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傳記類
法制類
編年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金石類
   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辽太宗景宗圣宗兴

  宗道宗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
   宗光
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金太宗章宗宣宗元
  太宗定宗宪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宁宗
  明太宗仁宗宣宗英 …… (第 14a 页)
   二帝另立为一单可否一体增祀伏候
 睿裁至于歆报之典宁严无滥汉亡于桓灵而不亡于
   献帝犹明之亡于神 宗光
宗熹宗而不亡于悯帝
   乃明神宗以下三主业奉
圣祖仁皇帝谕黜而桓灵二主转得滥邀入祀诚为未协
    (第 33b 页)
 厦难支朕念及此恒用深恻兹巡幸畿辅偶过昌平睇
 望陵寝益为悽然特具牲帛酒品用昭礼祭尚飨
   同日遣官祭
 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 宗光

   熹宗陵并
谕工部前代陵寝神灵所栖理应严为防护朕巡幸畿辅
 道经昌平见明代诸陵殿宇墙垣倾圮已 (第 13a 页)
   峥嵘芝盖玲珑洵是珠辉玉莹奏师矇间笙镛伟

   烈丰功述
祖歌 宗光
奕奕安石来红响萧萧宛马从东拜氍毹簪黻雍容
   油油三爵威仪重鹤闻倡和凤叶萋菶(十/解)醉仙厨
   (第 27b 页)
  古无城宋淳祐间知军方岳筑土城五里二十步为仓
步汇泽门于东临津彭蠡福星门于南建昌门于西
五老门于北浔阳门于东南水门于西南未讫役而
卒 元增置水军上万户府领兵镇御至正间徐寿

辉率众攻掠遂为所陷 明初亦无城至正德六年
知府陈霖乃凿石城之计周千丈高二丈石高一丈
五尺广三丈上甃以砖环以箭台三十二所为门五
东浔阳南彭蠡西建昌北匡庐小西星子巡抚孙燧
巡按屠侨咸佐成之大学士费宏记十五年知府张
严复
凿池为隍深一丈五尺阔二丈嘉靖间巡抚
胡松阅视东隅低颓拓而增之四十三年知府于闻
复凿城西南为小南门崇祯 (第 23a 页)
  黄龙寺(在德化县庐山之中明初僧了堂重建以黄龙潭得名万历间肃皇太后赐藏经四十一函并
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颁布本寺珍藏)


  卧云寺(在德化县乌龙潭下元僧东 严复
创)

  海天寺(在德化县龙开河岸明正德间副使冯显因其地低洼筑堤建寺嘉靖中户部主事邹輗建楼
于后扁
(第 21b 页)
 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其君应将凡曾在位除
 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尽宜入庙崇祀○又
谕明悯帝无甚过失国亡乃伊祖所致悯帝不可与亡国者
 例论神 宗光
宗哲宗三君不应入祀其历代配飨功臣有
 治安之世辅佐有功者应量加增补钦此○十二月 …… (第 4b 页)
   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合原祀汉共二十一帝
   唐共十有五帝为一龛
 辽太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
 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 宗光
宗宁
   宗理宗度宗端宗 (第 6b 页)
以清素周公必大贻公书以赵清献之清张忠定之定
拟之孝宗晚始察公忠诚及内禅付属光 宗光
宗在御
三年公为相持法度爱名器甄别人品首引赵汝愚共
政用黄裳为翊善号称得人公退门庭肃然无敢干以
私者 (第 11a 页)
   (竞承恩拜爵玻璃捧喜时清光曈曈昽金瓯永/固山河重春生瑞草庆溢祥松 需云乍拥晴)
   (霞昼烘百寮鹄立瑶佩丁东仙仗峥嵘芝盖玲/珑洵是珠辉玉莹奏师矇间笙镛伟烈丰功述)
   (祖歌 宗光
奕奕安石来红响萧萧宛马从东拜/氍毹簪黻雍容油油三爵威仪重鹤闻倡和凤)
   (叶萋菶赐醉仙厨花漏永放 (第 34b 页)
 未踰月薨追封华王谥曰冲穆

是岁诏修孝 宗光
宗实录
 诏宝文阁学士傅伯寿直华文阁陆游同修盖专以
 委之先是和州布衣龚敦颐者元祐党人原之曾孙
 也 (第 30b 页)
 如旧法

庚戌大风
冬十月甲子汀州献瑞麦图(按本纪/作江州)
 时岁旱守臣陈铸更图瑞麦以献诏夺一官
庚午复置和州马监
十一月乙未申严告讦之禁
十二月癸丑朔修孝 宗光
宗御集
癸酉诏永免二浙身丁
 前三日诏两淮京西监司帅守讲行宽恤之政 诏 (第 40b 页)
湖。戊子,褫提督蒋希夷职,逮问。癸巳,命郭宝昌随同刘坤一办防务。己亥,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伊藤博文、陆奥 宗光
马关会议。和约成,定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割辽南地、台湾、澎湖各岛,偿军费二万万,增通商口岸,任日本商民
十一年正月,命张荫桓、邵友濂赴日本议和,拒不纳,乃再以李鸿章为全权。鸿章至日本,日本派伊藤博文、陆奥 宗光
为全权大臣,与鸿章会议于马关,月馀不决。鸿章旋为日本刺客所伤,又命其子李经芳为全权帮办,卒订约十一款
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 宗光
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
慈铭(陶方琦 谭廷献 李稷勋) 张裕钊(范当世 朱铭盘 杨守敬) 吴汝纶(萧穆 贺涛 刘孚京) 林纾 (严复
辜汤生)

张澍

张澍,字介侯,武威人。父应举,有孝行。嘉庆四年,澍年十八,成进士。是科得人最盛, ……掌称善,力赞其成。甲子秋,卒,年七十有三,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有畏庐文集、诗集、论文、论画等。

严复

严复,
初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早慧,嗜为文。闽督沈葆桢初创船政,招试英俊,储海军将才,得复文,
谕驻日公使汪凤藻,按光绪十一年条约,告日本外部以朝鲜请兵,中国顾念籓服,遣兵代平其乱。日本外务卿陆奥 宗光复
凤藻文谓:「贵国虽以朝鲜为籓服,而朝鲜从未自称为属于贵国。」乃以兵北渡,命其驻京公使小村寿太郎照约告
关外者可撤乎?不可撤乎?宋祖欺人孤寡取天下,得于契丹杗之馀,不二十五年而争盟,欣然封禅。太我祖、大 宗光
还日月,谁敢为不洁之谈。穆宗不动一旅,而收顺义;神祖不惮大师,以复朝鲜之宇。今西丧卜部、东陷朝鲜,中 (第 44 页)
  当是时,北洋清军迭次败绩,诏以北洋大臣肃毅伯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东渡议和,子经芳辅之。日廷以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 宗光
为全权,会于马关春帆楼, (第 91 页)
  示谕勘丈加纳事。案据中港社土目夏忠义、后社总通事吴炳光、新港社土目新日升等禀称:缘义等各社,前奉宪设立通土,策应社中公务。及众番口粮等款诸费,由该地番田经丈配租,归通土管收,以资济用。当时垦辟成业,堪以加丈。兹因台北各县将众业户原管额田溢外加垦出示,由业户与佃加丈配供义等额配虽有可加,未蒙宪示,不得向前议丈。此为因公起见,合亟恳请出示谕佃遵丈加纳,以资奉公,切叩,等情。业经批示,著令详细查覈去后。兹据土目夏忠义等,以义承管水罹潭透至水流东、茄苳等处佃户廖 宗光
等又先承管四湖、五湖等处,又升承管内外圭仔等处,查其各佃与业户之佃并无相碍,遵向各佃议丈共悦遵示等 (第 637 页)
情具覆前来。据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谕丈加纳。为此,示仰水罹潭、盐水港透至水流东、山猪湖、老崎、九芎林、茄苳坑等处佃户廖 宗光
等,暨四湖、五湖、内外圭仔等处各庄佃户、民番人等知悉:尔等如有承耕土目通事熟田溢外加垦,务须遵照议 (第 637 页)
铭、训导沈功章、学生三名、差弁四名、跟役二十四名),遂呈国书。日本亦令其内阁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卿陆奥 宗光
为全权大臣,会荫桓等议约。初七日午刻,互校敕书于广岛县厅(我敕书全文:『皇帝特命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 …… (第 67 页)
,回复大清国重结和好,兹以最信任之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 宗光
皆 …… (第 67 页)
和预定条约,并予以记名调印全权。其所议定各条项,候朕亲加检阅;果真妥善,后即批准』云);其外务卿陆奥 宗光
以复函手致我使臣,询我敕书曾否载明使臣便宜行事,能否专主,毋须电请裁决(原函谓:『本大臣等奉我国天皇 …… (第 68 页)
「公义」轮船(即招商局□□商轮)东渡。二十三日,抵马关(即长门)。倭人仍以其内阁伊藤博文、外务卿陆奥 宗光
为全权大臣,俱集马关,以春帆楼为会议所(倭馆鸿章于□□寺)。二十四日,鸿章赴议,互戡敕书,遂将拟请停 …… (第 72 页)
问播欧、亚,议甚沸,倭亦惧。三月初三日,倭听停战不索质,限期议和款(初三日,陆奥 宗光
来函云:『大日本大皇帝因二十八日之忧,抱歉殊深!特谕本大臣等即允停战,无庸苛求,惟须订明日期界域;此 …… (第 73 页)
    第六款:此停战条约约明于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即明治二十八年四月二十日中午十二点钟届满,彼此无须知会。如期内和议决裂,此停战约亦即中止。


  初七日,博文、 宗光
递鸿章缔和条约凡十款(一、中国认明朝鲜确为独立自主之国。二、将奉天省内南部地方并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 …… (第 73 页)
、改造土货,俱夺我利权。请迅核允驳!或密商赫德,惟令勿告各国公使』。总署奏之。十一日,鸿章先覆博文、 宗光
说略,分四大端:一言朝鲜自主,应改日本所拟约文;二言奉天南境难割弃(台湾未言及);三言赔款三万万非中 …… (第 75 页)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 宗光
为全权大臣,彼此校阅所奉谕旨,认明均属妥实无阙。会同议定各条款,开列于左:
    第一款:中国认明 …… (第 77 页)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 宗光(押印)
(第 80 页)
光绪十一年条约,电谕驻日公使汪凤藻告日本外部:以朝鲜请兵,中国顾念藩服,遣兵代平其乱。日本外务卿陆奥 宗光复
藻书谓:『贵国虽指朝鲜为藩服,而朝鲜从未自承为属于贵国』;凤藻以闻。日本既闻中国出师援朝,亦以兵北渡 …… (第 29 页)
  方东事初起,李鸿章已主和议;及诸城邑相继陷,朝意亦思言和。十月,侍郎张荫桓至津,就鸿章议,未决。鸿章命税务司英员德璀琳东渡,赍鸿章致日相伊藤博文书;抵神户,日官电达内阁,内阁谓私函非国书、德璀琳非中国大员,非钦派不能与议。璀琳归,日人谓议和须割地并偿兵费四万万元,由美国公使居间;乃命侍郎张荫桓、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本会议,瑞良、顾肇新、伍廷芳、梁诚等从。至广岛,日本命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 宗光
为全权大臣,互校敕书于广岛县厅;日人谓中国全权之敕书非全权通例,以书告绝。荫桓等力争不得,遂归国。日 …… (第 40 页)
、伍廷芳等从。抵马关,日本全权伊藤博文、陆奥 宗光
等集马关,以春帆楼为会议所,互勘敕书。伊藤博文要以大沽、天津、山海关为质,始允停战;鸿章不可,伊藤执 (第 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