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廷试徐烺等一百五十一人
 赐陈初哲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六年
皇太后万寿恩科四月
  廷试 邵晋涵
等一百六十一人
 赐黄轩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七年四月 (第 47a 页)
  监司业梁锡玙额外司业

  三十八年
谕前据办理四库全书总裁奏请将 进士邵晋涵
周永
 年余集举人戴震杨昌霖调取来京同司校勘业经
 降旨允行但念伊等现在尚无职任自当予以登进
 之途 (第 46a 页)
   何煟(字谦之山阴人以州同效力河工授桃源同/知乾隆十三年擢河库道转两淮盐运使未)
(几罢职二十二年复授淮扬道旋随大学士刘统/勋赴豫堵筑中牟县杨桥黄河漫口成煟诚笃恪)
(勤熟谙河务历任开归陈许山东运河河南河北/各道河南按察市政两司至巡抚俱兼管河务加)
(总督兵部尚书衔卒/赠太子太保谥恭惠) 邵晋涵(廷采族孙乾隆进士/归班铨选会开四库)
(馆/充/诏以编修入馆编纂荐擢至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晋涵博闻强识硕学知名尤)
(长于史因见永乐大典采旧五代史乃荟萃编次/复蒐采群书辨證条系悉符原书一百五十卷之)

(第 46b 页)
   何煟(字谦之山阴人以州同效力河工授桃源同/知乾隆十三年擢河库道转两淮盐运使未)
(几罢职二十二年复授淮扬道旋随大学士刘统/勋赴豫堵筑中牟县杨桥黄河漫口成煟诚笃恪)
(勤熟谙河务历任开归陈许山东运河河南河北/各道河南按察市政两司至巡抚俱兼管河务加)
(总督兵部尚书衔卒/赠太子太保谥恭惠)邵晋涵(廷采族孙乾隆进士/归班铨选会开四库)
(馆/充/诏以编修入馆编纂荐擢至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 晋涵
博闻强识硕学知名尤)
(长于史因见永乐大典采旧五代史乃荟萃编次/复蒐采群书辨證条系悉符原书一百五十卷 (第 46b 页)
夏宗澜等,潜心经学,并为国子监属官。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延置儒臣,以翰林官纂辑不敷,大学士刘统勋荐 进士邵晋涵
、周永年,尚书裘曰修荐进士余集、举人戴震,尚书王际华荐举人杨昌霖,同典秘籍。后皆改入翰林,时称「五徵
、武亿同辑。

小学类

尔雅补注六卷。姜兆锡撰。尔雅补郭》二卷。翟灏撰。尔雅正义》二十卷,音义三卷 。邵晋
涵撰。尔雅补注四卷。周春撰。尔雅汉注三卷。臧庸撰。尔雅释文补》三卷。钱大昭撰。尔雅义疏二十卷。郝懿行 ……设四库全书馆,以皇子永瑢、大学士于敏中等为总裁,侍郎纪昀、大理寺卿陆锡熊等为总纂,其纂修等官则有戴震 、邵晋
涵、庄存与、任大椿、王念孙、姚鼐、翁方纲、朱筠等,与事者三百馀人,皆博选一时之俊。历二十年,始缮写告
纂误补四卷。吴兰庭撰。五代史纂误续补六卷。吴光耀撰。五代史纂误补续一卷。周寿昌撰。旧五代史考异二卷。 邵晋涵
撰。新五代史注七十四卷。彭元瑞、刘凤诰同撰。五代纪年表一卷。周嘉猷撰。五代史地理考一卷。练恕撰。补五 ……士庶仪纂六卷。刘师陆撰。吾学录初编二十四卷。吴荣光撰。国朝谥法考一卷。王士禛撰。皇朝大臣谥法录四卷。 邵晋涵
撰。皇朝谥法考五卷。鲍康撰。

汉卫宏汉官旧仪一卷,补遗一卷,不著撰人庙学典礼四卷。以上乾隆时敕辑。 ……行。四库全书考證一百卷。王太岳、曹锡宝等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二十卷。邵懿辰撰。四库全书提要纂稿一卷。 邵晋涵
撰。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阮元撰。四库阙书目一卷。徐松撰。国子监书目一卷。不著撰人氏名。徵刻唐宋人秘 ……说五卷。杨琪光撰。史通二十卷。周悦让撰。救文格论一卷。顾炎武撰。炳烛偶钞一卷。陆锡熊撰。南江书录一卷 。邵晋
涵撰。读史劄记一卷。卢文弨撰。文史通义八卷,校雠通义三卷,文史通义补编一卷。章学诚撰。史通通释二十卷
记三卷。惠栋撰。韩门缀学五卷,续编一卷,谈书录一卷。汪师韩撰。经史问答十卷。全祖望撰。南江劄记四卷。 邵晋涵
撰。群书拾补三十七卷,钟山札记四卷,龙城札记四卷。卢文弨撰。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卷,馀录三卷,竹汀日记钞
卷。陶元藻撰。墨香阁文集十五卷。彭惟新撰。小山诗钞十一卷。邹一桂撰。东原集十卷。戴震撰。南江集钞四卷 。邵晋
涵撰。抱经堂文集三十四卷。卢文弨撰。玉芝堂文集六卷,诗集三卷。邵齐焘撰。隐几山房文集十六卷。邵齐熊撰
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戴联奎,字紫垣,江苏如皋人。乾隆四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联奎少从 邵晋涵
受经学,既通籍,以清节自厉,在翰林久不迁。大学士嵇璜掌院事,将保送御史,列联奎名,满掌院学士曰:「吾 ……往。及京察举一等,又列联奎名,复言如前,终不得与,璜乃益重之。和珅为掌院,访时望傅其子丰绅殷德,或荐 晋涵
及联奎, 晋涵
移病归,联奎亦坚辞。循资累迁至内阁学士。嘉庆九年,迁兵部侍郎,历礼部、兵部、吏部。二十一年,擢左都御
(金榜) 段玉裁(钮树玉 徐承庆) 孙志祖(翟灏 梁玉绳 履绳 汪家禧) 刘台拱(朱彬) 孔广森 邵晋涵(周永年)
王念孙(子引之 李惇 贾田祖 宋绵初) 汪中(江德量 徐复 汪光爔) 武亿 庄述祖(庄绶甲 庄有可 ……人,屡试礼部不第。是时朝廷开四库馆,海内方闻缀学之士云集。台拱在都,与学士朱筠、编修程晋芳、庶吉士戴 震、学士邵
晋涵及其同郡御史任大椿、给事中王念孙等交游,稽经考古,旦夕讨论。自天文、律吕至于声音、文字,靡不该贯 ……鼐谓其将以孔子之裔传孔子之学,虽康成犹不足以限之。惜奔走家难,劳思夭年,不充其志,艺林​​有遗憾焉。

邵晋涵
邵晋涵,字二云,馀姚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归班铨选。会开四库馆,特诏徵晋涵及历城周永年、休宁戴震孔子之裔传孔子之学,虽康成犹不足以限之。惜奔走家难,劳思夭年,不充其志,艺林​​有遗憾焉。

邵晋涵

晋涵,字二云,馀姚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归班铨选。会开四库馆,特 诏徵
晋涵及历城周永年、休宁戴震、仁和余集等入馆编纂,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四十五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五十六年,大考迁左中允。擢侍讲学士,充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注官。

晋涵左目眚,清羸。善读书,四部、七录,靡不研究。尝谓尔雅者,六艺之津梁,而邢疏浅陋不称;乃别为正义二 ……略也。欲先辑南都事略,使条贯粗具,词简事增,又欲为赵宋一代之志,俱未卒业。其后镇洋毕沅为续宋、元通鉴 ,嘱
晋涵删补考定,故其绪馀稍见于审正续通鉴中。

晋涵性狷介,不为要人屈。尝与会稽章学诚论修宋史宗 旨,
晋涵曰:「宋人门户之习,语录庸陋之风,诚可鄙也。然其立身制行,出于伦常日用,何可废耶?士大夫博学工文 ……分,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 又以邵
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證。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
词,所作多沉博绝丽,既而精通古训及地理之学。乡举时,以解论语过位、升堂合于古制,大兴朱圭亟拔之。后从 邵晋涵
、任大椿、王念孙游,其学益进。尝以解经必先通训诂,而载籍极博,未有汇成一编者,乃偕同志孙星衍、阮元、 ……有尔雅义疏十九卷,春秋说略十二卷,春秋比一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书说二卷。

懿行尝曰: 「邵晋涵
尔雅正义蒐辑较广,然声音训诂之原,尚多壅阂,故鲜发明。今馀作义疏,于字借声转处,词繁不杀,殆欲明其所 ……」懿行之于尔雅,用力最久,藁凡数易,垂殁而后成。于古训同异,名物疑似,必详加辨论,疏通證明,故所造较 晋涵
为深。高邮王念孙为之点阅,寄仪徵阮元刊行。元总裁会试时,从经义中识拔懿行者也。

其笺疏山海经,援引 ……舛甚。

又考禹贡三江,以为汉志言「分江水首受江,东至馀姚入海」。夫曰「分江水」,曰「首受江」,则非 南江
之正流可知;曰「东至馀姚入海」,则非在吴入海可知,与禹贡三江无与。又考太岁、太阴,以为太岁者,岁星与 ……主钟山、正谊、紫阳书院,卒,年八十有二。

珔爱书如命,学有本原。主讲席几三十年,教士以通经学古为先 。与
桐城姚鼐、阳湖李兆洛并负儒林宿望,盖鼎足而三云。著有说文假借义證二十八卷,经文广异十二卷,文选集释二 ……有徵,昭若发蒙,诚百世不祧之祖。义则凡字书、韵书、训诂之书,浩如烟海,而欲通经训,莫详于段玉裁说文注 ,邵晋
涵、郝懿行尔雅疏及王念孙广雅疏證。贯串博衍,超越前古,是皆小学全体大用。」

其读礼经,恒苦乾、嘉以
  相国名元,姓阮氏;字伯元,号云台。祖玉堂,官湖南参将,始占籍仪徵。尝从大帅征苗;有降苗数千,大帅将戮之。以死请,得免。及公贵,人以为阴德所致云。
  乾隆五十一年公年二十三,举乡试。入都,与 邵二云
、王怀祖、任子田三先生友,作「考工记车制图解」,有江、戴诸家所未及者。五十四年,成进士,选庶常;散馆 (第 80 页)
       (--以上见「碑传集」卷一百三十「经学」(上之上)。)




   邵廷采
    族祖邵先生廷采行状   邵晋涵

  先生讳廷采,字允斯,更字念鲁;馀姚人。曾祖讳洪化,早世;曾祖母翁孺人,以苦节著。祖讳曾可,少称孝 …… (第 420 页)
  先生貌甚丰,长不踰中人,目睒睒有光;纻袍布履,门庭秩如,居暗室必端坐。饮酒数升,不乱;酒后谈忠孝事,激昂奋发,闻者咸兴起。笃于三党,养老姑,终其世。

从弟廷英不能治生,而好言懋化;瞰先生脩脯所入,辄以行贾。屡屡丧赀,先生终弗问。授徒陶家堰,邻妇言出于梱,然闻 邵先生
过,噤不敢语;居一年,改为善。过道墟,章氏主人设食;主妇闻之,切肉必方正、必寸断,匪是莫敢进。童子 …… (第 424 页)
  先生娶陶氏,生四子:长承濂,监生,考授州判衔;次承明;次继云,康熙丁酉举人,陕西西乡县知县;次承朱。孙九人。承濂等葬先生于慈溪之龙山,仁和龚翔麟铭其墓。先生与先王父同九世祖,先王父尝问古文法于先生,兄事之甚谨;伏腊过从,终日论学,先生未尝不意得也。 晋涵
逮事王父,故得闻先生遗事甚详。先生四子相继卒,诸孙 (第 425 页)
贫甚;或取「文集」刻板,付质库。诸孙中有先观者,于 晋涵
为兄,有志行。时言先生葬域,形家皆言其不利;谋改葬,力未能也。又自以不能守先代遗书为大蹙,间至流涕。 (第 426 页)
丙戌夏,赴馆西乡,道暍死。先观有兄曰先益,先生之仲孙也。丁亥,从福建归,改葬先生于馀姚九垒山,赎「文集」刻板藏于家;乃欷歔语 晋涵
曰:『家世自鲁公公传阳明之学,迨王父而获有成书;遗编仅存,世无知者。夫先祖有美而不彰,与于不仁之甚也 …… (第 426 页)
某自患不能保其家声以表其先人,而特有厚望于子;子能乞当世之立言者阐扬遗书,俾不终泯于世,死不恨矣』! 晋涵
敬谢,将为之校雠卷帙;会有徐州之行,不暇为。庚寅, (第 426 页)
晋涵
在京师得家书,则兄先益以九月病瘵死矣;悲哉!先生经明行修,不克昌其身;并其子孙之自好者,不得永其年: …… (第 426 页)
方所资取,至先生而集其成;先生殁,而史学亦绝』!呜呼!此不仅一家之恸也。会稽章君学诚笃好先生之文,遇 晋涵
于京师,辄问先生后嗣,形诸叹息;时抱先生之文号于众曰:『百馀年,无此作矣!世有治古文而成学者乎?不能 (第 426 页)
舍先生而有他求矣』。嗟乎!先生去今六十年,乡里几不知其姓氏; 晋涵
愧不能绍其家学,而得章君为之推重不遗馀力,潜德幽光将赖以显著。詹事嘉定钱先生称章君为先生后世桓谭,信 (第 426 页)
矣。壬辰春, 晋涵
来太平使院,大兴朱学士旧因章君知先生,语及「思复 …… (第 426 页)
堂文集」;且曰:『吾当为之表』。 晋涵
跃然曰:『是固望于有道德而能文章者!窃有愿未敢遽以请也,今幸乃得之』!谨摭粗能记忆者为状,以求学士之 (第 427 页)
文以彰先生之学,庶异日上史馆,备采择。
  族孙 晋涵
谨状。 (第 427 页)
     邵先生
墓表   
朱筠

  有明馀姚王文成公讲「致良知」之学,卒以功业显著有效。于是门弟子满天下,江西、 (第 427 页)
泰州、龙溪并述;学案传授著录者辄数百人,辐辏驰骋,或不轨师说为訾议于世。而同里传其学以醇谨称最者,曰徐爱(曰仁)、钱德洪(绪山)、闻人诠(邦正)、胡瀚(今山);后少传者,惟德洪传沈国模(求如)、国模传韩孔当(遗韩)、邵曾可(鲁公)。曾可生贞显,字鹤閒;贞显生延采,字允斯,又字念鲁,学者所称「念鲁先生」也。鼎革之初,诸老殂丧,先生岿然承绝业于荒江斥海之滨。尝西北游,走潼关,思有所用;退而老死,以古文词传于其家。死于今六十年,姓名不出于乡党,学者罕能道之,而遗书将坠。筠及门会稽章学诚笃好其文,数为筠感激言之。乾隆辛卯冬,先生之亲同姓诸孙 晋涵
来谒筠于太平使院,为筠言先生始未详具,且曰:『先生诸孙先益、先观最贤,思欲张大先生之行与文;不幸先后 …… (第 427 页)
之石未有表者;敢状以请』!筠故无所闻见于先生,然心知 晋涵
笃论君子也,不敢辞!
  按状:先生幼失母;少长察察,用父呵自敛。从群儿戏为白打;祖母孙,戒之向学。 …… (第 428 页)
  先生貌丰,目有光;纻袍布履,门庭洁如,居室必正坐。饮酒数升,不乱;酒酣以往,谈忠孝事,人人感动。平生笃于三党,养老姑,终其身。从弟廷英数喜言石儿蠡之术,固乞先生束脯所入行贾;辄丧之,弗问也。友教陶家堰,邻妇训声数出于梱,闻 邵先生
过,数止;一年而改。数过道墟,章氏主人设食;主妇闻之,切肉必方、器必再三拭,乃敢进。乡里童子遭于道, …… (第 430 页)
  先生娶陶氏,生子四:长承濂,国子监生,考授州判;次承明;次继云,康熙丁酉举人,陕西西乡县知县;次承朱。孙九人。承濂等初葬先生于慈溪之龙山,仁和龚翔麟铭其墓;后以形家言曰「不吉」,乃改葬。先生之弟行向荣, 晋涵
祖父也,尝从先生问 (第 431 页)
  按公幼读书一目十行,背诵如泻水。举止端重,器局英亮。少,随侍父巡抚公贵州广西官舍。弱冠,从王述庵侍郎、 邵二云
学士受业;丁外艰。后游岭南,与德清许周生 (第 59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