帝永初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
者刘珍与 校书郎刘騊駼
马融及五经诸子传记百家
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本纪及蔡/伦刘珍传)
太仆邓康荐窦章入东观为校书郎(窦 (第 7b 页)
 (当以是为首款后汉书本传彪断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
 东观曰记(书录解题东观汉记汉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騊駼
等撰初班固在显宗朝尝撰)
 (世祖本纪功臣列传载记二十八篇至永初中珍 (第 24a 页)
騊/駼
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其后卢植蔡邕马日磾等)
 (皆尝补续按外篇正史/篇详述其书宜参看)
 三国曰志(晋 (第 24a 页)
 (严进对闳雅诏留仁寿闼与校书/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
 刘朱卢杨(后汉文苑传刘珍字秋孙永初中邓太后与/诏珍与 刘騊駼
马融校定东观百家又诏)
  (第 8a 页)
(騊駼
作建武以来名臣传篇又朱晖传晖子穆字公/叔拜尚书所著论奏二十 及卒蔡邕与门人共述)
 (其体行谥为文 (第 8a 页)
 (守俱出讨贼飞矢雨集修障捍太守而为流矢所中/死太守得全贼素闻其恩信即杀弩中脩者馀悉皆)
 (降言曰自为彭君故降不/为太守服也与此不同)
    刘騊駼
(第 3a 页)
刘騊駼
除枞阳长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悒然不乐
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
 (案 (第 3a 页)
騊駼
于永初中为校书郎与谒者刘珍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是以循吏而兼文苑未)
 (易才/也)
   (第 3a 页)
 (案陶见袁书陶明经学推三家尚书及古文是正文/字七百馀事名曰中文尚书盖于今文古文之外别)
 (立此名惜其书不传耳涢阳范作顺阳馀同又案谢/书以此作 刘騊駼
事惟涢阳作枞阳其中定有一误) (第 16b 页)
 独全其称诗芣苢柏舟大车之类与今说诗者乖异
 盖齐鲁韩之学固不尽与毛氏同也
东观汉纪十卷
 汉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騊駼
等撰初班固在显 (第 2a 页)
 宗朝尝撰世祖本纪功臣列传载记二十八篇至永
 初中珍 騊駼
等著作东观撰集汉纪其后卢植蔡邕
 马日磾等皆尝补续唐艺文志一百二十七卷(案隋/志作)
 (百四十三卷 (第 2b 页)
 圣与惜百官箴之不尽传也

汉书扬雄传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后汉书胡广传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
 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四及其子瑗又临邑侯 刘騊
 駼
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
 首目为之解释名百官箴凡四十八篇(臣按瑗子实/作諌大夫箴) (第 3a 页)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石经考异原序
六经自遘秦火或藏屋壁或寘山崖大义微言几乎中
绝汉兴摭拾散佚绝而复续脱漏舛讹往往而有向歆
父子校之于前伏无忌 刘騊駼
马融班固诸人校之于
后乃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
经字以合私文者于是熹平四年诏诸儒正五 (第 4a 页)
见。家旧贫狭,庇荫草庐。」

初,杨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 刘騊駼
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其馀所著诗﹑赋﹑
,谓御览四百六十五引本书,仍作「顺阳长」。又按:类聚十九引谢承书,御览二百六十七引续汉书,「刘陶」作 「刘騊駼」
,类聚五十作「刘騊」,御览四百六十五引本书作「刘陶駼」,皆误。

一八四九页六行不复捕录按:校补谓案
,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閒、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騊駼
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