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月,免贵州兴义等属被扰逋赋。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免热河腾围旗民租课三年。乙酉,自三月初旬, 慈禧太后
弗豫,月馀不视朝。至是,御史李宏谟请勤召对。谕责其冒昧,严饬之。癸巳,徐占彪军剿肃回屡捷。左宗棠劾成 ……  五月壬寅朔,法、越和议定,谕边将安辑内迁难民。壬子,上幸圆明园还宫。日本攻台湾番社。丁巳,以 慈禧太后
圣节,予在京旗官六十以上者恩赏,停本年秋审、朝审人犯句决。己未,彗星见。乙丑,诏赈奉天灾民。丙辰,允
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文宗嗣子,穆宗从弟也。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本生母叶赫那拉氏, 孝钦皇后
女弟。同治十年六月,诞于太平湖邸第。十三年,食辅国公俸。

  十二月癸酉,穆宗崩,无嗣。慈安皇太后
氏薨,不辍朝,不素服,命僧格林沁穿孝,谥和裕。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琳皇贵太妃乌雅氏薨,会初十日 慈禧太后
万寿,命大内、宗室王公百官展期十二日素服一日。
入城议抚。十一年,薨,谥曰敬。子晋祺,袭。历左宗人、右宗正、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德宗大婚,加亲王衔。 孝钦皇后
万寿,赐四团龙补服,并岁加银二千。二十六年,薨,谥曰诚。子崧杰,袭,宣统二年,薨,谥曰顺。子晏森,袭 ……谥曰勤。子庆恩,袭。穆宗大婚,赐三眼孔雀翎。光绪七年,薨,谥曰敏。子讷勒赫,袭。德宗大婚,赐食全俸。 孝钦
皇后万寿,岁加银二千。逊位后,薨,谥曰质。

子 谦襄郡王 瓦克达

  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
,不主画疆自守,以故诸军会集,东西二渠率皆就歼山东。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 慈禧太后,
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
三十二年,移督两江,设学堂,办警察,造兵舰,练陆军,定长江巡缉章程,声闻益著。

宣统改元,调直隶。 孝钦皇后
梓宫奉安,端方舆从横冲神路,农工商部左丞李国杰劾之,坐违制免。既而御史胡思敬又弹其贪横凡十罪,事下张
、乾两朝,以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丁观鹏为最,宗苍所作,尤有士气,道光以后无闻焉。至光绪中, 孝钦皇后
喜艺事,稍复如意馆旧规,画史皆凡材,无可纪者。

华岩,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临汀人。慕杭州西湖之
  二十三日,唐藩至浦城县。祖制:亲藩不得擅自起兵。唐藩以父为叔鸩,袭封后,即举兵报仇勤王;启行,以寇梗还国。崇祯九年,奉迁降之命,以越关擅毙送高墙。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闯贼之变,烈庙身殉。五月十五日,福藩即位金陵,诏改来年为弘光元年;随允广昌伯刘良佐奏,赦原爵唐王奉降庶人(御讳聿键)于凤阳高墙。十二月,赐复亲王冠带,送东粤閒住。贫无路费,自凤阳至南都,迁延时日,又回镇江,由丹阳至苏州。风闻清兵陷南京,天子蒙尘,乃避难至湖州,又至嘉兴。大总兵陈洪范、陈梧、汪硕德、吏部尚书徐石麒、淮抚钱继登、太监高起潜等面请唐藩监国,坚辞谦让。乃睿撰揭帖,倡奉潞藩。又得 慈禧太后
之命,潞藩随于六月初八日监国于杭州。初十日,唐藩至杭请朝,具本劝进,面陈方略,不允。靖[虏]伯郑鸿逵 (第 3 页)
  敕禁各关兵将,毋得放逆辅马士英入关。士英在金陵,卖官纳贿,颠倒贤奸,三尺童子咸唾骂。清至金陵,奉圣安驾同行。势逼不能顾,弃之。又奉 慈禧太后
之杭。杭人不相容,势逼又弃去。独拥辎重,与部下将士数千奔逃各处,方国安、朱大典咸数其误国之罪而驱逐之 (第 23 页)
。闻今上即位闽海,又谋入关。平彝侯郑芝龙素与士英善,以其不即降清而亟亟求太祖子孙而立之,一念可嘉。上下其议于庙堂,议云:『士英蠹国偾师,祸延宗社;擅权纳贿,怨结生灵。眷私兵以致寇,为凶暴于国门;拥天子以出居,遂卖君于中道。繇昔言之:误我圣安皇帝、误我 慈禧太后,
蒙尘播迁,罪在天下,当为天下之所共诛;繇今言之:不奉隆武之朔、不请街之辜,矫虔狠戾,罪在兴朝,当为 (第 23 页)
  此回集县志及同治、光绪二案报准之节孝册。其同治以前节孝无几者,何哉?盖因同治以前所报节孝甚难,必名门大家,托人将册呈上北京,或地方官特请,始准耳。同治十二年起, 西太后
知孀妇之艰难,特旨命各省督抚通饬各地方官,令绅士采访贞烈节孝妇;其采访章程刊于上。各地方官每十二年汇 (第 67 页)
  益阳王某,盖辽藩裔也。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王聚众于严州,总兵方国安亦与之相应,王遂用「监国」印,署置官吏。及隆武帝立,大学士黄道周驰书晓以大义,王犹豫未决。未几,国安归鲁监国,王势益孤;乃遣其监纪推官邵有璟,副总兵冯生舜奉表入贺,而「监国」之号犹未除也。诏让之曰:『国家敦厚懿亲,自有典制;朕复天性仁恕,笃爱宗枝。王借受 慈禧太后
之命,又借勋镇方国安之推奉,近日表奏虽来,公然用「监国之宝」;不知此宝授自何人?勋镇国安等疏王本末甚 (第 956 页)
    论曰:读唐公「请缨日记」,公虽翰林起家,能于弹烟雨之中赏识刘军门永福谅山诸战,挫法军精锐,奏肤功于异域,雍雍乎有儒将之风。故当简放台湾道时,陛见 西太后,
委以海疆重镇焉。何以台湾割让,绅民举为伯里玺天德?亦冀台亡而复存。何以调度失宜,日军登岸月馀, (第 39 页)
  敕禁各关兵将:毋得放逆辅马士英入关。初,士英在金陵卖官纳贿,颠倒贤奸;三尺童子,咸为唾骂。及金陵之变,圣安出奔,士英不顾,独奉 慈禧太后
至杭。杭人不能相容,势逼,又弃去;独拥重赀,与部下将士数千奔逃各处,方国安、朱大典咸数其误国之罪而驱 (第 77 页)
逐之。闻帝即位闽海,又谋入关。芝龙素善士英,独以为士英不即叛降,而亟亟求太祖子孙而立之一念可嘉。帝下其议于庙堂;议云:『士英蠹国偾师,祸延宗社;擅权纳贿,怨结生灵。养私兵以致寇,为凶暴于国门;拥天子以出居,遂卖君于中道。由昔言之,误我圣安皇帝、误我 慈禧太后
蒙尘播迁,罪在天下,当为天下之所共诛; (第 77 页)
  弘光[元年]乙酉四月,圣安命移江广;道浙江,暂驻台州。
  五月十日,南都复陷,圣安出奔。马士英率所部奉 慈禧太后
至杭州,原任左都御史刘宗周曰:『士英亡国之罪不必言矣;焉有身为宰相,弃天子、挟母后而逃者?当事既不能 (第 243 页)
   弁 言

  清德宗,名义上在位三十四年(一八七五~一九0八),而亲政的时间甚暂,可以说政权始终是在 慈禧太后
的手里。现在,我们由其实录选辑有关台湾的部份,编为「文丛」之一。这一时期台湾的重大事故,大体如下。 (第 1 页)
  后驻守胶州。丁酉秋,兖州土匪戕德国二教士,德使方向总理衙门索偿,遽于冬间有德舰三艘径趋胶州海面。晨兴,公方在操场简练,德兵忽登岸;其主将先赍文来,略言『此事已在总署交涉,与贵军无干;请相约两军皆不侵犯』!公以职守所在,不之许。顾其时火药、子弹悉罄。--盖李秉衡时为鲁抚,秋季应领火药、子弹,必迟至冬尽始发,无论冬季已;公所部勤于操演,故子药早空。且兖案及德图胶之谋皆早发露,而事前京、省未有文牍通知,故公当时觉德兵之突如其来,藐不知其用意所在。乃急通电询问,且请发药弹备战,而电线为德兵割断;遣卒走百里外,分电北洋、山东请命。北洋大臣王文韶复电力禁开战; 慈禧太后
知公猛将,恐失公,特旨调离胶州百里。从此,胶澳遂为德所佔踞矣。公一腔热血,屡请一战,卒末由达;振跃叱 (第 2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