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正史類
時令類
臣谨按蒙山在沂州费县西北八十里又有东蒙在
费西北七十五里在蒙山之东主其山之祀者子孙
因山为氏
陵阳氏(搜神记 陵阳子明 止陵阳/山得仙其后因山为氏)少室氏(国语少室周/为赵简子戎)
(右/)城氏(风俗通凡氏于事者/城郭园 (第 18a 页)
费西北七十五里在蒙山之东主其山之祀者子孙
因山为氏
陵阳氏(搜神记 陵阳子明 止陵阳/山得仙其后因山为氏)少室氏(国语少室周/为赵简子戎)
(右/)城氏(风俗通凡氏于事者/城郭园 (第 18a 页)
大清湖在东流县东北四十馀里澄澈如鉴流至
黄湓入江
蓉溪在青阳县南五里其源六会于临城河
舒溪在石埭县续文献通考谓之旋溪本 陵阳子
明 垂钓处后以舒氏三女仙去故名舒溪溪源一
出太平县之弦歌乡一出县之舒泉乡经城南合 (第 44b 页)
黄湓入江
蓉溪在青阳县南五里其源六会于临城河
舒溪在石埭县续文献通考谓之旋溪本 陵阳子
明 垂钓处后以舒氏三女仙去故名舒溪溪源一
出太平县之弦歌乡一出县之舒泉乡经城南合 (第 44b 页)
乘众神于瑶光
(汉书音义曰瑶光/北斗杓头第一星)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汉/书)
(音义曰仙人 陵阳子明 也)左玄冥而右含雷兮(汉书音义曰含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也或曰/水神)前陆离而后潏湟(汉书音义 (第 29b 页)
(汉书音义曰瑶光/北斗杓头第一星)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汉/书)
(音义曰仙人 陵阳子明 也)左玄冥而右含雷兮(汉书音义曰含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也或曰/水神)前陆离而后潏湟(汉书音义 (第 29b 页)
时元绛为/令所建作诗云三年到此别无功种得桃花满)
(县红此日不能收拾/去一时分付与东风)
食朝霞(增 陵阳子明 经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
卧向东方(增遵生八笺春三月卧/宜头向东方乘生气也)
风穴(增外国 (第 41b 页)
(县红此日不能收拾/去一时分付与东风)
食朝霞(增 陵阳子明 经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
卧向东方(增遵生八笺春三月卧/宜头向东方乘生气也)
风穴(增外国 (第 41b 页)
本汉旧县因泾水以为名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武德
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废以县属宣州
陵阳山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陵阳子明 得仙处
微岭山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泾水所出也
盖山在县西南二百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 (第 20a 页)
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废以县属宣州
陵阳山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陵阳子明 得仙处
微岭山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泾水所出也
盖山在县西南二百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 (第 20a 页)
唐长庆元年建本名陵
阳观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亦见溧水志(水环观西北/隅曰兰溪溪)
(上有墩曰挂鱼台旧传 陵阳子明 垂钓之所元和郡志/曰陵阳山在宣州泾县子明得仙处溧阳州旧亦𨽻宣)
(州/云)
灵宝观在溧阳州西六十里 (第 32a 页)
阳观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亦见溧水志(水环观西北/隅曰兰溪溪)
(上有墩曰挂鱼台旧传 陵阳子明 垂钓之所元和郡志/曰陵阳山在宣州泾县子明得仙处溧阳州旧亦𨽻宣)
(州/云)
灵宝观在溧阳州西六十里 (第 32a 页)
武德三年复置八年又省亦陵阳县地二汉晋属丹阳
郡成帝以皇后讳改为广阳县宋因之后省有陵阳山
列仙传云 陵阳子明 钓得白龙放之后三年龙迎子明
上陵阳山仙去因以名县
紧宁国县吴分宛陵置晋宋齐梁陈皆属宣城郡隋省
入宣城 (第 4b 页)
郡成帝以皇后讳改为广阳县宋因之后省有陵阳山
列仙传云 陵阳子明 钓得白龙放之后三年龙迎子明
上陵阳山仙去因以名县
紧宁国县吴分宛陵置晋宋齐梁陈皆属宣城郡隋省
入宣城 (第 4b 页)
︹山川︺陵阳山(在府城内方舆胜览陵阳山/峰为叠嶂楼一峰为谯楼一/在宣城一/峰为景德)
(寺宣城/起为三/县志冈峦盘曲为郡之镇自敬亭而南隐/峰环绕县治其南为鳌峰又东南曰阳陂)
(唐独孤霖谓郡地四出皆卑即阜为垣郡治盖据/此山之冈麓也又太平县有陵阳山在县西六十)
(里与池州府石埭县接界有三峰矗立属县者一/西属石埭者二下有三门六刺滩舒溪所经此山)
(为 陵阳子明 得仙处详石埭县/按隋志元和志/寰宇记九域志俱以陵阳山载泾县下太平本泾)
(县地唐天宝中析置隋志泾县下 …… (第 6b 页)
门山(在宁国县文脊山东南有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阙谓之山门中有山洞五水洞一)
(岩石最为幽胜相传瞿硎/先生披鹿裘坐石室处)鸦山(在宁国县西北三/十里周三十里与)
(广德州接界寰宇记宁国县/鸦山出茶充贡味与蕲州同)大鳌山(在旌德县东/十五里有瀑)
(布泉喷/流如练)石凫山(在旌德县东二十里有白龙潭梅/溪出焉王圻续文献通考 陵阳子)
(明 二女化青凫隋去旌/德县有凫山即其地)梓山(在旌德县东南二里/有峰有石涧有桃树)
(不花/而实)古塘 …… (第 10b 页)
女陈涑未婚妻孙氏崔/梅亭未婚妻焦氏谢兰沆未婚妻邵氏均夫亡殉)
(烈俱嘉庆/年间/旌)
︹仙释︺︹ 汉︺陵阳子明(姓窦丹阳人尝获白鱼剖之得丹/书论服饵之术遂仙去尝止陵阳)
(山弟子安死葬石山下有黄鹤来栖冢树呼子安/云唐人诗曰白云巳谢陵阳去黄鹤犹来涣子安) 琴高(居泾北二十里山岩修炼得道乘赤鲤上升/因名其山曰琴高山溪曰琴溪上有炼丹洞)
(每岁上巳溪 (第 56a 页)
(寺宣城/起为三/县志冈峦盘曲为郡之镇自敬亭而南隐/峰环绕县治其南为鳌峰又东南曰阳陂)
(唐独孤霖谓郡地四出皆卑即阜为垣郡治盖据/此山之冈麓也又太平县有陵阳山在县西六十)
(里与池州府石埭县接界有三峰矗立属县者一/西属石埭者二下有三门六刺滩舒溪所经此山)
(为 陵阳子明 得仙处详石埭县/按隋志元和志/寰宇记九域志俱以陵阳山载泾县下太平本泾)
(县地唐天宝中析置隋志泾县下 …… (第 6b 页)
门山(在宁国县文脊山东南有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阙谓之山门中有山洞五水洞一)
(岩石最为幽胜相传瞿硎/先生披鹿裘坐石室处)鸦山(在宁国县西北三/十里周三十里与)
(广德州接界寰宇记宁国县/鸦山出茶充贡味与蕲州同)大鳌山(在旌德县东/十五里有瀑)
(布泉喷/流如练)石凫山(在旌德县东二十里有白龙潭梅/溪出焉王圻续文献通考 陵阳子)
(明 二女化青凫隋去旌/德县有凫山即其地)梓山(在旌德县东南二里/有峰有石涧有桃树)
(不花/而实)古塘 …… (第 10b 页)
女陈涑未婚妻孙氏崔/梅亭未婚妻焦氏谢兰沆未婚妻邵氏均夫亡殉)
(烈俱嘉庆/年间/旌)
︹仙释︺︹ 汉︺陵阳子明(姓窦丹阳人尝获白鱼剖之得丹/书论服饵之术遂仙去尝止陵阳)
(山弟子安死葬石山下有黄鹤来栖冢树呼子安/云唐人诗曰白云巳谢陵阳去黄鹤犹来涣子安) 琴高(居泾北二十里山岩修炼得道乘赤鲤上升/因名其山曰琴高山溪曰琴溪上有炼丹洞)
(每岁上巳溪 (第 56a 页)
山(在石埭县西一百三十里周九十/里有龙池其流甚远管溪水出此)杉山(在石埭/县西接)
(贵池县界有待月蝶髻等峰其最高者钟鼓尖唐/李白读书堂在焉有洞曰归云罗汉今名蓬莱第)
(一洞洞口低狭渐入宽广可/容数百人山南有伏龙池)陵阳山(在石埭县北/五里广二十)
(五里高三百五十丈三峰卓立东一峰属宁国府/太平县中一峰曰陵峰有陵岩泉下入黄鹤池西)
(峰之西曰洪子岭水经注旋溪水出陵阳山下昔/县人 陵阳子明 钓得白龙处元和志陵阳山在石)
(埭县北三十里窦子明于此得仙寰宇记/在石埭县北三里府志汉陵阳县以山名) …… (第 10a 页)
义安废县(在铜陵县东新唐志唐末析南陵置义/安县寻废为铜官冶寰宇记梅根冶元)
(管法门石埭两场隋升法门为义安县寻/废入铜官冶县志故址在今县东顺安镇)陵阳故
县(在石埭县东北汉置后汉书郡国志注 陵阳子/明 得仙于此县山故以为名晋咸康四年避杜)
(皇后讳更名广阳隋志宣城郡泾县平陈省南阳/入盖即广阳避炀帝讳故 (第 18b 页)
(贵池县界有待月蝶髻等峰其最高者钟鼓尖唐/李白读书堂在焉有洞曰归云罗汉今名蓬莱第)
(一洞洞口低狭渐入宽广可/容数百人山南有伏龙池)陵阳山(在石埭县北/五里广二十)
(五里高三百五十丈三峰卓立东一峰属宁国府/太平县中一峰曰陵峰有陵岩泉下入黄鹤池西)
(峰之西曰洪子岭水经注旋溪水出陵阳山下昔/县人 陵阳子明 钓得白龙处元和志陵阳山在石)
(埭县北三十里窦子明于此得仙寰宇记/在石埭县北三里府志汉陵阳县以山名) …… (第 10a 页)
义安废县(在铜陵县东新唐志唐末析南陵置义/安县寻废为铜官冶寰宇记梅根冶元)
(管法门石埭两场隋升法门为义安县寻/废入铜官冶县志故址在今县东顺安镇)陵阳故
县(在石埭县东北汉置后汉书郡国志注 陵阳子/明 得仙于此县山故以为名晋咸康四年避杜)
(皇后讳更名广阳隋志宣城郡泾县平陈省南阳/入盖即广阳避炀帝讳故 (第 18b 页)
(于官章年二十扶衬而归舟中坐卧不离棺侧及抵/泾川遣人报嫡至悉取宦囊付之束发易衣伺舁棺)
(起即自投于/河而死畿志)
仙释 陵阳子明(姓窦汉丹阳人尝获白鱼剖之得丹书/论服饵之术遂登仙去唐人诗白龙已)
(谢陵阳去黄鹤/还来唤子安) 琴高(泾县人有奇术入水不濡尝游/冀州涿郡二百馀年辞入涿水)
(他日乘赤鲤而/升其弟子见之)宗杲(姓 (第 40b 页)
(起即自投于/河而死畿志)
仙释 陵阳子明(姓窦汉丹阳人尝获白鱼剖之得丹书/论服饵之术遂登仙去唐人诗白龙已)
(谢陵阳去黄鹤/还来唤子安) 琴高(泾县人有奇术入水不濡尝游/冀州涿郡二百馀年辞入涿水)
(他日乘赤鲤而/升其弟子见之)宗杲(姓 (第 40b 页)
年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三千五百。)
宛陵(侯相。彭泽聚在西南。) 宣城 陵阳(淮水出东北入江。仙人 陵阳子明 所居。) 安吴 临城 石城 泾 春谷(孝武改春为阳。) 广德 宁国 怀安
淮南郡(秦置九江郡。汉以为
宛陵(侯相。彭泽聚在西南。) 宣城 陵阳(淮水出东北入江。仙人 陵阳子明 所居。) 安吴 临城 石城 泾 春谷(孝武改春为阳。) 广德 宁国 怀安
淮南郡(秦置九江郡。汉以为
北,郭璞曰在县东,今谓之玉山。魏氏春秋有安勒乌邪山。)
黝,(魏氏春秋有林历山。)
陵阳 ,(陵阳 子明得仙于此县山,故以为名。)
芜湖,中江在西。(左传襄三年楚子伐吴,剋鸠兹,杜预曰在县之东。
黝,(魏氏春秋有林历山。)
陵阳 ,(陵阳 子明得仙于此县山,故以为名。)
芜湖,中江在西。(左传襄三年楚子伐吴,剋鸠兹,杜预曰在县之东。
应劭曰:「五帝,五畤,太皞之属也。」如淳曰:「天极,大星,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张揖曰:「陵阳,仙人 陵阳子明
也。」师古曰:「令太一反其所居,而使陵阳侍从于己。」)左玄冥而右黔雷兮,(张揖曰:「玄冥,北方黑帝佐 ……贯列缺之倒景兮,(服虔曰:「列缺,天闪也。人在天上,下向视日月,故景倒在下也。」张揖曰:「贯,穿也。 陵阳子明
经曰列缺气去地二千四百里,倒景气去地四千里,其景皆倒在下也。」)涉丰隆之滂濞。(应劭曰:「丰隆,云师
星。」使五帝先导兮,【正义】遵,导。应云:「五帝,五畤,帝太皓之属也」。反太一而从陵阳。【集解】汉书 音义曰:
「仙人陵阳子明也。」【正义】天官书云:「中官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列仙传云:「子明于沛铚县