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海外异传(斋藤正谦)
第七0种 岭云海日楼诗钞(丘逢甲)
    (附)仓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谱
第七一种 台湾日记与禀启(胡传)
第七二种 无闷草堂诗存 (林朝崧)
第七三种 凤山县采访册(卢德嘉)
第七四种 重修福建忧湾府志(刘良璧)
第七五种 恒春县志(屠继善 (第 10 页)
  本书(二册二六二面一五七、二00字)分六卷,连横撰。作者字武公,号雅堂、别号雅棠、又号剑花;台南人。清光绪四

年,生于台南马兵营。年十八,遽遭割台之痛,始学诗以述家国凄凉之感。并以时蒐集台湾民主国文告,预储撰史材料。日俄战后,愤清政不修,至厦门创「福建日日新报」,鼓吹排满。嗣报馆被封,回台主「台南新报」汉文部。越三年,移居台中,入「台湾新闻」,开始撰作「台湾通史」;因与 林朝崧
、赖绍尧辈创栎社,以道德文章相切劘。民国初建,有远游大陆之行。至三年,返台。自此即潜心述作,越五年而 …… (第 33 页)
    第七二种「无闷草堂诗存」

  本书(一册一八二面一0九、二00字)分五卷、附「诗馀」一卷, 林朝崧
撰。 (第 36 页)
朝崧
一名俊堂,字痴仙,自号无闷道人;台湾(今台中)人。年二十一,值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割台之变。后遂避 …… (第 36 页)
  本书(一册一八0面一0八、000字)全一卷,傅锡祺撰。锡祺字鹤亭,又字复澄;台湾(今台中)人。当清光绪三十二年时,始入栎社;至民国六年,接任社长。台湾在日据时期,各地诗社簇出,中以南社、栎社、瀛社分据台南、台中、台北,鼎足而三,最负盛名。连横在民国十三年所作「台湾诗社记」云:『栎社为台中诗人荟萃之所, 林痴仙
之所倡也。……己酉(清宣统元年),余居大墩, (第 78 页)
痴仙
邀入社,得与诸君子晋接,以道义、文章相切劘。顾自设社以来,二十有二载矣;……建碑、刊集,以绍 (第 78 页)
痴仙
之志。栎社之兴,犹未艾也」。后此七年,锡祺撰「栎社沿革志略」,仿「史记」年表之例,起清光绪二十八年、 (第 78 页)
  节妇陈杨氏,白沙坑人,鹿港故廪生陈宗华之嫡配也。年十八于归。氏本贞静贤慧,佐夫攻书,鸡鸣戒旦,以故宗华早年补博士弟子员,旋为上舍生。是年得送童生赴台郡考试,奉公积劳,卒于郡垣,时年三十。氏亦与同庚。氏闻讣,痛不欲生,即矢志柏舟,铅华不御,课督儿子读书。一日槐庭,其尤著也。尝勖以当求实学,绍前代书香,不可徒博虚声。改隶后,槐庭攻于诗律;与 林峻堂
齐名。其最难得者,莫如独力渡同安葬其翁一事。其翁字泰卿,人称为福开舍公,于咸丰壬戌年卒于鹿,扶柩回同 (第 30 页)
  日俄战后,先生愤清政之不修,携眷返国,在厦门创福建日日新报,鼓吹排满。时同盟会同志在南洋者,阅报大喜,派闽人林竹痴先生来厦,商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嗣以清廷忌先生之言论,饬吏向驻厦日本领事馆抗议,遂遭封闭。先生不得已又携眷归台,复主台南新报汉文部。越三年,移居台中,入台湾新闻汉文部,因与 林痴仙
、赖悔之、林幼春诸先生创栎社,以道德文章相切劘。台湾通史亦经始于此时。
  先生久居东海,郁郁不乐。 (第 1052 页)
  二十五日,在稻津大和遇施君悦秋自泉买渡而来,隔别数年,一朝逆旅相见,喜出望外。施君即席赋诗,予和二首云:隔别丰仪五六春,稻江会饮洒清尘。冥鸿远举成君志,守兔拘墟愧此身。昔日同侪多离散,他乡相遇倍加亲。世情险恶炎凉甚,四海知心有几人。飞觞醉月赏芳春,彻夜雄谈尘拂尘。幸我清风携两袖,羡君明月是前身。客中话旧情怀洽,海外论交气味亲。马齿徒增渐老大,依然少壮不如人。是晚收拾行李,将施戴两案纪交谷信近君转交熊田君。
  二十六日早间,大雨,八时稍晴。同 林君峻堂
、王君琼琪束装回家。至车头验明凭据,亦免车税,且坐上等车。至午刻,抵凤山崎,再换轻便车,至午后三时抵 …… (第 37 页)
  二十七日由新竹起程。但新竹至苗栗,越山穿岭,皆由铁道,行李之往来甚便也,然系新创,车路太狭,兼以由高而下,车勒不住,即脱幅坠于溪中。余于是由龟崙岭旧路而行。口占五古一则云:崎岖苗栗道,铁轨结成路。穿山不乘骡,越溪免唤渡。陆地能荡舟,往来便驰驱。但事系草创,基址未巩固。前车击后车,失足恒贻误。我非若王尊,何须频叱御。小折而西行,乘舆聊四顾。寄语管理人,兴修善防护。
  二十七日午,半晴半阴。抵中港,同 林峻堂
、王学潜访陈汝厚兄。数年一晤,虔备 …… (第 37 页)
  是晚宿蔡君家中。嫡妻林香谷女史能诗,出稿相示,读之齿颊俱芬。并令诸妾见客。女史举止大方,四妾、五妾有羞花闭目之容。蔡君性爽朗,何修而得此艳福也!爰赋四绝戏赠云:风流自古本争传,矧结联床五美缘。艳福几人消受得,羡君境遇若神仙!不图闺阁解吟诗,才子佳人配合宜。五凤楼中相唱和,好将韵事写传奇。握管拈毫信手挥,纷纷落纸吐珠玑。檀郎对客词将屈,步慞青绫代解围。蔡家当日降毛姑,绰约娉婷

国色殊。玉手纤纤搔痒好,不知君背试曾无。
  二十九日早,由苑里过房里溪。溪中开田,松竹交加。 林峻堂
即景赋诗,予和之:房里溪流汇数重,洪波击石势汹汹。烂霞西抹横沧海,旭日东升露峭峰。凤尾参天多劲竹, (第 39 页)
枝倒地倚跛榕。离家一日途犹远,草草劳人可恼侬。是午在大甲停。中午,家朝宗设筵款洽。予不胜酒, 林峻堂
高量,相与猜拳。至下午三时始行。予赋云:不速来三客,途中遇故人。入门欣把臂,倒屣出迎宾。味美佳肴列, …… (第 39 页)
  既越大甲溪,天气忽然变暖,初脱羊裘换锦袄,旋换单袷,气候不同,亦地气各异也。即景而咏云:税驾星言赋曰归,天时寒冷变晴曦。果然地气分南北,脱却绵衣换袷衣。是晚分路,王学潜回家,予同 林峻堂
宿侄女婿蔡君莲舫处。
  三十日,大雨下降,予欲起程,莲舫挽留。午后,会友黄子庚、王学潜亦到,相与 (第 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