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別史類
史鈔類
 泉名灵通月窟泉侧有桥土人传安国王之寨朱铃

 游山寺记繇孔道折北登山麓过 张襄
敏公墓又过
 断峡折而东北高冈上有大松逾小岭循崖而西怪
 石递壑禽声绝响乂转山半为山寺复转东行复道 (第 44a 页)
 焉
明都宪车霆墓在城北三阳山之西谕祭碑存

 兵部侍郎 张襄
敏珩墓在城西十五里于家店西山
 麓有谕祭碑
 侍郎张玭墓在城西
国朝总督两江太子太保谥清端于成龙墓在 (第 12a 页)

跻台省公谢曰吾闻相公贤若由窦以进必以为不肖
矣府推官侯则素贪冒行县时公不具例金因短公于
巡抚张公 张襄
阳人公姻娅有分巡襄阳者张方为举
人以事相迕因迁怒公又入推官谮遂调公新安简县
新城民千馀人赴吏部乞留尚 (第 14a 页)
  李文华(临桂人)

  周之岐(临桂人)    龙大升(临桂人)

  常若愚(临桂人)     张 襄(临桂人简子衡阳知县)
  郑肇基(临桂人)    白 骥(临桂人)

  阳 沛(临桂人)    龙 雨(临桂人) (第 18a 页)
   右罗定州
阳山县儒学(在东门外旧在县东山元至正间迁州城/明洪武十四年复建今所宣德五年知县)
(王珉易茅茨以瓦正德八年知县胡文亨建堂斋十四/年知县周音建棂星门嘉靖九年盛杰重建文庙砌泮)
(宫池十九年余悦修明伦堂二十二年李廷缵建启圣/祠二十七年陈洪范建射圃亭其后 张襄
赵文正相继)
(修之崇祯元年知县王明选重修其规制比前大备五/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郭升重建文庙及明伦堂十 (第 51a 页)
 (德州/人)续珵(宁阳人驸马/赐秀才中式)乔木(泗水/人)李檠(金乡/人)高栋(鱼/台)
 (人知/县)孟易(济宁州人/辛巳进士)贾琦(济宁州/人通判) 张襄(济宁/州人)
呼相儒
 (济宁/州人)王质(汶上人/通判)王贤(汶上人/知县)萧嵩(堂邑人/长史)陈时明
 (堂邑 (第 133b 页)
先生年几六十矣后十一年先生卒时嘉
靖二十四年所居后浦潮汐不至者数日士大夫闻之
相与叹息有司为祀之学宫 张襄
惠岳志其墓铭曰道
宗先觉学异专门精诣洞观贯于本原钟鼎非丰菽水非
贫求仁而得时哉屈伸又祭之文曰呜呼紫峰 (第 11b 页)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四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惠安张氏家世学派
 按净峰 张襄
惠公家世馥曾考其本末渊源远矣稽
 之志乘弗详而详公之自述为足徵也公尝撰镇海
 卫记自言先世有学于周翠 …… (第 1a 页)
(王职方尚/学纫略)
士大夫有名节易保终节难 张襄
惠公以两广总督召
入总大中丞严相忌之出公总督湖蜀及讨平叛苗犹
不内召或劝公稍通书币公曰吾三十年守吾志 …… (第 14a 页)

张襄
惠林端简数君子者不怵于暴行不惑于邪说卓
然有立狂澜砥柱盖数公谓邪(全闽大/记辑略)
公为文章根据义理 …… (第 15a 页)
巡抚被劾归一龙少受学 张襄
惠岳东官寡交接慎取
与不肯濡足权门皆服膺襄惠之教退居林下著书考
义无少休废邑人称先正者皆归焉著有一统 (第 17a 页)
   参政洪新斋先生富
洪富字国充晋江人嘉靖八年进士富宽凝简重默守
称长者初授刑部郎人谓法律非其任乃执法求情侃
然不徇阿有巡按劾某宪副宪副为时相私人时相摭
巡按一事欲抵以重法者富言于尚书如法而止相不
能夺以次受提牢役冬月囚多冻死日制姜汤分给之
囚群号为弥陀佛出守雷州兴学训士筑海捍潮有宪

司牙卒以赌杀人富廉知悉寘之法宪司以情请不听
宪司怒易他官治之富以狱成否为去留竟论卒抵罪
升两浙转运使有巡盐御史示以私意富不从或劝之
富曰污身以媚人吾不能也御史怒阴摭其短无所得
丁内艰服除补两淮运使半载升四川参政蜀人乐其
廉恕又呼为洪佛焉会 张襄
惠岳以督师征蛮徵饷于
云贵湖川川抚李香有违议富与之争岳又欲调土兵
万人应役香欲以先年调征之兵应之富曰 (第 6b 页)
旦妻帅氏温如玠妻黄氏傅克尧妻张氏徐/凤喈妻李氏徐应麟妻周氏张大建妻周氏郭绍)
(宗妻吴氏高文训妻夏氏 张襄
臣妻章氏刘绍宣/妻樊氏蔡祚鉴妻曹氏刘文禧妻李氏皮作楫妻)
(向氏皮正国妻萧氏周锡英妻刘氏金玉灿妻吕 (第 38a 页)
  墓(在芷江县/北门外)︹明︺马元吉墓(在芷江县/东门外)米寿图墓(在/芷)
(江县东门/外鼓台山)刘有年墓(在芷江县/南竹坪塘)宋以方墓(在黔阳/县东南)
(安江/镇)
 ︹祠庙︺ 张襄
惠祠(在芷江县城内西/南祀明总督张岳)薛文清祠(在芷江/县西城)
(内祀明/薛瑄)陈公祠(在黔阳县城 (第 18b 页)
   平祠(一在侯官县杨桥巷一在越王山/一在古田县南门祀宋儒李侗)古灵祠(在/侯)
(官县西门外象山麓祀宋陈襄旧在城内万岁巷/本朝康熙元年迁建雍正八年修一在古灵故)
(里)李忠定祠(在侯官县西门/外祀宋李纲)林文昭祠(在侯官县/三山驿南)
(祀宋儒林之奇之奇与其徒吕/祖谦讲学处后因立祠祀焉) 张襄
悯祠(在侯官/县洪江)
(祀明张经万历二十八年建/本朝乾隆九年二十七年修)范忠贞公祠(在侯/官县) (第 6a 页)
威灵显佑王;浮梁祀张巡,锡号「显佑安澜」。

高宗朝,陈留祀河神守才,后建庙江南,曰灵佑观;清河祀明 张襄,
封彰灵卫漕将军;广西祀蜀将武当,封显佑英济广福王;滨河各县祀故河督朱之锡,封助顺永宁侯。

仁宗朝,
  采访:军功候补直隶州州同林廷璋(邑人,丙子举人)、恩贡生赖占梅(邑人)、岁贡生纪梦熊(邑人)、岁贡生罗在田(邑人)、廪生陈仁世(邑人)、生员李凤翔(邑人)、生员 张襄(邑人)
、生员庄日跻(邑人)
  监刻:贡生杨廷琛(邑人,丁酉副举人)、监生洪对扬(邑人)、监生曾廷纪(邑 (第 27 页)
  道光二十年桂月□□日,总董绅士曾拔萃、罗桂芳、戴天定、杨占鳌、曾作霖、林廷章、纪梦熊、廖春波、颜□梅、罗在田、陈仁世、杨廷琛、杨奎、陈玉衡、李凤翔、 张襄
、庄日济、陈国材、曾廷纪、许乃彬等同立。
    (按:碑在彰化市文庙内,嵌于前庑左墙。高一七六公分 (第 50 页)
熊文举、叶初春、龚鼎孳、戴明说、孙承泽、刘昌、徐必泓、张鸣骏、薛所蕴、赵京仕、高尔俨、卫周祚、黄纪、 张襄
等十九人也。其另存再议者:翁元益、郭允、鲁、吴尔埙、史可程、王自超、白允谦、梁清标、杨栖鹗、张元琳 (第 286 页)
  史称复一好古,博学善属文,耿介负大节.既殁,橐无遗赀.「九闽赋」称其多才

,善用兵;「银城怀古赋」称其踵 张襄
惠、陈庄江为一人.少时,闻故老最艳谭杀石生事;考「明史」、郡邑乘及池直夫撰传,并无言此.及阅「通志」 (第 416 页)
  初,寿祺将以是冬告归省,遽遭大故,乃痛自悔其在都之非,其所述至令人不可卒读.时年方四十,即矢志不复仕.尝谓其门人张岳崧曰:『吾惟不屑不洁,不以不廉之财奉甘旨、不以不义之行欺晨昏,差告无罪尔』.适巡抚张师诚入觐,仁宗命注御制全史诗;携带回闽纂办,延寿祺总其事,剋期告竣,其中每有所发明.服阕,陈情乞养母.主泉州清源书院讲席者十年,训诸生以经术,一洗空之习;若陈给事庆镛,其最也.尝正定清源书院先贤祀位,并率诸生鸠金增置祀产以资祀事.清源书院建于乾隆中,

知府陈之铨遂专祀兴创、增拓诸守令,而郡先贤举弗及,惟朱子位于东偏之楼.乃正朱子于东堂从以先贤之祀乡学者:明蔡文庄公、 张襄
惠公次崖、林氏紫、陈氏紫溪、苏氏慕寥、王氏素庵、林氏清、李文贞公,凡八君子颜曰「先觉祠」,自为之记 (第 346 页)
  初,寿祺将以是岁逾秋告归省亲;未几,遽丁忧,星奔痛钜,乃自悔其在都之非,其所述至令人不可卒读。时年方四十,即抱退志矣。服阕,陈情乞养母;主泉州清源书院十年,与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多士奋兴,一洗空疏之习。尝正定清源书院先贤祀位,并率诸生增置祀产以资祀事。奉朱子于东舍,从以先贤之传道而祀乡学者明蔡文庄公、 张襄
惠公、次崖林氏、紫峰陈氏、紫溪苏氏、慕蓼王氏、素庵林氏、国朝李文贞公凡八君子,位左右;扁曰「先觉祠」 (第 56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