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金石類
  策京师塘报是也有云王之俊者徐艮光都门见
  闻小纪冯梦龙甲申纪闻暨燕都日记是也有云
  王之心者程源孤臣纪哭陈济生再生纪略 李逊
  之
三朝野史及闯贼犯北罪状北变纪事等书是
  也其云王承恩者许自俊甲乙汇略刘尚友定思
  小纪吴邦策国讳 (第 21a 页)
十卷(不知/撰人)
朱一冯福宁定乱纪事二卷
又符离弭变纪事一卷
沈德符野获编八卷
文秉先拨志始六卷 李逊之
三朝野记七卷
王瑞国朝野见闻纪异一卷
谢三宾视师纪略一卷(一名笏记记/平登州乱事) (第 23a 页)
远平撰。武宗外纪一卷,后鉴录七卷。毛奇龄撰。烈皇勤政记一卷,思陵典礼记四卷。孙承泽撰。三朝野纪七卷。 李逊之
撰。弘光日录四卷,永历实录二十五卷,行朝录十二卷,汰存录一卷,赣州失事记一卷,绍武争立记一卷,舟山兴
一卷

  蔡士顺《傃庵野钞》十一卷

  李枟《全黔纪略》一卷

  张键《平蔺纪事》一卷

   李逊之《
三朝野记》七卷

  蒋德璟《悫书》十卷

  李日宣《枚卜始末》一卷

  杨士聪《玉堂荟记》四卷
      沧州纪事(程正揆)
      北使纪略(陈洪范)
      袁督师斩毛文龙始末(李清)
第二五0种 崇祯朝野纪 (李逊之)
第二五一种 风倒梧桐记(何是非)
      庚寅十一月初五始安事略(瞿元锡)
      弘光朝 (第 27 页)
初年一件大事。
       第二五0种「崇祯朝野纪」

  本书(一册一八八面一一二、八00字) 李逊之
撰「三朝野纪」卷四至卷七辑成,改题「崇祯朝野纪」;今略去卷次,不再分卷。 (第 118 页)
逊之
字肤公,常州人;自称「江上遗民」。所撰「三朝野纪」记明泰昌、天启、崇祯三朝事,起泰昌元年八月,止崇祯 (第 118 页)
真略」、李延是「崇祯甲申录」、碧水翁「甲乙编年录」、徐肇台「甲乙纪政录」、东老人「明季甲乙事略」、 李逊之
「三朝野记」、王世德「崇祯遗录」、某「崇祯纪略」、「崇祯纪事」、「甲申纪事」、「国变纪实」(原名「北 (第 818 页)
、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也;参考而订其谬误者,甲申三月以前,则吴伟业「绥寇纪略」、邹漪「明季遗闻」、 李逊之
「三朝野纪」、文秉「烈皇小识」、钱甹只「甲申传信录」、陈济之「再生纪」、某氏「国变难臣钞」、戴田有 (第 4 页)
星夜南行,得不及于难。
    徐鼒曰:闻之 李逊之
「三朝野纪」曰:『国维在谏垣时,不附同乡温体仁之党,然亦不为崖异。镇抚苏、松,与民休息,民颇颂之。中 (第 96 页)
  当辛丑,余读书双瀑院,起西来访。双瀑万山之中,人迹殆绝。起西何以知之?问其所自。曰:甬东。视其所肩之行橐,累累有道士印数十颗。曰:吾已窜身为黄冠矣。唱和旬日,与之偕至武林,起西上玉皇山去。甲辰,余至虞山,起西以其精舍馆我。款对数人张雪崖、顾石宾,皆其道侣也。随访熊鱼山于乌目、访 李肤公
于赤岸,皆起西导 (第 131 页)
    二月,同弟晦木公偕高旦中之语溪。四月杪,益以吕用晦、吴孟举,同至常熟;适虞山病革,一见即以丧事相托。公未之答;虞山言顾盐台求文三篇(一庄子注序、一顾云华封翁墓志、一云华诗序),润笔千金,使人代草,不合我意,知非兄不可。即导公入室,反锁于外;公急欲出,二鼓而毕。虞山叩首称谢。邓起西以精舍馆公,款对数人,张雪崖、顾石宾皆起西之道侣也。寻与顾公子玉书麟生(裕悯公子),访 李肤公逊之(忠毅公子)
于赤峰、访熊渔山开元于乌目(时熊受法于 (第 204 页)
崇祯朝野纪

                         江上遗民 李逊之


  毅宗烈皇帝为光庙第五子,母选侍刘氏,后追谥为孝纯太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生 …… (第 1 页)
    ★按:李实空印本是矣,安知非实预为后日卸罪地,故作此先朱后墨之伎俩耶?时为实赍奏者司房孙升,何不即提之诘问,穷究到底耶?又何不取实平日入奏之本校对笔迹异同耶?纵云填写出于永贞,次一等足矣,何至又次一等也。王永光俯顺上意,小人故态,不必言;丁启浚身列司寇,不能执法廷诤,乃以「威福出自朝廷」一语卸责,阁部科道亦俱无一言纠正,此廷臣之所以见轻也。明主可以理格,时 逊之
尚在童年,同难诸子亦无一人在京,执奏者使冤对未偿,大法未正,痛哉!至虎、彪何以不问,决不待时耶?天语 …… (第 18 页)
    宜兴与涿州同年相好,当涿州拜相时,宜兴正居忧在籍,未常附之升官也。丙寅之狱,诸贤以忤珰被难者,宜兴皆力为援救,贻书涿州,规以大义,一时同志皆称之,不特 逊之
一人之私也。乃虞山辈独绝之已甚,激成一番水火,反使乌程得志。惜哉!■
  御史毛九华纠温体仁逆词献媚 …… (第 30 页)
    ★先是,褒恤命下,各家诸子赴阙谢恩,上诉先臣受冤始末,因各有所陈,乞如杨之易、周廷侍、夏承请给还原赃,即各奉命给五百金;魏学濂疏其兄学洢死孝,请附葬附祭;高世儒、缪虚白请母氏封诰; 逊之
请祖父母封诰;皆奉旨俞允。至是,周茂兰疏援会典三品赠及祖父母之例,上即下部察议,部据会典覆允矣。封司 …… (第 36 页)
    ★按谥典必由部疏请旨俞允,然后詹翰诸臣拟议送阁,阁中具揭题奏。崇祯初,蒲州为政,因姚文毅之议,先题赵忠毅公等十二人,同难中惟扬忠烈,高忠宪、魏忠节、周忠介与焉,续经邹惟琏、张国维、凌义渠、姚思孝诸公催请,虽有旨下部,终高阁。至十一年,给谏熊维典特疏举先公,亦奉旨下部,部不为题覆也。宜兴再召,颇留意此事,言路如李清、沈允培、戴明说诸公,竭力耸之,疏请再三,因同难诸臣后人之陈乞,严旨催覆。时宗伯林欲楫祠司吴康侯,于恤大

忠典,漠不关心,亦不知诸君子之始末,但凭胥吏呈稿,至以未谥周、缪二公为已谥,又以不在惨死之列如丁乾学者,亦混入焉。因奉核议实据之旨,遂终于见格矣。此,沈公面语 逊之
云然。宏光时,复赖李、沈二公疏催,宗伯管公绍宁疏请,乃得全给;一代褒忠之典,始大备矣。■
  八月十 (第 152 页)
   弁 言

   明李逊之
辑「三朝野纪」,系记明泰昌、天启、崇祯三朝事。首有序文,道其辑录之由,毋庸重述;本书仅录崇祯朝事,因 …… (第 1 页)
  呜呼!由今日而追溯昌、启与崇祯,正如白头宫女谈天宝遗事,又如桃花源中人重话先秦,不知其在龙汉劫前,有不令人长叹而深思者哉!况自庚申迄甲申,凡二十馀年间,内有朋党之祸、外有边隅之忧,加以奄尹播虐、赤眉煽乱,下者已甘饮狂药,上者亦渐醉宿酲,相率为愚、为罔而不知所底;即有志义之士,或殉忠于殿陛、或戮力于疆埸,但能以身自靖,告无罪于皇天后土而已,不能挽沧海之横流、回狂澜于既倒也。呜呼!以哲皇之优柔蒙蔽,而犹幸承庥袭安;以烈皇之英明刚毅,而竟至国亡身殉:岂遘会不同耶?抑蕴毒在先而溃败在后耶?又或治乱有时、气数已定,不可测识耶?
   逊之
昔为黄口幼孤,今作苍颜老叟,痛念先忠毅尽节于哲皇、蒙旌于烈皇,国恩家教,耿耿在怀。顾以才地卑微、志识 …… (第 3 页)
之感者,吾且欲凭吊于断简残篇之中,相与悲歌当泣也已矣。
  岁在重光大渊献之南吕月十有八日,江邑遗民 李逊之肤公
氏漫题。 (第 4 页)
」、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也;参考而订其谬误者,甲申三月以前则吴伟业「绥寇纪略」、邹漪「明季遗闻」、 李逊之
「三朝野纪」、文秉「烈皇小识」、钱甹只「甲申传信录」、陈济之「再生纪」、某氏「国变难臣钞」、戴田有 (第 8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