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谭 显(南昌人永福知县)赵 昂(南昌人)徐 炌(南昌人恩平知县)
丁 隆(新建人)涂 畴(丰城人)李 延(丰城人)周 相(丰城人益
阳知县)丁 禧(丰城人江阴知县)叶 澄(丰城人)孙 纶(丰城人曰良子)
吴 源(丰城人仁和知县)熊 魁(丰城人雷州通判)刘 巽(丰城人)
甘 昭(丰城人铜仁知府)任 萍(丰城人)朱 德(丰城人平湖知县)
巫 瑗(丰城人会稽知县)饶 泗(进贤人)樊 金(进贤人)刘 相
(靖安人)姚 郁(新昌人)陈 祺(高安人播之子嘉兴通判)刘 垓(鄱阳人) 朱 本(乐平人应天中式) 黄 钊(浮梁人都督经历司)程 宪(浮梁人运同)
孙 弁(浮梁人)张 英(德兴人)张 宪(德兴人)刘 (第 34b 页)
丁 隆(新建人)涂 畴(丰城人)李 延(丰城人)周 相(丰城人益
阳知县)丁 禧(丰城人江阴知县)叶 澄(丰城人)孙 纶(丰城人曰良子)
吴 源(丰城人仁和知县)熊 魁(丰城人雷州通判)刘 巽(丰城人)
甘 昭(丰城人铜仁知府)任 萍(丰城人)朱 德(丰城人平湖知县)
巫 瑗(丰城人会稽知县)饶 泗(进贤人)樊 金(进贤人)刘 相
(靖安人)姚 郁(新昌人)陈 祺(高安人播之子嘉兴通判)刘 垓(鄱阳人) 朱 本(乐平人应天中式) 黄 钊(浮梁人都督经历司)程 宪(浮梁人运同)
孙 弁(浮梁人)张 英(德兴人)张 宪(德兴人)刘 (第 34b 页)
具在可以覆校唐宋元明以来诸家撰序大约俱
藉以考水道之源流稽山川之古迹其于引用讹
误处概未校正 朱本 虽略加考订然亦仅得十中
一二巽不揣固陋详加钩索如某水之(阙/)条(阙/)注
之(阙/)事与原 (第 7b 页)
藉以考水道之源流稽山川之古迹其于引用讹
误处概未校正 朱本 虽略加考订然亦仅得十中
一二巽不揣固陋详加钩索如某水之(阙/)条(阙/)注
之(阙/)事与原 (第 7b 页)
曰恒水东南流径拘夷那褐(讹同/上)国南城北双林间
有希连禅河 (朱本 引观佛三昧经作熙连河佛国记/作希连禅河佛本行经作尼连禅河法)
(显传无禅字河下/疑又有一河字)边世 (第 8a 页)
尊于此北首般泥涅 (朱本 引/佛国记)
(作北首般泥洹远法师不敬王者论/云与人绝境谓之泥洹今云泥涅误)分舍利处支僧
载外国 …… (第 8a 页)
水上流有一国王国王小夫人生肉胎大夫人妒之
言汝之生不祥之徵即盛一木函掷恒水中下流有
国王游观见水上木函开看见千小儿端正殊好 (朱/本)
( 作/特)王取养之遂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服 (第 9b 页)
(朱/本)
( 作/伏)次欲伐父王本国王大忧愁 (第 9b 页)
(朱本 作愁/忧下同)小夫人问
何故忧愁王曰彼国王有千子勇健无比欲来伐我
国是以愁尔小夫人言勿愁但于城西 …… (第 9b 页)
楼上语贼云汝是我子何故反作逆事贼曰汝是何
人云是我母小夫人曰汝等若不信者尽张口仰向
小夫人即以两手将乳 (朱本 引佛国记/作两手搆乳)乳作五百道
俱坠千子口中贼知是母即放弓仗父母作是思维
皆得辟支佛今二塔犹在 …… (第 10a 页)
两边复以一长青石覆上国人今日恒以香花供养
尚见足七形文理分明今虽有石覆无异或人复以
数重古具 (朱本/ 作贝)重覆贴著石上逾更明也太子生时
以龙王夹太子左右吐水浴太子见一龙吐水煖一
龙吐水冷遂成二池今 …… (第 12a 页)
复怨即于中河入火光三昧烧身而般泥洹身二分
分各在一岸二王各持半舍利还起二塔渡河南下
一曲巡(曲巡当是由旬或/是由延说见后)到摩竭提国邑 (朱本/ 作巴)连佛
邑邑即是阿育王所治之城城中宫殿皆起墙阙彫
文刻镂累大石作山山下作石室长三丈广二丈高 (第 14a 页)
丈馀有大乘婆罗门子名罗状 (朱本/ 作汰)私婆亦名文殊 …… (第 14a 页)
育王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
(一作/三)里馀此塔前有佛迹起精舍户北向塔塔南有
石柱大四五围 (朱本 作/丈四五)围高三丈馀上有铭题云阿
育王以阎浮提布施四方僧还以钱赎塔北三四百
步阿育王于此作泥犁 …… (第 14b 页)
又西径迦耶(耶一/作那)城南三(一作/二)十里到佛苦行六年
其(其一/作坐)树处有林(林下脱木字 朱本 引佛国记/作本苦行六年处处有林木)西行
三里到佛入水洗浴天王案树枝得攀出池处又北
行二里得弥家女 …… (第 16b 页)
尺许今犹明亮时天地大动诸天在空言此非过去
当来诸佛成道处去此西南行减半由旬 (朱本 作由/延笺云按)
(毗昙论云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今之二/里也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今十六里也又云梵 …… (第 17a 页)
是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诸天导引菩萨起行离树
三十步天授吉祥草菩萨受之复行十五步五百青
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西去(西去 朱本/ 作而去)菩萨前到贝多
树下敷吉祥草东向而坐时魔遣三玉女从北来试
菩萨魔王自从南来(一本南来/下有 …… (第 17a 页)
连河浴(朱笺云按法苑珠林引佛本行经云佛得乳/糜往尼连禅河浴据此住足尼连当作往尼)
(连/禅)浴竟于河边啖糜竟掷钵水中逆流百步钵没 (朱/本)
( 作/投)河中迦梨郊龙王接取在宫供养先三佛钵亦见
佛于河傍坐摩诃菩提树摩诃菩提树去贝多树二 …… (第 17b 页)
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降魔得佛也佛图调曰佛树
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竺法维曰六年树去佛树五
里书其异也法显从此东南行还巴连佛邑 (朱本 引/佛国记)
(作还向巴连弗邑又云巴连弗邑是阿/育王所治城中王宫殿皆使鬼神作之)顺恒水西下 …… (第 18a 页)
氏不复根其艰归之鸿致陈其细趣以辨其非非所
安也今按山海经曰昆崙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崙
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山 (朱本/ 作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
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郭
璞曰此自别有小昆崙也又按淮南之 …… (第 20b 页)
高诱曰地或作池山海经曰不周之山不周之北门
以纳不周之风则以髣髴近浮图调(何氏云浮图/疑作佛图)之
说阿耨达六水葱岭于阗 (朱本 于阗下/有二水两字)之限与经史
诸书全相乖异又按十三洲说昆崙山也(按十三州/志乃阚骃)
(所撰十 …… (第 21b 页)
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十洲记/作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崙
宫其处(处十洲记/作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
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出(十洲记作山 朱本/ 出下有承渊山三)
(字/)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渊精之阙(十洲记/作流精)
(之/阙)光碧之堂 (第 23a 页)
有希连禅河 (朱本 引观佛三昧经作熙连河佛国记/作希连禅河佛本行经作尼连禅河法)
(显传无禅字河下/疑又有一河字)边世 (第 8a 页)
尊于此北首般泥涅 (朱本 引/佛国记)
(作北首般泥洹远法师不敬王者论/云与人绝境谓之泥洹今云泥涅误)分舍利处支僧
载外国 …… (第 8a 页)
水上流有一国王国王小夫人生肉胎大夫人妒之
言汝之生不祥之徵即盛一木函掷恒水中下流有
国王游观见水上木函开看见千小儿端正殊好 (朱/本)
( 作/特)王取养之遂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服 (第 9b 页)
(朱/本)
( 作/伏)次欲伐父王本国王大忧愁 (第 9b 页)
(朱本 作愁/忧下同)小夫人问
何故忧愁王曰彼国王有千子勇健无比欲来伐我
国是以愁尔小夫人言勿愁但于城西 …… (第 9b 页)
楼上语贼云汝是我子何故反作逆事贼曰汝是何
人云是我母小夫人曰汝等若不信者尽张口仰向
小夫人即以两手将乳 (朱本 引佛国记/作两手搆乳)乳作五百道
俱坠千子口中贼知是母即放弓仗父母作是思维
皆得辟支佛今二塔犹在 …… (第 10a 页)
两边复以一长青石覆上国人今日恒以香花供养
尚见足七形文理分明今虽有石覆无异或人复以
数重古具 (朱本/ 作贝)重覆贴著石上逾更明也太子生时
以龙王夹太子左右吐水浴太子见一龙吐水煖一
龙吐水冷遂成二池今 …… (第 12a 页)
复怨即于中河入火光三昧烧身而般泥洹身二分
分各在一岸二王各持半舍利还起二塔渡河南下
一曲巡(曲巡当是由旬或/是由延说见后)到摩竭提国邑 (朱本/ 作巴)连佛
邑邑即是阿育王所治之城城中宫殿皆起墙阙彫
文刻镂累大石作山山下作石室长三丈广二丈高 (第 14a 页)
丈馀有大乘婆罗门子名罗状 (朱本/ 作汰)私婆亦名文殊 …… (第 14a 页)
育王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
(一作/三)里馀此塔前有佛迹起精舍户北向塔塔南有
石柱大四五围 (朱本 作/丈四五)围高三丈馀上有铭题云阿
育王以阎浮提布施四方僧还以钱赎塔北三四百
步阿育王于此作泥犁 …… (第 14b 页)
又西径迦耶(耶一/作那)城南三(一作/二)十里到佛苦行六年
其(其一/作坐)树处有林(林下脱木字 朱本 引佛国记/作本苦行六年处处有林木)西行
三里到佛入水洗浴天王案树枝得攀出池处又北
行二里得弥家女 …… (第 16b 页)
尺许今犹明亮时天地大动诸天在空言此非过去
当来诸佛成道处去此西南行减半由旬 (朱本 作由/延笺云按)
(毗昙论云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今之二/里也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今十六里也又云梵 …… (第 17a 页)
是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诸天导引菩萨起行离树
三十步天授吉祥草菩萨受之复行十五步五百青
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西去(西去 朱本/ 作而去)菩萨前到贝多
树下敷吉祥草东向而坐时魔遣三玉女从北来试
菩萨魔王自从南来(一本南来/下有 …… (第 17a 页)
连河浴(朱笺云按法苑珠林引佛本行经云佛得乳/糜往尼连禅河浴据此住足尼连当作往尼)
(连/禅)浴竟于河边啖糜竟掷钵水中逆流百步钵没 (朱/本)
( 作/投)河中迦梨郊龙王接取在宫供养先三佛钵亦见
佛于河傍坐摩诃菩提树摩诃菩提树去贝多树二 …… (第 17b 页)
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降魔得佛也佛图调曰佛树
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竺法维曰六年树去佛树五
里书其异也法显从此东南行还巴连佛邑 (朱本 引/佛国记)
(作还向巴连弗邑又云巴连弗邑是阿/育王所治城中王宫殿皆使鬼神作之)顺恒水西下 …… (第 18a 页)
氏不复根其艰归之鸿致陈其细趣以辨其非非所
安也今按山海经曰昆崙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崙
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山 (朱本/ 作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
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郭
璞曰此自别有小昆崙也又按淮南之 …… (第 20b 页)
高诱曰地或作池山海经曰不周之山不周之北门
以纳不周之风则以髣髴近浮图调(何氏云浮图/疑作佛图)之
说阿耨达六水葱岭于阗 (朱本 于阗下/有二水两字)之限与经史
诸书全相乖异又按十三洲说昆崙山也(按十三州/志乃阚骃)
(所撰十 …… (第 21b 页)
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十洲记/作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崙
宫其处(处十洲记/作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
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出(十洲记作山 朱本/ 出下有承渊山三)
(字/)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渊精之阙(十洲记/作流精)
(之/阙)光碧之堂 (第 23a 页)
(此四字/疑衍)上有风伯祠春秋祭之其水东南径长宁亭
南东入长宁水长宁水又东南流注于湟水湟水又
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南南远山(南南讹上南字 朱本 改其字)东
北流径牛心惟东(惟字疑误朱云按太平御览湟水/条云有养女岭彼羌多祷而祈女)
(又有牛心 (第 39a 页)
南东入长宁水长宁水又东南流注于湟水湟水又
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南南远山(南南讹上南字 朱本 改其字)东
北流径牛心惟东(惟字疑误朱云按太平御览湟水/条云有养女岭彼羌多祷而祈女)
(又有牛心 (第 39a 页)
汉书注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东流径石迹阜西
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故斯阜纳称焉南屈
径河目县西(西 朱本 作左董讷夫云疑/在为左字之讹作左为是)北假地名也
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阳山以去(谢云宋本作/阳山以西 …… (第 6b 页)
(北假在北地阳山北正义曰括地志云汉五原郡河/目县故城在北假中北假地名也在河北今属胜州)
(银城/县)北河又南合南河上承西河东径临戎县故城
北又东径临河县南又东径广牧县故城北又 (朱本/ 作有)
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盐官也径流二百许里东会于
河
锥指云阳山即阴山也山在中国之极北故名阴 …… (第 7a 页)
服矣(按汉志云中县注莽曰远/服则县字疑当作莽字)白渠水又西北径沙
陵县故城南王莽之希恩县也其水西注沙陵湖又
有芒湖水 (朱本 作/芒于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 …… (第 14b 页)
(理志五原郡有南兴县莽曰南利而无南舆/郦注作南舆岂古本是舆而后人讹作兴耶)其水又
西南入芒于水西南径白道南谷口有长城在右策
(朱本 作侧然谷口/二句疑尚有讹脱)带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南谷
口有城自城北出有高坂谓之白道岭沿路惟土穴 (第 15b 页)
出泉挹之不穷余每读琴操(此下疑有讹/误恐不接此)见琴慎相
和雅歌录云饮马长城窟及其扳陟斯途远怀古事
始知信矣非虚言也顾瞻左右山树 (朱本 注谢兆申/云宋钞本作山)
(椒/)之上有垣若颓基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疑赵武 (第 15b 页)
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故斯阜纳称焉南屈
径河目县西(西 朱本 作左董讷夫云疑/在为左字之讹作左为是)北假地名也
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阳山以去(谢云宋本作/阳山以西 …… (第 6b 页)
(北假在北地阳山北正义曰括地志云汉五原郡河/目县故城在北假中北假地名也在河北今属胜州)
(银城/县)北河又南合南河上承西河东径临戎县故城
北又东径临河县南又东径广牧县故城北又 (朱本/ 作有)
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盐官也径流二百许里东会于
河
锥指云阳山即阴山也山在中国之极北故名阴 …… (第 7a 页)
服矣(按汉志云中县注莽曰远/服则县字疑当作莽字)白渠水又西北径沙
陵县故城南王莽之希恩县也其水西注沙陵湖又
有芒湖水 (朱本 作/芒于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 …… (第 14b 页)
(理志五原郡有南兴县莽曰南利而无南舆/郦注作南舆岂古本是舆而后人讹作兴耶)其水又
西南入芒于水西南径白道南谷口有长城在右策
(朱本 作侧然谷口/二句疑尚有讹脱)带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南谷
口有城自城北出有高坂谓之白道岭沿路惟土穴 (第 15b 页)
出泉挹之不穷余每读琴操(此下疑有讹/误恐不接此)见琴慎相
和雅歌录云饮马长城窟及其扳陟斯途远怀古事
始知信矣非虚言也顾瞻左右山树 (朱本 注谢兆申/云宋钞本作山)
(椒/)之上有垣若颓基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疑赵武 (第 15b 页)
河水于县(何氏云河水于县漯水/注之八字疑属经文)漯水注之(此下原/本有地)
(理志曰至遗迹止一百字已见前/注讹覆于此当属衍文从 朱本 删)水自城东北径东
武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武水之阳王莽之武昌 …… (第 48a 页)
(八年封清简侯空中汉功臣表作室中同徐广曰/一作窒中索隐曰窒中姓也无作宫中者宫字误)宣
帝封许广汉少弟翁孙为 (朱本/ 作于)乐平并为侯国王莽
之清治矣汉章帝建始中更从今名也漯水又北径
聊城故城西(聊城县今为东昌府治 …… (第 49b 页)
石入于河山海经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东流注于
河河之入海旧在碣石今川流所导非禹渎也周定
王五年河徙故渎故班固曰商渴 (朱本/ 作碣)周移也又以
汉武帝元光二年河又徙东郡更注渤海是以汉司
空掾王横言曰往者天常连北风海水溢西南 (第 61b 页)
(理志曰至遗迹止一百字已见前/注讹覆于此当属衍文从 朱本 删)水自城东北径东
武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武水之阳王莽之武昌 …… (第 48a 页)
(八年封清简侯空中汉功臣表作室中同徐广曰/一作窒中索隐曰窒中姓也无作宫中者宫字误)宣
帝封许广汉少弟翁孙为 (朱本/ 作于)乐平并为侯国王莽
之清治矣汉章帝建始中更从今名也漯水又北径
聊城故城西(聊城县今为东昌府治 …… (第 49b 页)
石入于河山海经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东流注于
河河之入海旧在碣石今川流所导非禹渎也周定
王五年河徙故渎故班固曰商渴 (朱本/ 作碣)周移也又以
汉武帝元光二年河又徙东郡更注渤海是以汉司
空掾王横言曰往者天常连北风海水溢西南 (第 61b 页)
浍水东出详高山(按山西平阳府翼城县有浍高/山又名翱翔山详疑当作翔)亦
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径翼城南按诗谱言晋穆侯
迁都于绛异 (朱本 作翼愚谓此属衍字按竹书纪年/云晋迁于绛原无翼字况孝侯乃穆侯)
(之孙竹书云孝侯八年晋侯在翼称/翼侯 …… (第 19b 页)
(乃周襄王之十五年惠公于襄王二年即位为元年/襄之十五年正惠之十四年与史记合注不深考讹)
(作十五/年耳)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臼衰
皆降为 (朱本/ 作焉)秦师狐毛与先轸御秦至于庐柳(董云/降为)
(旧本作焉 (第 29b 页)
朱本 据竹书改作为疑当作于又按晋御/者乃吕甥冀芮非狐毛先轸也 何云有脱误秦师)
(疑作晋使然考之左传 (第 29b 页)
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径翼城南按诗谱言晋穆侯
迁都于绛异 (朱本 作翼愚谓此属衍字按竹书纪年/云晋迁于绛原无翼字况孝侯乃穆侯)
(之孙竹书云孝侯八年晋侯在翼称/翼侯 …… (第 19b 页)
(乃周襄王之十五年惠公于襄王二年即位为元年/襄之十五年正惠之十四年与史记合注不深考讹)
(作十五/年耳)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臼衰
皆降为 (朱本/ 作焉)秦师狐毛与先轸御秦至于庐柳(董云/降为)
(旧本作焉 (第 29b 页)
朱本 据竹书改作为疑当作于又按晋御/者乃吕甥冀芮非狐毛先轸也 何云有脱误秦师)
(疑作晋使然考之左传 (第 29b 页)
阳人春秋樊氏叛恶(案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樊皮叛/王杜注樊皮周大夫樊其采地)
(皮名今云樊氏则以采地为氏矣当从传/皮为是恶 朱本 改作惠亦误当是王字)王使虢公
伐樊执仲皮归于京师即此城也其水东北流与漫
流水合水出轵关南东北流又 …… (第 3b 页)
其上曰汉不下吾烹之高祖不听将害之项伯曰为
天下者不顾家但益怨耳羽从之今名其坛曰项羽
堆亦(疑有讹阙 朱本 作夹)城之间有绝涧断山谓之广武涧项
羽叱娄烦于其上娄烦精魄丧归矣
济水又东径敖山北(敖山有城秦置仓 …… (第 9b 页)
所迁也皇甫谧帝王世纪曰仲丁自亳徙嚣于河上
者也或曰敖矣秦置仓于其中故亦曰敖仓城也
济水又东合荥渎 (朱本 作/荥泽)
渎首受河水有石门谓之为荥口石门也(石门南际/河有故碑)
(云阳嘉三年立激岸侧以捍鸿波 …… (第 10a 页)
径仓垣城(仓垣城在今/陈留县西)又东径小黄县(在今陈留县/西北二十里)
之故城北县有黄亭说济(疑讹或/是临沟)又谓之曰黄沟县
故阳武之东黄乡也故 (朱本 云疑/脱因字)水以名县沛公起
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乃使使者(脱以/字)梓
宫招魂幽野于是丹 …… (第 20b 页)
自武父城北圈称曰(朱笺按隋经籍志阚骃撰十三/州志十卷议郎圈称撰陈留风)
(俗传三卷则圈称曰下应有/别文或阚骃曰三字是衍文)阚骃曰在县西北郑邑
也东径济阳县故城北 (朱本 陈留上/有圈称二字)陈留风俗传曰
县故宋地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济阳汉 (第 23a 页)
(皮名今云樊氏则以采地为氏矣当从传/皮为是恶 朱本 改作惠亦误当是王字)王使虢公
伐樊执仲皮归于京师即此城也其水东北流与漫
流水合水出轵关南东北流又 …… (第 3b 页)
其上曰汉不下吾烹之高祖不听将害之项伯曰为
天下者不顾家但益怨耳羽从之今名其坛曰项羽
堆亦(疑有讹阙 朱本 作夹)城之间有绝涧断山谓之广武涧项
羽叱娄烦于其上娄烦精魄丧归矣
济水又东径敖山北(敖山有城秦置仓 …… (第 9b 页)
所迁也皇甫谧帝王世纪曰仲丁自亳徙嚣于河上
者也或曰敖矣秦置仓于其中故亦曰敖仓城也
济水又东合荥渎 (朱本 作/荥泽)
渎首受河水有石门谓之为荥口石门也(石门南际/河有故碑)
(云阳嘉三年立激岸侧以捍鸿波 …… (第 10a 页)
径仓垣城(仓垣城在今/陈留县西)又东径小黄县(在今陈留县/西北二十里)
之故城北县有黄亭说济(疑讹或/是临沟)又谓之曰黄沟县
故阳武之东黄乡也故 (朱本 云疑/脱因字)水以名县沛公起
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乃使使者(脱以/字)梓
宫招魂幽野于是丹 …… (第 20b 页)
自武父城北圈称曰(朱笺按隋经籍志阚骃撰十三/州志十卷议郎圈称撰陈留风)
(俗传三卷则圈称曰下应有/别文或阚骃曰三字是衍文)阚骃曰在县西北郑邑
也东径济阳县故城北 (朱本 陈留上/有圈称二字)陈留风俗传曰
县故宋地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济阳汉 (第 23a 页)
溪一源两分泉流半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
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径东(项本作/东径)太原郡
南郡治山炉固北 (朱本 注孙云太原刘宋侨置山炉/当作山茌谢云固北宋本作西北)
与汉宾谷水合水出南格马山汉宾溪北径卢县故 (第 16b 页)
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径东(项本作/东径)太原郡
南郡治山炉固北 (朱本 注孙云太原刘宋侨置山炉/当作山茌谢云固北宋本作西北)
与汉宾谷水合水出南格马山汉宾溪北径卢县故 (第 16b 页)
俗谓之皮垲(宋本作/皮垣)方四百步实中高八丈际陂北
隔水一十五里俗所谓兰丘也方二百步西一十里
又有一丘际陂(原本作三宋本作山或/作之今依 朱本 作陂)世谓之敕丘
方五百步形状相类疑即古攒茅也杜预曰二邑在 (第 4b 页)
隔水一十五里俗所谓兰丘也方二百步西一十里
又有一丘际陂(原本作三宋本作山或/作之今依 朱本 作陂)世谓之敕丘
方五百步形状相类疑即古攒茅也杜预曰二邑在 (第 4b 页)
(燕录王猛入晋阳慕容评畏猛不敢进屯于潞川评/为人贪鄙鄣固山泉鬻水与军入绢一匹得水二石)
(积钱帛如山士卒/怨愤莫有斗志)佗大川可以为侵(疑/讹)所有巨浪长
湍唯潭 (朱本/ 作漳)水耳故世人亦谓浊漳为潞水矣县北
对故壁台漳水径其南本潞子所立也世名之为台
壁也慕容垂伐慕容 (第 5a 页)
(积钱帛如山士卒/怨愤莫有斗志)佗大川可以为侵(疑/讹)所有巨浪长
湍唯潭 (朱本/ 作漳)水耳故世人亦谓浊漳为潞水矣县北
对故壁台漳水径其南本潞子所立也世名之为台
壁也慕容垂伐慕容 (第 5a 页)
曰非漯之沟也
又东过长乡县北(长乡晋县本汉阳乡县齐以后省入/涿郡今为涿州地故城在顺天府西)
(南/)
圣水自涿县东与桃水合首受涞水于徐城东南良
乡西分洹水世谓之南涉沟即杭水也东径遒县北
(朱本 云洹水当作垣水下同杭水当/作范水涿之为范阳盖亦取于此)又东径涿县故
城下与涿水合世以为涿水又亦谓之 (第 3a 页)
又东过长乡县北(长乡晋县本汉阳乡县齐以后省入/涿郡今为涿州地故城在顺天府西)
(南/)
圣水自涿县东与桃水合首受涞水于徐城东南良
乡西分洹水世谓之南涉沟即杭水也东径遒县北
(朱本 云洹水当作垣水下同杭水当/作范水涿之为范阳盖亦取于此)又东径涿县故
城下与涿水合世以为涿水又亦谓之 (第 3a 页)
(俱错简在淇水注/中今从宋本改正)殿之东北接紫宫寺南对承贤门
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刋
题其侧是辩章即 (朱本/ 作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于
堂南对白台台甚高广台基四周列壁阁路自内而 …… (第 7b 页)
(定州刺史晋/爵昌黎王)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
加以金银火齐众䌽之上炜炜有精光又南径永宁
七级浮图西(当从 朱/本 作其)制甚妙工在寡双又南绕出郊
郭弱柳荫街丝杨被浦公私引裂用周园挽(宋本作/围绕)
长塘曲池所在 …… (第 8b 页)
泉所发之麓俗谓之土亭山此水炎热倍甚诸汤下
足便烂人体疗疾者要须别引消息用之耳不得言
(朱本 引谢兆申云不得言三字似衍引孙汝澄云不/得言者谓不得声言其热耳言之则更灼热矣此亦)
(臆说终当/阙疑 (第 27a 页)
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刋
题其侧是辩章即 (朱本/ 作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于
堂南对白台台甚高广台基四周列壁阁路自内而 …… (第 7b 页)
(定州刺史晋/爵昌黎王)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
加以金银火齐众䌽之上炜炜有精光又南径永宁
七级浮图西(当从 朱/本 作其)制甚妙工在寡双又南绕出郊
郭弱柳荫街丝杨被浦公私引裂用周园挽(宋本作/围绕)
长塘曲池所在 …… (第 8b 页)
泉所发之麓俗谓之土亭山此水炎热倍甚诸汤下
足便烂人体疗疾者要须别引消息用之耳不得言
(朱本 引谢兆申云不得言三字似衍引孙汝澄云不/得言者谓不得声言其热耳言之则更灼热矣此亦)
(臆说终当/阙疑 (第 27a 页)
岭上以记事功(按元玺乃前燕慕容儶伪号但十六/国春秋及晋书载记俱无遣步浑治)
(卢龙事景昭乃/慕容俊伪谥)其铭尚存而庾泉之注扬都赋(黄本/作庾)
(泉固误 朱本 改作杲亦误当作庾阐盖仲初阐字也/按晋书文苑传庾阐字仲初颍川鄢陵人好学九岁)
(能属文尝作扬都赋为世 …… (第 21b 页)
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洪波也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原本西字讹作注今从 朱本 改正/襄平县今为盛京奉天府辽阳州) …… (第 27b 页)
(府西二/十里)卒与寇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寇众大崩(魏/志)
(作/奔)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万口英雄记曰曹操于是
系(朱云当/作击)马鞍于马上 (朱本/ 作山)作十片即于此也博物
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统
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哮呼 (第 29a 页)
(卢龙事景昭乃/慕容俊伪谥)其铭尚存而庾泉之注扬都赋(黄本/作庾)
(泉固误 朱本 改作杲亦误当作庾阐盖仲初阐字也/按晋书文苑传庾阐字仲初颍川鄢陵人好学九岁)
(能属文尝作扬都赋为世 …… (第 21b 页)
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洪波也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原本西字讹作注今从 朱本 改正/襄平县今为盛京奉天府辽阳州) …… (第 27b 页)
(府西二/十里)卒与寇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寇众大崩(魏/志)
(作/奔)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万口英雄记曰曹操于是
系(朱云当/作击)马鞍于马上 (朱本/ 作山)作十片即于此也博物
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统
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哮呼 (第 29a 页)
何性桢曰石出荆山玄岩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内秉
贤(当作/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莹禀气贞正
禀性自然 (朱本/ 有笺)太祖曰名岂虚哉复为文学池水又
东流于洛阳县之南池池即故狄泉也南北百一十
步东西七十步皇甫谧 …… (第 16a 页)
皇甫谧咸言翟泉在洛阳东北周之墓地今按周威
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
泉在两冢之间侧广莫 (朱本/ 作墓)门道东建春门路北路
即东宫街也于洛阳为东北后秦封吕不韦为洛阳
十万户侯大其城并得景王冢矣是 …… (第 16b 页)
春门(宋本作又东屈/而径建春门)石桥下即上东门也阮嗣宗咏
怀诗曰步出上东门者也一曰上升门晋曰建阳门
百官志曰洛阳十二门候一人(十二门 朱本 讹作十/一门今据汉志改汉)
(志洛阳十二门每门候一人/汉官仪云十二门皆有亭)六百石东观汉记曰郅 …… (第 18a 页)
犹象而魏之上加复思以易观矣(孙云当作犹象魏/之上而加复思以)
(易观/矣)广雅曰复思谓之屏释名曰屏自障屏也罦思
在门外罦复也臣将入请事(原本讹诸事 朱本 作言/事释名作请事当从释)
(名为/是)于此复重思之也汉末兵起坏园陵罦思曰无
使民复思汉也故盐铁 …… (第 22b 页)
夹路南径出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明
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驼高九尺即(原/本)
(作积 朱/本 作即)出太尉坊者也水西有永宁寺熙平中始创 (第 23a 页)
贤(当作/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莹禀气贞正
禀性自然 (朱本/ 有笺)太祖曰名岂虚哉复为文学池水又
东流于洛阳县之南池池即故狄泉也南北百一十
步东西七十步皇甫谧 …… (第 16a 页)
皇甫谧咸言翟泉在洛阳东北周之墓地今按周威
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
泉在两冢之间侧广莫 (朱本/ 作墓)门道东建春门路北路
即东宫街也于洛阳为东北后秦封吕不韦为洛阳
十万户侯大其城并得景王冢矣是 …… (第 16b 页)
春门(宋本作又东屈/而径建春门)石桥下即上东门也阮嗣宗咏
怀诗曰步出上东门者也一曰上升门晋曰建阳门
百官志曰洛阳十二门候一人(十二门 朱本 讹作十/一门今据汉志改汉)
(志洛阳十二门每门候一人/汉官仪云十二门皆有亭)六百石东观汉记曰郅 …… (第 18a 页)
犹象而魏之上加复思以易观矣(孙云当作犹象魏/之上而加复思以)
(易观/矣)广雅曰复思谓之屏释名曰屏自障屏也罦思
在门外罦复也臣将入请事(原本讹诸事 朱本 作言/事释名作请事当从释)
(名为/是)于此复重思之也汉末兵起坏园陵罦思曰无
使民复思汉也故盐铁 …… (第 22b 页)
夹路南径出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明
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驼高九尺即(原/本)
(作积 朱/本 作即)出太尉坊者也水西有永宁寺熙平中始创 (第 23a 页)
县有陈仓山山上有宝鸡鸣祠昔秦文公咸伯(上下/疑有)
(讹脱朱云当作文公感伯道之言然此事见于晋太/康地志及搜神记而二书中俱无所谓伯道其人不)
(知 朱本 何/据云然)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此坂得若石焉
其色如肝城如(上下疑有讹脱/朱云一作归而)宝祠之故曰 (第 17b 页)
(讹脱朱云当作文公感伯道之言然此事见于晋太/康地志及搜神记而二书中俱无所谓伯道其人不)
(知 朱本 何/据云然)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此坂得若石焉
其色如肝城如(上下疑有讹脱/朱云一作归而)宝祠之故曰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