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官入阁圭推诚纳善每存规益上益任之封永宁县
 男黄门侍郎迁侍中它日进见有美人侍侧上指之
 曰此庐江王瑗贼其夫而纳其室者也圭避席曰陛
 下以庐 江为是
邪非邪上未喻其问对曰昔齐桓公
 问郭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 (第 45a 页)
  督伪伯陈其纶窃据瑞金遥附海寇郑成功结寨
  大柏山鸣佩檄总兵胡有升等督兵进𠞰其纶败
  窜入宁都天心寨为土人擒斩又搜捕伪侯汪龙
  于九 江是
时成功党胡宁等猖獗逞乱鸣佩策官
  军于荡茜诸泾击走之未几故明鲁王旧将张名
  振聚船海上屡犯崇明鸣 (第 2b 页)
  陵次诸暨处万山之会长江汇之次馀姚壤接四
  明与上虞皆在曹娥江之左江发源浦阳水经注
  所谓浦阳 江是
也次嵊次新昌俱负会稽山之阳 (第 24b 页)
  (句章东海中洲也越语注云甬甬江句句章通典/曰越徙夫差于甬东韦昭曰即句章东浃口外洲)
  (舆地广记定海有大浃 江是
浃口外洲即翁洲也/翁洲之地为甬东自周而已然矣汉武帝元鼎六) (第 12b 页)
 竹山 绍兴府志在县东南五里形如龟其北趾踆

  于 江是为
县水口
 白山 万历绍兴府志在县东南三里亦名蛇山
 西石头山 嘉泰会稽志在县西三里
 童山 嘉泰会稽 (第 44b 页)
  伯益庙 于越新编在山阴县承务乡一名稽山庙

   (傅揆重稽山庙柱联稽唐虞二典烈山泽驱蛇龙/佐禹以平水土三 江是
底故带砺特存乎两浙读)
   (山海一经刊草木爚鱼虫配稷而粒/烝民九土攸同宁俎豆仅盛于八乡)
  越 (第 10b 页)
  寺成以书来属余为记余观招宝山杰立于定海
  县城之东与竹山对峙相去不一里为潮汐出入
  所经崩涛激湍雷轰电转所谓大浃 江是
也东南
  濒海之郡皆有水道以通舟楫于海然多浩渺辽
  阔莫可究诘惟大浃江两山迫束舟行不得并帆
   (第 65a 页)
  坝遂与太湖隔
  秦淮在府治东南相传秦时所凿丹阳记云秦凿
  金陵方山断处为渎即今淮水经城中入大 江是
  
曰秦淮建康实录云秦淮水旧名龙藏浦有二源
  一出句容华山南流一出溧水东庐山北流合流
  于方山埭贯城 (第 50b 页)
  通射阳湖西北至宋口(宋一/作末)入淮通粮道也今广

  陵韩 江是
禹贡锥指吴越春秋吴将伐齐自广陵
  阙江通淮曰渠水汉志江都县有渠水首受江北
  至射阳入湖是也又名中 (第 11a 页)
  (以目前之见为长久之策指常熟昆山枕流之地/为可导诸港而决之江开福山茜泾等十馀浦殊)
  (不知古人建立堤堰所以防太湖泛溢淹没腹内/良田今若就东北诸港决水入 江是
导湖水经由)
  (腹内之田瀰漫盈溢然后入海所以浩渺之势常/逆行而潴于苏之长洲常熟昆山常之宜兴武进) (第 11a 页)
 (江伯陈公瑄因故道而疆理之北筑高家堰以障/淮之南徙使合河入海东筑长堤以障湖之东注)
  (使南疏入 江是为
东南转漕咽喉而堤以内四郡/邑之水各循其地形高下派分之以达于海泰州)
  (故海陵郡一称吴陵若今丁溪场 (第 17a 页)
  (雍正七年署江南河道总督尹继善奏河标设在/济宁自应归北河衙门管辖惟是总督江南河道)
  (提督军务不便竟无武备 清江为
道库钱粮重地/须设兵防守但另立标营则营防俸饷必多糜费)
  (查有漕臣标下共设有左右城守三营并辖庙湾 (第 37b 页)
  按晋书地理志惠帝元康元年有司奏请荆扬二
州疆土广远统理尤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

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
合十郡因江水之名置江州是晋之江州刺史固
统辖十郡假节拥兵镇守九江非专理一郡者今
各志位置俱错乱就晋代而论如林志以华轶周
访郗鉴温峤陶侃庾亮庾翼桓冲王允之褚裒桓
伊何无忌十二人属统辖而以应詹王羲之二人
属九 江是
同一刺史而分属异矣又以所收统辖
之陶侃温峤庾亮庾翼褚裒何无忌六人重入九 (第 3a 页)
赣州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 江是
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
惊百姓恟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归营徐诘
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 (第 47b 页)
 (蠡东为中江支岷山在今四川茂州及松潘卫连亘/数千里其一 曰羊膞岭江水所出沱有二一在梁)
 (州今四川成都府之郫 江是
一在荆州今湖北荆州/府之夏水是九江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岳州府接长) (第 25a 页)
 意以图恢复欲遣舟师自海道𢷬山东命诸将出师
 掎角以向中原翰林学士史浩以潜邸旧臣特预枢
 密议欲城采石瓜洲浚言不守两淮而守 江是
示敌
 以削弱怠战守之气不若先城泗州浩不悦遂与有
 隙凡浚所规画浩必沮之竟无成功
追复岳飞官以礼改葬 (第 65a 页)
 坪矣(州/志)剧盗淡文省据燕子岭距邑二百八十里(明/刘)

 (阁香溪/洞记)
心山 在州西北五里又相近有梅花山首枕汉 江是
 为姚墟(州/志)汉阳厥守汉中弃官修仙于此(明刘阁记/ 阳一作)
 (杨/)
长鎗岭 在州西北十五 (第 2b 页)
 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鸡水合注部
 山即部龙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钟水即峤水也
 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漼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
 水注于 江是
也鸡水即桂水也
 舜水在县西源发舜岩经县西合岿水历桂阳常宁
 界入湘
 岿水在县南三里源出九疑东北合 (第 50b 页)
曰善防者水淫之乎是或一道也油水出武陵白石山
与洈水会而孱陵城背油向泽其油水流公安西又北
乃入 江是
古城皆去江远甚今割江唇而与之争安能
当阳侯之波独不可稍徙而筑之高阜乎令君公忠廉
平娴于文词通于经术而 (第 36a 页)
 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传传所不尽者见之意林其
 传用公谷文体例凡四十九
春秋意林
  宋志二卷(玉海五卷/)
   存
 史有之序曰 清江为
二刘三孔乡文献宜徵而足今
 三孔集故在独二刘所著燬于兵假守于此非惟无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