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军对垒利钝不能以逆知虽边臣有
志之可成恐或议无故而轻举从之固不敢当此责止
之又无以塞其言昔诸葛亮不用 魏延之 谋赵奢能用
许历之策一取一舍成否系焉用敢以登亲劄缴尘睿
览臣已报之缘见乞休致令登需听宸算伏望圣慈宣 (第 28a 页)
志之可成恐或议无故而轻举从之固不敢当此责止
之又无以塞其言昔诸葛亮不用 魏延之 谋赵奢能用
许历之策一取一舍成否系焉用敢以登亲劄缴尘睿
览臣已报之缘见乞休致令登需听宸算伏望圣慈宣 (第 28a 页)
右名号(九部四/十八卷)
神异经二卷(东方/朔撰)宣验记十三卷(刘义/庆撰)应验记一卷(宋/光)
(禄大夫/傅亮撰)冥祥记十卷(王琰/撰)列异传三卷(魏文/帝撰)感应传八
卷(王延/秀撰)古异传三卷(宋袁王/寿撰)甄异传三卷(晋西戎 主/簿戴祚 撰)述 (第 47b 页)
神异经二卷(东方/朔撰)宣验记十三卷(刘义/庆撰)应验记一卷(宋/光)
(禄大夫/傅亮撰)冥祥记十卷(王琰/撰)列异传三卷(魏文/帝撰)感应传八
卷(王延/秀撰)古异传三卷(宋袁王/寿撰)甄异传三卷(晋西戎 主/簿戴祚 撰)述 (第 47b 页)
北一里潼关故城在卫东南四里左传所谓桃林之
塞元和志自灵宝县以西至潼关皆是 水经注关
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
陵 戴延之 所谓风堆者也 水经又东过河北县南
注县与湖县 河蓼山出襄山蓼谷西南流于河
水经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 (第 18b 页)
塞元和志自灵宝县以西至潼关皆是 水经注关
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
陵 戴延之 所谓风堆者也 水经又东过河北县南
注县与湖县 河蓼山出襄山蓼谷西南流于河
水经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 (第 18b 页)
俗难矣如欲用之去四清以叶律可也
大编钟(二十/四枚) 中编钟(十六/枚) 小编钟(十四/枚) 古者编
钟大小异制有倍十二律而为二十四者大架所用也
有合十二律四清而为十六者中架所用也有倍七音
而为十四者小架所用也昔宋沇登光宅寺塔见铎一
无风自摇洋洋有闻摘而取之果姑洗编钟又尝道逄
度支运乘其间一铃亦编钟也及配元音皆合其度岂
亦识微在金奏乎
大鏄 鏄本小钟沈约误以为大不考经传之过也冯
元乐论谓此鏄钟乃官帑中所获者其柄内空扣之不
得其声岂沦翳土莽泉渍壤蚀失其真响耶至其小者
差与太常编钟大小相类云(许慎云鏄錞于之属所以/应磬堵以二金乐则鼓鏄)
(以应/之)
博山钟 戴延之 西征记钟大者三十二博山头形镶
纽作狮子头钟身彫镂龙虎文长二丈厚八寸大面广
一丈二尺小面七尺或作蛟龙或 …… (第 36b 页)
翁仲铜驼飞廉钟一没盟津中 (戴延之 西征记曰陜县/城西北二面𢃄河河中)
(对城西北角水涌起铜钟翁仲头发常出水上涨减常/与水齐晋军当至发 …… (第 37a 页)
极殿前大钟六枚父老云曾欲有移此钟者聚百数
长絙挽之钟声振地自是莫敢复犯然则太极殿六钟
岂邑民所徙者邪 (戴延之 西征记曰洛阳太极殿前左/右各三铜钟相对大者三十二围小)
(者二十五围广古今五行记曰陜州黄河有铜钟水大 (第 37a 页)
大编钟(二十/四枚) 中编钟(十六/枚) 小编钟(十四/枚) 古者编
钟大小异制有倍十二律而为二十四者大架所用也
有合十二律四清而为十六者中架所用也有倍七音
而为十四者小架所用也昔宋沇登光宅寺塔见铎一
无风自摇洋洋有闻摘而取之果姑洗编钟又尝道逄
度支运乘其间一铃亦编钟也及配元音皆合其度岂
亦识微在金奏乎
大鏄 鏄本小钟沈约误以为大不考经传之过也冯
元乐论谓此鏄钟乃官帑中所获者其柄内空扣之不
得其声岂沦翳土莽泉渍壤蚀失其真响耶至其小者
差与太常编钟大小相类云(许慎云鏄錞于之属所以/应磬堵以二金乐则鼓鏄)
(以应/之)
博山钟 戴延之 西征记钟大者三十二博山头形镶
纽作狮子头钟身彫镂龙虎文长二丈厚八寸大面广
一丈二尺小面七尺或作蛟龙或 …… (第 36b 页)
翁仲铜驼飞廉钟一没盟津中 (戴延之 西征记曰陜县/城西北二面𢃄河河中)
(对城西北角水涌起铜钟翁仲头发常出水上涨减常/与水齐晋军当至发 …… (第 37a 页)
极殿前大钟六枚父老云曾欲有移此钟者聚百数
长絙挽之钟声振地自是莫敢复犯然则太极殿六钟
岂邑民所徙者邪 (戴延之 西征记曰洛阳太极殿前左/右各三铜钟相对大者三十二围小)
(者二十五围广古今五行记曰陜州黄河有铜钟水大 (第 37a 页)
西
击秦武臣等从白马渡河(师古曰白马津在今滑州白/马县界括地志白马故城在)
(滑州卫南县西南三十四里 戴延之/ 西征记曰白马故城即卫之漕邑)至诸县说其豪桀
豪桀皆应之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
赵十馀城馀皆 (第 33b 页)
击秦武臣等从白马渡河(师古曰白马津在今滑州白/马县界括地志白马故城在)
(滑州卫南县西南三十四里 戴延之/ 西征记曰白马故城即卫之漕邑)至诸县说其豪桀
豪桀皆应之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
赵十馀城馀皆 (第 33b 页)
军广武(孟康曰于荥阳/筑两城相对为)
(广武在敖仓西三皇山上括地志东广武西广武在郑/州荥阳县西二十里 戴延之 西征记曰三皇山上有二)
(城东曰东广武西曰西广武各在一山头相去百步汴/水从广涧中东南流今涸无水城各有 (第 21a 页)
(广武在敖仓西三皇山上括地志东广武西广武在郑/州荥阳县西二十里 戴延之 西征记曰三皇山上有二)
(城东曰东广武西曰西广武各在一山头相去百步汴/水从广涧中东南流今涸无水城各有 (第 21a 页)
船不得/过欲分半船也宋白曰)
(楚州山阳县本射阳县地晋义熙置山阳郡及山阳县/以境内有地名山阳因以为名 戴延之 西征记山阳津)
(名/)卿于后致之略与吾俱至谯又每得所陈实入吾意
自今讨贼计画善思论之 汉丞相亮欲出 (第 20a 页)
(楚州山阳县本射阳县地晋义熙置山阳郡及山阳县/以境内有地名山阳因以为名 戴延之 西征记山阳津)
(名/)卿于后致之略与吾俱至谯又每得所陈实入吾意
自今讨贼计画善思论之 汉丞相亮欲出 (第 20a 页)
动且将士疾疫乃引兵自清
入济(水经济水东北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注云济水又北汶水注之 戴延之 所)
(谓清口也郭缘生述征记曰清河首受洪水北流济或/谓清即济也禹贡济东北会于汶今枯渠注巨泽巨泽)
( (第 29b 页)
入济(水经济水东北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注云济水又北汶水注之 戴延之 所)
(谓清口也郭缘生述征记曰清河首受洪水北流济或/谓清即济也禹贡济东北会于汶今枯渠注巨泽巨泽)
( (第 29b 页)
清口(清水南通淮北通河此谓清水入河/之口水经济水东北过寿张县西界)
(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注云 戴延之 所谓清口也)自帅诸军还历城(帅读曰/率下同)
(自此以上皆王/玄谟攻滑台事)闰月庞法起等诸军入卢氏斩 (第 24b 页)
(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注云 戴延之 所谓清口也)自帅诸军还历城(帅读曰/率下同)
(自此以上皆王/玄谟攻滑台事)闰月庞法起等诸军入卢氏斩 (第 24b 页)
自恃四足屡犯边(恃四足谓负/戎马足也)王玄
谟退于东申坦散于西(按王玄谟自滑台败退萧斌使/申坦据清口 戴延之 所谓清口)
(在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以水经注考之其地不在/滑台之西此当谓梁坦出上蔡之师至虎牢溃散耳)尔 (第 3a 页)
谟退于东申坦散于西(按王玄谟自滑台败退萧斌使/申坦据清口 戴延之 所谓清口)
(在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以水经注考之其地不在/滑台之西此当谓梁坦出上蔡之师至虎牢溃散耳)尔 (第 3a 页)
(按此清口非清水入淮之口乃济水与/汶水合之口水经济水东北过寿张县)
(西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注云 戴延之 所谓清/口也济水又北过须昌谷城临邑卢县又东北与中川)
(水合注云中川水与宾溪水合而北流径卢县/故城东 (第 34b 页)
(西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注云 戴延之 所谓清/口也济水又北过须昌谷城临邑卢县又东北与中川)
(水合注云中川水与宾溪水合而北流径卢县/故城东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