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明会/典)本汉阴县之东南隅正德五年立紫阳堡六年
 总制洪钟奏升为县又县治初设于紫阳滩之左是
 为旧县无城垣嘉靖三十五年知县 张亨甫
迁于紫
 阳滩之右是为新县(紫阳/县志)
汉阴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明一/统志)元省入金州明复置
 ( (第 91a 页)
  山砌石为城周半里许高七丈三寸东南北门三
 紫阳县城池明正德七年立紫阳堡八年升为县在
  紫阳滩左嘉靖丙辰知县 张亨甫
迁紫阳滩右筑
  土为城周六百四十丈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二
  尺万历癸酉知县周宗悫重修建东西北门三各 (第 30a 页)
  (旧有察院在城内县治西后改为游击署顺治十/一年知县李如桂改建于西门外康熙初知县朱)
  (允治/重修)
 知县署旧在东北隅即今之大名寺嘉靖丙辰知县
   张亨甫
迁今治即昔之大名寺址也明末倾圮 (第 48a 页)
  介石州人申如埙延津人傅尔正沧州人洵阳令

  李肃失其籍黄元晋宁人罗熙射洪人南兆濮州
  人紫阳令 张亨甫
内黄人罗埧剑州人郭四维夏
  津人周宗懿忻州人李守仁顺天人石泉令樊均
  考城人陆旗历城人卢绣宝应人 (第 98b 页)
第撰。蒿庵遗集十二卷。庄棫撰。小酉腴山房全集二十卷。吴大廷撰。百柱堂诗稿八卷。王柏心撰。亨甫诗选八卷 。张际
亮撰。悔庵诗钞十五卷。汪士铎撰。烟屿楼文集四十卷,诗集十六卷。徐时栋撰。柏堂集七十一卷。方宗诚撰。琴
诗、礼、春秋、诸史,晋江杜彦士之小学,惠安陈金城之汉易,将乐梁文之性理,建安丁汝恭、德化赖其煐、建阳 张际亮
之诗、古文辞,皆足名家。而经世学成蚤世,世以儒林推之。经世少喜读近思录,后沉研经义,谓不通经学,无以
绍祖 汪文台 汤球) 潘德舆(吴昆田) 张维屏(谭敬昭 彭泰来) 梅曾亮(管同 刘开 毛岳生) 汤鹏 (张际亮)
龚巩祚 魏源 方东树(从弟宗诚 苏惇元 戴钧衡) 鲁一同( ……号为名臣,折节原纳交,德舆远引避之,以为义无所居也,天爵喟然有望尘之叹。其所与游,若永丰郭仪霄、建宁 张际亮
、震泽张履、益阳汤鹏、歙徐宝善,皆一时之选。德舆诗文精深博奥,有养一斋集。

门人清河吴昆田,字云圃 ……数千言者九十馀篇,最四十馀万言。每遇人辄曰:「能过我一阅浮邱子乎?」其自喜如此。二十四年,卒。同时有 张际亮
者,亦以才气磊落闻。

张际亮

际亮,
字亨甫,建宁人。少孤,伯兄业贾,以其才,资之读书。补诸生,肄业福州鳌峰书院,院长陈寿祺器之。寻试拔贡,入京师,朝考报罢,而时皆啧啧称其诗。鹾使曾燠以事至,召之饮。燠以名辈自处,纵意言论,同坐赞服, 际亮
心薄之。燠食瓜子粘须,一人起为拈去, 际亮
大笑,众惭。既罢,复投书责燠不能教后进,徒以财利奔走寒士门下。燠怒,毁于诸贵人,由是得狂名,试辄不利。乃遍游天下山川,穷探奇胜,以其穷愁慷慨牢落古今之意,发为诗歌,益沉雄悲壮。十八年,乡试者约: 「张际亮
狂士不可中。」而 际亮
已易名亨辅,中式。拆卷,疑欲去之,副考官申解而止。及来谒,果 际亮
也,主试者愕然。会试复报罢。 际亮
故与桐城姚莹善。二十三年,闻莹以守土事被诬下狱,入都急难。及事白而 际亮
疾笃,以所著思伯子堂诗集嘱莹,遂卒。其后莹子浚昌辑而刊之,都三十二卷。

龚巩祚

龚巩祚,原名自珍
  (一五)陈衍「石遗室集」选录。陈氏曾于光绪十二年渡台参与刘铭传幕;除在台所作诗已选入第二八0种「台湾诗钞」外,再选录其「刘铭传别传」、「书姚石甫 张亨甫
两先生事」及「行抵台北内山加九岸记」三文。 (第 151 页)
   福建通志道光九年重纂职名

总裁: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均、福建巡抚魏元烺、提督福建学政陈用光.
监修:福建布政使程含章、福建按察使岳良、福建粮驿道强逢泰、福建盐法道王耀辰.
提调:福建盐法道胡祖福.
总篡:翰林院编修陈寿祺.
分纂:候补内阁中书高澍然、江苏举人沈学渊、浙江嘉善县教谕陈善、浙江绍兴府教授前翰林院庶吉士冯登府、浙江贡生汪晨、福建举人王捷南、进士陈池养、举人林丞英、举人翁吉士、举人刘建韶、举人林彦芬、举人丁汝恭、举人赖其瑛、拔贡生 张际亮
、生员张绅、举人罗联棠、举人饶廷襄.
分校:生员陈茂坚、监生孟曾谷、生员刘存仁、生员甘鸿、生员梁尧辰 (第 13 页)
  晚渐不乐居官,作教谕语留赠安溪诸生,其言皆恳恻适于用.遘疾请告,诸生吁留;久之,竟去.归数载,得风痹疾,卒,年六十有四.嘉义诸生闻之,自海外相与鸠资佽葬祭.生平食贫乐道,一介不苟,所至尽言无私.守令之贤者,咸倚重焉;异趣者虽心惮之,然亦谅其无他肠,相尊礼无间.六十生日,邑士民相与结䌽棚于门,歌舞累日;禁之不可.所著尚有大学古本说、二勿斋集,刻其故旧之诗曰春树暮云编.子宗本、宗善(左海文集、惕园初稿、 张亨甫
未刻文稿、师友集、唐鉴辑学案). …… (第 329 页)
  初,兼才在太学,与山阴莫晋齐名;其试课诸艺,诸生传诵.及兼才领解,主试者晋也;众或妄意有私.故兼才年逾六十,犹赴礼部试;前后十一次屡荐被黜,亦命也.卒后一年,武陵赵慎畛来督闽浙;故尝识兼才,遂与谢金銮、李祥赓、陈庚焕同时请入祀乡贤,皆兼才友也.所著有六亭诗文集、宜居集、愈瘖录等若干卷.宜居者,谓校官居卑、居贫,职易称也;愈瘖者,取晏子云「下无言则吾谓之瘖」,时以言事自效,冀求愈夫生而不瘖者之不幸沦于瘖也.春秋六十有五.金銮称其诗不为崖岸而神骨坚秀云(左海文集、二勿斋文集、东溟文集、 张亨甫
未刻文稿、师友集). …… (第 332 页)
  壬午秋,丁母忧,家居.上元叶世倬来抚闽,聘主鳌书院讲席.寿祺约先察学行,后考文艺;牒郡县举其孝弟廉洁、通经学古、秀异有才者及岁科试高等若举优行者,守令资送,乃扃试而录取焉.于是创立规约,整肃课程;建考栅为会课之所,每月兼课经史杂学.其教士,以崇廉耻、践礼法、研经术为尚,作义利辨、知耻说、科举论示学者.士始畏其束缚,渐而安之.一时承学之士经指授者,若仙游王捷南之诗、礼、春秋、诸史、舆地,晋江杜彦士之小学,惠安陈金城之汉易,将乐梁文之性理,建安丁汝恭、德化赖其瑛、建宁 张际亮
之诗古文辞,皆足名家.主讲十有一年,罢于文字之役,汲汲然以汲引后进如恐不及为心.每见诸生实力切劘者, …… (第 346 页)
  福建通志,自雍正九年、乾隆三十三年两次修纂以来百十年,文献将散失,旧志又多舛误;寿祺以为亟宜纂勒.修贡院有馀款可以移用,乃言于两府.会同里陈尚书若霖亦移书言之,遂开局.寿祺为创立义例并采访事宜,荐武进李兆洛为总纂.李君不至

,两府坚请寿祺兼其任,不告以名入奏;不得已受聘,举才者分任之而总其成.论者谓职官表综核可参六典,经籍志派别可寻家法,方言考通转可悟小学;他如王捷南地理沿革考之翔实,冯登府金石志之补前此所未有,陈善、高澍然列传之雅驯,尤卓卓可传.寿祺复自纂形势、山川二门;逾三年,病甚,犹力疾订改山川稿本不辍.书垂成而寿祺没,于是有修怨攻讦败乃事者;语详文苑高澍然传中.初,寿祺有鳌载笔图,专为修志绘也,身后题咏者林立;若林宫傅则徐七言律、 张举人际亮
七言古、谢中书章铤长跋,皆于此事是非明辨以,语在各集中.
  寿祺性介,嫉恶严;有所不可,虽朋旧权 …… (第 349 页)
  刘家谋字仲为,一字川,侯官人.陈侍御寿祺掌教鳌书院,家谋从游,与同门 张际亮
、赖其瑛、郑天爵、许赓皞相切劘.道光壬辰,举于乡.宴鹿鸣时年最少,身长玉立,主司文蔚曰:『不图今日复 …… (第 362 页)
  子增,承其学,同治癸酉科拔贡,通经学、小学、史学.院试辄冠其曹,与张侍郎亨嘉齐名.顾懒不著作;中年客游浙江学幕卒,身后不存一字矣(赌棋山庄集、石遗室

杂记)




    张际亮

   (第 364 页)
张际亮
字亨甫,建宁人.家业贾而少孤,里中老儒李古山才之,其家乃使之读.未冠,为诸生;与族兄绅、光泽高祖望、 (第 364 页)
何长诏友善.肄业福州鳌书院,同舍生多俗学, 际亮
视之蔑如也;为山长陈编修寿祺所器.桐城姚莹官福州, (第 364 页)
际亮
谒之,贽以诗;莹谓曰:『子才可及空同,若去其粗豪,则大复矣』.道光四年,沈侍郎维视闽学,试拔贡中选 (第 364 页)
,朝考报罢.京朝官言诗者无不知 际亮,
新城陈侍郎用光延寓其家.曾鹾使燠在京师闻 (第 364 页)
际亮
名,招饮,同坐多知名士.曾自负名辈,纵意言论,诸人赞服; (第 364 页)
际亮
心薄之.曾食瓜子粘须,一人起为拈去, (第 364 页)
际亮
大笑;众惭,不欢而罢.明日, (第 364 页)
际亮
投书责曾,不能教导后进,徒以财利奔走寒士门下;复不知自爱,廉耻俱丧.曾怒,毁之于诸贵人, (第 364 页)
际亮
以是负狂名.慨当时诸公好士而无真识,曾不如其好色也,取一时名优为之传,曰金台残泪记.都中交深者,歙徐 …… (第 364 页)
善、龙溪郑开禧、宜黄黄爵滋、益阳汤鹏、山阳潘德舆,唱和尤密.尝作疏稿,趣晋江陈御史庆镛劾奕经、奕山. 际亮
既为朝贵所忌,试辄不利.自是历游天下名山川,以其穷愁慷慨之意发为诗歌,音调悲壮.
  十八年乡试,主 (第 364 页)
闽试者途中约: 『张际亮
狂士,不可中』. (第 364 页)
际亮
已易名亨辅,中 (第 364 页)
式.折卷,见其名,疑欲去之,副主试申解而止;及来谒,果 际亮
也.会试,复报罢.
  二十年,莹为台湾兵备道,招之;将渡海,及厦门,畏险而返.鹿泽长为宁绍台道,招 (第 365 页)
之;至则宁波失守,狼狈走江西.遂过桐城视莹家,访方东树、马瑞辰,而至湖北.叶敬昌为布政司,厚礼之.复之吴中,闻莹因台湾战事被劾就逮;计莹赴逮必过吴中,栖迟以待.莹至, 际亮
方痁,扶病从至京师;莹止之,不可.莹狱十有二日白, (第 365 页)
际亮
大喜.从莹寓炸子桥杨椒山故宅松筠庵中,而病已深矣.京师诸巨公闻其事,义之.而益阳汤鹏、桂林朱琦、柳州 (第 365 页)
王锡振、道州何绍基、晋江陈庆镛、高要苏廷魁、福州陈景亮,皆 际亮
故人,旦夕来问视.疾亟,坐莹及琦榻前,取生平诗十数巨册使诵之. (第 365 页)
际亮
曰留,则莹、琦于其上署一留字;曰去,署去字.一日夜毕,目乃瞑;今所传思伯子堂集是也.
  既殡,莹为 …… (第 365 页)
  诗已刻者,娄光堂稿、松寥山人集、南来录;未刻著述尚多,交旧录文二卷、黄垆录文一卷、骈体文一卷、童言一卷、缉盐事宜一卷.莹窘于资,遗命其子,卒刊全诗行世,板归诸其家.
   际亮
卒年仅四十五.先是,有妾蒋氏,从在淮上,年方少; (第 365 页)
际亮
殁,大恸,誓死 (第 365 页)
守.或劝之嫁,乃削发为尼;一小婢感焉,亦从削发.河、漕二帅及善 际亮
者咸叹异,资之.子一,名诵芬(东溟文后集、石遗室文集、邵武府志)(第 366 页)
  张苍水被执登舟。中夜,防卒史丙坐篷下,唱苏武牧羊曲。张披衣起,扣舷和之,且酌以酒,劳之曰:『尔亦有心人也。吾志已定,尔无虑』。张之诗文集,如奇零草、水槎集、北征录、采薇吟,皆丙所藏。或有从而购之者。丙曰:『公之真迹,吾日夕焚香拜之,安得付子』!




    张亨甫
急姚石甫难

  道光庚子,桐城姚石甫观察莹官台湾道,礼聘建宁 (第 59 页)
张亨甫
孝廉 (第 59 页)
际亮
为幕宾。 (第 59 页)
亨甫
喜,将渡海。及厦门,畏险,使人写其貌,题诗,寄姚而返。闻鹿泽长为宁绍台道,往依之。至则宁波失守,狼狈 (第 59 页)
走江西。将至山东,不果,遂过桐城,访方植之、光律原、马元伯而至湖北,方伯叶敬昌厚礼之。复之吴中。既而姚以事为英人谋愬江南,奏劾,有闽人附和其言,被逮。 亨甫
闻之,愤甚。见某巨公,面责之。意石甫赴逮,必过吴,栖迟以待。七月,石甫过淮,乃从至京师。时台谏愤石甫 (第 59 页)
之被祸,交章论救。山阳鲁通甫一同又作台湾道姚莹功罪状代鸣不平。及抵都,一时名公卿争枉车骑出迓,至长新店者凡三十馀人,曾文正其一也。而石甫终入刑部狱。
  初, 亨甫
有妾蒋氏从在淮。及赴石甫难,留蒋于淮,属其友。 (第 59 页)
亨甫
方痁疾,扶病从。石甫止之,不可。自投方剂,未已。石甫事白,出狱 (第 59 页)
亨甫
大喜。从石甫居炸子桥杨 (第 59 页)
椒山故宅,延人治其病,而所患深矣,竟殁。何子贞太史绍基挽以联云:『是骨肉同年,诗订闽江,酒倾燕市;真血性男子,生依石甫,死傍椒山』。 亨甫
疾革时,托遗诗于石甫。值临桂朱伯韩观察琦来视疾,因坐榻前,代执笔而自定去留,所谓思伯子堂诗集者是也。 (第 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