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時令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投荒杂录一卷(房千/里撰)赤土国记二卷(常/骏)
(等/撰)中天竺国行记十卷(王元/策撰)佛国记一卷 (释法/显
撰)游行外
国传一卷(释智/猛撰)历国传二卷(僧法/盛撰)慧生行传一卷 北
户杂录三卷(段公/路撰) (第 12b 页)
  释家(傅记录塔寺义论议赞诠述录章钞/ 目 音 颂 语) (仪律/)
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高僧传十四卷(梁释僧/祐撰)江东名德
传三卷(释法/进撰)法师传十卷(王巾/撰)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

婆多部传五卷(释僧/祐撰)尼传二卷(皎法/师撰)比邱尼传四卷(释/宝)
(唱/撰)高僧传六卷(虞孝/恭撰)名僧录十五卷(裴子/野撰)高僧传十四
(僧惠/皎撰)续高僧传三十二卷(释道/宗撰)续高僧传二十卷(释/道)
(宣/撰)后集续高僧传十卷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
(僧义/净撰)师号一卷 真门圣胄集五卷(唐僧元/伟撰)景德传灯
录三十卷(宋朝僧/道原纂)传灯玉英集三十卷(杨亿/撰) 法显
传二
卷  (第 39b 页)
法显
行传三卷 梁故草堂法师传一卷(陶弘/景撰)
一卷(萧回/理撰)稠禅师传一卷 宝林传十卷(唐僧智/矩 (第 39b 页)
都之议寻卒以预参迁都功追封长乡县侯宣武时赠
雍州刺史谥曰懿提子昌字 法显
好文学居父母丧哀
号孺慕悲感行人宣武时复封临淮王未拜而薨赠齐
州刺史谥曰康王追改封济南王子彧字文若绍 (第 61b 页)
所奏免官禁锢见原迁侍中领右军将军
以勤谨见知澄女为东昏后永元元年卒赠金紫光禄
大夫渊从父弟炤字彦宣父 法显
鄱阳太守炤少有高
节王俭尝称才堪保傅为成安郡还以一目眇召为国
子博士不拜常非渊身事二代渊子贲往问讯炤 (第 10b 页)
奔散国史典书高 法显
密埋史书故不遗落伟自以为
功诉求爵赏伟挟附世隆遂封东阿县伯而 (第 116a 页)
法显
止获
男爵伟寻进侍中孝静初除卫大将军中书令监起居
后以本官复领著作卒官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
司都督 (第 116a 页)
  渴槃陁

渴槃陁后魏时通焉亦名汉陁国亦名渴罗陁国治葱
岭东在朱俱波西河经其国东北流有高山夏积霜雪
附于嚈哒西至护密国其南至县度山无定界北至疏
勒国界西北至判汗国其王本疏勒人累代相承以居
此国有户二千馀县度山在国西南四百里县度者溪
谷不通以绳相引而度其间四百里往往有栈道因以
为名今按县度与葱岭迤逦相属邮置所绝道阻且长
故行人由之莫能分别然 法显
宋云所经实县度山也 (第 107a 页)
 东晋隆安中又有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
 经及中阿含经义熙中沙门支法领从于阗国得华
 严经三万六千偈至金陵宣译又有沙门 法显
自长
 安游天竺经三十馀国随有经律之处学其书语译
 而写之还至金陵与天竺禅师跋罗参共辩定谓僧
 祗律 (第 6a 页)
  浮屠慧邃撰云龛李氏序略曰邃以所著缁林古

  鉴示予曰此书起汉永平讫唐贞观上下数百年
  用高僧续高僧求法 法显
等数家之书芟其繁冗
  以类相从为四十九门二十四卷总二千二百七
  十一事传授之本末教法之兴替高胜之 (第 14b 页)
  渴槃陀
渴槃陀后魏时通焉亦名汉陁国亦名渴罗陀国治葱
岭中在朱俱波国西至护密国其南至悬度山无定界
北至疏勒国界西北至判汗国其王本疏勒人累代相
承以居此国有户二千馀悬度山在国西南四百里悬
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其间四百里

中往往有栈道因以为名今按悬度葱岭迤逦相属邮
置所绝道阻且长故行人由之莫能分别然 法显
宋云
所经即悬度山也又有头痛山在国西南乡罽宾历大
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宋膺异物志云大头/痛小 (第 14a 页)
  恩道院寻废道人张应元复建有群鹤自东南来
  一鹤结巢树上因名白鹤观
  卫道观在府东北隅宋季蜀人邓道枢以教 法显
  
于理度两朝游吴中得上官氏废圃建初名会道
  明嘉靖辛丑迁县学于东城以观在学后形家言
  此为学之外卫 (第 36a 页)
  道生魏氏钜鹿人幼从竺法汰出家年在志学便登讲

座初依庐山后与僧睿慧严慧观等从罗什受业关
中乃立善不受报及顿悟成佛义又著二谛论佛性
常有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又以 法显
三藏所翻
泥洹经先至经云除一阐提皆有佛性谓是经来未
尽耳乃唱阐提之人皆得成佛僧党以为背经遂摈
而遣之 …… (第 24a 页)
脩行方便论及 法显
所得大僧祗律凡十五部宋元
嘉六年念佛而化塔于庐山北岭(莲社高贤传)
龙眠李伯时曰十八贤传始不著作者名 (第 28b 页)
 座后与僧睿慧严慧观等从罗什受业关中乃立善
 不受报及顿悟成佛义又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
 无净土论应有缘论又以 法显
三藏所翻泥洹经先
 至经云除一阐提皆有佛性谓是经来未尽耳乃唱 (第 7b 页)
  渴槃陁
渴槃陁后魏时通焉亦名汉陁国亦名渴罗陁国理葱
岭中在朱俱波国西至护密国其南至悬度山无定界
北至疏勒国界西北至判汗国其王本疏勒人累代相
承以居此国有户二千馀悬度山在国西南四百里悬
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其间四百里

中往往有栈道因以为名今按悬度葱岭迤逦相属邮
置所绝道阻且长故行人由之莫能分别然 法显
宋云
所经即悬度山也又有头痛山在国西南向罽宾历大
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宋膺异物志云大头/痛小 (第 22a 页)
  (臣/)等谨按雷擘柏今无存各殿额俱燬
(原按道家之言崇恩真君姓萨氏讳守坚西蜀人在宋/徽宗时尝从虚靖天师张继先及林灵素传学道法而)
(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尝从萨真君传/授符法永乐中杭州道士周思得以灵官之 法显
于京)
(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为火德观封萨真人为崇恩真君王灵) …… (第 22b 页)
其家之庭院挥之不去其日上/嘉其书法令附名于碑并赐羊酒果馔 四友亭集)
(原永乐间有周思得者以王元帅 法显
京师元帅世称/灵官天将二十六居第一位文皇祷辄应乃命祀神于)
(宫城西宣德初拓其祠宇署额曰大德显灵宫后 (第 23b 页)
  马 显(广平人进士天顺初任左布政使服官/清正暇日喜阅书傅曾修四川总志)
  焦 显(德州人进士天顺初巡按四川执法严毅/时都宪某居乡不 法显
按治一无所贷人)
  (敛手/惮之)
  李 瓛(丰城人进士天顺初任松潘兵备副使恩/足惠民威能却敌在 (第 23b 页)
言孔雀口也其水南行至那克拉母多地会
东行之水东南流至厄纳忒克国为冈噶母伦江即佛
书所谓恒河也佛国纪载 魏法显
顺恒河入南海至山
东之渤海入口应即此水矣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
达山下有阿耨达池以今考之即冈底斯是唐古 (第 73b 页)
又集诸宗禅言为禅藏总而序之并酬荅书偈议论
等又四分律疏五卷钞悬谈二卷凡二百许卷图六面
皆本一心而贯诸 法显
真体而融事理超群有于对待 (第 16a 页)
 纳忒克国为冈噶母伦江即佛家所谓恒河也佛国

 纪载 魏法显
顺恒河入南海至山东之渤海入口应
 即此水矣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达山下有阿耨
 达池以今考之意即冈底斯 (第 14a 页)
法累有灵验而隆恩
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授
符法国朝永乐中有杭州道士周思得以灵官之 法显
于京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
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萨真人为崇恩真
君王灵官为隆 (第 34b 页)
 (周香海小轮围坐隅咫尺窥岩壑窗外高低辨翠微/难保尔形终不转莫令偷拂六铢衣皮日休开元寺)
 (佛钵诗并序按 释法显
传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乾陀卫竟若干百年当复至西月支国若干百年至)
 (于阗国若千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千 …… (第 4a 页)
 (观应玄弟子席应珍主之观有/施主祠堂郑元祐记祀世昌也)

 会道观(在东城下宋季蜀人邓道枢以教 法显
于理/度两朝宋既内附道枢游吴中得上官氏废)
 (圃建/此观)
 灵应观(在长洲县相城宋咸淳间赵志清建 (第 3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