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地理類
戌,郎中曹元弼进所著礼经校释,赏编修。癸丑,广东大雨,东西北三江并溢,冲决围堤。
六月丁巳,前 祭酒王先谦 进所著尚书孔传参正、汉书补注、荀子集解、日本源流考,赏内阁学士衔。甲子,免广西矿地出井、出口两税五年
六月丁巳,前 祭酒王先谦 进所著尚书孔传参正、汉书补注、荀子集解、日本源流考,赏内阁学士衔。甲子,免广西矿地出井、出口两税五年
大绌。迄于同治,岁入之项,转以釐金洋税大宗,岁出之项,又以善后筹防为钜款。
光绪五年八月,翰林院侍 读王先 谦奏:「旧入之款,如地丁杂税、盐务杂款等,共四千万,今止入二千七八百万。新入之款,如洋税一千二百万,
光绪五年八月,翰林院侍 读王先 谦奏:「旧入之款,如地丁杂税、盐务杂款等,共四千万,今止入二千七八百万。新入之款,如洋税一千二百万,
汉、唐以来所未逮也。各省先后进书,约及万种,阮元既补四库未收书四百五十四种,复刊经解一千四百十二卷, 王先谦
又刊续经解一千三百十五卷,而各省督抚,广修方志,郡邑典章,粲然大备。其后曾国籓倡设金陵、苏州、扬州、 ……卷,析疑一卷,商是一卷。洪良品撰。书经通论一卷,今文尚书考證三十卷。皮锡瑞撰。尚书孔传参正三十六卷。 王先谦
撰。尚书大传考异补遗一卷。卢文弨撰。别本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卷。孙之騄撰。尚书大传注四卷。孔广林撰 ……毛诗异文笺》十卷。陈玉树撰。毛诗谱》一卷。胡元仪撰。诗经通论》一卷。皮锡瑞撰。诗三家义集疏》二十九卷 。王先
谦撰。
宋杨简《慈湖诗传》二十卷。宋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宋袁燮絜斋毛诗经筵讲义》四卷。宋林 ……,礼聘儒雅,广修方志,郡邑典章,粲然大备。阮元补四库未收书四百五十四种,复刊学海堂经解一千四百十二卷 ,王先 谦续刊一千三百十五卷,甄采精博,一代经学人文萃焉。曾国籓督两江,倡设金陵、苏州、扬州、浙江、武昌官书
宋杨简《慈湖诗传》二十卷。宋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宋袁燮絜斋毛诗经筵讲义》四卷。宋林 ……,礼聘儒雅,广修方志,郡邑典章,粲然大备。阮元补四库未收书四百五十四种,复刊学海堂经解一千四百十二卷 ,王先 谦续刊一千三百十五卷,甄采精博,一代经学人文萃焉。曾国籓督两江,倡设金陵、苏州、扬州、浙江、武昌官书
。汉书疏證三十六卷。沈钦韩撰。汉书注校补五十六卷。周寿昌撰。汉书管见四卷。朱一新撰。汉书补注一百卷。 王先谦
撰。汉初年月日表一卷。姚文田撰。汉书律历志正讹二卷。王元启撰。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全祖望撰。汉书地理 ……卷,食货志一卷。郝懿行撰。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一卷。成蓉镜撰。补梁疆域志四卷。洪饴孙撰。魏书校勘记一卷。 王先谦
撰。北周公卿表一卷。练恕撰。南北史识疑四卷。王懋竑撰。补南北史表七卷。周嘉猷撰。补南北史志十四卷。汪 ……策编年一卷。顾观光撰。小腆纪年附考二十卷。徐鼒撰。东华录三十二卷。蒋良骥撰。十朝东华录四百二十五卷。 王先谦
撰。咸丰朝东华续录六十九卷。潘颐福撰。光绪东华录二百二十卷。朱寿朋撰。滇云历年传十二卷。倪蜕撰。 ……考三卷。陈澧撰。水经注洛泾二水补一卷。谢钟英撰。水经注图二卷。汪士铎撰。合校水经注四十卷,附录二卷。 王先谦
撰。河源纪略三十六卷。乾隆四十七年,纪昀、陆锡熊等奉敕撰。今水经一卷。黄宗羲撰。水道提纲二十八卷。齐
注校二十卷,附校勘补遗一卷。谢墉撰。荀子补注一卷。刘台拱撰。荀子补注二卷。郝懿行撰。荀子集解二十卷。 王先谦
撰。贾子次诂十六卷。王耕心撰。盐铁论考證三卷。张敦仁撰。新序校补一卷,说苑校补一卷。卢文弨撰。读说苑 ……子独见三十三卷。胡文英撰。庄子本义二卷。梅冲撰。庄子解一卷。吴俊撰。说庄三卷。韩泰青撰。庄子集解八卷 。王先
谦撰。庄子约解四卷。刘鸣典撰。南华通七卷。孙家淦撰。南华释名一卷。金人瑞撰。南华本义二卷。林仲懿撰。
濂亭文集八卷。张裕钊撰。仪顾堂集二十卷。陆心源撰。枕经堂文钞二卷,骈文二卷。方朔撰。虚受堂文集十六卷 。王先
谦撰。庸盦全集十五卷。薛福成撰。吴挚甫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吴汝纶撰。函雅堂集二十四卷。王咏霓撰。诵芬 ……集五百七十四卷。潘锡恩编。古文词类纂四十八卷。姚鼐编。古文词略二十四卷。梅曾亮编。续古文词类纂三十四 卷。王
先谦编。续古文词类纂二十八卷。黎庶昌编。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卷。经史百家简编二卷。鸣原堂论文二卷。曾国籓 ……元瑞、曹振镛同编。骈体正宗十二卷。曾燠编。骈文类苑十四卷。姚燮编。八家四六八卷。孙星衍编。十家四六十 卷。王
先谦编。历朝赋格十五卷。陆葇编。历朝赋楷九卷。王修玉编。赋汇录要笺略十卷。吴光昭撰。七十家赋钞五卷。 ……燮清撰。国朝词雅二十四卷。姚阶编。绝妙近词六卷。孙麟趾编。绝妙近词续钞二卷。余集、徐楙同编。诗馀偶钞 六卷。
王先谦编。燕市联吟集四卷,讨春合唱一卷。袁通编。金陵词钞八卷。秦际唐编。江东词社选一卷。秦耀曾编。广
时订定合同后,业已筑成粤省之佛山三水铁路一百馀里,广州至英德干路亦已购地开工。乃三十年春间,张之洞忽 信王先
谦等之言,不惜钜资,经向美公司废约,坚持固执,卒至停罢。废约后,原欲集鄂、湘、粤三省之力以成此路。讵
,船多货少。刻下既未能遽赴外洋各国,以广收贸易之利,祗宜量为变置,使所出之数不至浮于所入也。」六年, 祭酒王先谦
请整顿招商局务,语涉宣怀。疏下江督刘坤一,言宣怀于购旗昌轮船时,声言有商款百馀万,实无所有,有意欺谩 ……督令局员,酌派丰顺、保大等船,先赴东洋试行。行之有效,渐及于西洋,则贸迁有无之利,中外分之。」明年, 祭酒王先谦
亦以为言。均下所司核议。先是招商局船驶往新嘉坡、小吕宋、日本等处,不足与外轮竞利,寻即停罢。嗣遣和众
末以上,上嘉纳,命署湖广总督。逾岁,到官,旋实授。劾罢巡警道冯启钧、劝业道邹履和。湘民饥变,复纠弹前 祭酒王先谦
、主事叶德辉、道员孔宪谷阻挠新政状,中旨分别惩革,繇是威望益著。其时朝廷筹备立宪,瑞澄希风指,凡置警
楠(子恭冕) 龙启瑞(苗夔 庞大坤) 陈立 陈奂(金鹗) 黄式三(子以周) 俞樾(张文虎) 王闿运 王先谦
孙诒让 郑杲(宋书升 法伟堂)
马宗梿(子瑞辰 孙三俊)
马宗梿,字器之,桐城人。由举人官东流县 ……十一卷,湘军志十六卷,湘绮楼诗文集及日记等。子女并能通经,传其家学。次子代丰,早世,著有公羊例表。
王先谦
王先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擢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军志十六卷,湘绮楼诗文集及日记等。子女并能通经,传其家学。次子代丰,早世,著有公羊例表。
王先谦
王先 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擢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上 ……之道,靡不勤求夙夜,遇事防维。今宵小横行,已有端兆。若不严加惩办,无以振纲纪而肃群情。」疏上不报。
先 谦历典云南、江西、浙江乡试,搜罗人才,不遗馀力。既莅江苏,先奏设书局,仿阮元皇清经解例,刊刻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卷。南菁书院创于黄体芳 ,先 谦广筹经费,每邑拔取才士入院,而督教之,诱掖奖劝,成就人材甚多。开缺还家,历主思贤讲舍,岳麓、城南两 ……宣统二年,长沙饥民《门共》围抚署,卫兵开枪击毙数人,民情愈愤,匪徒乘之放火烧署。省城绅士电请易巡抚, 以先 谦名首列 ,先 谦不知也。总督瑞澄奏参,部议降五级。同乡京官胡祖荫等以冤抑呈递都察院,亦不报。国变后,改名遁,迁居乡
马宗梿(子瑞辰 孙三俊)
马宗梿,字器之,桐城人。由举人官东流县 ……十一卷,湘军志十六卷,湘绮楼诗文集及日记等。子女并能通经,传其家学。次子代丰,早世,著有公羊例表。
王先谦
王先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擢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军志十六卷,湘绮楼诗文集及日记等。子女并能通经,传其家学。次子代丰,早世,著有公羊例表。
王先谦
王先 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擢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上 ……之道,靡不勤求夙夜,遇事防维。今宵小横行,已有端兆。若不严加惩办,无以振纲纪而肃群情。」疏上不报。
先 谦历典云南、江西、浙江乡试,搜罗人才,不遗馀力。既莅江苏,先奏设书局,仿阮元皇清经解例,刊刻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卷。南菁书院创于黄体芳 ,先 谦广筹经费,每邑拔取才士入院,而督教之,诱掖奖劝,成就人材甚多。开缺还家,历主思贤讲舍,岳麓、城南两 ……宣统二年,长沙饥民《门共》围抚署,卫兵开枪击毙数人,民情愈愤,匪徒乘之放火烧署。省城绅士电请易巡抚, 以先 谦名首列 ,先 谦不知也。总督瑞澄奏参,部议降五级。同乡京官胡祖荫等以冤抑呈递都察院,亦不报。国变后,改名遁,迁居乡
弁 言
清蒋良骐(一作骥)纂辑、 王先谦 增补之「东华录」,前已就其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选刊一书,称为「东华录选辑」,列于「文丛」第二六二种; (第 1 页)
兹又据 王先谦 纂乾隆、嘉庆、道光及同治四朝「东华续录」并潘颐福纂咸丰朝「东华续录」照例合选一书,名曰「东华续录选辑 …… (第 1 页)
「辞源」:『「东华录」,书名;清蒋良骥编纂。清内阁在东华门内,言所录为内阁之档案也;述清代肇兴规模,始自太祖天命以迄世宗雍正。 王先谦 病其简略,为之增补;再以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五朝续之,为「东华续录」。朱寿朋又增德宗一朝』。 …… (第 2 页)
「辞海」:『「东华录」,书名;清蒋良骥编。所述自太祖天命迄世宗雍正六朝肇兴规模;曰「东华」者,以内阁在东华门内,所录乃内阁档案也。 王先谦 增续高宗至穆宗五朝,谓之「十一朝东华录」。朱寿朋又增德宗一朝为「东华续录」』。
「大汉和辞典 (第 2 页)
」(日人诸桥辙次著):『「东华录」,书名,三二卷;清蒋良骐撰。乾隆三十年十月,国史馆开设于东华门内,良骐在职,编纂此书。自太祖天命以迄世宗雍正十三年,用编年体编纂。后 王先谦 以蒋书失之于简,本各朝实录增补,作天命朝「东华录」三六卷、康熙朝 …… (第 2 页)
「清史稿」(关内本)「艺文志」编年类:『「东华录」三二卷,蒋良骐撰。十朝「东华录」四二五卷, 王先谦 撰。咸丰朝「东华续录」六九卷,潘颐福撰。「光绪东华录」二二0卷,朱寿鹏撰』。
据上列各种资料, (第 3 页)
清蒋良骐(一作骥)纂辑、 王先谦 增补之「东华录」,前已就其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选刊一书,称为「东华录选辑」,列于「文丛」第二六二种; (第 1 页)
兹又据 王先谦 纂乾隆、嘉庆、道光及同治四朝「东华续录」并潘颐福纂咸丰朝「东华续录」照例合选一书,名曰「东华续录选辑 …… (第 1 页)
「辞源」:『「东华录」,书名;清蒋良骥编纂。清内阁在东华门内,言所录为内阁之档案也;述清代肇兴规模,始自太祖天命以迄世宗雍正。 王先谦 病其简略,为之增补;再以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五朝续之,为「东华续录」。朱寿朋又增德宗一朝』。 …… (第 2 页)
「辞海」:『「东华录」,书名;清蒋良骥编。所述自太祖天命迄世宗雍正六朝肇兴规模;曰「东华」者,以内阁在东华门内,所录乃内阁档案也。 王先谦 增续高宗至穆宗五朝,谓之「十一朝东华录」。朱寿朋又增德宗一朝为「东华续录」』。
「大汉和辞典 (第 2 页)
」(日人诸桥辙次著):『「东华录」,书名,三二卷;清蒋良骐撰。乾隆三十年十月,国史馆开设于东华门内,良骐在职,编纂此书。自太祖天命以迄世宗雍正十三年,用编年体编纂。后 王先谦 以蒋书失之于简,本各朝实录增补,作天命朝「东华录」三六卷、康熙朝 …… (第 2 页)
「清史稿」(关内本)「艺文志」编年类:『「东华录」三二卷,蒋良骐撰。十朝「东华录」四二五卷, 王先谦 撰。咸丰朝「东华续录」六九卷,潘颐福撰。「光绪东华录」二二0卷,朱寿鹏撰』。
据上列各种资料, (第 3 页)
本书据清季朱寿朋纂修「东华续录」(光绪朝)选辑,可谓是前刊「东华续录选辑」(「文丛」第二七三种)一书之续编。但何以不与前书合编而以「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单行本印行?就形式上言,其故有三:一为前书原书主由 王先谦
所纂(其中咸丰朝「续录」何以未见王纂而代以潘颐福之辑?尚待稽考。请参阅前书「弁言」),本书原书则系朱 …… (第 1 页)
至就内容而言,本书始于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日兵侵略牡丹社事件之后,中经法、越一役法兵之侵台,讫于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台、澎之沦日;其间「开山抚番」、筹防建省之经营,不啻为清季台湾开一创局。可惜甲午(一八九四)中、日战争结果,台、澎竟罹割地之变。此一时期台湾史事发展之因果互有关联,自行编印一书,有其必要。
又按光绪以前,历朝「东华录」(乾隆以下称「续录」)系由国史馆馆臣所纂;因此王纂原书均内题「臣 王先谦 敬编」、潘纂原书内题「臣潘颐福敬编」(潘氏是否供职国史馆,尚待考)。本书原书(凡二二0卷)刊行于宣统 (第 2 页)
至就内容而言,本书始于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日兵侵略牡丹社事件之后,中经法、越一役法兵之侵台,讫于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台、澎之沦日;其间「开山抚番」、筹防建省之经营,不啻为清季台湾开一创局。可惜甲午(一八九四)中、日战争结果,台、澎竟罹割地之变。此一时期台湾史事发展之因果互有关联,自行编印一书,有其必要。
又按光绪以前,历朝「东华录」(乾隆以下称「续录」)系由国史馆馆臣所纂;因此王纂原书均内题「臣 王先谦 敬编」、潘纂原书内题「臣潘颐福敬编」(潘氏是否供职国史馆,尚待考)。本书原书(凡二二0卷)刊行于宣统 (第 2 页)
报告.武汉:黄鹤楼公园管理处,2008.
赵一清等注.三国志注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先谦 、朱寿朋等撰.东华录 东华续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贺铸著,王梦隐、张家顺校注.庆湖遗
赵一清等注.三国志注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先谦 、朱寿朋等撰.东华录 东华续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贺铸著,王梦隐、张家顺校注.庆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