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政書類
阙谢罪,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电告中外,有「遥奉正朔,永作屏籓」语,置内部、外部、军部以下各大臣。命 陈季同
介法人求各国承认,无应者。无何,日军攻基隆,分统李文忠败溃。景崧命黄义德顿八堵,遽驰归,诡言狮球岭已
本书(一册八0面四八、000字)全一卷,原题为「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抄本;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但凭所题,殊难断定李鹤田为「哀台湾」作者,抑为笺释者。至鹤田为何许人?亦无法查考。本书正文为一首古诗,长达一千零二十七字;咏自甲午战后割让台、澎至台民抗日失败,悽怆感慨,充分宣达故国山河之沈痛。笺释之文,除引据旧籍以明诗中所用典故之外,并采取「中日战辑」及「中东战争始末」所记指陈事实。书末,今附录古今体诗七十一首,乃选自曲阜鲁阳生
(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按甲午之役割地赔款,国内舆论愤激,对当事者颇多责难。孔编博采此类文字,次为章奏、论议、诗赋三门。选诗中「吊台湾四律」之作者 陈季同, 乃为当日「台湾民主国」从事抗日之外交主持者。
第一0一种「新竹县制度考」
本书( (第 50 页)
(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按甲午之役割地赔款,国内舆论愤激,对当事者颇多责难。孔编博采此类文字,次为章奏、论议、诗赋三门。选诗中「吊台湾四律」之作者 陈季同, 乃为当日「台湾民主国」从事抗日之外交主持者。
第一0一种「新竹县制度考」
本书( (第 50 页)
初二日,绅士邱逢甲率人民等公上大总统之章。景崧受之,建元永清,旗用蓝地黄虎。以兵部主事邱逢甲为义勇统领,礼部主事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刑部主事俞明震为内务大臣, 副将陈季同
为外务大臣,道员姚文栋为游说使,使诣北京,陈建国情形。设议院,集绅士为议员,众举林维源为议长,辞不就 (第 93 页)
下旨撤回官吏。五月,台人自立为民主国,举前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以李秉瑞为军务大臣,俞明震为内务大臣, 陈季同
为外务大臣,姚文栋为游说使,馀如旧。而府县多缄印去。已而大总统亦逃,遂至于亡。
(第 143 页)
(第 143 页)
于是唐景崧重整规模,力谋防御。檄候补同知俞鸿为台北府,候补知县淩汝曾为淡水县。宏开幕府,广集英才。幕中有刑部主事俞明震、礼部主事李秉瑞、候补 副将陈季同
、候选姚文栋,此数人者,皆抚军礼而罗致之,或由电请、或以轮迎,到皆倒屣不遑,倚为命世之英。连既集, …… (第 6 页)
时台地绅民见朝廷决意弃台,公乞英、法两国保护。延英领事至抚署与之熟商,拟将全台关税、五金矿产诸利悉以畀英,土地、人民仍归中国,誓不愿服倭人。领事拈髯微哂,作中国语曰:『台湾全岛,乃为红毛人开辟,后即为日本攘夺,郑氏夺之不久,乃归中国;今复与日本,是物还原主。诸君思托大国以求庇荫,重我英国,诚厚诚厚,姑俟电禀钦使酌核;然我英廷恐不爱此区区之利而遽为保护也』。以后竟无消息。诸绅民改而求诸法。适法水师提督有派军舰来台游历, 陈季同 躬迓其兵弁二人至抚署宴商之,亦无成议;但言候提督意旨,如肯作保山,兵舰亦即连樯而至。越数日,无只轮片 …… (第 6 页)
至是绅民会商固守之策。众谓万国公法有「民不服某国可自立民主」之条,全台生民百数十万、地方二千馀里,自立有馀,公求抚军暂作民主,总统全台军国重务,先将其眷属护送内渡,以坚抚军之志。各将领亦愿竭力御敌,无一内渡者。五月初二日,绅民以鼓乐恭送民主印旗至抚署。印,银质,方阔长厚与巡抚关防等,文曰「民主国总统之章」。旂,蓝地黄虎。抚军感慨不胜,愧不敢当,三让而后受。饬中军官捧入,不敢升堂受贺。设内务衙门,以俞明震为内务大臣,凡用人行政诸务悉委之。设外务衙门,以 陈季同 为外务大臣,凡各国交涉诸务悉委之。设军务衙门,以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凡整军经旅悉委之。各刊木质关防,以 …… (第 7 页)
可暂摄台事,他日尚易于收场也』。
越四日,李经芳偕倭头来台交割,停轮沪尾口外;海关税司驰书来告, 陈季同 与李有旧,急寓书劝勿登岸。李亦恐台民之怒己也,停舟两日,偕倭头桦山扬帆而去,而倭人攻台之舰来矣。初仅 …… (第 8 页)
倭舰之来也,张兆连命营官曾喜照领土勇三营驻澳底。寇至,喜照既不能迎击,而全军皆溃散,甚至该军哨兵作敌人乡导。其时基、沪一带电线皆断报,至各携机器四遁。省垣益惶怖,连夜命黄翼得统粤勇乘火车赴援。及抵基隆,前敌悉败溃,遂乘原车返省,妄言基隆已失。省中立时哗溃,如水决风发,莫可遏抑。诸大臣若 陈季同 等挟赀宵遁,城门洞开,各相践出,达旦不休。抚军曹部一空,仅留抚军及其弟四子、一门丁而已。惟大稻埕洋街 (第 9 页)
时台地绅民见朝廷决意弃台,公乞英、法两国保护。延英领事至抚署与之熟商,拟将全台关税、五金矿产诸利悉以畀英,土地、人民仍归中国,誓不愿服倭人。领事拈髯微哂,作中国语曰:『台湾全岛,乃为红毛人开辟,后即为日本攘夺,郑氏夺之不久,乃归中国;今复与日本,是物还原主。诸君思托大国以求庇荫,重我英国,诚厚诚厚,姑俟电禀钦使酌核;然我英廷恐不爱此区区之利而遽为保护也』。以后竟无消息。诸绅民改而求诸法。适法水师提督有派军舰来台游历, 陈季同 躬迓其兵弁二人至抚署宴商之,亦无成议;但言候提督意旨,如肯作保山,兵舰亦即连樯而至。越数日,无只轮片 …… (第 6 页)
至是绅民会商固守之策。众谓万国公法有「民不服某国可自立民主」之条,全台生民百数十万、地方二千馀里,自立有馀,公求抚军暂作民主,总统全台军国重务,先将其眷属护送内渡,以坚抚军之志。各将领亦愿竭力御敌,无一内渡者。五月初二日,绅民以鼓乐恭送民主印旗至抚署。印,银质,方阔长厚与巡抚关防等,文曰「民主国总统之章」。旂,蓝地黄虎。抚军感慨不胜,愧不敢当,三让而后受。饬中军官捧入,不敢升堂受贺。设内务衙门,以俞明震为内务大臣,凡用人行政诸务悉委之。设外务衙门,以 陈季同 为外务大臣,凡各国交涉诸务悉委之。设军务衙门,以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凡整军经旅悉委之。各刊木质关防,以 …… (第 7 页)
可暂摄台事,他日尚易于收场也』。
越四日,李经芳偕倭头来台交割,停轮沪尾口外;海关税司驰书来告, 陈季同 与李有旧,急寓书劝勿登岸。李亦恐台民之怒己也,停舟两日,偕倭头桦山扬帆而去,而倭人攻台之舰来矣。初仅 …… (第 8 页)
倭舰之来也,张兆连命营官曾喜照领土勇三营驻澳底。寇至,喜照既不能迎击,而全军皆溃散,甚至该军哨兵作敌人乡导。其时基、沪一带电线皆断报,至各携机器四遁。省垣益惶怖,连夜命黄翼得统粤勇乘火车赴援。及抵基隆,前敌悉败溃,遂乘原车返省,妄言基隆已失。省中立时哗溃,如水决风发,莫可遏抑。诸大臣若 陈季同 等挟赀宵遁,城门洞开,各相践出,达旦不休。抚军曹部一空,仅留抚军及其弟四子、一门丁而已。惟大稻埕洋街 (第 9 页)
是。倘与僚属动辄龃龉,遗误事机,恐该署抚不能当此重咎也)。景崧电调刑部主事俞明震(事在甲午十一月)、 副将陈季同(事在乙未二月)
、礼部主事李秉瑞亦至台求自效(事在乙未三月),三人先后至。二十一年正月,景崧令副将黄义德督弁目吴国华 …… (第 46 页)
方鸿章之东渡言款也,停战之约载明「北洋」,而「南洋」不与焉;意固专属台湾,亦旋有弃台湾之论。时台湾举人,方以会试在都,上书力争;留中不报。三月,弃台信益急,台人惶惧。主事邱逢甲首建自主议,登坛誓众;于是新竹出示告台民,遂议立民主国,开议院,制国旗。四月和议成,卒弃台湾;朝命率兵民内渡。台人乃有各国保护之议,电告政府;政府谕以『既能自立,无庸奏请』。十八日, 陈季同 介法国水师提督见景崧,议保护台湾;亦卒无成说。二十二日,景崧令台中官弁以五月初四日为断,欲去者听、留 (第 48 页)
方鸿章之东渡言款也,停战之约载明「北洋」,而「南洋」不与焉;意固专属台湾,亦旋有弃台湾之论。时台湾举人,方以会试在都,上书力争;留中不报。三月,弃台信益急,台人惶惧。主事邱逢甲首建自主议,登坛誓众;于是新竹出示告台民,遂议立民主国,开议院,制国旗。四月和议成,卒弃台湾;朝命率兵民内渡。台人乃有各国保护之议,电告政府;政府谕以『既能自立,无庸奏请』。十八日, 陈季同 介法国水师提督见景崧,议保护台湾;亦卒无成说。二十二日,景崧令台中官弁以五月初四日为断,欲去者听、留 (第 48 页)
及割台议起,台湾举人以会试在都,上书力争;不报。割台信益急,主事邱逢甲建议自主,台民争赞之。乃议建民主国,开议院,制蓝地黄虎国旗,议戴景崧为总统。四月和议成,卒割台湾;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台民乃决自主,上「台湾民主国」总统印绶于景崧,鼓吹前导,绅民数千人诣抚署;景崧朝服出,望阙九叩首谢罪,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即抚署为总统府,电告自主,有『遥奉正朔,永作屏藩』语。命 陈季同
介法人求各国承认自主,皆不答。设内部、外部、军部以下各大臣;省官不愿留者,听其内渡。提督杨岐珍等,归 (第 2 页)
总署代奏后,奉旨拨百万;先由上海拨五十万交台湾转运局。台亡后,尚存二十万系洋行票子,维帅持交香师;其馀三十万,似尚未全行运赴台湾。惟闻交广东唐镜沅十万,赶办军火;其馀,赖耘芝处当有报销。内渡后,此类事余皆不与闻矣。广东事,李体乾为维帅画策;惟恐余知。时维帅住厦门电报局,余住厦门提督杨西园署中;维帅令 陈敬如
往来传话,而不告知伊等住处 (第 26 页)
迨戊午(十七日),而唐抚军有伯理玺天德事,称台湾大总统,建号民主国,立蓝地黄虎旗,有誓死不去意。百姓大欢,中南路又先发兵铲土匪劫掠者,百姓亦大定。全台各局复争拥总统固守地方。帮办大臣刘永福守台南,尤民望所归。自安平至旂后各港,重重布置,百姓咸恃以无恐。然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则率军先归厦门。京师电至,谓台抗京危(乙酉弃安南,李鸿章电云越抗闽台危),而唐总统亦无守台意,外借以苟安
民心,内实冀有外国保护。频通信两江总督张之洞,谋于法兰西,而法方用兵争马达加斯戛岛,无暇他顾。以 陈季同 介法人,求各国承认民国,不报。聘俄公使王之春过巴黎,屡说以利,亦不行。总统乃失望。先是大总统事定,即 (第 3 页)
民心,内实冀有外国保护。频通信两江总督张之洞,谋于法兰西,而法方用兵争马达加斯戛岛,无暇他顾。以 陈季同 介法人,求各国承认民国,不报。聘俄公使王之春过巴黎,屡说以利,亦不行。总统乃失望。先是大总统事定,即 (第 3 页)
十八日,得汪辛孜十二日信,言陈道台已请假,准委候补道赖(印鹤年)接署;安平县委忠若虚大令(满)接署;台南府朱亦准假。均俟代者到交卸,即内渡矣。作书复辛孜,又致高谓生、谭桂林。接江如点书;即复。又得汪玉农书;即复。闻十一日大甲溪电线被水冲断,故未知初九、初十、十一等日台北战事也。
台北改布政使司为内政衙门。不设专员;以刑部主事俞明震为督办、礼部主事李秉瑞、 副将陈季同 为会办;善后总局隶之。其关防文曰:『台湾承宣布政总理内务衙门关防』。又设外务衙门。以 (第 263 页)
副将陈季同 为督办,主事俞明震、李秉瑞为会办。其关防文 (第 263 页)
曰:『台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关防』。又改全台营务处为军务衙门。其关防曰:『台湾军务衙门关防』。以主事李秉瑞为督办,主事俞明震、 副将陈季同 为会办。所有应办事宜,即著该衙门悉心核议,呈请抚台核夺。其馀地方民事,仍由道、府、厅、县照旧办理。抚 (第 264 页)
台北改布政使司为内政衙门。不设专员;以刑部主事俞明震为督办、礼部主事李秉瑞、 副将陈季同 为会办;善后总局隶之。其关防文曰:『台湾承宣布政总理内务衙门关防』。又设外务衙门。以 (第 263 页)
副将陈季同 为督办,主事俞明震、李秉瑞为会办。其关防文 (第 263 页)
曰:『台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关防』。又改全台营务处为军务衙门。其关防曰:『台湾军务衙门关防』。以主事李秉瑞为督办,主事俞明震、 副将陈季同 为会办。所有应办事宜,即著该衙门悉心核议,呈请抚台核夺。其馀地方民事,仍由道、府、厅、县照旧办理。抚 (第 264 页)
茧足返秦庭,台湾未解兵;潜师谋郑管,侵地劫齐盟。星火催和约,楼船息战声。如何闻越甲,不耻向君鸣。
吊台湾四律 陈季同
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 (第 112 页)
吊台湾四律 陈季同
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 (第 112 页)
阙谢罪;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电告中外,有「遥奉正朔,永作屏藩」语.置内部、外部、军部以下各大臣.命 陈季同
介法人求各国承认,无应者.无何,日军攻基隆,分统李文忠败溃.景崧命黄义德顿八堵,遽驰归,诡言「狮球岭 (第 876 页)
晚喜为诗,丙申榷盐皖岸及正阳关,与同里陈县令书女夫林京卿旭日课一诗,不数月成正阳集一巨册;后并涛园集(子成鹄撰行述、陈三立撰墓志、石遗室文集).
陈季同
(第 303 页)
陈季同 字敬如,侯官人.少孤,读书目数行下.同治间,肄业于船政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历经甄别,皆冠其曹,拔 (第 304 页)
充办公所翻译.时举人王葆辰为所中文案,一日,论汉书某事,忘其文; 季同 曰:『出某传』,能背诵之.癸酉,朝议拟派使驻西洋各国,然不知略,须先遣人往探,令船政大臣沈葆桢举其 (第 304 页)
人;众皆燀风涛, 季同 独请行,遂保以都司,偕洋员日尔格游历英、法、德、奥四国,与彼都人士周旋晋接,悉合窾窍.明年归,著有西 (第 304 页)
行日记四卷;升参将,并加副将衔.
光绪乙亥,政府派李凤苞出洋,肄业局监督以 季同 为舌人,带领驾驶学生刘步蟾、林泰曾、制造学生魏瀚、陈兆等同往. (第 304 页)
季同 自兼习英、德、罗马、腊丁各种文字,尤精熟于法国政治并拿布仑律;虽其国之律师学士号称老宿者莫能难.已而 (第 304 页)
凤苞任驻德、法使者, 季同 为翻译官;升副将,加总兵衔.船政又派出洋学生二十馀人, (第 304 页)
季同 仍兼出洋局翻译.旋升驻德、驻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兼比、奥、丹、荷四国参赞.以法文译中国礼教并聊斋志异 (第 304 页)
等书刊于巴黎,西国文学之士无不折服.朝廷属有交涉疑难事,皆饬使者委令办理,无不得当.凡购船舰、械,亦皆由 季同 折验而后运归.甲申中法之役将启衅,饬 (第 304 页)
季同 由德之法,与议分越南地,以红河为界;事将成,曾袭侯纪泽闻而争焉.遂启战,并红河北岸数百里之地亦不可得 (第 304 页)
.
旧例出使三年,恒得一过班保举. 季同 由副将而总兵而提督,已奉旨依议;忽兵部 (第 304 页)
有书索钜,弗与,遂创非战功不得保总兵、提督例,仍为副将. 季同 尝默计当时各省所借外债,为数甚钜,息约六七釐、八九釐不等;若合借一家,年可减息银数百万金.条陈于李鸿 (第 305 页)
章,鸿章韪其说.适醇亲王奕当国,鸿章以此告之,拟移此款创卢汉铁路,令 季同 成其议;往返奥、比,与其富商订明息四釐,每百实收九八五.盖西人借款,两家中润五分均分;若脂膏不润,则 (第 305 页)
国家收数较多.草约成,奕薨,事遂中止.薛福成奉使英、法,有庆常者窥 季同 位,以飞语陷之,谓于此项借款有利.薛心动,讽 (第 305 页)
季同; 答言:『此事即成,我亦无利,况未成乎』?乃请告归.薛意未已,电闽督拘之, (第 305 页)
季同 弟寿彭入都营救.总署诘薛,薛于九月摭 (第 305 页)
季同 无关紧要事劾之;令北洋讯问,事皆虚枉.明年得白复官,留北洋办理洋务.及秋,永定河洪水崩北岸,京畿震恐 (第 305 页)
;以寿彭习水学建筑法,北洋檄 季同 兄弟测绘水势.议于卢沟桥筑坝减水,一枝通大清河;甲午夏,告成.
七月,中东事起, (第 305 页)
季同 进高丽地图,请守平壤险要之地;因循弗果行.八月,战事急,檄 (第 305 页)
季同 督粮糈赴辽,势已不支.乙未春,台湾巡抚唐景崧请 (第 305 页)
季同 往署台湾布政使,拟以民政独立,遥奉正朔拒敌人.谋初定,唐无坚守志,遽遁; (第 305 页)
季同 率驾时、斯美等四轮船赴两江呈缴.侨居上海,以文酒自娱.西人有词狱,领事不能决,咸取质焉;为发一言或书 (第 305 页)
数语与之,谳无不定.其精于西律之验如此.西人梯航之来吾国者,莫不交口
称 季同 .尝游黔、游蜀、游齐鲁,登泰岱、谒孔陵.适李鸿章治河在鲁,留勷助. (第 306 页)
季同 著治河刍议,言改堤束水刷沙之法甚详,并谓治水须从源起.鸿章以之入告,因费钜,格不行.
庚子拳匪起 (第 306 页)
京、津各,国纷电调兵. 季同 曰:『事急矣!为今计,南方数省建议中立,先免兵祸;隐以馀力助北方,庶几有济』.著为条陈,由道员沈瑜庆 (第 306 页)
上诸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鄂、粤两督合议,东南互保之约遂成.既而两宫西遁,沪上绅商议仿红十字会例救济京、津被难者;而中国之船不得入战地,众咸束手. 季同 曰:『我在,则行可无事』.为发电告驻京各公使及主兵之酋;西人闻 (第 306 页)
季同 名,皆遵约束.于是 (第 306 页)
季同 率救济轮船悬龙旗,直入大沽,两岸洋兵欢呼雷动,而中国避难士民集求援.盖南北隔绝音问,已数月矣,至是 (第 306 页)
而苏.留月馀,为部署一切而返.
季同 善文墨,下笔不能自休.而击射枪尤精稳,兼能驰骋.距马丈许,一跃即登其背;以枪击空中飞鸟,无不中.在 (第 306 页)
泰西十九年,凡各国君长大蒐时,咸延往较阅;又时偕其将校会猎,所获较多.閒居久,郁郁不乐,遂寄意于醇酒妇人.初娶刘氏,早卒.在法国时娶法女赖氏,无出.有女博士菂爽慕 季同 才,随至中国,生一子;取给奢, (第 306 页)
季同 不能应,竟率子去.复纳妓李氏姊妹二人为妾.乙巳, (第 306 页)
季同 卒于金陵,时主官报、翻译两局也;年五十有四.每当译书时,目视西书、手挥汉文,顷刻数纸.客至,皆延 (第 306 页)
陈季同
陈季同 字敬如,侯官人.少孤,读书目数行下.同治间,肄业于船政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历经甄别,皆冠其曹,拔 (第 304 页)
充办公所翻译.时举人王葆辰为所中文案,一日,论汉书某事,忘其文; 季同 曰:『出某传』,能背诵之.癸酉,朝议拟派使驻西洋各国,然不知略,须先遣人往探,令船政大臣沈葆桢举其 (第 304 页)
人;众皆燀风涛, 季同 独请行,遂保以都司,偕洋员日尔格游历英、法、德、奥四国,与彼都人士周旋晋接,悉合窾窍.明年归,著有西 (第 304 页)
行日记四卷;升参将,并加副将衔.
光绪乙亥,政府派李凤苞出洋,肄业局监督以 季同 为舌人,带领驾驶学生刘步蟾、林泰曾、制造学生魏瀚、陈兆等同往. (第 304 页)
季同 自兼习英、德、罗马、腊丁各种文字,尤精熟于法国政治并拿布仑律;虽其国之律师学士号称老宿者莫能难.已而 (第 304 页)
凤苞任驻德、法使者, 季同 为翻译官;升副将,加总兵衔.船政又派出洋学生二十馀人, (第 304 页)
季同 仍兼出洋局翻译.旋升驻德、驻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兼比、奥、丹、荷四国参赞.以法文译中国礼教并聊斋志异 (第 304 页)
等书刊于巴黎,西国文学之士无不折服.朝廷属有交涉疑难事,皆饬使者委令办理,无不得当.凡购船舰、械,亦皆由 季同 折验而后运归.甲申中法之役将启衅,饬 (第 304 页)
季同 由德之法,与议分越南地,以红河为界;事将成,曾袭侯纪泽闻而争焉.遂启战,并红河北岸数百里之地亦不可得 (第 304 页)
.
旧例出使三年,恒得一过班保举. 季同 由副将而总兵而提督,已奉旨依议;忽兵部 (第 304 页)
有书索钜,弗与,遂创非战功不得保总兵、提督例,仍为副将. 季同 尝默计当时各省所借外债,为数甚钜,息约六七釐、八九釐不等;若合借一家,年可减息银数百万金.条陈于李鸿 (第 305 页)
章,鸿章韪其说.适醇亲王奕当国,鸿章以此告之,拟移此款创卢汉铁路,令 季同 成其议;往返奥、比,与其富商订明息四釐,每百实收九八五.盖西人借款,两家中润五分均分;若脂膏不润,则 (第 305 页)
国家收数较多.草约成,奕薨,事遂中止.薛福成奉使英、法,有庆常者窥 季同 位,以飞语陷之,谓于此项借款有利.薛心动,讽 (第 305 页)
季同; 答言:『此事即成,我亦无利,况未成乎』?乃请告归.薛意未已,电闽督拘之, (第 305 页)
季同 弟寿彭入都营救.总署诘薛,薛于九月摭 (第 305 页)
季同 无关紧要事劾之;令北洋讯问,事皆虚枉.明年得白复官,留北洋办理洋务.及秋,永定河洪水崩北岸,京畿震恐 (第 305 页)
;以寿彭习水学建筑法,北洋檄 季同 兄弟测绘水势.议于卢沟桥筑坝减水,一枝通大清河;甲午夏,告成.
七月,中东事起, (第 305 页)
季同 进高丽地图,请守平壤险要之地;因循弗果行.八月,战事急,檄 (第 305 页)
季同 督粮糈赴辽,势已不支.乙未春,台湾巡抚唐景崧请 (第 305 页)
季同 往署台湾布政使,拟以民政独立,遥奉正朔拒敌人.谋初定,唐无坚守志,遽遁; (第 305 页)
季同 率驾时、斯美等四轮船赴两江呈缴.侨居上海,以文酒自娱.西人有词狱,领事不能决,咸取质焉;为发一言或书 (第 305 页)
数语与之,谳无不定.其精于西律之验如此.西人梯航之来吾国者,莫不交口
称 季同 .尝游黔、游蜀、游齐鲁,登泰岱、谒孔陵.适李鸿章治河在鲁,留勷助. (第 306 页)
季同 著治河刍议,言改堤束水刷沙之法甚详,并谓治水须从源起.鸿章以之入告,因费钜,格不行.
庚子拳匪起 (第 306 页)
京、津各,国纷电调兵. 季同 曰:『事急矣!为今计,南方数省建议中立,先免兵祸;隐以馀力助北方,庶几有济』.著为条陈,由道员沈瑜庆 (第 306 页)
上诸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鄂、粤两督合议,东南互保之约遂成.既而两宫西遁,沪上绅商议仿红十字会例救济京、津被难者;而中国之船不得入战地,众咸束手. 季同 曰:『我在,则行可无事』.为发电告驻京各公使及主兵之酋;西人闻 (第 306 页)
季同 名,皆遵约束.于是 (第 306 页)
季同 率救济轮船悬龙旗,直入大沽,两岸洋兵欢呼雷动,而中国避难士民集求援.盖南北隔绝音问,已数月矣,至是 (第 306 页)
而苏.留月馀,为部署一切而返.
季同 善文墨,下笔不能自休.而击射枪尤精稳,兼能驰骋.距马丈许,一跃即登其背;以枪击空中飞鸟,无不中.在 (第 306 页)
泰西十九年,凡各国君长大蒐时,咸延往较阅;又时偕其将校会猎,所获较多.閒居久,郁郁不乐,遂寄意于醇酒妇人.初娶刘氏,早卒.在法国时娶法女赖氏,无出.有女博士菂爽慕 季同 才,随至中国,生一子;取给奢, (第 306 页)
季同 不能应,竟率子去.复纳妓李氏姊妹二人为妾.乙巳, (第 306 页)
季同 卒于金陵,时主官报、翻译两局也;年五十有四.每当译书时,目视西书、手挥汉文,顷刻数纸.客至,皆延 (第 306 页)
自本月初三日夕闻谅山之役,各国新报纷传为中国失信。其时凤苞未悉略,不能致辩。及初十日得钧署电示,始知事出有因,咎在法国,遂令 陈季同
先告外部;凤苞于十一辰由柏林起程,十二申刻与茹相辩论至暮。十七日奉电传谕旨,遵于十八、十九、二十四、 …… (第 91 页)
李大臣曰:『总俟贵部函来,一并电请总署覆之。亦惟贵部所允兵船静候一节,切勿忘却』。
外部曰:『本部非躁急之辈,谨当勿忘』。语至此,饭钟已鸣,握手分别 (陈季同 谨述)。
照译法外部复函(闰五月十二日发、十三日到)
照复者:顷承贵使示以总署电报,内述 …… (第 98 页)
李大臣曰:『如果米提督所报属实,则华兵明明告以已知议和,只因未奉旨,不便退;且有人赴法营就议:显系华人未先动兵。法人何以不告巴使商办而擅自进攻?似亦法人之不合!今总俟中国亦查出实情再说可也。今最要者,但请饬兵船勿动;照前日来函候信,而不照今日来函决裂』。
茹相唯唯,遂握别 (陈季同 述)。
闰五月十七日与法外部茹相问答
是日已正三刻,往见外部。坐定,李大臣曰:『昨晚别后 …… (第 103 页)
茹相曰:『如果咎不在中国,自应凭公判断』。
李大臣曰:『如此便好。少顷,当送函来请贵部答复,以便电告中国』。
茹相曰:『可』。遂别 (陈季同 述)。
法外部茹相又五月十七日来函
西本月初四日,但就谅山第一次简略警报请告中国,本国专 …… (第 107 页)
李大臣曰:『既如此,当请贵部作一函来,订明应否赔偿,俟在津查明妥议云云;以便译告总署』。
茹相曰:『可以修函。惟为时既促,须请先行电告「本早谈论之事」;使中国先知本国之意』。遂别 (陈季同 述)。
二十四日法外部茹相复函
贵大臣十九日来函,告明于收到本部西七月初十日函后,即电达 …… (第 120 页)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一六0(二一七四页)。)
出使大臣李凤苞函陈李傅相电令暂缓撤馆并由 陈季同 商福呢请法暂勿动兵
八月二十九日(一0、一七),出使大臣李凤苞函称:
顷巳刻奉到合肥相转传 …… (第 172 页)
速令福呢请外部电令孤酋暂勿动兵,以静候请旨酌夺;否则,一面允给、一面又扰他口,必又堕其计中也。顷已令 陈季同 往商福呢矣。
专肃,敬叩钧安。 …… (第 173 页)
有。下院议两日,虽有劝准他国调停,并有谓福呢误者;而三百五十人信从茹所为,允筹经费三十八兆,令向中国取押,逼照津约。不从者,仅百五十二人。明日散院。恐不日将扰各海口,乞即转总署、北洋并呈钦使。
二十六日 陈季同 致罗丰禄电
法以我万不克战,据地亦不为辱,必再逼乃偿。今议院允筹经费,恐将扰他口;似宜一怒安民 …… (第 174 页)
前茹面允减至五十兆佛,已电呈,并电沪道;谅达总署。其时又允七、八年交清。顷茹函复,须偿款定后,派巴赴津议商约。今照赫德所许八十兆、十年交清办理,不能再少;但勿提贡献云云。前面允者,又不认矣;不知赫有无妄许。应如何答茹?乞即转示遵。
十六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法文)
准汝将议院历次议论谅山事,电告三钦使。
十七日 (第 178 页)
陈季同 复罗丰禄电
二十一可议;然议员咸咎中国,恐迟结更吃亏。闻基隆被据,确否? …… (第 178 页)
五十兆已达,总署不允。赫议御防经费岁给百万、十年为期,更不能允。署已调赫回,德亦未去。曾前许恤五十万,奏日申饬。现停议三日,恐难速结。
十八辰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福禄呢捏续约字据在,岂假!乞剖其诬,免徒咎我。
同日罗丰禄致 (第 179 页)
陈季同 电
基安勿,新事望电。
同日 (第 179 页)
陈季同 致罗丰禄电
屡剖,福坚不认。乞将字据映印付沪报,并转禀李相。
同日接李相电
赫续请 …… (第 179 页)
茹复云:钧署前告谢有「兵系奉谕不撤」一语,即系背约。不必他国评论,但偿款可减。
同日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福笔据已付巴阅,限期退兵二条经福亲笔钩抹署押,此中国不背约之铁据。祈告外部、议院,法兵倘再 (第 182 页)
妄动,法国责成更重;并禀钦使。丰白。
同日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字据已映印百馀纸,散给各国并登沪报。法以四百人据基隆,得易守难,费经理。查说或以孤军为殉, (第 182 页)
藉诱议院之大举;乞发其奸,以告议员!
二十二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巴见禄字据,气顿沮。映者已转致各公使;沪报未登,留为退步。
同日接钧署电
二 …… (第 182 页)
宋。总署初一来电:『本日奉旨:「著李鸿章速即选雇德兵官五十人赴天津,由李鸿章调遣酌用;川资等项,在出使经费项下支给。到津后,每人薪俸若干,由李鸿章
酌定。前购两铁鉴,需用孔亟;著李鸿章设法与德国妥商,赶紧驾驶来华,毋得再延。钦此」。希转电丹崖』云。据德璀琳拟募洋弁合同。来华一年。豫发两月薪俸,不另给川资;到后月给一半,俟期满补全。阵亡病故,一年薪俸付家眷属。如不遵令,给两月薪俸撤回。一年后留用,仍照章。惟所拟薪俸数稍多,鄙见无须五十人;如有曾经战事閒退兵官,或精大小及枪法或精台水电造药各法,密为延聘一、二十人,妥立合同,电示大略。铁舰能否照前订雇开驶?并祈商办。
初四日亥刻 陈季同 来电
黎明得津电内开:『江。顷总署来电:二十九午电悉。谢已下旗出京,显与中国失和。今既有此电信 …… (第 203 页)
。并望详告外部,即转丹崖』云云。祈密办速复等因。
初六日午刻 陈季同 电
总署来电:『密。阳景泰瓶盆八件,传旨赠德君。初四面奏,奉旨允准』。希即遵办。支。
初 …… (第 204 页)
茹相曰:『总统在乡,可转致之。渠当与本部同心,极愿再见贵使也』。遂握别送至门外,犹曰:『不久再见』 (陈季同 述)!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一八四(二二一八页)。) (第 208 页)
李大臣曰:『总俟贵部函来,一并电请总署覆之。亦惟贵部所允兵船静候一节,切勿忘却』。
外部曰:『本部非躁急之辈,谨当勿忘』。语至此,饭钟已鸣,握手分别 (陈季同 谨述)。
照译法外部复函(闰五月十二日发、十三日到)
照复者:顷承贵使示以总署电报,内述 …… (第 98 页)
李大臣曰:『如果米提督所报属实,则华兵明明告以已知议和,只因未奉旨,不便退;且有人赴法营就议:显系华人未先动兵。法人何以不告巴使商办而擅自进攻?似亦法人之不合!今总俟中国亦查出实情再说可也。今最要者,但请饬兵船勿动;照前日来函候信,而不照今日来函决裂』。
茹相唯唯,遂握别 (陈季同 述)。
闰五月十七日与法外部茹相问答
是日已正三刻,往见外部。坐定,李大臣曰:『昨晚别后 …… (第 103 页)
茹相曰:『如果咎不在中国,自应凭公判断』。
李大臣曰:『如此便好。少顷,当送函来请贵部答复,以便电告中国』。
茹相曰:『可』。遂别 (陈季同 述)。
法外部茹相又五月十七日来函
西本月初四日,但就谅山第一次简略警报请告中国,本国专 …… (第 107 页)
李大臣曰:『既如此,当请贵部作一函来,订明应否赔偿,俟在津查明妥议云云;以便译告总署』。
茹相曰:『可以修函。惟为时既促,须请先行电告「本早谈论之事」;使中国先知本国之意』。遂别 (陈季同 述)。
二十四日法外部茹相复函
贵大臣十九日来函,告明于收到本部西七月初十日函后,即电达 …… (第 120 页)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一六0(二一七四页)。)
出使大臣李凤苞函陈李傅相电令暂缓撤馆并由 陈季同 商福呢请法暂勿动兵
八月二十九日(一0、一七),出使大臣李凤苞函称:
顷巳刻奉到合肥相转传 …… (第 172 页)
速令福呢请外部电令孤酋暂勿动兵,以静候请旨酌夺;否则,一面允给、一面又扰他口,必又堕其计中也。顷已令 陈季同 往商福呢矣。
专肃,敬叩钧安。 …… (第 173 页)
有。下院议两日,虽有劝准他国调停,并有谓福呢误者;而三百五十人信从茹所为,允筹经费三十八兆,令向中国取押,逼照津约。不从者,仅百五十二人。明日散院。恐不日将扰各海口,乞即转总署、北洋并呈钦使。
二十六日 陈季同 致罗丰禄电
法以我万不克战,据地亦不为辱,必再逼乃偿。今议院允筹经费,恐将扰他口;似宜一怒安民 …… (第 174 页)
前茹面允减至五十兆佛,已电呈,并电沪道;谅达总署。其时又允七、八年交清。顷茹函复,须偿款定后,派巴赴津议商约。今照赫德所许八十兆、十年交清办理,不能再少;但勿提贡献云云。前面允者,又不认矣;不知赫有无妄许。应如何答茹?乞即转示遵。
十六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法文)
准汝将议院历次议论谅山事,电告三钦使。
十七日 (第 178 页)
陈季同 复罗丰禄电
二十一可议;然议员咸咎中国,恐迟结更吃亏。闻基隆被据,确否? …… (第 178 页)
五十兆已达,总署不允。赫议御防经费岁给百万、十年为期,更不能允。署已调赫回,德亦未去。曾前许恤五十万,奏日申饬。现停议三日,恐难速结。
十八辰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福禄呢捏续约字据在,岂假!乞剖其诬,免徒咎我。
同日罗丰禄致 (第 179 页)
陈季同 电
基安勿,新事望电。
同日 (第 179 页)
陈季同 致罗丰禄电
屡剖,福坚不认。乞将字据映印付沪报,并转禀李相。
同日接李相电
赫续请 …… (第 179 页)
茹复云:钧署前告谢有「兵系奉谕不撤」一语,即系背约。不必他国评论,但偿款可减。
同日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福笔据已付巴阅,限期退兵二条经福亲笔钩抹署押,此中国不背约之铁据。祈告外部、议院,法兵倘再 (第 182 页)
妄动,法国责成更重;并禀钦使。丰白。
同日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字据已映印百馀纸,散给各国并登沪报。法以四百人据基隆,得易守难,费经理。查说或以孤军为殉, (第 182 页)
藉诱议院之大举;乞发其奸,以告议员!
二十二日罗丰禄致 陈季同 电
巴见禄字据,气顿沮。映者已转致各公使;沪报未登,留为退步。
同日接钧署电
二 …… (第 182 页)
宋。总署初一来电:『本日奉旨:「著李鸿章速即选雇德兵官五十人赴天津,由李鸿章调遣酌用;川资等项,在出使经费项下支给。到津后,每人薪俸若干,由李鸿章
酌定。前购两铁鉴,需用孔亟;著李鸿章设法与德国妥商,赶紧驾驶来华,毋得再延。钦此」。希转电丹崖』云。据德璀琳拟募洋弁合同。来华一年。豫发两月薪俸,不另给川资;到后月给一半,俟期满补全。阵亡病故,一年薪俸付家眷属。如不遵令,给两月薪俸撤回。一年后留用,仍照章。惟所拟薪俸数稍多,鄙见无须五十人;如有曾经战事閒退兵官,或精大小及枪法或精台水电造药各法,密为延聘一、二十人,妥立合同,电示大略。铁舰能否照前订雇开驶?并祈商办。
初四日亥刻 陈季同 来电
黎明得津电内开:『江。顷总署来电:二十九午电悉。谢已下旗出京,显与中国失和。今既有此电信 …… (第 203 页)
。并望详告外部,即转丹崖』云云。祈密办速复等因。
初六日午刻 陈季同 电
总署来电:『密。阳景泰瓶盆八件,传旨赠德君。初四面奏,奉旨允准』。希即遵办。支。
初 …… (第 204 页)
茹相曰:『总统在乡,可转致之。渠当与本部同心,极愿再见贵使也』。遂握别送至门外,犹曰:『不久再见』 (陈季同 述)!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一八四(二二一八页)。) (第 208 页)
台既自主,设官分职。部署略定,官吏不愿留者听内渡,有留者,有去者。时日本明治天皇已命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兵舰将大集。台中兵力薄弱,饷又不继,乃乞兵饷于沿海各督抚,无应者。又命 陈季同
介法人,求各国承认自主,皆不答。景崧复不善治军,军中时有变志。仆长李文奎杀副将方某,景崧不能正文奎罪 (第 55 页)
洲,开扩耳目;既可以印證旧学,又可以增长心思,于船政未必无益。经星使于船厂前学堂内选出魏瀚、陈兆翱、 陈季同
等三人,后学堂内选出林泰曾、刘步蟾等二人,随同日意格游历英吉利、法兰西等国;俟机船铁胁新机购便时,仍 (第 50 页)
五四
通商 五六、五八、六0、六六、六七、六八
都(见北京)
都布阿 二五、三九
郭占鳌 一九、五三、七0
郭潜 七八
野艾(番目) 五三
野番 三
钓鱼屿 七三
陆心源(存斋) 一八
陈一鹤 三九
陈八宝(番目) 二六
陈光华 一五、二一、二七、二八、三二、三三、四三
陈兆翱 五0
陈安生 一八、二五
陈有元 五一、五二 陈季同 五0
陈阿三 八二
陈阿修社 三四、七五
陈新妇仔 三五
陈维礼 四九、五0
陈辉(辉煌) 一五、 (第 110 页)
通商 五六、五八、六0、六六、六七、六八
都(见北京)
都布阿 二五、三九
郭占鳌 一九、五三、七0
郭潜 七八
野艾(番目) 五三
野番 三
钓鱼屿 七三
陆心源(存斋) 一八
陈一鹤 三九
陈八宝(番目) 二六
陈光华 一五、二一、二七、二八、三二、三三、四三
陈兆翱 五0
陈安生 一八、二五
陈有元 五一、五二 陈季同 五0
陈阿三 八二
陈阿修社 三四、七五
陈新妇仔 三五
陈维礼 四九、五0
陈辉(辉煌) 一五、 (第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