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熊岊字具瞻鼎次子自少负气积学悼其父之不幸奋
志思绍先绪初授嘉兴府知事历事兵科擢大理评
事使西南夷麓川缅甸皆称上旨未竟其用而殁论
者惜之(府志)


  黎粲字希䑔临川人由明经除南宾主簿莅事廉明邻
郡长宁近彝獠岁 易五
守皆为蛮逐诏以粲为知州
蛮贼解散岁馀戎州梅洞宁远贼攻州城粲率民兵
出战自朝至晡堕马为贼所害州民祠祀 (第 26a 页)
  程良字明辅乐平人嘉靖进士任仁和知县审徭编却
靡费识王柏之文于里胥中免役就学随登第富民
张洪纳徭银晚出银山寺偶有鬻桑叶者毙于盗地

里以讼洪良据理白洪冤获真犯于他所其明察多
𩔖此(人物志)

  吴汝新字勉之安仁人举于乡进学南雍授德庆州守
单车之官德庆古康州地猺獞杂处剽劫为患前此 易五
守卒不能治汝新至谕以祸福狂逞如故乃练
兵设伏覆其巢而灭之一州以宁亲老力请终养归
年九十犹好学不倦(同 (第 25b 页)
  送黄文中赴西涧书院山长序

  昔夫子删诗定书叙礼正乐赞周 易五
经备矣犹曰托
之空言不如载诸行事也于是乎作春秋汉儒专门明
经学者往往引春秋断国论其最纯者江都董相也其 (第 40a 页)
 悉从之然以众议竟沮不行(三才/图会)
宪宗成化七年十二月余子俊奏请敕户部以银十万
 两运五万于陜西变 易五
万于榆林准折仍行山西
 河南附近州县或借拨或攒运或置办料豆各万石
 谷草各一百五十万束俱纳榆林一带仓 (第 5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卷六十三
  人物九
 儒林

田何字子庄齐人自孔子授 易五
传至何汉兴田何以
 齐诸田徙杜陵号曰杜田生以易授弟子东武王同
 子仲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等皆显当世惠 (第 1a 页)
外然后遣弼往王自瞻观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
人马辟 易五
十步已而烟尘障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
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叹曰诚壮士诚壮
士命酌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第 21b 页)
  广平郡公刘祥道(以武德时为内史舍人典机密定律令高宗时为右相有功封子齐

贤嗣)


  广平郡公宋璟(以开元贤相有功封)

  赵国公李宝臣(以献恒赵深定 易五
州封)

  钜鹿侯魏少游(以灵武中兴功封)

  渤海男欧阳询(以文臣封)

  钜鹿县男魏元同( (第 34a 页)
 御制展谒
昭陵元韵(癸亥/)           张鹏翀
   断蛇初起汉逐鹿不关秦指顾摧三蘖成功 易五
   
旬葛灯风尚朴石马汗如新
 嗣德光
先烈如闻
帝命申 (第 14b 页)
 河源所出者为大昆崙似以临羌山为小昆崙矣又
 以河源关为小积石吐谷浑界者为大积石其名迹
 未尽混也肃代之季吐蕃据有河湟中外隔越既
 五
朝历数十年邈无经载长庆中刘元鼎使吐蕃胡
 怪乎以关为积石紫山为昆崙以积石冒出之流星
 宿川为河源也而 (第 38b 页)
 国立乐宅戍郭仲产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十里有
 晋尚书今乐广故宅广字彦辅也善清言见重当时
 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而 易五
 
男犹疑之终以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名(晋书/乐广) (第 14a 页)
  淯水又南入县径小长安司马彪郡国志曰县有小
长安聚谢沈后汉书称光武攻育阳不下引兵欲攻
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淯水又西南径其县
故城南桓帝延熹七年封邓康为侯国(沈氏曰康封泚阳其弟秉
封淯阳)
县故南阳典农治后以为淯阳郡省郡复县避

晋简文讳更名云阳焉淯水又径安乐郡北汉桓帝
建和六年封司徒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沈氏曰是元年)
今于其国立乐宅戌郭仲产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
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广字彦辅也善清言见
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
易五
男犹疑之终以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


  又南过新野县西 (第 16b 页)
贴役运稍称烦 唐鹤徵曰每年审编奸民辄以啚
运法纷纷告优余止之者屡矣或问曰以图易区人之多寡不等以十年 易五
年力之劳逸不等曷为图运之不可行也余曰五年一编审子其谓
上户尚有役之所不及者乎抑已尽上户而槩及中户间及 (第 24b 页)
 所出者为大昆崙似以临羌山为小昆崙矣又以河关为小积石吐谷浑界者为大积
 石其名迹未尽溷也肃代之季吐蕃据有河湟华夷隔越既 易五
朝历数十年
 邈无经载长庆中刘元鼎使吐蕃胡怪乎以河关为积石紫山为昆崙以积石冒出
 之流星宿川为河源也 (第 56a 页)
       台湾旅行记(邱文鸾)
       台湾旅行记(刘范徵)
       台湾旅行记(谢鸣珂)
第二一二种 魂南记 (易顺鼎)
       魂南记
       魂南集
     (附)易氏呈都察院条陈时务文
        (第 22 页)
     第二一二种「魂南记」

  本书(一册九0面五四、000字)合「魂南记」、「魂南集」而成, 易顺鼎
撰。 (第 96 页)
顺鼎
字实甫,自号 (第 96 页)
哭庵;
湖南龙阳(今汉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中日马关议款,易氏以河南候补道两次上书都察院条陈时务,力述割地、 (第 96 页)
作难,其亦铁中铮铮者与!
  先是景嵩因粮饷不敷、兵力不足,派员绅四去乞饷。南洋大臣张之洞派河南 候补道易顺鼎
、候选主事陈昙带饷银十五万两以为接济,并函致景嵩,略谓:『民主既遁,台民犹奋拒敌人,其忠义勇敢,甚堪 (第 13 页)
 台中粮饷缺乏,台南亦无接济。苗栗举人谢维岳年少有胆气,黎遣往南洋大臣张香帅告急,乞师请饷械。香帅命 道员易顺鼎
到台南查军情。
  闰五月二十六日(西历七月十七日),台南南澳镇帮办军务刘永福兼掌台湾总镇印。
   (第 52 页)
  方台北失守时,台湾镇总兵万国本、台湾兵备道陈文騄早于五月间自台南西遁。刘帅在凤山县打狗港视察旗后台,闻之,委凤山一带军事于义子刘成良,星夜赴府城,入镇抚,委人署司道府县官。苦乏饷,邀集绅商,行官票,劝军需。遣人北洋乞助于北洋大臣刘坤一,南告两江总督张之洞,西南告广东总督,皆不即复;惟张之洞于五月间遣司道 易顺鼎
访刘帅,彼此誓复台北,而无他耗,张督即电召回。久之,两江略有饷械至,已不济。刘帅兵多新募,鲜旧部,无 (第 18 页)
  本书之末,今由另辑「中日战争资料」一书选录若干篇,作为附录。按「中日战争资料」未知辑自何人,内分奏疏、论著、诗词、杂文、小说等五编。所载涉及台湾资料,除已见「文丛」各书(注)以外,选其论著「答客问刘大将军事」、「简大狮惨死愤言」、杂文「闻尘偶记」(文廷式笔记)三篇及诗词十数首。至于「小说」一编,则未选取。(刚父)
  (注:「奏疏」中 易顺鼎
「请罢和议疏」、「筹战事六条疏」二文见第二一二种「魂南记」附录一(四九~六二页),张之洞「力争和议电 (第 2 页)
。此因和议已许割地,故拟为此权宜转移之策,冀以救急纾祸。忧愤迫切,仰候圣裁!请代奏』。又,都察院代奏 道员易顺鼎
呈称:『臣风闻出使日本全权大臣李鸿章电奏称:倭船廿馀艘将出广岛,若不定约,即将犯京;请割辽东、台湾两 (第 2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