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第十九叶
注一 崇德志是年正月贼入崇德
注二 布政胡松纪文多不录
第二十叶
注三 时胡中丞奉命代 张督府经甫 八日麾下卒仅三千及参将宗礼所部河朔兵八百人
急檄河朔兵屯崇德自引兵屯塘栖阮中丞鹗入保桐乡礼与裨将 (第 57a 页)
注一 崇德志是年正月贼入崇德
注二 布政胡松纪文多不录
第二十叶
注三 时胡中丞奉命代 张督府经甫 八日麾下卒仅三千及参将宗礼所部河朔兵八百人
急檄河朔兵屯崇德自引兵屯塘栖阮中丞鹗入保桐乡礼与裨将 (第 57a 页)
十一日,赴南仓桥及钱督办、余太守、魁太守处辞行,皆未见。汪南陔大令枉顾,金润生送来板鸭一只。赖葆臣大令招饮,辞。沈赓虞太守来趁船,酉刻开轮回沪。
十二日,辰刻抵沪,梅问羹兄弟来拜。得苏冶生去腊二十一日书,得 张经甫 去腊二十五日书,又得介如弟、嘉言兄书各一。
十三日,章菊农世兄自金陵至。薛贻树大令来拜。作书答 (第 2 页)
经甫。 十四日,答拜章菊农世兄,并邀之小饮。作书答嘉兄。
十五日,诣道辕、总局及粮道船上贺望;拜席 …… (第 2 页)
二十六日,谒督办,未见。拜提调,又访张逸垞昆季、席春渔太守,皆见。得范荔泉台湾来书。
二十七日,张剑臣、张迪铭过访。得 张经甫 兄书。是夜程周卿邀饮。
二十八日,嘉言兄、翰香弟自金陵至。拜章庄斋孝廉。作书寄沈韵松。
二十 …… (第 3 页)
二十三日,海无大风浪,而船中颇觉眩晕,予不能饮食,卧至夜,大吐酸苦水乃安。
二十四日,辰刻抵小基隆,停船雇小舟上岸。访金砂局提调 张经甫 兄,适值往龙潭堵分局,不晤。乃以信物托沈载之代收。姚立人之信物亦交沈收。仍还驾时轮船。戌刻,奉抚署电 …… (第 6 页)
二十六日,辰刻换坐小轮船,并将行李移入小划,以轮船拖之。午刻至台北。城外大雨倾盆而下。入抚署谒抚台及顾廉访,并晤范荔泉;知 张经甫 亦在署,甚喜。饭后拜沈蓉卿先生及管凌云、邵式如诸君。
二十七日,谒藩台唐薇卿方伯、护道唐赞衮太守 …… (第 6 页)
二十八日,顾廉访示以台湾图一部。潘景斋别驾昨日移来同居。
二十九日,阅地图。
三月初一日,己未朔,陈仲英太守来答拜。出访顾月如、吴季海,作书致 经甫。 初二日,汪照蓉来拜,胡慎之来拜。
初三日,拜邓大令,见;拜顾月如,未见。
初四日,邵中 (第 7 页)
丞招陪陈仲英太守饮,同席者谢湛清州牧、潘谨斋别驾、邓季垂大令、孙培卿司马。
初五日, 张经甫 自龙潭堵至,令电信招罗裕熙二尹于威海卫。
初六日,徐子静观察招饮于机器局,同席者谢湛翁、潘瑾翁、 …… (第 7 页)
十四日,谒藩台,见;拜台北府陈仲英太守,未见;拜翁子文司马、钟淡人世兄,未见。贺邓季垂代理嘉义县事。胡慎之来见。作书禀叔祖、寄四弟。
十五日,出城趁火车赴龙潭堵访 张经甫; 适逢 (第 9 页)
经甫 乘火车来省,复偕入城。
十七日,偕 (第 9 页)
张经甫 坐火车赴八堵;换轿至煖煖街,晤张剑臣、章锡卿、郑伯、黄圃生、郭梅岑。饭毕复行,五里至碇内,又五里至 (第 9 页)
四脚亭,(纯按:脚原稿作角。)即新拟造房设分局处,又八里,天已昏黑,龙潭堵。(波按:黑字下疑脱宿字。)
十八日,偕 经甫 沿石碇溪而上,行四里至瑞芳店。(纯按:芳店原稿作馨应。)过溪而南,四里至苧子潭,又五里至半林庄。过溪 (第 9 页)
而北,复东行二里至九芎桥,再十里即三貂岭。后由溪北沿岸行而回龙潭堵。
十九日,偕 经甫 乘船,下石碇溪至煖煖街;饭毕,复至八堵,乘火车回台北。
二十日,贺顾廉访署藩司。将夜,顾公招饮, …… (第 9 页)
二十六日,谒台湾镇万、署台湾道唐,皆见。管带武毅营游击邓君春林及管带左翼练兵陈馨远副戎皆来见。是日巳正地震,房屋摇曳有声,约二刻乃定;午初复微震。拜邓季垂,未遇。奉到查各县监狱札。申刻出城,拜镇海中军副营管带官刘际周游戎;至靖海中军正营拜帮带万棣花守备,晤万军门,即居于营中。作书托安平县封寄 张经甫。 二十七日,点靖海中军正副二营勇丁;中军总巡官曾广照,字兰亭。
二十八日,阅安平炮台。拜管带 (第 10 页)
十二日,辰刻抵沪,梅问羹兄弟来拜。得苏冶生去腊二十一日书,得 张经甫 去腊二十五日书,又得介如弟、嘉言兄书各一。
十三日,章菊农世兄自金陵至。薛贻树大令来拜。作书答 (第 2 页)
经甫。 十四日,答拜章菊农世兄,并邀之小饮。作书答嘉兄。
十五日,诣道辕、总局及粮道船上贺望;拜席 …… (第 2 页)
二十六日,谒督办,未见。拜提调,又访张逸垞昆季、席春渔太守,皆见。得范荔泉台湾来书。
二十七日,张剑臣、张迪铭过访。得 张经甫 兄书。是夜程周卿邀饮。
二十八日,嘉言兄、翰香弟自金陵至。拜章庄斋孝廉。作书寄沈韵松。
二十 …… (第 3 页)
二十三日,海无大风浪,而船中颇觉眩晕,予不能饮食,卧至夜,大吐酸苦水乃安。
二十四日,辰刻抵小基隆,停船雇小舟上岸。访金砂局提调 张经甫 兄,适值往龙潭堵分局,不晤。乃以信物托沈载之代收。姚立人之信物亦交沈收。仍还驾时轮船。戌刻,奉抚署电 …… (第 6 页)
二十六日,辰刻换坐小轮船,并将行李移入小划,以轮船拖之。午刻至台北。城外大雨倾盆而下。入抚署谒抚台及顾廉访,并晤范荔泉;知 张经甫 亦在署,甚喜。饭后拜沈蓉卿先生及管凌云、邵式如诸君。
二十七日,谒藩台唐薇卿方伯、护道唐赞衮太守 …… (第 6 页)
二十八日,顾廉访示以台湾图一部。潘景斋别驾昨日移来同居。
二十九日,阅地图。
三月初一日,己未朔,陈仲英太守来答拜。出访顾月如、吴季海,作书致 经甫。 初二日,汪照蓉来拜,胡慎之来拜。
初三日,拜邓大令,见;拜顾月如,未见。
初四日,邵中 (第 7 页)
丞招陪陈仲英太守饮,同席者谢湛清州牧、潘谨斋别驾、邓季垂大令、孙培卿司马。
初五日, 张经甫 自龙潭堵至,令电信招罗裕熙二尹于威海卫。
初六日,徐子静观察招饮于机器局,同席者谢湛翁、潘瑾翁、 …… (第 7 页)
十四日,谒藩台,见;拜台北府陈仲英太守,未见;拜翁子文司马、钟淡人世兄,未见。贺邓季垂代理嘉义县事。胡慎之来见。作书禀叔祖、寄四弟。
十五日,出城趁火车赴龙潭堵访 张经甫; 适逢 (第 9 页)
经甫 乘火车来省,复偕入城。
十七日,偕 (第 9 页)
张经甫 坐火车赴八堵;换轿至煖煖街,晤张剑臣、章锡卿、郑伯、黄圃生、郭梅岑。饭毕复行,五里至碇内,又五里至 (第 9 页)
四脚亭,(纯按:脚原稿作角。)即新拟造房设分局处,又八里,天已昏黑,龙潭堵。(波按:黑字下疑脱宿字。)
十八日,偕 经甫 沿石碇溪而上,行四里至瑞芳店。(纯按:芳店原稿作馨应。)过溪而南,四里至苧子潭,又五里至半林庄。过溪 (第 9 页)
而北,复东行二里至九芎桥,再十里即三貂岭。后由溪北沿岸行而回龙潭堵。
十九日,偕 经甫 乘船,下石碇溪至煖煖街;饭毕,复至八堵,乘火车回台北。
二十日,贺顾廉访署藩司。将夜,顾公招饮, …… (第 9 页)
二十六日,谒台湾镇万、署台湾道唐,皆见。管带武毅营游击邓君春林及管带左翼练兵陈馨远副戎皆来见。是日巳正地震,房屋摇曳有声,约二刻乃定;午初复微震。拜邓季垂,未遇。奉到查各县监狱札。申刻出城,拜镇海中军副营管带官刘际周游戎;至靖海中军正营拜帮带万棣花守备,晤万军门,即居于营中。作书托安平县封寄 张经甫。 二十七日,点靖海中军正副二营勇丁;中军总巡官曾广照,字兰亭。
二十八日,阅安平炮台。拜管带 (第 10 页)
光绪十八年壬辰,秋九月初一日,上辕销假;禀谢奉委提调台盐务总局兼办安嘉总馆。谒唐方伯;蒙谕知盐务积弊颇详。
初二日,访 张经甫 、苏冶生于机器局。作书寄叔祖及洋银二百圆,由协顺昌兑汇于沪;又书嘱秬、秠二儿;又书嘉兄。
初三日 …… (第 69 页)
壮不如人悔已迟,老来安肯负须眉。冯驩岂是无能客?王适何妨自诩奇?慨我飘蓬无定处;羡君衣锦有归期。明年秋到江南日,更折蟾宫桂一枝。
初七日,复作书以英银四十圆寄沪,仍托协顺昌汇兑。
初八日,检行装。午后访 经甫。 作书寄汪铁舫于彰化。
初九日,倚星淡月雁:(纲按:此词上半阕中有数语在原稿之旁并有改作,但改 …… (第 71 页)
借长笛声吹入暝,羡飞到衡阳,平沙栖稳。蘋末鸥盟,应问几时重整?江空夜静哀鸣否?恐孤舟渔梦惊醒。月明欲堕,芦花正白,不胜愁听!
王蔀畇孝廉、范荔泉广文、 张经甫 别驾见之,皆以前半阕笔意太平庸。复改二语,亦未惬意也。
初十日,中丞传见,即禀辞起程。 (第 72 页)
经甫 、荔泉、冶生三兄送登小轮舟。候潮搁浅,至晚乃抵沪尾,登飞捷轮船拜管驾林锦堂副将。
十一日,酉初开 …… (第 72 页)
十七日,出诣各处谢步。斗六涂库馆委员何伟南(字芝生)、新街岭后代办司事冯庭芝(字华三)、保甲委员陈师藩(字子厚)、姚榕(字恂卿)、道辕巡捕董国桢(字盖臣)、吴俊元(字镜初)、欧阳驹(字献廷)、王滋圃(字心田)、吴斌(字友廷)、卢绪(字承卿)、蔡常庆(字信卿)、杨鸿猷(字伟人)、叶渭泉协镇(永辉)、杨馨远协镇(德芳)、杨英臣参将(连珍)、周焕堂协戎(占标)。接鹿总馆吴回电:王功各港无驳
船;请统运冲西交卸,驳船已备。谒臬道宪,议定南盐五千石先运中路于冲西交卸。即作书关会飞捷管驾林锦堂协镇及押运委员刘萃青。包太守来谈。谒道台。
十八日,何芝生来辞赴斗六。作书寄范荔泉、 张经甫。 又书寄后海吾管带、林仲涟大令。又作书禀叔祖,寄四弟、嘉兄、秬儿、仙舫及汪上锦、章菊农、胡涌泉各一, …… (第 74 页)
九月二十三日由顾缉庭方伯交到四月十八日惠书,藉悉遇困而亨,履贞乃吉。钦佩之馀,复为叹息。金矿之衰旺不足虑,人心之贪险大可畏。当今之世,吾辈苟有所藉手,何能学乡愿作滥好人。稍欲节糜,动致诽谤;颠倒是非,变乱黑白。虽如浮云随起随灭,究不足以渣滓太清,然而世道人心如此不靖,能无忧耶!台北石碇溪龙潭堵一带,去年冬间,金沙出现。邵大中丞招敝友上海 张经甫 茂才经理其事;创立章程,抽收地租牌费,不费公家分毫资本。今年仲春以后,即能每月得洋银一万馀圆。亦可谓 …… (第 79 页)
初六日,诣西门外风神庙,公祭前恒春县令高鸿池明府。
初七日,包哲臣太守、疏禹门司马、施韵篁山长枉顾。作书致 张经甫 、范荔泉二同门。 …… (第 80 页)
水月只洋银百元,不甚招指目;顾方伯又系旧上司,能开诚布公,可暂恃以自托。正亦来教所谓为贫而仕之意耳。 经甫 以诸生出办金矿,创法抽收牌费,不徇情面,功效已著。众虽嫉之,无如之何。夏秋之间,阴雨兼旬,山水陡发, …… (第 127 页)
,不能复为主持,遂听其以疾告罢。代之者即谤之者,而收数转不如前。今闻已撤委改归商包办。又闻中丞已复召 经甫; 现复出与否及属以何事,尚未知也。贵友子苍兄,弟会一晤于金厂;在 (第 127 页)
经甫 去厂之后,弟由宜兰回,便道查阅该厂,弹压营兵,遇雨宿于厂,故相遇。别后几半年,今不知在何处。即俞辅堂 …… (第 127 页)
接诵惠书,敬悉一切。以阁下之学识,办理文案,游刃有馀。初时多检案卷,详细查阅,知其原委曲折,下笔自有分寸。久则例案已熟,权衡在胸,裁决如流,虽老吏必惊服矣。此正阁下之所优为;何其言之谦耶?钟英事已如尊意转达豸宪;将来与中丞面商位置必能得宜。 经甫 有南来之说,信否?盐务有二大端:台北如能杜绝内地之私,改销本地所产之盐,则沿海穷民岁可增五万馀金以资 …… (第 130 页)
初五日,作书嘱谭文明带交鲍叙五;又答陈荇香大令。得嘉义邓季垂大令书;即作答。石耀庭、曹序南。得嘉兄信一。
初六日,谒道台。作书致月如、吉荫二族弟,又书致嘉兄。
初七日,飞捷轮船至,得 张经甫 书;即作答。又作书致翁子文、程玉堂二司马。冯大令自台北至。
初八日,至安平口照料运盐五千石于台北 …… (第 132 页)
十六日,拜唐护道、疏司马、李印侯大令、冯大镛大令。
十七日,施韵篁和台湾杂感诗八首送至。作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王蔀畇。又得林翊甫书;即复。
十八日,作书致杨英臣守备,得叔祖及汪上锦书,又得书甫书, …… (第 136 页)
初九日,突然腹泄六、七次;服红灵丹,痛乃止。是夜大雨。
初十日,得凤山总馆电报:旂尾馆被劫。发电报臬道台,并请凤山县勘办。得 张经甫 书。
十一日,疏司马、朱太守及詹仲芳、白少安、苏赓华过谈。邹仙翁枉顾。詹仲芳、饶禹甸均来局。
…… (第 144 页)
十八日,臬道宪入试院代学政科试。谒万军门。
十九日,午后,入试院谒臬道宪回公事。作书寄虎臣兄,又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二兄。
(水按:十九日后阙。) (第 144 页)
初二日,访 张经甫 、苏冶生于机器局。作书寄叔祖及洋银二百圆,由协顺昌兑汇于沪;又书嘱秬、秠二儿;又书嘉兄。
初三日 …… (第 69 页)
壮不如人悔已迟,老来安肯负须眉。冯驩岂是无能客?王适何妨自诩奇?慨我飘蓬无定处;羡君衣锦有归期。明年秋到江南日,更折蟾宫桂一枝。
初七日,复作书以英银四十圆寄沪,仍托协顺昌汇兑。
初八日,检行装。午后访 经甫。 作书寄汪铁舫于彰化。
初九日,倚星淡月雁:(纲按:此词上半阕中有数语在原稿之旁并有改作,但改 …… (第 71 页)
借长笛声吹入暝,羡飞到衡阳,平沙栖稳。蘋末鸥盟,应问几时重整?江空夜静哀鸣否?恐孤舟渔梦惊醒。月明欲堕,芦花正白,不胜愁听!
王蔀畇孝廉、范荔泉广文、 张经甫 别驾见之,皆以前半阕笔意太平庸。复改二语,亦未惬意也。
初十日,中丞传见,即禀辞起程。 (第 72 页)
经甫 、荔泉、冶生三兄送登小轮舟。候潮搁浅,至晚乃抵沪尾,登飞捷轮船拜管驾林锦堂副将。
十一日,酉初开 …… (第 72 页)
十七日,出诣各处谢步。斗六涂库馆委员何伟南(字芝生)、新街岭后代办司事冯庭芝(字华三)、保甲委员陈师藩(字子厚)、姚榕(字恂卿)、道辕巡捕董国桢(字盖臣)、吴俊元(字镜初)、欧阳驹(字献廷)、王滋圃(字心田)、吴斌(字友廷)、卢绪(字承卿)、蔡常庆(字信卿)、杨鸿猷(字伟人)、叶渭泉协镇(永辉)、杨馨远协镇(德芳)、杨英臣参将(连珍)、周焕堂协戎(占标)。接鹿总馆吴回电:王功各港无驳
船;请统运冲西交卸,驳船已备。谒臬道宪,议定南盐五千石先运中路于冲西交卸。即作书关会飞捷管驾林锦堂协镇及押运委员刘萃青。包太守来谈。谒道台。
十八日,何芝生来辞赴斗六。作书寄范荔泉、 张经甫。 又书寄后海吾管带、林仲涟大令。又作书禀叔祖,寄四弟、嘉兄、秬儿、仙舫及汪上锦、章菊农、胡涌泉各一, …… (第 74 页)
九月二十三日由顾缉庭方伯交到四月十八日惠书,藉悉遇困而亨,履贞乃吉。钦佩之馀,复为叹息。金矿之衰旺不足虑,人心之贪险大可畏。当今之世,吾辈苟有所藉手,何能学乡愿作滥好人。稍欲节糜,动致诽谤;颠倒是非,变乱黑白。虽如浮云随起随灭,究不足以渣滓太清,然而世道人心如此不靖,能无忧耶!台北石碇溪龙潭堵一带,去年冬间,金沙出现。邵大中丞招敝友上海 张经甫 茂才经理其事;创立章程,抽收地租牌费,不费公家分毫资本。今年仲春以后,即能每月得洋银一万馀圆。亦可谓 …… (第 79 页)
初六日,诣西门外风神庙,公祭前恒春县令高鸿池明府。
初七日,包哲臣太守、疏禹门司马、施韵篁山长枉顾。作书致 张经甫 、范荔泉二同门。 …… (第 80 页)
水月只洋银百元,不甚招指目;顾方伯又系旧上司,能开诚布公,可暂恃以自托。正亦来教所谓为贫而仕之意耳。 经甫 以诸生出办金矿,创法抽收牌费,不徇情面,功效已著。众虽嫉之,无如之何。夏秋之间,阴雨兼旬,山水陡发, …… (第 127 页)
,不能复为主持,遂听其以疾告罢。代之者即谤之者,而收数转不如前。今闻已撤委改归商包办。又闻中丞已复召 经甫; 现复出与否及属以何事,尚未知也。贵友子苍兄,弟会一晤于金厂;在 (第 127 页)
经甫 去厂之后,弟由宜兰回,便道查阅该厂,弹压营兵,遇雨宿于厂,故相遇。别后几半年,今不知在何处。即俞辅堂 …… (第 127 页)
接诵惠书,敬悉一切。以阁下之学识,办理文案,游刃有馀。初时多检案卷,详细查阅,知其原委曲折,下笔自有分寸。久则例案已熟,权衡在胸,裁决如流,虽老吏必惊服矣。此正阁下之所优为;何其言之谦耶?钟英事已如尊意转达豸宪;将来与中丞面商位置必能得宜。 经甫 有南来之说,信否?盐务有二大端:台北如能杜绝内地之私,改销本地所产之盐,则沿海穷民岁可增五万馀金以资 …… (第 130 页)
初五日,作书嘱谭文明带交鲍叙五;又答陈荇香大令。得嘉义邓季垂大令书;即作答。石耀庭、曹序南。得嘉兄信一。
初六日,谒道台。作书致月如、吉荫二族弟,又书致嘉兄。
初七日,飞捷轮船至,得 张经甫 书;即作答。又作书致翁子文、程玉堂二司马。冯大令自台北至。
初八日,至安平口照料运盐五千石于台北 …… (第 132 页)
十六日,拜唐护道、疏司马、李印侯大令、冯大镛大令。
十七日,施韵篁和台湾杂感诗八首送至。作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王蔀畇。又得林翊甫书;即复。
十八日,作书致杨英臣守备,得叔祖及汪上锦书,又得书甫书, …… (第 136 页)
初九日,突然腹泄六、七次;服红灵丹,痛乃止。是夜大雨。
初十日,得凤山总馆电报:旂尾馆被劫。发电报臬道台,并请凤山县勘办。得 张经甫 书。
十一日,疏司马、朱太守及詹仲芳、白少安、苏赓华过谈。邹仙翁枉顾。詹仲芳、饶禹甸均来局。
…… (第 144 页)
十八日,臬道宪入试院代学政科试。谒万军门。
十九日,午后,入试院谒臬道宪回公事。作书寄虎臣兄,又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二兄。
(水按:十九日后阙。) (第 144 页)
光绪十九年五月壬午朔,朱调元、包哲臣二太守枉顾。送朱雨帆孝廉赴旂后海关。飞捷船自澎湖修水线工竣来安平运盐;管驾林锦堂协镇来拜。是夜,台南府唐韡之观察招饮。施山长过谈。
初二日,作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接李丽川、胡次樵凤山来信各一。黄冕斋、郑文海、冯兰生来见。谒臬道宪。陶声甫过谈。
初三 …… (第 145 页)
初九日,谒臬道宪谢委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未见。贺万军门生日;未见。诣台
南府、支应局、电报局谢步。发递呈抚宪、藩宪三红禀,兼禀明不及到省叩请训示,即就近起程赴任。寄范荔泉、 张经甫 书各一。
初十日,谒道宪。朱太守枉顾。诣城内诸同寅处谢步。
十一日,右手大指患疔忌口,不能赴 …… (第 147 页)
初六日,黎明而起,诣天后宫设四海龙王、风、云、雷、雨神位,虔诚拜祷,求甘霖及时多降。
致 张经甫(焕纶) 经甫仁兄同研大人阁下:
前月初旬,奉寄芜函;想已达左右。闻铁路已达新竹。大工告成,时届茶 (第 157 页)
初六日,黎明而起,诣天后宫设四海龙王、风、云、雷、雨神位,虔诚拜祷,求甘霖及时多降。
致张经甫 (焕纶) (第 157 页)
经甫 仁兄同研大人阁下:
前月初旬,奉寄芜函;想已达左右。闻铁路已达新竹。大工告成,时届茶市,商民附车 …… (第 157 页)
汉王吉论养生云:休则俛仰屈伸以利形,进退步越以实下,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
作书致 张经甫, 请代领六月津贴银两五百六十七两九钱九分七厘四毫,并恳以银三百四十二两代交前任吕幼渔大令以偿其移交及借 …… (第 161 页)
十三日,得吕幼渔大令书;即复。又书致李丽川大令,又书致李质甫游击。前营文案龙少由来见。
十四日,新任台东州吏目姜春棠(字芳坡)到。张有临自台南来。得臬道宪初五日手书,又得 张经甫 别驾五月二十五日书,又得虎臣兄五月五日书,又得王蔀畇孝廉诗筒,又得张逖先大令书并联屏四条(附有窦甸嵩 …… (第 173 页)
十六日,姜吏目接印。出送黄寿庭大殓。夜邀姜芳坡、俞翊卿、张有临、高锡之、傅翼如、梁少玉、罗云五饮于营。
十七日,作书复 张经甫 、李丽川,又书复李仲雄、岱镇山二协镇。得王彬斋大令书 …… (第 176 页)
连日阅本营打靶,中不及三成;而安抚军转能中四成以上。可叹也矣!得张月楼军门六月三十日书。
二十日,作书复张军门;又书致左营及花莲港抚垦局。得谢钟英大令、 张经甫 别驾书各一。又作书唁胡慎之之子在儒,并托 (第 178 页)
张经甫 别驾代挪洋银二十四元作为吊仪,转托艋舺盐馆张眉生大令转交。
二十一日,作书复 (第 178 页)
张经甫, 又书复谢钟英。 …… (第 178 页)
〔七月〕二十一日
复 张经甫
(第 179 页)
经甫 仁兄同研大人阁下:
接诵七月初十日手书,深蒙直发其病痛之所在,而赐以医治之良方;厚意深情,即百朋 …… (第 179 页)
二十八日,以日来大雨已三昼夜不息,骑马出视各处水势。
二十九日,雨仍未止。作书致王蔀畇孝廉。
八月初一日,诣各庙行香。午后晴。作书致 经甫 、荔泉,又书致包太守、吕大令,并发各处贺节禀函。
初二日,大风。作书致李丽川大令。
是日,台 …… (第 181 页)
十一日,出勘各处风灾。作书并会盘文册寄吕大令分投藩、臬、道署。又作书谢台南府唐韡之观察及余彦士先生。又书复陈子垣大令、李质甫游击、疏禹门司马、岱协台
镇山。
十二日,上臬道宪书,论资遣吸烟勇丁回籍。又书并具七、八两月津贴文领托 张经甫 兄代领折实库平银一千一百三十五两九钱九分四厘九毫;并托领出后以七百两汇台南还道宪帐房借款,以三百两交 …… (第 184 页)
初四日,派黄锦春、吴英杰赴台南领饷。
初五日,得张统领八月十七、十九日二信。初三日到顾公信一、黄云孙信一,虎臣兄京信一、 张经甫 兄信一。
初六日,作书上顾公。委汪玉农办营务。
初七日,作书 (第 193 页)
张经甫 、范荔泉。 …… (第 193 页)
十二日,海防管带邱焕庭都司来见。以致朗山书交左营领饷哨官带郡,内有预借九月饷项一千两印及合义汇银五百票根。得张蕊卿书。
十三日,邱焕庭辞赴大麻里。吴才宝赴大庄查询粮价。作书复张蕊卿。
十四日,作书致 张经甫, 恳于津贴项下,拨足洋银一百零二元附入汪玉农信内,交李克斋带交上海。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得顾臬道 …… (第 194 页)
* * * * *
二十三日,作书并盖监盘交代册印;仍以二本寄还吕慎甫交其兄吕幼渔大令。
二十四日,作书致 张经甫。 得张月楼统领书一、邓季垂大令书一。
二十五日,奉抚台批准赀遣疲弱勇丁。
二十六日,宝桑居民失 …… (第 199 页)
初二日,拟统筹全局禀稿。作书复四弟、嘉兄,又致瑍侄。
初三日,汪玉农起程赴左营。作书禀臬道台。致 张经甫 请代挪英银三百圆寄交心斋叔祖。得范荔泉书;即复。得袁行南书。又书复朗山侄,内银票根计四纸,办药材一单 …… (第 199 页)
十三日,邱焕庭自大麻里至。张蕊卿自新开园至。
十四日,作书托 张经甫 代领九、十两个月津贴银一千一百三十五两九钱九分四厘九毫。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张回新开园,邱赴拔 …… (第 203 页)
二十四日,作书致朗山侄,嘱领安抚军九月分饷库平银二百零四两一钱三分八厘四毫六丝四忽。
二十五日,得汪玉农十九日书;即复。作书致 张经甫, 并托于津贴款内拨库平银一百两与汪信同收。
二十六日,邱焕庭回大麻里。
二十七日,收到疏禹门及 …… (第 204 页)
二十九日,以丸药十五斤寄左营,五斤寄前营;各致一书。
三十日,作书禀臬道台,又书致朗山侄。
十一月初一日,诣各庙行香。得汪玉农书;即复,并附致 张经甫 兄,托于津贴项下拨银五百两交王衍生。盖王已付汪而取之台北,汪则由台南付还也。又书致虎臣兄;又书致朗山 (第 204 页)
侄,嘱以重洋七十元为张有临寄沪。
初二日,以宋梅记汇银五十两票根寄朗山侄。孙典史预假银三十两。
初三日,孙典史赴拔仔庄。得 张经甫 书一、虎臣兄书一、金润生书一、袁爽秋观察书一、朗山侄书一。 (第 204 页)
初四日,得汪玉农书一;即作答。作书禀道宪,又书付朗山,又书寄四弟,又书复 张经甫, 又书复张军门。
初五日,拟查覆埤南亦不可为治禀稿。
初六日,作书答张蕊卿。
初七日,发九 …… (第 205 页)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作书复苏、范二君及朗山侄;并寄章德明汇银票根一纸,计二百两。又得汪玉农书;即复。
十六日,作书禀臬道台论开垦事宜。
十七日,作书寄 张经甫, 请代拨七兑洋银六十元,解缴资助故员运柩回籍捐,又托其各以六元分送张子云、杨俊甫二处奠分。又得苏履生兄 …… (第 206 页)
初九日,午后移居州署,以待眷属;以前信言初三日起程也。
初十日,至午后,家眷未至。
十一日,得汪玉农书;即复。又书托 张经甫 代领十一、二两个月津贴银一千一百三十五两九钱九分四厘九毫。
十二日,作书催孙静甫送水冲地亩清册。 …… (第 209 页)
自基隆西北取道循山而行:四里至三角岭,六里至大武崙,七里至马鍊庄,八里至大坪脚,四里至鹿角坪,七里至磺山顶,七里至竹子拗,十四里至水竟渡,十里至沪尾。皆由山间取径,海上窥望不及;无险阻,直捷而平坦。
十六日,作书寄四弟,又寄叔祖,又寄川沙,又书致昭、甫。
十七日,得范膏民书;即复。得 张经甫 书;即复。又书谢江、邱二管带。又得疏禹门书。又书致张蕊卿。又得柯月坡书。又得江如点书;即复。
十 …… (第 210 页)
二十一日,封印。得李少帆书。
二十二日,作书禀臬道台。又书致范膏民。得李大令书;即复。
二十三日,作书复胡在儒。又书致 张经甫。 发花莲港冬三月薪粮各费共库平银七百九十九两八钱七分三厘三毫四丝;又发秋季赏番酒食银三十八两一钱零六厘 …… (第 211 页)
是日,收吴勋曹来银二百两。
二十四日,作书复汪铁舫。是日收张义春来银四百五十两。得汪缙卿书,又得 张经甫 初十日书。
二十五日,作书上臬道宪, (第 211 页)
张经甫 与汪缙卿。 …… (第 211 页)
初十日,委江如点协戎接带前营,谭都司桂林接带南路屯兵,丁士文为前哨哨官,王开第为右哨副哨官。
十一日,作书致范膏民,又书致 张经甫。 十二日,作书上臬道台论调委各营管带及调换军械利弊。
十三日,为子侄开学。
十四日,作书 (第 212 页)
寄四弟及禀叔祖,又书寄曹在民表叔。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
十六日,汪缙卿自台南至。得 张经甫 书。
十八日,作书禀臬道宪。又书致范膏民,附票根三纸,计汇付一千九百五十两,皆十九日发。又书致李 (第 212 页)
丽川及疏禹门司马,又复 张经甫。 …… (第 212 页)
初六日,作书禀臬道宪。
初七日,萧必胜偕通事查获加里艋押所失后膛枪来呈缴。孙静甫辞回局。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致范膏民。
初八日,祭昭忠祠。作书致谭桂林。
初九日,作书禀臬道宪。张蕊卿自新开园至。 …… (第 215 页)
正月应领营饷银一千六百九十五两七钱三分五厘八毫三丝四忽,统费银一百九十三两八分六厘一毫九丝二忽。
十一日,作书谢李丽川大令,又书致范膏民。
十三日,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致张月楼军门。
十四日,自以其意订定阵图。是日春分。
十五日,行香。演新阵图。作图说一篇 …… (第 215 页)
十八日,江如点、邱焕庭、李兰亭至。余步青自前山持潘义庭别驾书至。
十九日,阅操。以张义春票八百两寄范膏民。又书致 张经甫。 二十日,池云珊自台北、徐伯荣自台南偕至。得茂春、万和书一、守瑍弟书一、虎臣兄书一、 (第 216 页)
张经甫 兄书一、单一、范膏民书一。
二十一日,作书复叔祖,又书致曹在民,又书寄四弟,又书复虎臣兄,又书复 (第 216 页)
范膏民,又书复 张经甫。 二十三日,作书嘱范膏民代领安抚军正月饷银。
二十六日,得汪玉农书、孙静甫书。
二十七日 …… (第 216 页)
十四日,复汪玉农。又书寄范膏民,领二月营饷一千八百九十一两零四分六厘二毫二丝,又领春季抚饷四千一百二十六两三钱一分七厘七毫三丝,共六千零十七两三钱六分三厘九毫五丝。
十五日,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复张月楼军门。
十六日,作书致童米孙。
十七日,赴利基利吉社查察煤矿。作书复管凌云太守, …… (第 218 页)
二十日,收吴培卿世伯复书一,又得介如二月初十日书,又得嘉兄及伯母、叔祖书各一,章、周二书各一,岳父书一。
二十四日,病。
二十六日,遣帮带高渭生解坏枪一百九十一杆赴郡。补二十三日,得 张经甫 书;即复。二十六日又作书呈臬道台。
二十八日,昭甫兄自家乡至。
二十九日,作书寄四弟,禀叔祖 (第 218 页)
、伯母及嘉兄,又书寄汪玉农。又得张月楼军门书一。
四月初一日,立夏。作书复张军门。
初十日,得虎臣兄京信二函;即复。
十一日,作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各一。
十六日,赴大麻里查点屯兵兼放番饷。
十七日,至大得吉遇大雨;申刻至巴塱卫,止 …… (第 219 页)
十八日,回大麻里。
十九日,回营。
二十二日,作书上吴清师,又致范膏民。
二十三日,作书致 张经甫 、苏冶生。
二十四日,得李丽川大令书,有初八日藩辕牌示补台东州缺之语。得心斋、理斋二位叔祖书。 …… (第 219 页)
初十日,作书贺童米孙大令。是日验明昆仑楼社社目五名、通事二名正身,给发印票并口粮。作书致范膏民。
十一日,得臬道台手书一;即作书禀复。又书寄虎臣兄,又书寄范膏民。夜得 张经甫 初二日书。
十四日,得汪玉农书;即复。
拟家乡张睢阳庙楹联:
孤城原可图存。为诸将不肯赴 …… (第 220 页)
初六日,得臬道台二十八夜飞函;即禀复。宋雨生、朱润之到营。又得臬道宪二十日书,又得宋渤生、查友山二书,又得范膏民书,又得 张经甫 、范荔泉书各一。
台北捐主事,共库平银一千二百九十七两六钱四分。
捐离原省及指省,正项一千一 (第 221 页)
百六十五两,合公砝平足银一千二百零六两,加换照
六两,行查三两,(波按:此处似脱一字。)片九两,共公砝平足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合京平足银一千二百五十七两九钱六分,加汇费合台库平洋银一千三百二十四两四钱一分九厘。
初七日,作书禀复臬道台,作书致前、左二营管带。
初八日,作书复 张经甫 、范荔泉。
初九日,得臬道台五百里排递初四日函;即禀复。夜作函致前、左二营营官。
初十日,作 …… (第 222 页)
十四日,作书上臬道宪,请给器械及帐棚。又书致谢提调,托领夏季番饷。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
十六日,派刘德杓、胥森荣赴凤山境内募勇。
十七日,作书致 张经甫。 派弁赴猴子山察看地势。
十八日,自诣沿海察看地势。 …… (第 222 页)
二十六日,赴槟榔、阿里摆等社相度营地。
二十七日,作书复李丽川大令。
二十八日,于天后宫设位叩祝皇上万寿。作书致 张经甫 、范荔泉、苏冶生各一。又得道台二十三日书;即禀复。
二十九日,未刻,得臬道台二十五日手谕,令即择 …… (第 223 页)
十七日,发夏季番饷毕。得臬道台函示总理衙门电示七月初十日,倭船二十一只攻威海卫败去之信。即复;并转告各营屯。又得张月楼军门及汪辛孜书各一。
二十一日,作书禀道台,又书致 张经甫。 补记:十一(水按:一字疑为八字之误。)日,作书复汪辛孜,又书寄京与虎臣兄及宋渤生观察各一。十九 …… (第 229 页)
〔八月初三日?〕
* * * * *
初四日,发各处贺节禀启,作书致 张经甫 、范荔泉、苏冶生。
初五日,得汪辛孜二十六日十三号信;即复。作书禀臬道台。
初六日,得朱苕园 …… (第 234 页)
初十日,拟请仍照旧章由各营屯自请给发饷械稿。是日将夜,有兵轮一艘,泊火烧屿南面海中;至晓不去。
十一日,作书禀叔祖,又书致介如弟、朗山侄及昭甫兄各一,又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致汪辛孜。
十二日,作书致谭丽卿,覆袋收到。
十三日,作书上臬道宪,又复李丽卿大令。 …… (第 234 页)
二十二日,作书复汪辛孜。
二十三日,作书复汪铁舫。
二十四日,初令本营练分三路出队法。
二十五日,作书致 张经甫。 二十九日,作书上臬道台。
九月初一日,大雨,不能诣埤南行香。
初五日,作书禀道台。得虎 …… (第 236 页)
十三日,作书飞递三条崙谭管带接收军火,赶速递运。又作书禀道台。又书关照叶玉田管带设法助运。又书致 张经甫。 十五日,诣埤南各庙行香。作书致汪辛孜。
十六日,遣二弟回沪,偕黄锦春至台南;黄为领饷也。 …… (第 237 页)
十月初一日,诣埤南各庙行香。午后祭厉。
初二日,作书复汪玉农、孙静甫。
初四日,作书复李丽川大令。
初五日,得 张经甫 书一。汪辛孜书一;即复。(水按:汪字上疑当有又得二字。)
初六日,作书致李丽川大令,又书致胡自求 (第 238 页)
同乡,又书复 张经甫。 得姜芳坡书一。
初七日,作书复姜芳坡,又书致江如点。
初八日,作书致谭桂林、叶玉田、吴大生, …… (第 238 页)
*
二十六日,孙静甫回局。
二十七日,作书复范膏民。
二十八日,得李丽川大令书一、 张经甫 书一、汪铁舫、范膏民(八号)及四弟书各一。又得玉农、如点书各一;即复。
二十九日,作书复李丽川大 (第 250 页)
令、 张经甫 别驾。
三十日,作书复范膏民。姜芳坡报查新垦田五百六十八甲四分八厘七毫二丝二忽二微。
二月初 …… (第 250 页)
初八日,得范膏民初三夜信,知澎湖已陷,伊已准于初四日趁糖船。所经手领存尚有库平银八百九十两有奇;无处可寄,亦带回沪。且就此款内拟借用二百两;兼询至沪应寄存何处云。比即复书,请代寄存 张经甫 兄处。又作书致汪辛孜,托其照料一切。又书恳顾月卿先生:闻有紧急军情,飞函赐教。
初九日,姜吏目偕 …… (第 253 页)
十五日,赴埤南各庙行香。是日得沈昂青书,始知澎湖已于二月二十八日失守。三月初七日,中、倭两国停战二十一日,洋人所谓三个礼拜,以李傅相赴倭议和故也。作书复沈昂青。致本部五管带。得虎臣兄正月初九日书。
十六日,得汪玉农书;即复。作书寄川沙万和。
十七日,陈玉堂自前营至。
十八日,作书致 张经甫 托收范膏民带归之款。又书致四弟,又书禀叔祖,又书致汪辛孜。
十九日,得李丽川大令、沈昂青、汪辛孜 …… (第 255 页)
初三日,作书致汪辛孜,托领营房工价银七百三十馀两。
初四日,作书致汪辛孜,托领运脚银二百三十馀两;又书托寄 张经甫。 得罗肯堂书一、朱苕园观察书一。又作书致李丽川大令。又得汪玉农书;即复。又得汪铁舫书。
初六日,得 …… (第 257 页)
十九日,送宋雨生、查玉笙出山。作书复朱观察;又作书托汪辛孜领三月饷,以二
千两汇申交 张经甫 代收;又书寄 (第 259 页)
经甫。 二十日,作书上藩台顾。
通鉴:天福十二年正月,契丹以晋主为负义侯,置于黄龙府;黄龙府即慕容 (第 259 页)
初二日,作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接李丽川、胡次樵凤山来信各一。黄冕斋、郑文海、冯兰生来见。谒臬道宪。陶声甫过谈。
初三 …… (第 145 页)
初九日,谒臬道宪谢委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未见。贺万军门生日;未见。诣台
南府、支应局、电报局谢步。发递呈抚宪、藩宪三红禀,兼禀明不及到省叩请训示,即就近起程赴任。寄范荔泉、 张经甫 书各一。
初十日,谒道宪。朱太守枉顾。诣城内诸同寅处谢步。
十一日,右手大指患疔忌口,不能赴 …… (第 147 页)
初六日,黎明而起,诣天后宫设四海龙王、风、云、雷、雨神位,虔诚拜祷,求甘霖及时多降。
致 张经甫(焕纶) 经甫仁兄同研大人阁下:
前月初旬,奉寄芜函;想已达左右。闻铁路已达新竹。大工告成,时届茶 (第 157 页)
初六日,黎明而起,诣天后宫设四海龙王、风、云、雷、雨神位,虔诚拜祷,求甘霖及时多降。
致张经甫 (焕纶) (第 157 页)
经甫 仁兄同研大人阁下:
前月初旬,奉寄芜函;想已达左右。闻铁路已达新竹。大工告成,时届茶市,商民附车 …… (第 157 页)
汉王吉论养生云:休则俛仰屈伸以利形,进退步越以实下,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
作书致 张经甫, 请代领六月津贴银两五百六十七两九钱九分七厘四毫,并恳以银三百四十二两代交前任吕幼渔大令以偿其移交及借 …… (第 161 页)
十三日,得吕幼渔大令书;即复。又书致李丽川大令,又书致李质甫游击。前营文案龙少由来见。
十四日,新任台东州吏目姜春棠(字芳坡)到。张有临自台南来。得臬道宪初五日手书,又得 张经甫 别驾五月二十五日书,又得虎臣兄五月五日书,又得王蔀畇孝廉诗筒,又得张逖先大令书并联屏四条(附有窦甸嵩 …… (第 173 页)
十六日,姜吏目接印。出送黄寿庭大殓。夜邀姜芳坡、俞翊卿、张有临、高锡之、傅翼如、梁少玉、罗云五饮于营。
十七日,作书复 张经甫 、李丽川,又书复李仲雄、岱镇山二协镇。得王彬斋大令书 …… (第 176 页)
连日阅本营打靶,中不及三成;而安抚军转能中四成以上。可叹也矣!得张月楼军门六月三十日书。
二十日,作书复张军门;又书致左营及花莲港抚垦局。得谢钟英大令、 张经甫 别驾书各一。又作书唁胡慎之之子在儒,并托 (第 178 页)
张经甫 别驾代挪洋银二十四元作为吊仪,转托艋舺盐馆张眉生大令转交。
二十一日,作书复 (第 178 页)
张经甫, 又书复谢钟英。 …… (第 178 页)
〔七月〕二十一日
复 张经甫
(第 179 页)
经甫 仁兄同研大人阁下:
接诵七月初十日手书,深蒙直发其病痛之所在,而赐以医治之良方;厚意深情,即百朋 …… (第 179 页)
二十八日,以日来大雨已三昼夜不息,骑马出视各处水势。
二十九日,雨仍未止。作书致王蔀畇孝廉。
八月初一日,诣各庙行香。午后晴。作书致 经甫 、荔泉,又书致包太守、吕大令,并发各处贺节禀函。
初二日,大风。作书致李丽川大令。
是日,台 …… (第 181 页)
十一日,出勘各处风灾。作书并会盘文册寄吕大令分投藩、臬、道署。又作书谢台南府唐韡之观察及余彦士先生。又书复陈子垣大令、李质甫游击、疏禹门司马、岱协台
镇山。
十二日,上臬道宪书,论资遣吸烟勇丁回籍。又书并具七、八两月津贴文领托 张经甫 兄代领折实库平银一千一百三十五两九钱九分四厘九毫;并托领出后以七百两汇台南还道宪帐房借款,以三百两交 …… (第 184 页)
初四日,派黄锦春、吴英杰赴台南领饷。
初五日,得张统领八月十七、十九日二信。初三日到顾公信一、黄云孙信一,虎臣兄京信一、 张经甫 兄信一。
初六日,作书上顾公。委汪玉农办营务。
初七日,作书 (第 193 页)
张经甫 、范荔泉。 …… (第 193 页)
十二日,海防管带邱焕庭都司来见。以致朗山书交左营领饷哨官带郡,内有预借九月饷项一千两印及合义汇银五百票根。得张蕊卿书。
十三日,邱焕庭辞赴大麻里。吴才宝赴大庄查询粮价。作书复张蕊卿。
十四日,作书致 张经甫, 恳于津贴项下,拨足洋银一百零二元附入汪玉农信内,交李克斋带交上海。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得顾臬道 …… (第 194 页)
* * * * *
二十三日,作书并盖监盘交代册印;仍以二本寄还吕慎甫交其兄吕幼渔大令。
二十四日,作书致 张经甫。 得张月楼统领书一、邓季垂大令书一。
二十五日,奉抚台批准赀遣疲弱勇丁。
二十六日,宝桑居民失 …… (第 199 页)
初二日,拟统筹全局禀稿。作书复四弟、嘉兄,又致瑍侄。
初三日,汪玉农起程赴左营。作书禀臬道台。致 张经甫 请代挪英银三百圆寄交心斋叔祖。得范荔泉书;即复。得袁行南书。又书复朗山侄,内银票根计四纸,办药材一单 …… (第 199 页)
十三日,邱焕庭自大麻里至。张蕊卿自新开园至。
十四日,作书托 张经甫 代领九、十两个月津贴银一千一百三十五两九钱九分四厘九毫。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张回新开园,邱赴拔 …… (第 203 页)
二十四日,作书致朗山侄,嘱领安抚军九月分饷库平银二百零四两一钱三分八厘四毫六丝四忽。
二十五日,得汪玉农十九日书;即复。作书致 张经甫, 并托于津贴款内拨库平银一百两与汪信同收。
二十六日,邱焕庭回大麻里。
二十七日,收到疏禹门及 …… (第 204 页)
二十九日,以丸药十五斤寄左营,五斤寄前营;各致一书。
三十日,作书禀臬道台,又书致朗山侄。
十一月初一日,诣各庙行香。得汪玉农书;即复,并附致 张经甫 兄,托于津贴项下拨银五百两交王衍生。盖王已付汪而取之台北,汪则由台南付还也。又书致虎臣兄;又书致朗山 (第 204 页)
侄,嘱以重洋七十元为张有临寄沪。
初二日,以宋梅记汇银五十两票根寄朗山侄。孙典史预假银三十两。
初三日,孙典史赴拔仔庄。得 张经甫 书一、虎臣兄书一、金润生书一、袁爽秋观察书一、朗山侄书一。 (第 204 页)
初四日,得汪玉农书一;即作答。作书禀道宪,又书付朗山,又书寄四弟,又书复 张经甫, 又书复张军门。
初五日,拟查覆埤南亦不可为治禀稿。
初六日,作书答张蕊卿。
初七日,发九 …… (第 205 页)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作书复苏、范二君及朗山侄;并寄章德明汇银票根一纸,计二百两。又得汪玉农书;即复。
十六日,作书禀臬道台论开垦事宜。
十七日,作书寄 张经甫, 请代拨七兑洋银六十元,解缴资助故员运柩回籍捐,又托其各以六元分送张子云、杨俊甫二处奠分。又得苏履生兄 …… (第 206 页)
初九日,午后移居州署,以待眷属;以前信言初三日起程也。
初十日,至午后,家眷未至。
十一日,得汪玉农书;即复。又书托 张经甫 代领十一、二两个月津贴银一千一百三十五两九钱九分四厘九毫。
十二日,作书催孙静甫送水冲地亩清册。 …… (第 209 页)
自基隆西北取道循山而行:四里至三角岭,六里至大武崙,七里至马鍊庄,八里至大坪脚,四里至鹿角坪,七里至磺山顶,七里至竹子拗,十四里至水竟渡,十里至沪尾。皆由山间取径,海上窥望不及;无险阻,直捷而平坦。
十六日,作书寄四弟,又寄叔祖,又寄川沙,又书致昭、甫。
十七日,得范膏民书;即复。得 张经甫 书;即复。又书谢江、邱二管带。又得疏禹门书。又书致张蕊卿。又得柯月坡书。又得江如点书;即复。
十 …… (第 210 页)
二十一日,封印。得李少帆书。
二十二日,作书禀臬道台。又书致范膏民。得李大令书;即复。
二十三日,作书复胡在儒。又书致 张经甫。 发花莲港冬三月薪粮各费共库平银七百九十九两八钱七分三厘三毫四丝;又发秋季赏番酒食银三十八两一钱零六厘 …… (第 211 页)
是日,收吴勋曹来银二百两。
二十四日,作书复汪铁舫。是日收张义春来银四百五十两。得汪缙卿书,又得 张经甫 初十日书。
二十五日,作书上臬道宪, (第 211 页)
张经甫 与汪缙卿。 …… (第 211 页)
初十日,委江如点协戎接带前营,谭都司桂林接带南路屯兵,丁士文为前哨哨官,王开第为右哨副哨官。
十一日,作书致范膏民,又书致 张经甫。 十二日,作书上臬道台论调委各营管带及调换军械利弊。
十三日,为子侄开学。
十四日,作书 (第 212 页)
寄四弟及禀叔祖,又书寄曹在民表叔。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
十六日,汪缙卿自台南至。得 张经甫 书。
十八日,作书禀臬道宪。又书致范膏民,附票根三纸,计汇付一千九百五十两,皆十九日发。又书致李 (第 212 页)
丽川及疏禹门司马,又复 张经甫。 …… (第 212 页)
初六日,作书禀臬道宪。
初七日,萧必胜偕通事查获加里艋押所失后膛枪来呈缴。孙静甫辞回局。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致范膏民。
初八日,祭昭忠祠。作书致谭桂林。
初九日,作书禀臬道宪。张蕊卿自新开园至。 …… (第 215 页)
正月应领营饷银一千六百九十五两七钱三分五厘八毫三丝四忽,统费银一百九十三两八分六厘一毫九丝二忽。
十一日,作书谢李丽川大令,又书致范膏民。
十三日,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致张月楼军门。
十四日,自以其意订定阵图。是日春分。
十五日,行香。演新阵图。作图说一篇 …… (第 215 页)
十八日,江如点、邱焕庭、李兰亭至。余步青自前山持潘义庭别驾书至。
十九日,阅操。以张义春票八百两寄范膏民。又书致 张经甫。 二十日,池云珊自台北、徐伯荣自台南偕至。得茂春、万和书一、守瑍弟书一、虎臣兄书一、 (第 216 页)
张经甫 兄书一、单一、范膏民书一。
二十一日,作书复叔祖,又书致曹在民,又书寄四弟,又书复虎臣兄,又书复 (第 216 页)
范膏民,又书复 张经甫。 二十三日,作书嘱范膏民代领安抚军正月饷银。
二十六日,得汪玉农书、孙静甫书。
二十七日 …… (第 216 页)
十四日,复汪玉农。又书寄范膏民,领二月营饷一千八百九十一两零四分六厘二毫二丝,又领春季抚饷四千一百二十六两三钱一分七厘七毫三丝,共六千零十七两三钱六分三厘九毫五丝。
十五日,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复张月楼军门。
十六日,作书致童米孙。
十七日,赴利基利吉社查察煤矿。作书复管凌云太守, …… (第 218 页)
二十日,收吴培卿世伯复书一,又得介如二月初十日书,又得嘉兄及伯母、叔祖书各一,章、周二书各一,岳父书一。
二十四日,病。
二十六日,遣帮带高渭生解坏枪一百九十一杆赴郡。补二十三日,得 张经甫 书;即复。二十六日又作书呈臬道台。
二十八日,昭甫兄自家乡至。
二十九日,作书寄四弟,禀叔祖 (第 218 页)
、伯母及嘉兄,又书寄汪玉农。又得张月楼军门书一。
四月初一日,立夏。作书复张军门。
初十日,得虎臣兄京信二函;即复。
十一日,作书寄 张经甫 、范荔泉各一。
十六日,赴大麻里查点屯兵兼放番饷。
十七日,至大得吉遇大雨;申刻至巴塱卫,止 …… (第 219 页)
十八日,回大麻里。
十九日,回营。
二十二日,作书上吴清师,又致范膏民。
二十三日,作书致 张经甫 、苏冶生。
二十四日,得李丽川大令书,有初八日藩辕牌示补台东州缺之语。得心斋、理斋二位叔祖书。 …… (第 219 页)
初十日,作书贺童米孙大令。是日验明昆仑楼社社目五名、通事二名正身,给发印票并口粮。作书致范膏民。
十一日,得臬道台手书一;即作书禀复。又书寄虎臣兄,又书寄范膏民。夜得 张经甫 初二日书。
十四日,得汪玉农书;即复。
拟家乡张睢阳庙楹联:
孤城原可图存。为诸将不肯赴 …… (第 220 页)
初六日,得臬道台二十八夜飞函;即禀复。宋雨生、朱润之到营。又得臬道宪二十日书,又得宋渤生、查友山二书,又得范膏民书,又得 张经甫 、范荔泉书各一。
台北捐主事,共库平银一千二百九十七两六钱四分。
捐离原省及指省,正项一千一 (第 221 页)
百六十五两,合公砝平足银一千二百零六两,加换照
六两,行查三两,(波按:此处似脱一字。)片九两,共公砝平足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合京平足银一千二百五十七两九钱六分,加汇费合台库平洋银一千三百二十四两四钱一分九厘。
初七日,作书禀复臬道台,作书致前、左二营管带。
初八日,作书复 张经甫 、范荔泉。
初九日,得臬道台五百里排递初四日函;即禀复。夜作函致前、左二营营官。
初十日,作 …… (第 222 页)
十四日,作书上臬道宪,请给器械及帐棚。又书致谢提调,托领夏季番饷。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
十六日,派刘德杓、胥森荣赴凤山境内募勇。
十七日,作书致 张经甫。 派弁赴猴子山察看地势。
十八日,自诣沿海察看地势。 …… (第 222 页)
二十六日,赴槟榔、阿里摆等社相度营地。
二十七日,作书复李丽川大令。
二十八日,于天后宫设位叩祝皇上万寿。作书致 张经甫 、范荔泉、苏冶生各一。又得道台二十三日书;即禀复。
二十九日,未刻,得臬道台二十五日手谕,令即择 …… (第 223 页)
十七日,发夏季番饷毕。得臬道台函示总理衙门电示七月初十日,倭船二十一只攻威海卫败去之信。即复;并转告各营屯。又得张月楼军门及汪辛孜书各一。
二十一日,作书禀道台,又书致 张经甫。 补记:十一(水按:一字疑为八字之误。)日,作书复汪辛孜,又书寄京与虎臣兄及宋渤生观察各一。十九 …… (第 229 页)
〔八月初三日?〕
* * * * *
初四日,发各处贺节禀启,作书致 张经甫 、范荔泉、苏冶生。
初五日,得汪辛孜二十六日十三号信;即复。作书禀臬道台。
初六日,得朱苕园 …… (第 234 页)
初十日,拟请仍照旧章由各营屯自请给发饷械稿。是日将夜,有兵轮一艘,泊火烧屿南面海中;至晓不去。
十一日,作书禀叔祖,又书致介如弟、朗山侄及昭甫兄各一,又作书致 张经甫, 又书致汪辛孜。
十二日,作书致谭丽卿,覆袋收到。
十三日,作书上臬道宪,又复李丽卿大令。 …… (第 234 页)
二十二日,作书复汪辛孜。
二十三日,作书复汪铁舫。
二十四日,初令本营练分三路出队法。
二十五日,作书致 张经甫。 二十九日,作书上臬道台。
九月初一日,大雨,不能诣埤南行香。
初五日,作书禀道台。得虎 …… (第 236 页)
十三日,作书飞递三条崙谭管带接收军火,赶速递运。又作书禀道台。又书关照叶玉田管带设法助运。又书致 张经甫。 十五日,诣埤南各庙行香。作书致汪辛孜。
十六日,遣二弟回沪,偕黄锦春至台南;黄为领饷也。 …… (第 237 页)
十月初一日,诣埤南各庙行香。午后祭厉。
初二日,作书复汪玉农、孙静甫。
初四日,作书复李丽川大令。
初五日,得 张经甫 书一。汪辛孜书一;即复。(水按:汪字上疑当有又得二字。)
初六日,作书致李丽川大令,又书致胡自求 (第 238 页)
同乡,又书复 张经甫。 得姜芳坡书一。
初七日,作书复姜芳坡,又书致江如点。
初八日,作书致谭桂林、叶玉田、吴大生, …… (第 238 页)
*
二十六日,孙静甫回局。
二十七日,作书复范膏民。
二十八日,得李丽川大令书一、 张经甫 书一、汪铁舫、范膏民(八号)及四弟书各一。又得玉农、如点书各一;即复。
二十九日,作书复李丽川大 (第 250 页)
令、 张经甫 别驾。
三十日,作书复范膏民。姜芳坡报查新垦田五百六十八甲四分八厘七毫二丝二忽二微。
二月初 …… (第 250 页)
初八日,得范膏民初三夜信,知澎湖已陷,伊已准于初四日趁糖船。所经手领存尚有库平银八百九十两有奇;无处可寄,亦带回沪。且就此款内拟借用二百两;兼询至沪应寄存何处云。比即复书,请代寄存 张经甫 兄处。又作书致汪辛孜,托其照料一切。又书恳顾月卿先生:闻有紧急军情,飞函赐教。
初九日,姜吏目偕 …… (第 253 页)
十五日,赴埤南各庙行香。是日得沈昂青书,始知澎湖已于二月二十八日失守。三月初七日,中、倭两国停战二十一日,洋人所谓三个礼拜,以李傅相赴倭议和故也。作书复沈昂青。致本部五管带。得虎臣兄正月初九日书。
十六日,得汪玉农书;即复。作书寄川沙万和。
十七日,陈玉堂自前营至。
十八日,作书致 张经甫 托收范膏民带归之款。又书致四弟,又书禀叔祖,又书致汪辛孜。
十九日,得李丽川大令、沈昂青、汪辛孜 …… (第 255 页)
初三日,作书致汪辛孜,托领营房工价银七百三十馀两。
初四日,作书致汪辛孜,托领运脚银二百三十馀两;又书托寄 张经甫。 得罗肯堂书一、朱苕园观察书一。又作书致李丽川大令。又得汪玉农书;即复。又得汪铁舫书。
初六日,得 …… (第 257 页)
十九日,送宋雨生、查玉笙出山。作书复朱观察;又作书托汪辛孜领三月饷,以二
千两汇申交 张经甫 代收;又书寄 (第 259 页)
经甫。 二十日,作书上藩台顾。
通鉴:天福十二年正月,契丹以晋主为负义侯,置于黄龙府;黄龙府即慕容 (第 259 页)
琉球,蕞尔岛国耳。试取是编按之,疆域几何耶?物产几何耶?取其地足广国耶?其财足富民耶?无益于日,有损于中。徒使他族蹈隙效尤,坐收渔人之利;夫岂我亚洲之福哉!日人近更名琉地为「冲绳」,是编仍「琉球」之称。余知姚君之意,将使日人读之,幡然而悔图我;华人读之,益枨其兴废继绝之思也:岂不尚哉!
光绪九年癸未十一月,上海 张焕纶 序。 (第 189 页)
光绪九年癸未十一月,上海 张焕纶 序。 (第 18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