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傳記類
政書類
目錄類
首诣征虏将军祭遵降夷其宗
族
卢芳字君期安定三水人也居左谷中王莽时天下咸
思汉德芳由是诈自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曾祖母匈奴
谷蠡浑邪王之姊为武帝皇后生三子遭江充之乱太
子诛皇后坐死中子次卿亡之长陵小子回卿逃于左 (第 30b 页)
谷霍将军立次卿迎回卿回卿不出因居左谷生子孙
卿孙卿生 文伯 常以是言诳惑安定间王莽末乃与三 …… (第 30b 页)
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帝以示嚣因使讨蜀以效其信
嚣乃遣长史上书盛言三辅单弱 刘文伯 在边未宜谋
蜀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于是稍黜其礼正
君臣之仪初嚣与来歙马援相善故帝数使歙援奉使 …… (第 40a 页)
未可知不愿专心内事元遂说嚣曰昔更
始西都四方响应天下喁喁谓之太平一旦败坏大王
几无所厝今南有子阳北有 文伯 江湖海岱王公十数
而欲牵儒生之说弃千乘之基羁旅危国以求万全此
循覆车之轨计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马最 (第 40b 页)
族
卢芳字君期安定三水人也居左谷中王莽时天下咸
思汉德芳由是诈自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曾祖母匈奴
谷蠡浑邪王之姊为武帝皇后生三子遭江充之乱太
子诛皇后坐死中子次卿亡之长陵小子回卿逃于左 (第 30b 页)
谷霍将军立次卿迎回卿回卿不出因居左谷生子孙
卿孙卿生 文伯 常以是言诳惑安定间王莽末乃与三 …… (第 30b 页)
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帝以示嚣因使讨蜀以效其信
嚣乃遣长史上书盛言三辅单弱 刘文伯 在边未宜谋
蜀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于是稍黜其礼正
君臣之仪初嚣与来歙马援相善故帝数使歙援奉使 …… (第 40a 页)
未可知不愿专心内事元遂说嚣曰昔更
始西都四方响应天下喁喁谓之太平一旦败坏大王
几无所厝今南有子阳北有 文伯 江湖海岱王公十数
而欲牵儒生之说弃千乘之基羁旅危国以求万全此
循覆车之轨计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马最 (第 40b 页)
有钩隐图三卷皆易之数也凡五十五图并遗事
九有欧阳永叔序而其文殊不类
陈氏曰黄黎献为之序又为略例图亦黎献所序
又有三衢 刘敏士 刻于浙右庾司者欧公序文浅
俚决非公作其书三卷与前本大同小异牧易学
盛行于庆历时 (第 30a 页)
九有欧阳永叔序而其文殊不类
陈氏曰黄黎献为之序又为略例图亦黎献所序
又有三衢 刘敏士 刻于浙右庾司者欧公序文浅
俚决非公作其书三卷与前本大同小异牧易学
盛行于庆历时 (第 30a 页)
王莽之世天下咸思汉德安定三水卢芳居左谷中
(续汉志曰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泾州安定县南/水经注肥水出高平西北牵条山东北出峡注于高平)
(川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本属国都尉治)诈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云曾
祖母匈奴浑邪王之姊也常以是言诳惑安定间王莽
末乃与三水属国羌胡起兵更始至长安徵芳为骑都
尉使镇 (第 19b 页)
(续汉志曰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泾州安定县南/水经注肥水出高平西北牵条山东北出峡注于高平)
(川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本属国都尉治)诈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云曾
祖母匈奴浑邪王之姊也常以是言诳惑安定间王莽
末乃与三水属国羌胡起兵更始至长安徵芳为骑都
尉使镇 (第 19b 页)
邓熹(正德江山县志江山人有勇略客遂昌梭溪睦/寇馀党洪载犯遂昌松阳熹与父合乡民禦之)
(大小百馀战载降二邑获全父子皆补/官熹因尉遂昌孝宗朝擢为王府官)
刘敏士(谢谔刘敏士墓志字文伯西安人为临川纠/曹贼白毡笠破吉州敏士与判官江山柴绂)
(保城岳飞至欲奏以功辞曰若尔守倅必被罪飞/叹服继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围甚急诏敏士救之)
(与张子善谋攻淮阳金必弃海州已而果然/张浚奏其功除淮南运判移浙漕终于湖南) 余玠(宋史本传字义夫少为白鹿洞诸生以功补进/义副尉累功至大理少卿淮东制置副使进对)
(言今世 (第 15a 页)
(大小百馀战载降二邑获全父子皆补/官熹因尉遂昌孝宗朝擢为王府官)
刘敏士(谢谔刘敏士墓志字文伯西安人为临川纠/曹贼白毡笠破吉州敏士与判官江山柴绂)
(保城岳飞至欲奏以功辞曰若尔守倅必被罪飞/叹服继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围甚急诏敏士救之)
(与张子善谋攻淮阳金必弃海州已而果然/张浚奏其功除淮南运判移浙漕终于湖南) 余玠(宋史本传字义夫少为白鹿洞诸生以功补进/义副尉累功至大理少卿淮东制置副使进对)
(言今世 (第 15a 页)
以故蜀兵不复北出(隗嚣传传按述将程/乌冯异 作程焉)
五年冬十二月卢芳僭号于九原
王莽时天下咸思汉德芳诈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乃
与三水属国羌胡起兵更始至长安徵芳为骑都尉
更始败三水豪杰共计议立芳为上将军西平王使
使与西 (第 12a 页)
五年冬十二月卢芳僭号于九原
王莽时天下咸思汉德芳诈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乃
与三水属国羌胡起兵更始至长安徵芳为骑都尉
更始败三水豪杰共计议立芳为上将军西平王使
使与西 (第 12a 页)
(五郡张掖酒泉燉煌金/城武威为河西五郡)质实(窦融平陵人广国七世/孙梁统安定乌氐人)
卢芳据安定自称西平王匈奴迎之立以为汉帝
(安定卢芳诈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自立为上将军西/平王使使与匈奴结和亲单于以为汉氏中绝刘氏)
(来归我亦当如呼韩邪立之令尊事/我乃使 (第 37a 页)
卢芳据安定自称西平王匈奴迎之立以为汉帝
(安定卢芳诈称武帝曾孙 刘文伯 自立为上将军西/平王使使与匈奴结和亲单于以为汉氏中绝刘氏)
(来归我亦当如呼韩邪立之令尊事/我乃使 (第 37a 页)
(不可乎嚣乃止后又广置职位郑兴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嚣)
(病之而止时关中将帅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帝以/书示嚣因使击蜀以效其信嚣上书盛言三辅单弱)
(刘文伯 在边未宜谋蜀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于是稍绌其礼正君臣之仪帝以嚣与马援来)
(歙相善数使歙援奉 …… (第 22a 页)
(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久疑若是卒有非常之)
(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愿反覆愚老之/言嚣不纳于是游士长者稍稍去之)集览 (刘文伯/ 即卢芳)
(也字君期安定天水人王莽末天下咸思汉德芳故/诈称武帝之曾 (第 22b 页)
刘文伯 封镌羌侯以恂能琢凿羌)
(戎故以/为封号)质实(隗嚣天水成纪/人郑兴开封人)
交阯牧邓让等遣使贡献 (第 22b 页)
(病之而止时关中将帅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帝以/书示嚣因使击蜀以效其信嚣上书盛言三辅单弱)
(刘文伯 在边未宜谋蜀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于是稍绌其礼正君臣之仪帝以嚣与马援来)
(歙相善数使歙援奉 …… (第 22a 页)
(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久疑若是卒有非常之)
(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愿反覆愚老之/言嚣不纳于是游士长者稍稍去之)集览 (刘文伯/ 即卢芳)
(也字君期安定天水人王莽末天下咸思汉德芳故/诈称武帝之曾 (第 22b 页)
刘文伯 封镌羌侯以恂能琢凿羌)
(戎故以/为封号)质实(隗嚣天水成纪/人郑兴开封人)
交阯牧邓让等遣使贡献 (第 22b 页)
要令两善莫若解茂实兵权处以外郡于茂实不失富
贵而朝廷得远嫌疑策之善者也昔王郎自称刘子舆
卢方自号 刘文伯 因疑饰伪未必皆有犯上之心但流
言驱扇群情眩惑臣忝近列方当远出心之所疑不敢
不极论乞以臣言密付执政商量 (第 19a 页)
贵而朝廷得远嫌疑策之善者也昔王郎自称刘子舆
卢方自号 刘文伯 因疑饰伪未必皆有犯上之心但流
言驱扇群情眩惑臣忝近列方当远出心之所疑不敢
不极论乞以臣言密付执政商量 (第 19a 页)
子纯为王十年光武遣中郎将来歙等大破于落门
纯与周宗降汉其国遂亡
卢 芳安定天水人王莽之乱天下思汉芳诈称武
帝曾孙 刘文伯 因言为上将军遣使与外国和亲外
国立为汉帝据安定光武建武五年芳入塞据五都
僭称帝七年朔方云中中部皆 (第 14b 页)
纯与周宗降汉其国遂亡
卢 芳安定天水人王莽之乱天下思汉芳诈称武
帝曾孙 刘文伯 因言为上将军遣使与外国和亲外
国立为汉帝据安定光武建武五年芳入塞据五都
僭称帝七年朔方云中中部皆 (第 14b 页)
(误/者)馀见通鉴
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自称五郡大将军据河西(以列传/通鉴修)
解题曰按李贤注班勇传河西四郡盖金城张掖酒
泉敦煌今称五郡者并武威言之也事见通鉴
卢芳诈称 刘文伯 据安定称西平王(以纪/传修)
解题曰芳安定三水人也(李贤曰续汉志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江州安) (第 11a 页)
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自称五郡大将军据河西(以列传/通鉴修)
解题曰按李贤注班勇传河西四郡盖金城张掖酒
泉敦煌今称五郡者并武威言之也事见通鉴
卢芳诈称 刘文伯 据安定称西平王(以纪/传修)
解题曰芳安定三水人也(李贤曰续汉志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江州安) (第 11a 页)
右朝奉大夫曾愭(隆兴二年九月初七日到任乾道/元年三月初六日除尚书度支郎)
(官/)
右朝奉郎姚宪(乾道元年三月初十日到任乾道/二年八月七日改除本路提刑)
右朝奉大夫 刘敏士(乾道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至乾道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改)
(除两浙转/运判官) 右朝请郎钱建(乾道四年六月十五日到任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准敕主管台州崇道观)
左承议郎芮煇(乾道 (第 15b 页)
(官/)
右朝奉郎姚宪(乾道元年三月初十日到任乾道/二年八月七日改除本路提刑)
右朝奉大夫 刘敏士(乾道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至乾道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改)
(除两浙转/运判官) 右朝请郎钱建(乾道四年六月十五日到任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准敕主管台州崇道观)
左承议郎芮煇(乾道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